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太平洋战争背景:日军试图夺取太平洋丰富的资源

太平洋战争背景:日军试图夺取太平洋丰富的资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1072 更新时间:2023/12/25 12:49:21

太平洋战争属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部份,但与欧洲战场不同的是,它的起因源自更早的中国抗日战争和先前日本与欧美列强等国所累积的矛盾和冲突。1937年,日本因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而投入大量物资和人力,国力虽持续消耗却无和谈之迹象,加上与欧美国家关系的恶化,使得日本在国际上日渐孤立,最终美国、英国和荷兰对日本实行经济制裁,断绝其战争物资的输入,前者提出恢复贸易的条件为自中国撤军。日本在与欧美列强发动战争与撤兵间选择了前者,并计划夺取亚洲的欧美殖民地。1941年12月7日,日本帝国海军美国太平洋上的海军基地珍珠港不宣而战,同时在西太平洋向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缅甸和菲律宾等地发动攻击。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12月9日,美国、英国和中华民国向日本宣战,而与日本同盟的欧洲轴心国—纳粹德国与意大利亦向美国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欧亚两大战场合流。

战争初期,日军于各地战无不胜,占领了太平洋约四分之一的地域和俘虏大批欧美国家士兵,一直到中途岛海战时丧失大量航空母舰而失去了太平洋主动权。接着日本又于瓜达尔卡纳尔岛上消耗甚多战力,而美国则重组军队反击,于太平洋进行两线攻势。1945年,美军已收复了菲律宾和占领了日本列岛周围的岛屿,开始以庞大规模的轰炸机与海军对后者进行轰炸与封锁,但日本坚决不投降,最终美国于8月6日和9日投掷了两颗原子弹于广岛和长崎,同时苏联亦宣布废除1941年签署的《苏日中立条约》,对日宣战,出兵满洲。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并于9月2日签署投降书,太平洋战争结束。

太平洋战争对亚洲未来发展影响至深,日本放弃自1894年以来所有征服的土地和受美军军事管制,日后成为美国的亚洲反共产主义之根据地。太平洋战争也开了亚洲殖民地走向“非殖民化”和共产主义传播的道路,进而使后者进行独立(如印度、菲律宾)或陷入战争中(如中国、越南、印尼)。

通过中日甲午战争及日俄战争两次冒险战争的胜利,日本野心膨胀。同时由于国内矛盾尖锐,急需通过侵略邻国来转移矛盾,所以与在亚太地区拥有殖民地及巨大利益的美、英、法等国有了利益冲突。

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日本原已吞并辽东半岛,但在以俄德法为首的西方势力压迫下,被迫将辽东半岛归还中国,这场政治斗争使日本与俄法德关系急剧恶化。

在中太平洋方面,日本扩张步伐受到了美国限制,日本妄图吞并夏威国;而美国也正好获得美西战争(1898年)的胜利,国力强盛,吞并了菲律宾,同时把眼光投向了中太平洋战略要地——夏威夷,虽然日本在夏威夷的侨民超过美国,但在美国强大的军事政治压力下,最终获得夏威夷王国。这场争端为后面的美日矛盾激化并最终演化成战争埋下了隐患。

1904年,英国从自身利益出发为遏制俄国势力在远东特别是中国东北地区的扩张,大力唆使日本对俄开战,而此时日本则奉行大陆政策,双方一拍即合。日本通过旅顺战役、对马海战和奉天会战最终击败俄国取得在中国东北的利益。日本在此次战争中伤亡约17万人,损耗军费日洋约20余亿。日本原希望通过战争从俄国获得巨额的赔偿金,但俄国沙皇拒绝了这个要求,并声称如双方不能达成协议,可再打一场(此时俄国陆军精锐部队仍留在欧洲部分,而日本几乎动员了其全部军事力量)。日本政府和军方都意识到再僵持下去,对日本不利,被迫接受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调停并最终签订《朴茨茅斯和约》。这场战争引爆了日本国内对西方,特别是对美英的严重不满,认为西方是在教唆日本以实现自己的政治目的,同时还通过军贸高价卖给日本武器,以获得经济利益。这种情绪以日本的“七博士”集团为代表,最终演化成东京日比谷烧打事件,为后来的军国主义极度膨胀创造了社会环境条件。

日俄战争之后,日本海军的发展一直就将美国作为假想敌。一战后,日本占领了德国在太平洋地区的殖民地——加罗林群岛一线,与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防御圈已然相邻。在对华态度上,日本一直梦想独占中国,而美国则要求利益均沾。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进占中国东北地区,再次尝到了扩张的好处。

