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赤眉起义为什么会失败?赤眉军是被谁打败的?

赤眉起义为什么会失败?赤眉军是被谁打败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439 更新时间:2023/12/25 6:05:51

赤眉起义为什么失败?绿林赤眉起义是西汉末年王莽篡权时发生的农民起义,后来与刘演刘秀起义军会合,成为光武中兴的源头。地皇二年(公元21年),新莽荆州牧发兵2万人进攻绿林军,绿林军击败莽军,部众增至数万人。次年,绿林山一带发生疫病,起义军分兵转移,一路由王常、成丹率领,西入南郡,称下江兵;一路由王匡王凤马武率领,北上南阳,称新市兵。

新莽天风五年(18年)至东汉建武三年(27年)正月,琅邪(郡治东武,今山东诸城)人樊崇等领导的反抗王莽政权的大规模农民起义战争。新莽末年,王莽“改制”失败,社会危机日益严重。全国因徭役、酷刑、饥荒,战乱而死的人不计其数。广大民众别无生路,遂以武装起义反抗王莽统治。天凤五年,继王匡、王凤领导的绿林农民起义之后,琅邪人樊崇亦在莒县(今属山东)聚众起兵,队伍迅速发展到万余人。

同年内,东莞(今山东沂水)人逄安、东海(郡治郯县,今山东郯城北)入徐宣、谢禄、杨音聚众响应,推樊崇为帅,队伍发展至数万人。义军转战于青(即青州刺史部,辖今山东德州市、齐河县以东,颊河、渤海以南,泰山、沂山及诸城,胶县、海阳以北及河北吴桥地区)、徐(即徐州刺史部,辖今山东东南部、江苏长江以北地区、安徽东北部)一带,给王莽地方官军以沉重打击。

地皇二年(21年),卫莽遣太师羲仲景尚、更始将军护军王党率兵赶往青、徐镇压樊崇义军。由于莽军烧杀掳掠,残害百姓,失道无助,被义军击败,景尚被杀。义军的胜利与发展,使王莽统治受到威胁。地皇三年四月,王莽再遣东岳太师王匡、更始将军廉丹率10万大军进剿。樊崇闻讯,为了交战时便于识别敌我,遂令全军朱红涂眉,故称“赤眉”军。

赤眉军与莽军会战于成昌(今山东东平西),王匡、廉丹被歼万余人,惨败而逃(参见成昌之战)。赤眉军乘胜追击,再杀廉丹及其校尉20余入。王匡率残部逃回洛阳。此后,赤眉军进占濮阳(郡治濮阳,今河南濮阳西南)、陈留(郡治陈留,今河南开封市东南)、颍川(郡治阳翟,今河南禹州)一带,直接威胁战略要地洛阳。王莽急忙命大司马董忠加紧训练士卒,加强京城防御;同时遣大将军杨浚防守敖仓(军用粮仓,位于今河南荥阳北黄河中)、司徒王寻率兵10万驻屯洛阳,以阻止义军四进。

四年二月,王莽再遣王匡、国将哀章率军东攻赤眉。是时,赤眉军已占有今山东、江苏、安徽、河南交界的广大地区,兵力达数十万之众,与日益壮大的绿林军相互呼应,构成对王莽政权的极大威胁。四月,王莽为对付迅速发展起来的绿林军,被迫抽调王寻等率大军南下。赤眉军继续活动在东方广大地区。同年六月,以绿林军为主体的汉更始军在昆阳大败莽军42万(参见昆阳之战),从根本上动摇了王莽政权。

九月,更始军破洛阳、占长安(今陕西西安市西北),推翻王莽政权。更始帝刘玄迁都洛阳之际,赤眉军正活跃在濮阳一带。樊崇亲赴洛阳,欲与更始合作,但受到刘玄的歧视与排斥,几十万大军未得到妥善安置。樊崇乘刘玄迁都长安之机,潜回军营。为解决粮食补给,赤眉军进入颍川后,兵分两路:一路由樊崇、逄安率领攻占长社(今河南长葛东北)、南下宛县(今河南南阳市);一部由徐宣、谢禄等率领,攻拔阳翟(今河南禹州),西至梁县(今河南临汝西南),击杀了更始河南太守。

