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吴楚为何发生大战:柏举之战的前因后果是什么?

吴楚为何发生大战:柏举之战的前因后果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1725 更新时间:2024/1/6 17:42:30

一、战争前因

说来话长,简单说,晋楚争霸,吴国崛起,为牵制楚国,晋派人带着战车来到吴国帮助吴军排兵布阵、骑马射箭,吴国逐渐强大起来,开始称王。最有戏剧性的是,训练吴军的教官是原楚国大臣屈巫的儿子,屈巫因与楚国令尹争夺夏姬耍尽手段逃奔晋国,楚令尹杀了屈巫族人激怒屈巫,发誓要让令尹不得好死,让楚国不得安宁。此后双方发生十次战争,吴军胜多输少楚军则相反。吴王阖闾继任后任用伍子胥、伯噽、孙武等,吴国更加强大。

二、战争过程

公元前506年春,晋、齐、鲁 、宋、蔡、卫、陈、郑、许、曹、莒、邾、顿、胡、滕、薛、杞、小邾十八国诸侯在召陵会盟,共谋伐楚。同年四月,晋国指使蔡国出兵攻灭楚之附庸沈国。楚国遂发兵围攻蔡国。蔡国向晋国求救,晋卿荀寅索贿不成不出兵救蔡。吴国君臣认为全力攻楚的良机已至,决定以救蔡为名出兵伐楚,吴王阖闾御驾亲征,以孙武和伍子胥为大将,弟弟夫概为先锋,倾全国水陆之师三万人由淮水逆流而上,从楚守备薄弱的东北部突入楚境,至战略要地州来,然后弃舟登陆,以蔡、唐军为先导,孙武挑选3500名精锐步卒为前锋,轻装前进绕过大别山脉,穿过楚北部的大隧、直辕、冥阨三关险隘,深入楚国腹地,直趋汉水,完成了对楚的战略突袭。楚国没有料到吴军如此神速并未摸清吴军迂回作战之目的,所以有些措手不及,楚昭王急忙派令尹子常、左司马沈尹戌、武城大夫黑及大夫史皇等共二十万人仓促率军赶至汉水西岸布防,以阻止吴军渡过汉水进攻楚国都城郢城。结果子常在没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冒然率军渡过汉水强攻吴军犯了致命错误,落入孙武埋伏。吴军以逸待劳引诱楚军进攻,从小别至大别痛击楚军三战三胜。子常收拾残卒准备拼死一战,两军在柏举列阵以待。

夫概建议阖闾说,子常不仁不义,楚军没有为他卖命的,我军主动出击楚军必败。阖闾不许,夫概遂率领本部五千人马直闯楚营,楚军果然溃败,阖闾见弟弟得手随即率领主力全面出动,结果楚国史皇战死,子常逃亡郑国,沈尹戌自刎,全歼楚军二十万。至此战争结束,以吴国全胜而告终。

三、战争后果

吴军乘势攻入楚都郢城,楚昭王一看大势已去仅带几名家眷仓皇出逃,吴军进入楚昭王宫殿,将宫殿分给有功将士居住并发疯般取乐,被胜利冲昏头脑的吴军在楚国胡作非为,《谷梁传》说:君居其君之寝,而妻其君之妻;大夫居其大夫之寝,而妻其大夫之妻。盖有欲妻楚王之母者。伍子胥把楚平王尸体从坟墓里挖出来鞭尸三百以报了杀父之仇,楚臣申包胥大骂伍子胥说:“子能复之,我必能兴之。”遂自带干粮前往秦国求救,在秦国声泪俱下哭诉吴军的罪恶,七天七夜不吃不喝,秦哀公终被感动答应出兵。

柏举之战,楚国元气大伤,吴国称霸。孙武以三万兵力,击败楚军二十万,创造了中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柏举之战是春秋末期一次规模宏大、影响深远的大战,被史学家们为“东周时期第一个大战争”。

标签: 历史柏举之战春秋战国

更多文章

  • 柏举之战为什么称为“东周时期第一个大战争”?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柏举之战,东周,战争

    阖闾,姬姓,吴氏,名光,春秋时吴国第24任君主,公元前514至公元前496年在位,著名军事家,部分史书认为为“春秋五霸”之一。阖闾九年(公元前506年),吴王阖闾率师会蔡、唐之师伐楚,柏举之战,五战五捷,大败楚军,仅10天即进入楚国国都郢,创造了春秋时期攻占大国都城的先例。战争过程:公元前506年冬

  • 莱特湾海战战略背景:日军希望确保菲律宾的安全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莱特湾,二战,航母,,莱特湾海战

