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揭秘历史真相:战国七雄之赵国竟然亡于娼妓之手

揭秘历史真相:战国七雄之赵国竟然亡于娼妓之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4009 更新时间:2024/1/6 18:29:34

赵国,战国七雄之一。在赵武灵王(名雍,前324—前299年在位)时期达到巅峰,尽管此后在走下坡路,但赵国的市井生活却极其丰富、恬适,尤其是都城邯郸,商业发达、歌舞升平,是当时各诸侯中最繁华、最诱人的大都会。而后涌现出英勇善战的马服君赵奢以及蔺相如等大将,成为抗击秦国东侵的主力并屡屡击败秦军,山东六国以赵国马首是瞻,而秦国视赵国为第一心腹大患,一心要灭掉赵国。

战国末年的四大将白起王翦和廉颇、李牧,秦赵两国各拥其二,结果却是赵国成为继韩国之后第二个灭亡的诸侯国。那这是为什么呢?两国所不同的是秦国君主多是雄才大略,而赵国君王多出庸主,最终竟然是毁在一个娼妓歌女之手!中国有句古话叫“婊子无情,戏子无义”,这话虽然粗俗,但从今天这个故事来看,红颜真乃是祸水呐!

公元前245年,赵孝成王(名丹,前266—前245年在位)死了,悼襄王(名偃,前245—前236年在位)继位。这时,赵奢、蔺相如已死,廉颇与乐乘却因谗言而被迫逃到了魏国,唯有李牧成为朝中重臣,并领军两次打败燕国。此时,秦国迅速地兼并了魏国的大片土地,迫使魏国屈服之后,把主要兵力对向赵国。

就在这关键时刻,赵悼襄王却莫名其妙地喜欢上了一个女人,这个女人是邯郸的一个娼妓歌女,幽缪王(名迁)的生母。司马迁在《史记·赵世家》中,只是谦虚地表示他是听别人说赵王迁的妈妈是个娼妓,而刘向在《列女传》中则一口咬定她是“邯郸之倡”(古文“倡”通“娼”)。那么,我们姑且就叫她为娼后吧。“娼”在古代有“歌舞艺人”或“妓女”两个意思,但不论是叫她舞女王后还是妓女王后,似乎都不太好听的。

话说这娼后少女时代长得妩媚动人,先是被赵国一个赵氏的大宗族买去做了小的,可她在这个家族中兴风作浪,很快就将这个家族搞衰败了,男主人也被她折腾死了。而当时的赵国都城邯郸商贾云集,为南来北往的商人提供消闲和娱乐的服务行业也很发达,到处都是红灯区,最后贵为王后的李妹、赵姬还有这位倡后,都是从这里大踏步奔向王宫的。当年诸多美女乐于当舞女甚至“小姐”,固然有民风的影响和客观的需求,且与当时的生存环境密不可分。

赵国地少人多,劳作艰辛却收成不多。邯郸城繁华无比,吸引大量人员涌进。“京城米贵,居大不易”,争取谋生的途径,就是要投身最能赚钱的职业。这样,守了寡的娼后自然也以一种很现实的选择,不论是为生理所需还是为生活所迫也好,反正是一头扎进了邯郸的红灯区。而此时的赵悼襄王,很快听说了她的美貌而弄得血气方刚、魂不附体,却不像当年宋徽宗约会李师师那样仅作为床上工具来玩玩而已,而是想方设法要把她弄进了宫内明媒正娶。

李牧为此直谏:“大王,不可啊。这个女人心术不正,您把她召进赵宫,国家就会倾覆不安啊!这个女人已经祸害了赵氏的一个大宗族,难道您不害怕吗?”美色当前,悼襄王彻底被倡后灌了迷魂汤,竟然一点面子都不给李牧。他冷着脸对李牧说道:“乱还是不乱,在于寡人执政,跟一个女人有什么关系?”

平心而论,赵悼襄王这话,说得不无道理,只可惜他本是昏庸之辈!鸡蛋碰不过石头,胳膊哪拧得过腿呀!悼襄王当然是是力排众议把这个娼妓给娶进了宫。一个寡妇兼妓女(或歌女),本来是不会有什么光明前途的。但倡后运气好,竟然因祸得福;而且悼襄王很快就被这个娼妓所左右。

当时,悼襄王已有王后,并且已经立儿子嘉为太子。倡后此时的身份,只是一个妾妃。但这倡后媚术了得,就是能讨赵王的喜欢,不久就生了一个儿子,取名迁。因为母亲得志,这个迁也很受悼襄王的喜欢。让一个一国之君每天爱着、宠着,倡后的日子过得应该是很滋润哟。