赤眉军虽接连获胜,但因缺乏明确的斗争目标,士卒大多疲弊厌战,意欲东归乡里。樊崇等赤眉军将帅,不满刘玄所为,又恐东归后,大军自散,遂决策西攻长安,以求新的发展。赤眉军分兵两路,分别从武关(今陕西丹凤东南)和陆浑关(今河南宜阳东南)向关中进军。次年正月两路会师,在弘农(今河南灵宝东北)、?乡(今河南阌乡东南)连败更始军。六月,赤眉军进抵华阴(今陕西华阴东),立刘盆子为帝,建元建世。九月攻破长安,推翻更始政权。

赤眉军虽有百万之众,但所面临的形势却十分严峻。刘秀乘赤眉进攻长安之机,遣兵攻占洛阳,切断了赤眉与东方的联络。南阳(郡治宛县,今河南南阳市)、汉中(郡治西城,今陕西安康西北)的更始势力王常、刘嘉扼住了赤眉向东南发展的道路;西北有隗嚣据天水(郡治平襄,今甘肃通渭西北)、刘秀部将邓禹据枸邑(今陕西旬邑东北),使赤眉军无法向西北发展;加之关中屡遭战乱,人民饥馑,地方豪强隐粮聚众,坚壁抗拒。

赤眉大军实际上困处长安,四面受敌。在这种形势下,赤眉军领导者未能采取任何积极措施,反而论功争赏,以至在推翻更始帝刘玄仅四个月后,因粮食补给困难,不得不暂弃长安,向陇(今甘肃庄浪东南)就食。建武二年九月,又因隗嚣的袭击及大雪阻挡及杜陵之战战败,回军再入长安。十二月,赤眉20余万人终因补给断绝,弃长安东归。此时,刘秀已建都洛阳并遣兵攻占了洛阳以南及以东地区,刘秀部将冯异等先行占据华阴、新安(今河南渑池东),宜阳(今河南宜阳西北),堵住了赤眉军东归要道。

刘秀还定下若赤眉东撤,则以宜阳之兵向新安聚集;若南撤,则以新安之兵向宜阳聚集的截击战略。建武三年正月,赤眉军东归至华阴与冯异军相遇。华阴、湖县两战(参见湖县之战),赤眉军虽战败汉军,但仍未改变其饥疲困境。随后,被冯异军击败于崤底(崤山谷地)(参见崤底之战),损失8万余人。樊崇率余部10几万人折向东南,又被刘秀亲率的重兵包围于宜阳(参见宜阳之战),虽经苦战,终因粮尽力竭,被迫投降。

点评:赤眉军在获胜之后,没有注意形势的严峻,未能采取任何积极措施,反而论功争赏,它同所有失败的农民起义一样,没有远大的战略眼光(如陈胜吴广起义、绿林起义、黄巾农民起义、隋末农民起义、黄巢起义、明末李自成、张献忠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运动),最终导致失败。赤眉农民义军,是新莽末农民起义战争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它与绿林军相互呼应,对推翻新莽政权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中国古代农民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标签: 赤眉起义汉代

更多文章

  • 赤眉起义领导人是谁 赤眉军怎么发展起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赤眉起义,汉代

    赤眉起义的领导人:东方的琅邪郡海曲县有个公差,叫吕育。他没依着县官的命令去打那些交不出捐税的穷哥儿们。县长硬说他勾结刁民,反抗官府,把他办成死罪,杀了。这就激起了公愤。吕育的妈妈挺有魄力,约会了一百多个穷苦农民替她儿子报仇,杀了那个狗官。穷哥儿们跟着吕妈妈来到黄海一个小岛上,瞅着机会就上岸攻打官府,

  • 赤眉起义简介 西汉末年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赤眉起义,西汉

    赤眉起义简介:西汉末年,封建地主对土地的兼并达到了疯狂的地步,大部分农民失去了土地。很多农民无立锥之地,再加上频繁的灾害,使人民处于水深火热的境地。封建王朝荒淫腐朽,吏治腐败,官吏鱼肉人民。当饥荒到来时,居然发展到人吃人的地步,挣扎在死亡线的人民再也不能忍受下去了。天风五年,琅琊人樊崇率领一百人在莒

  • 谜案!黄巢率40万起义军盗武则天墓为何失败(黄巢起义)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武则天,武则天墓,黄巢起义