1937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并逐步扩大规模,严重威胁西方各国在中国的利益,特别是以美国代表的西方国家利益(美国作为新兴的资本主义强国,希望维护中国的主权完整,并实行门户开放政策)。1937年与中国的全面战争爆发后,日本发现完全无法实现“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目标”,为了维持在华作战,不得不多次在国内增加税收,压缩民用工业,并列编大量特别军费,其政府公债余额从1936年末的104亿日元大幅增至1941年太平洋战争前的373亿日元,通货膨胀导致日本普通民众的实际生活水平下降1/4以上,国家财政面临崩溃。更为可怕的是资源危机,众所周知,日本是一个资源匮乏的国家,1937年战争前主要资源对外依赖度为:铁矿石52.3%,铁矾土100%,橡胶100%,石油80%,盐63%,棉花及羊99.9%,废钢铁67%,铜.铝.铅锌等均为一半及一半以上。由于侵华战争的巨大消耗,日本在粮食、电力、煤炭等资源领域等出现危机,其在1936-1941年的国际收支逆差达50亿日元,黄金外汇储备所剩无几,以至日本不得不开始动用战略储备物资。

在此情况下,为了独霸东亚、争霸世界,日本统治集团早就确定了南北并进的国策方针。1938年和1939年,日本在中苏、中蒙边境上分别挑起张鼓峰事件、诺门坎事件,与苏联爆发了武装冲突,由于双方在军事力量上的巨大差距,日本关东军败北,被迫放弃北进计划,转入对苏防御。同时日本国内对北进政策也提出了怀疑,占领西伯利亚并不能解决日本的国内危机。

在此情况下,日本有三种选择:1、撤出中国,结束侵华战争,但这对日本来说是不可想象的,不仅因为日本伤亡已达数十万,并且已经耗费了几百亿元的军事开支,而且这将使因战争而掩盖的财危机爆发,从而导致经济崩溃;2,以对日本有利的条件来停止侵华战争,但在中国方面的顽强抵抗下,无法实现,据日本在1941年估计,要想打胜侵华战争,至少还需要3年,而且这是在中国无外援条件下的估计,而日本的黄金外汇储备是无法支撑这样长的时间,那就只剩下了第3条路,南进掠夺资源以支撑对华战争。而日本南进的作法又触犯了美国、法国、英国、荷兰等西方国家利益,导致了美英的经济封锁,进而导致了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从资源角度看,如果日本不发动太平洋战争,其战时经济根本不足以支撑到1945年。

1940年,德国侵占西欧。在远东,英、法、荷的力量薄弱;美国又忙于支援抗德战争,无力东顾。日本军国主义认为,这是南进的好机会。同年,近卫内阁抛出大东亚共荣圈计划,妄图建立一个包括中国、朝鲜以及东亚全区,进而包括大洋洲在内的日本殖民大帝国。1940年9月,《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在柏林签字,严重刺激了当时已确定扶英抗德的美国。

1941年4月日美谈判开始前后,由于法国在印度支那的殖民当局不愿意与日本签订贸易协定,日本陆续占领整个印度支那,发生法属印度支那进驻事件,使之成为战略物资供应基地和南进跳板,进一步加剧了美日间的矛盾,同时使美国对日本的扩张野心有了明确的认识。美英等国强烈要求日本从中国撤军并停止扩张,并以限制废钢铁和石油出口对日本进行要挟,迫使日本就范。1941年10月18日,主战派东条英机内阁成立。12月1日御前会议决定向美、英、荷开战。8日凌晨(日本时间8日3时20分,夏威夷时间7日7时50分),日军在联合舰队司令山本五十六指挥下,偷袭美国在太平洋最大的海空军基地夏威夷群岛的珍珠港。同日,美、英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

标签: 太平洋战争美军日军

更多文章

  • 太平洋战争简介:美日围绕太平洋地区展开恶战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太平洋战争,美军,日军,

    太平洋战争(1941年12月8日—1945年8月15日)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部分,主要以太平洋和周围国家为战场。由日本和美国等同盟国家交战,战争爆发自1941年的珍珠港事件开始,日本空袭美国太平洋基地,美国对日宣战后,与日本交战多年的中国也跟着宣战,纳粹德国和意大利王国也对美宣战,欧亚两大战场合一。

  • 中途岛海战的价值:成为整个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中途岛,海战,二战,,太平洋战争

