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成皋之战的影响是什么?如何客观评价成皋之战

成皋之战的影响是什么?如何客观评价成皋之战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2164 更新时间:2023/12/29 23:38:43

刘邦以弱小的力量,在成皋之战中战胜强大的楚军,这除了政治上注意争取人心和团结内部外,军事上的胜算主要在于对战略全局处置得比较适当和作战指挥的高明正确。这具体表现为:第一,重视战略后方基地的建设,使汉军在人力物力上得到源源不断的补充,能够坚持长期的战争。第二,彭城失利后,鉴于汉弱楚强的实际情况,适时改变战略方针,转攻为守,持久防御,挫败项羽的速决企图。第三,制定出正面坚持、南北两翼牵制,敌后袭扰的作战部署,并坚决付诸实施,使楚军陷于多面作战的困境,顾此失彼。第四,实施灵活机动的作战指导,致人而不致于人,千方百计调动对手,使之疲于奔命;并积极争取外线,逐步完成对楚军的战略包围。第五,巧妙行间,分化瓦解敌军,善于争取诸侯,最大限度地在军事上孤立项羽本人。

成皋之战是中国战争史上汉高祖首创后发制人、疲敌制胜的策略。刘邦先在成皋之战采取先疲后打方针,以主力坚壁蓄锐,待机破敌,遣偏师袭扰敌后,断其粮道,逐渐削弱敌之力量,积极创造战机,在项羽疲敌撤兵的路上阳夏之战、固陵之战、陈下之战、垓下之战适时转入进攻,在进攻中连续追击削弱敌人,穷追猛打不给敌方喘息之气,连续作战,终获全胜。

项羽作为一员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在当时的政治舞台上曾放射过夺目的光彩,然而他最终还是失败了,这与他政治上、军事上的失策是密切相联的。他分封诸侯,违背了历史发展的趋势;他嗜杀好战,激起了民众的反对;他不重视争取同盟,造成了自己的孤立;他不善于起用人才,团结内部,导致了众叛亲离;他不注意战略基地建设,以至于无法长期支持战争;他缺乏战略头脑,只知道一味死打硬拚,没有主要的打击方,决定了他虽然能够赢得不少战役、战斗的胜利,但却不能扭转战略上的被动,最终导致了战争的彻底失败。项羽战场指挥的成功和战略指导的失策之间的巨大矛盾反差,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结局,给后世军事家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历史教训。

此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后发制人、疲敌制胜型的经典战例。刘邦以正面相持,两翼进攻,后方袭扰相结合的军事谋略,分散、调动、疲惫楚军,阻止楚军西进,争取时间,发展力量,最终形成三面夹击楚军之势,变被动为主动,变劣势为优势。

汉高祖先采取先疲后打方针,以主力坚壁蓄锐,待机破敌,遣偏师袭扰敌后,断其粮道,逐渐削弱敌之力量,积极创造战机,适时转入进攻,在进攻中力排众议,穷追猛打,连续作战,终获全胜。此战是刘邦战胜项羽的重要战役,在中国战争史上汉高祖首创后发制人、疲敌制胜型的战例,给后世兵家留下了极其宝贵的财富。

标签: 成皋之战刘邦楚汉之争

更多文章

  • 成皋之战的历史悬疑:楚汉两国有多少军队参与?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成皋之战,楚汉之争,刘邦,

    数量对比《秦楚之际月表》 “四月,楚围王荥阳。 ”根据月表成皋之战开始于最少四月份的时候。五月京索之战后,楚军差不多修整一年左右。楚军攻打荥阳的军队有多少呢?我们来分析项羽的兵力:大司马龙且号二十万没有损失的楚军,加上大司马曹咎没有损失的楚军,以及大司马周殷的军队没有投靠汉军,另外项冠、项悍等军队没

  • 楚汉成皋之战的过程简介:成皋之战的结果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成皋之战,楚汉之争,刘邦,

    八月,刘邦派曹参、韩信奉命开辟北方战场。九月破魏,后九月破代,三年十月击灭赵军主力。刘邦亦遣兵一部渡河水,攻克河内(即怀县,今河南武陟西南)、朝歌(今淇县)、安阳(今安阳南)、邯郸(今属河北),接应韩信。项羽此时始察汉军意图,几次遣骑兵渡河争夺赵地,均被韩信击退。十二月,被龙且击败的英布潜行至荥阳,