    武则天墓之谜:在乾陵被侵犯的历史文字中,黄巢掘陵时动用40万起义军在梁山西侧挖山不止,据说差不多挖了半座梁山,但最后仅挖出了一条深40米的“黄巢沟”,此至今仍有迹可寻。由于农民军中文化人少,加上乾陵的结构实在太坚固,兵士弄不清乾陵的内部结构,结果挖错了方向,乾陵躲过了劫难,否则保存不到今天。从史载的

  • 暴虐黄巢叛乱:开设"吃人工厂"敲骨吸髓(黄巢起义)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黄巢,吃人,黄巢起义

    在中国人所经历过的许许多多苦难之中,最大的苦难,莫过于人食人,而所有发生在王朝末代的这类人间惨剧,莫过于唐末。而在唐末,所有食人者,又都比不上以黄巢为首的农民起义军。他在失败前夕包围陈州近一年时间里,采用过的机械化方式,将活人粉碎,以人肉作军粮,供应他围城部队,以保证他起义军的战斗力,创造了前无古人

  • 商鞅变法的历史先决条件:铁器牛耕的大规模推行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商鞅,城门立木,铁器牛耕,,商鞅变法

    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牛耕得到推广,生产力水平往前进一步发展,荒地开垦的数量前所未有地增多,与井田制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冲突。井田制规定土地是国有土地,耕种的土地是分封来的。而且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分封的土地尚且耕种不过来,无暇顾及其他荒地。但是随着铁器牛耕的普及,人们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干完分内的这块土地

  • 战国商鞅变法为什么会取得成功?人死政未废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商鞅变法,秦国,战国

    商鞅变法为什么会成功?商鞅变法、王莽改制、王安石变法、张居正改革并称中国古代四大变法。这四大变法之中只有商鞅变法没有“人死政废”。为什么只有商鞅变法这样,而其他的变法都最终失败了呢?正统教育中,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有以下几点:一.顺应理历史潮流的发展趋势。二.制定了一系列具体有效的办法。三.敢于同旧势

  • 商鞅是哪个朝代的 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作用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商鞅是哪个朝代的,商鞅,商鞅变法

    商鞅是哪个朝代的:商鞅(约公元前390~前338)卫国(今河南洛阳一带)人,原名卫鞅或公孙鞅,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法家主要代表人物。自幼喜好刑名之学,公元前361年去到秦国,深得秦孝公的信任,历任左庶长、大良造等职,执掌秦国军政大权达一、二十年之久。秦孝公曾以于(今河南内乡东)、商(今陕西商县东南

  • 商鞅的历史评价:如何评价商鞅以及商鞅变法?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商鞅,商鞅变法

    商鞅的历史评价商鞅(约前395年—前338年),汉族,卫国(今河南安阳市内黄梁庄镇一带)人。战国时期政治家,思想家,著名法家代表人物。负面评价由于独尊儒术的缘故,历史上对于使用暴力手段进行快速改革的商鞅的评价并不是很好,以至于千百年后的人们还蔑称秦国为虎狼之国。司马迁在《史记·商君列传》中,太史公曰

  • 昆阳之战是在哪里爆发的?王莽大军一战而溃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昆阳之战,战争

    昆阳之战在哪里爆发的?史载,新莽昆阳之战爆发于昆阳北,大量资料证实今市郊留村以东以南属昆阳县,留村以西以北属父城县(城父县改名父城县)。根据这个结论,昆阳之战是不是就爆发在市区南郊?至于水淹新莽大军的洪水可能是沙河水,当时没有白龟山水库,但应当有一大片水泽,不然历史上也不会说滍阳是鱼米之乡和水陆码头

  • 昆阳之战的历史背景 昆阳之战为什么会爆发?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昆阳之战,战争

    昆阳之战的背景:王莽面临北方赤眉、南方绿林两大起义集团的进攻,日渐焦虑不安,北方的赤眉与南方的绿林军,同为当时起义力量最强大的两支军队。当初王莽认为赤眉军声势更大,起义军几乎遍布北方各州郡,觉得形势更为严重,于是新莽王朝便把进攻的重点放在围剿北方的赤眉军,派出由太师王匡、国将哀章统率的精兵十余万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