    从事后的报道来看,美国轰炸机的这次打击虽然没有给日本航母舰队造成损失,但给统辖这支舰队的司令长官南云中将吓了一跳,他以后一惊一乍,指挥越来越乱。航空母舰最怕的是舰载机飞完一个轮次,回来续油或装弹时,对方来轰炸,这时舰载机无法起飞,只有干等着挨炸。也许只是凑巧,美军轰炸机一批批的飞临,尖厉的空袭警报一

  • 敦刻尔克大撤退简介:二战最大规模的撤退行动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敦刻尔克,大撤退,闪击法国,,敦刻尔克大撤退

    敦刻尔克大撤退(英语:Dunkirk Evacuation,法语:Bataille de Dunkerque)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的军事撤退行动。1940年5月25日,英法联军防线在德国机械化部队快速攻势下崩溃之后,英军在敦刻尔克这个位于法国东北部靠近比利时边境的港口城市进行的当时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军

  • 敦刻尔克大撤退的历史评价:有效的保存盟军力量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敦刻尔克,大撤退,闪击法国,,敦刻尔克大撤退

    如果在敦刻尔克大撤退中,英国远征军主力无法撤回英国,对于英国而言,如此惨重的损失将是无法弥补的。尽管英军失去了大量的装备和军需物资,但保留下一批经过战争考验的官兵,为以后的战争保留了一大批具有战斗经验的官兵,这些回到英国的官兵,绝大部分都成为日后反攻的骨干力量。敦刻尔克的意义就在于,英国保留了继续坚

  • 凡尔赛条约是由哪几个国家什么时候签的条约?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凡尔赛条约

    《凡尔赛条约约》,全称《协约和参战各国对德和约》,结束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和约之一。它的主要目的是惩罚和削弱德国。1919年6月28日在巴黎西南郊凡尔赛宫签订,中国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1920年1月10日生效。签字国有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日本、比利时、玻利维亚、巴西、古巴、厄瓜多尔、希腊、

  • 凡尔赛条约是二战的起因之一吗?二战爆发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凡尔赛条约,二战,纳粹德国

    凡尔赛条约也是二战的爆发源头之一。当然,二战的爆发是多方面因素综合的结果使然。1.《凡尔赛条约》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影响《凡尔赛和约》,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 (协约国)对战败国 (同盟国)的和约,其主要目的是惩罚和削弱德国。早在巴黎和会之前,法国、英国和美国已经表明了对和会的不同目的。法国因

  • 一战后签订的《凡尔赛条约》主要内容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凡尔赛条约,

    《凡尔赛条约》或《凡尔赛和约》,全称《协约国和参战各国对德和约》,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 (协约国)对战败国(同盟国)的和约。协约国和同盟国于1918年11月11日宣布停火,经过巴黎和会长达6个月的谈判后,于1919年6月28日在巴黎的凡尔赛宫签署条约,标志着第一次世界大战正式结束。得到国际联盟

  • 卡廷惨案死了多少人:死亡的波兰最高将领军衔是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卡廷惨案

    卡廷惨案死了多少人?在卡廷被屠杀的人包括一名海军上将、2名陆军上将、24名陆军上校、79名陆军中校、258名陆军少校、654名陆军上尉、17名海军上尉、3,420名士官、7名随军牧师、3名地主、1名亲王、43名官员、85名士兵、131名难民。此外,遇害者中还包括20名大学教授(包括数学家斯特凡·卡茨

  • 卡廷惨案发生的原因 苏联为何屠杀2万波兰精英?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卡廷惨案

    1939年9月1日,纳粹德国对波兰发动闪击战,占领波兰西部地区。9月17日,苏联从东部进入波兰,占领寇松线以东的全部波兰领土,俘虏约25万名波兰军队官兵。苏联随后将波兰官兵分别关押在一些新建的战俘营。其中的斯塔罗别利斯克、科泽利斯克和奥斯塔什科夫3个战俘营,关押着包括9000名军官在内的共约1.5万

  • 什么是卡廷惨案?二战中卡廷惨案是一件什么事件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卡廷惨案

    “卡廷惨案”又称“卡廷事件”、“卡廷森林大屠杀”(波兰语:zbrodnia katyńska;俄语:Катынский расстрел),是苏联秘密警察机关内务人民委员部在苏联共产党中央政治局的批准下,于1940年4月至5月间对被俘的波兰战俘、知识分子、警察及其他公务员进行的有组织的大屠杀。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