  • 成皋之战背景资料:为什么会发生楚汉成皋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成皋之战,刘邦,楚汉之争,

    秦末农民大起义推翻秦王朝反动统治后,政治形势发生了重大而急剧的变化,这就是起义军首领项羽和刘邦为争夺统治权而展开长期战争,历史由此进入了楚汉相争时期。 楚汉战争初期,刘邦处于劣势地位。但他富有政治远见,注意争取民心,招揽军政人才,因而在政治上据有主动地位。 在军事活动方面,刘邦方面善于运用谋略,巧妙

  • 成皋之战是什么意思?成皋之战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成皋之战,汉朝

    成皋之战是什么意思?成皋之战,始于汉二年(公元前205年)五月,迄于汉四年(公元前203年)八月,前后历时两年零三个月左右。它是西楚霸王项羽和汉王刘邦(即后来的汉高祖)围绕战略要地成皋(今河南荥阳汜水镇)而展开的一场决定汉楚兴亡的持久争夺战。在这场战争中,刘邦及其谋臣武将注意政治、军事、经济多方面的

  • 蔡州之战的影响是什么?如何客观评价蔡州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蔡州之战,唐朝,藩镇割据,

    李愬奇袭的成功并非出于偶然。就主观而言,李愬治军有方,奉己俭约,待将士丰 厚,能得士心;又明于知人,敢于重用降将,能得敌情;他见可能断,敢于抓住蔡州空 虚的时机,实施奇袭;又长于谋略,善于麻痹敌方,瓦解其民心和士气。这些,都使他 能利用风雪阴晦,烽火不接的天气,孤军深入,置全军于死地而后取得奇袭的胜

  • 蔡州之战的过程简介:夜袭蔡州之战的结果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蔡州之战,唐朝,藩镇割据,

    启用李愬朝廷内外为之震惊。但宪宗决意继续用兵,并以名将李晟之子太子詹事李愬为西路唐军统帅。 元和十二年(817年),讨伐淮西的战事进入了关键的一年。五月,宪宗下令停止 对成德用兵,决心集中力量,先平定淮西。这时,北路李光颜率河阳、宣武、魏博、河 东、忠武诸镇唐军渡过溵水,进至郾城,击败淮西兵3万,歼

  • 蔡州之战背景资料:为什么会发生夜袭蔡州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蔡州之战,唐朝,藩镇割据,

    吴元济叛乱“悬军奇袭,置于死地而后生”唐宪宗元和九年(814年)闰八月,彰义军(淮西)节度使吴少阳卒。其子吴元济 隐匿少阳死亡的消息,径自接掌军务,拥兵自立。淮西一镇仅有蔡(今河南汝南)、申 (今河南信阳)、光(今河南潢川)区区三州之地,周围都是唐朝州县,势孤力单。十 月,一向有志于削平藩镇的唐宪宗

  •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历史意义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北魏,孝文帝迁都,

    在中国历史上,南北朝是一个重要时期。这一时期虽然只有169年(公元420——589年),但中华民族却经历了大分裂的剧痛,而最终又孕育了大融合的统一。在这一过程中,北魏孝文帝元宏于公元493年决断将国都由平城南迁至洛阳,则是其关键性的转折。平城和洛阳,在这一转折中都扮演了重要角色。那时的平城,即今日之

  • 孝文帝迁都的时间 孝文帝迁都洛阳的目的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孝文帝迁都,北魏,南北朝

    迁都洛阳时间:公元493年孝文帝迁都洛阳的目的: 为了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进一步加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拓跋宏决心把国都从平城(今山西大同市)迁到洛阳。为了这个,他怕大臣们反对迁都的主张,先提出要大规模进攻南齐。有一次上朝,他把这个打算提了出来,大臣纷纷反对,最激烈的是任城王拓跋澄。孝文帝很恼

  • 孝文帝迁都的经过:北魏孝文帝如何成功迁都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孝文帝迁都,北魏,孝文帝

    北魏太和十七年(493年),孝文帝迁都洛阳。这是史上一次颇具智慧的著名事件。面对重重阻力,孝文帝以进为退,收放自如,终于如愿以偿,把以“汉化”为中心的改革事业推进到新的阶段。公元490年孝文帝亲政伊始,就把迁都洛阳提上了议事日程。在他看来,洛阳地处天下之中,经济基础坚实,交通条件便利,文化积淀深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