    1944年的太平洋战场上,盟军在攻克了马里亚纳群岛和比阿克岛等战略要地后,开始考虑他们的下一步作战计划。海军上将切斯特·威廉·尼米兹建议进攻台湾,将日军阻挡在菲律宾。这样盟军可以控制联系日本和南亚的海路,切断日本与它南亚的驻军的联系。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将军主张在菲律宾登陆,菲律宾也位于日本的生命线上

  • 莱特湾海战发生的时间点:日军试图进行最后一搏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莱特湾,二战,航母,,莱特湾海战

    日期:1944年10月20日—1944年10月26日战役地点莱特湾海战是发生在菲律宾莱特湾(莱特岛东部和萨马岛南面)附近的一次海战。交战各方以美国为首的盟军指挥官:威廉·哈尔西、 托马斯·金凯德兵力:17艘航空母舰,18艘护卫航空母舰,12艘战列舰,24艘巡洋舰,141艘驱逐舰,其它舰只、鱼雷艇、潜

  • 莱特湾海战简介:二战最大规模的一场海上对决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莱特湾,二战,航母,,莱特湾海战

    莱特湾海战(英文:Battle of Leyte Gulf,日文:レイテ冲海戦),是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太平洋战场上菲律宾莱特岛附近的一次海战。以两军投入战场的军舰总吨位而言,莱特湾海战堪称是历史上最大的海战,也是最后一次航母对战,彻底摧毁了日本的航母力量。海战进行的时间从1944年10月20日持

  • 崤山之战是怎么回事?揭开崤山之战的战争经过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崤山之战,春秋战国

    公元前629年,晋国、秦国联军兵围郑国,郑国有亡国之患。郑大臣烛之武出城面见秦穆公,告诉他,秦国离郑国远,而晋国离郑国近,若郑国灭亡,有利于晋,于秦国无益处。秦穆公认为烛之武言之有理,于是与郑国结盟,命秦国大将杞子、逢孙、杨孙等戍守郑国。秦军退去,晋军也无奈而退去。公元前627年,晋文公去世,晋襄公

  • 崤山之战简介:晋秦争霸战中的一场决定性战役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崤山之战,春秋战国

    春秋中期,秦在穆公即位后,国势日盛,已有图霸中原之意。但东出道路被晋所阻。周襄王二十四年(公元前628年)秦穆公得知郑、晋两国国君新丧,不听大臣蹇叔等劝阻,执意要越过晋境偷袭郑国。晋襄公为维护霸业,决心打击秦国。为不惊动秦军,准备待其回师时,设伏于崤山(xiao二声”)(今河南省洛宁县东宋乡王岭村交

  • 秦晋崤山之战:秦国名将孟明视卧薪尝胆败晋国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孟明视,崤山之战,复仇,

    秦国的军队灭了滑国,在公元前627年4月经过东崤山(今河南洛宁北)时,先头小部队遭遇晋军将军莱驹的阻击.莱驹假装败走,把孟明视率领的大军引入埋伏圈.孟明视领着部队过了东崤山,后边忽然传来擂鼓的声音.他们跑了一段山路,好像挤进一条死胡同,走不过去也退不回来,只见山道上横七竖八地堆着不少大木头,当中立着

  • 珊瑚海海战的作用:成功遏制了日军的进攻势头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珊瑚海海战,二战,日军,

    这是一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海战,双方舰队都是在双方视距之外进行交战的。从战术上看,珊瑚海海战可以说是日军略胜一筹。虽然日军飞机和伤亡人数多于美国,但他们以损失1.2万吨“祥凤”号和在图拉吉岛外围被击沉几艘小舰的较小代价,换取了击沉“尼奥肖”号、“西姆斯”号和3.3万吨大型航空母舰“列克星敦”号的胜利。

  • 珊瑚海海战的战争影响:为中途岛的胜利奠定基础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珊瑚海,海战,影响,,珊瑚海海战

    尼米兹宣布这是“一个具有决定性深远意义的胜利”。意义究竟多么深远,他在后来的一个月里还无从知道。其实说得具体一点,翔鹤号受损、瑞鹤号严重减员,而第五航空战队的这两艘航母原本要参加中途岛计划,但以无法实现了。那么从算术的角度,珊瑚海海战的对随后太平洋战争进程的直接影响就是,用一艘航母的沉没换取了两艘航

  • 珊瑚海海战的历史意义:海战第一次在视距外发生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珊瑚海,海战,意义,,珊瑚海海战

    “祝贺你们在最后两天中取得的光荣成就”,尽管尼米兹向弗莱切发出了这样的电文,但珍珠港的司令部中笼罩着阴郁的气氛,因为列克星敦号沉没了,但日本联合海军受到了多大的打击还很难判断。 但从战略的角度,珊瑚海对无论对美国、对太平洋战局、对世界海战史都有深刻的意义。首先,作为大战前的序幕,尽管参加这次作战的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