但人的欲望是个无底洞,不会轻易对已得利益而知足的,倡后也一样。倡后酝酿着更大的野心!为了自己和儿子今后的长远利益,倡后开始出手了。她接下来的手段,其实也没什么创意,只不过是所有阴毒女人的惯用伎俩。首先,她借着自己受宠,不断在枕头边向悼襄王吹阴风,说王后和太子的坏话,诋毁他们的名声。接着,她又撺掇亲信诬陷太子,使他被治罪。悼襄王昏庸,为讨好他的宠妃,竟然乐得拿国家的法统做人情。于是,悼襄王废了太子嘉,另立迁为太子;顺道把原来的王后也废了,改立倡后。

公元前236年,悼襄王死了,不到八岁的太子迁升任赵王,即幽缪王。由于新国王年幼,赵国的执政大权自然旁落幼主母亲倡后的手里。已经成为王太后的倡后尚存自知之明。她一个青楼出来的妇道人家,治理几个男人还算驾轻就熟,但要治理一个国家,就勉为其难了。此时赵国最有能力的人才还是李牧,但倡后不敢指望。

因为她知道李牧根本就不待见她。最后,她把自己的帮手定成了悼襄王的哥哥春平君。这春平君来头可不小呀,他本是赵孝成王时的国相和太子,可他时运不济,当时秦国对赵国虎视眈眈,为了取得秦国的信任而自保,孝成王只好让太子春平君辞掉国相的职务,把他送到秦国当人质。三年后,孝成王死了。

作为太子的春平君本是法定的接班人,但他的抵押期未满,身处秦国不得归,他的弟弟子偃(即悼襄王)捞了一个大便宜得以继位。直到悼襄王干了一年后,春平君才被秦国放回祖国。悼襄王死时,为国贡献却丢了前程的春平君还不到三十,正是年富力强的年纪。

倡后盯上春平君!一方面是自己急需一个巩固地位的帮手,一方面也是害怕他有可能危及到已经接班的年幼儿子的地位,同时还可填补年轻丧夫的寂寞,可谓一石二鸟。于是倡后拿出浑身解数向春平君发起猛攻,好色的春平君很快就倒在了倡后石榴裙下,尽享温柔之乡。倡后用自己的身体把春平侯交换成了新的一家人。这时的赵国,是倡后的儿子当国王,倡后的情夫做国相,已经是铁桶般的家天下。接下来的工作,就是扶植党羽,铲除异己。

当时秦国之所以迟迟不能灭赵,完全是因为有李牧的奋力抵抗。秦国视李牧为眼中钉,李牧恰好又是倡后的宿敌。春平君曾常年居秦,感情上与秦接近,在秦国肯定也结交了不少高层的朋友。刘向《列女传》称春平君“多受秦赂”,应该是合理的。可怜的大将军李牧,因为得罪了这家人,最后被栽赃诬陷,只得自刎以求清白。

倡后自毁长城,秦国便再无顾忌。秦朝大将王翦闻知李牧死,立即率兵攻赵。赵军象征性地抵抗了一下,很快一败涂地。公元前228年,秦军攻入邯郸,生俘赵王迁,赵国灭亡(后来,悼襄王原立太子代王嘉逃亡到北方代郡组织了流亡政府,至公元前222年,被秦朝名将王贲所灭)。

秦王对赵幽缪王迁这个窝囊废还算大度,没有杀他,将其流放到了遥远的房陵(今湖北房县)。据说赵迁在房陵流放中悔恨交加,思怀故乡,常到山顶北望。不久,饿死在茅屋里。倡后的下场比儿子还惨。秦国攻占邯郸后,赵国抗秦的抵抗组织找到了倡后,在大街上就把她杀了,而且,还一个个寻到了她的族人,将其灭门。

标签: 战国七雄赵国娼妓

更多文章

  • 战国七雄都城在哪?战国七雄都城国土位置一览表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战国七雄,都城

    战国七雄指中国历史上战国时期的七个最强的诸侯国。经过春秋时期(前770年―前476年)的无数次兼并战争,诸侯国的数量大大减少。到战国时期(前475年―前221年)实力最强的七个诸侯国分别为齐、楚、燕、韩、赵、魏、秦,这七个国家被史学家称作“战国七雄”。如果分国力强盛:齐楚燕赵韩魏秦 ,齐国富有海滨,

  • 战国七雄是怎么形成的?战国七雄形成的历史背景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战国七雄,历史背景

    战国七雄形成:战国七雄指中国历史上战国时期的七个最强的诸侯国。经过春秋时期(前770年―前476年)的无数次兼并战争,诸侯国的数量大大减少。到战国时期(前475年―前221年)实力最强的七个诸侯国分别为齐、楚、燕、韩、赵、魏、秦,这七个国家被史学家称作“战国七雄”。春秋末年,列国兼并,剩下的大国主要

  • 战国七雄是哪七国?战国七国中哪国势力最大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战国时期,战国,战国七雄

    导读:战国(公元前475年-前221年),到了战国时代,除周王外,主要只有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卫,鲁,宋,郑,吴,越等国都以先后被灭,晋国则分为韩,赵,魏三国,七国中秦国势最大,最后逐灭六国,统一天下。秦孝公(前382-前338)前361年即位,在位24年秦孝公赢渠梁,秦献公子,即位时秦

  • 不列颠之战的意义:为西线反攻赢得了可靠的后方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英国,空军,二战,,不列颠之战

    英方英伦保卫战的胜利,鼓舞了反法西斯国家和人民,尤其是使自法国败降后对欧洲战争持“中立”政策的美国政府明确地站在英国一边,促进了英美联盟的建立,为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不列颠战役是人类战争史上首次空战战争,证明了战略性的大规模空袭将直接影响战争的进程,显示出制空权在现代化战争中的重要地位

  • 不列颠之战胜败关键:英国建立了完备的防空体系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不列颠,空战,戈林,,不列颠之战

    战略英国早就预见到了英国生死存亡的关键取决于制空权的争夺,所以从1940年5月就开始有计划有目的地采取一切措施来加强防空,在指挥体制、防空兵力部署等方面做好充分的准备。而纳粹德国始终抱有诱使英国媾和的幻想,在外交和政治上展开了诱降活动,军事上的准备明显不足。而且德军统帅部一直都没有一个比较成熟完善的

  • 武王伐纣的历史疑案:关于具体时间的历史争议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周武王,商纣王,牧野之战,,武王伐纣

    武王伐纣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它是商衰周兴的转折点。在《尚书 牧誓》中,对这次大战的经过曾作了简略的记载,是我们了解这次大战的最早文献。武王伐纣发生在什么时候?《牧誓》开篇曰:“时甲子昧爽”,仅有纪日,而无明确的年代。因此,给后人留下了一个千古悬案。 我国有记载的确实纪年始于公元前

  • 武王伐纣具体时间:根据天象推算为公元前1044年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周武王,商纣王,牧野之战,,武王伐纣

    关于武王克商这个历史事件,史料中记载的天文历法信息,除了“甲子”日之外,还有非常重要的两条,这就是“五纬聚房”和“岁在鹑火”。“五纬聚房”是个比较费解的词。其字面意义就是“五星出东方”。提到五星出东方,就不能不讲1995年新疆民丰县尼雅遗址出土的一件国宝级丝织品。这一件汉魏时期的彩锦护膊。它是射手拉

  • 武王伐纣并非名正言顺?纣王是否残暴饱受质疑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商纣王,周武王,暴君,,武王伐纣

    关于商纣王,大家都知道他是暴君,天怒人怨,然而,为什么史上不少人还指责周武王的义举呢?只能说,历史是很复杂的。纣王固然残暴,但有没有夸张的成分呢?子贡就对此产生过怀疑。武王伐纣武王入殷,闻殷有长者,武王往见之,而问殷之所以亡。殷长者对曰:“王欲知之,则请以日中为期。”及期弗至,武王怪之。周公曰:“吾

  • 武王伐纣 周武王是怎么率领联军讨伐纣王的?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武王伐纣,姬发

    武王伐纣: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发率领八百诸侯讨伐殷商,史称武王伐纣,牧野一战,商军大败,纣王自焚于鹿台,此后周取代商,成为天下共主,开启了八百年的大周王朝。那么伐纣之战是怎么进行的呢?周武王伐纣前的动员大会上,照例进行了封建迷信的占卜活动。打仗讲究天时地利,天时好不好,就是这占卜的东西说了算,

  • 春秋战国十大著名战争:春秋第一战之柏举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春秋战国,柏举之战

    周敬王十四年(公元前506),吴国大军深入楚境,击败楚军主力于柏举(今湖北麻城东北,一说今汉川北),进而攻破楚都郢(今荆沙北)的远程进攻战。自周敬王五年吴王阖闾即位后.吴、楚争夺江淮霸权的斗争,转入吴国掌握战略主动的新阶段。鉴于楚国虽然内政腐败,但地广兵多,阖闾在行人伍子胥、太宰伯嚭、将军孙武等人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