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平王东迁的过程简介:平王东迁结果怎么样?

平王东迁的过程简介:平王东迁结果怎么样?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775 更新时间:2023/12/22 11:15:48

平王东迁是东周初期周王室把都城由镐京迁到洛邑的历史事件。周幽王时,废掉申后及太子宜臼,立其宠爱的褒姒为后,伯服为太子。公元前771年,申后之父申侯勾结犬戎攻破镐京。周幽王点起烽火求援,众诸侯因以前被烽火所戏而不加理会。周幽王最后被杀于骊山,西周灭亡。其后众诸侯拥立太子宜臼为王,是为周平王。因镐京曾发生过地震受损,残破不堪,又接近戎、狄等外患威胁之下,于是平王在即位后第二年(公元前770年),在郑、秦、晋等诸侯的护卫下,将国都迁至雒邑,开始了东周的历史。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后各地诸侯才知道,原来犬戎真的打进镐京了。于是,他们纷纷带着大队人马前来镐京救援。诸侯们打退了犬戎,立原来的太子宜臼为天子,也就是周平王,然后就回各自的封国了。

没想到这些诸侯们前脚一走,犬戎后脚就又进来了,而且是经常进犯。当时,京师宫殿被焚毁,国库亏空,而且西边的很多土地都被犬戎占去了,边境烽火也是连年不息。于是,平王就与群臣商议迁都到洛邑(今河南洛阳)。周公反对道:“不好!洛邑虽然居于天下之中,但是四面受敌;而镐京呢,左边有崤山、函谷关,右边有陇国、蜀国,而且沃野千里,这绝对可以称得上是天府之国。现在,大王如果要舍弃镐京,迁都到洛邑,臣认为不可!”平王没有听取周公的谏议,把都城迁到了洛邑。平王东迁,并没有迁徙丰、镐二京的百姓,因此在洛邑建国的时候,只能依靠诸侯的力量,从此落入了诸侯的掌控之中。诸侯们各霸一方,展开了长达五百多年的残杀。

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其中周平王执政达五十年之久。

洛邑又称成周,它是周武王当年于牧野之战东征灭商后,回师途中选中用于建设新都的地址。洛邑位于伊水、洛水一带的夏人故地,周武王决定将殷人的残余势力集中在此,以加强地处西方以丰镐为中心的周人对其的控制。武王计划好以后,未能等到新城开始动工,就去世了。

后来,武王的弟弟周公接手了营建新城的重任,经历了约一年时间,这座新都基本建成。周公将殷人迁移至此,并驻扎军队进行监视。在西周王朝统治期间,洛邑作为西周的东都,或者叫陪都,其地位也相当重要,但相比镐京,还是次之。直到周平王迁都至此,洛邑方成为权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国都。

由于周平王是弑父夺位,因而为尊崇礼制的各诸侯所轻视,周天子在诸侯间的威望一落千丈;而这一时期的周王室更加衰弱,诸侯势力却越来越强,东周从一开始就呈现出王室衰微的趋势。

虽然已经离开了镐京,但周天子的安宁日子并没有多少。王城洛邑仍然时常受到戎狄的侵扰,在戎狄的蚕食下,周平王对京畿之地的控制范围日渐缩小,最后沦落到仅剩下今洛阳城附近的地盘。与此同时,周天子也逐渐丧失了控制诸侯的权力和直接掌控的军事力量。为了奖掖支持周王室有功的晋国、郑国等诸侯,周王室先后将周围的一些土地分赐给他们。周惠王四年(公元前673年),将虎牢关以东之地赐给郑国,将陕西东部的酒泉地区赐给虢国。周襄王十七年(公元前635年)又将黄河以北的温地赐给晋国,这种行为导致周王室的领地不断缩小,其实际占有领域东至荥阳,西抵潼关,南达汝河,北临黄河。周襄王十四年(公元前638年)随着秦晋二国征服陆浑,并将其族内人迁至中原伊川一带,周王室的领土被进一步压缩,仅仅据有今河南省西北一部分土地,方圆不过一二百里,其面积已远不能和稍大的诸侯国相提并论。

辖地减少,财政匮乏,周天子原本凌驾于其他诸侯之上的政治和经济资本都烟消云散了。正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原本依托于西周时期旧的政治和经济局势建立起来的一套全面的礼制也“礼崩乐坏”,天子的权威得不到尊重,往往遭到有实力的诸侯轻视。周襄王即位后,居然倾全国之力也找不到一辆供天子乘坐的马车,只得又派人到鲁国去要,结果被鲁桓公以冠冕堂皇的理由“诸侯不贡车服”赶了回来。周景王曾经责难晋国王室进贡日常用品,却被掌管点击的籍谈以从来没有受过周王室的恩赐为理由回绝,周景王立刻历数了周王室对晋国的封赏,把籍谈说得哑口无言。这就是成语“数典忘祖”的来历。可是,周景王的伶牙俐齿并不能缓解周王室的财政危机。

郑国的大臣子大叔曾对晋国执政范献子谈到晋国和王室之间的关系时打了一个比方:酒瓶如果空了,就是酒缸的耻辱。在这里,子大叔将周王室比作酒瓶,而将晋国比作酒缸。这个比喻准确而深刻地揭示了当时周王室在经济上对诸侯国的依赖程度。

在西周时期名目繁多、体系严密的礼仪系统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列鼎制度。鼎原本是一种烹煮食物的器具,后来由于在祭祀礼义中的重要地位而逐渐被神圣化,成为权力的象征。根据《周礼》规定,在祭祀时,天子列九鼎,诸侯列七鼎,卿大夫列五鼎,士列三鼎,死后也以相同的数目陪葬。然而到了春秋时期,这一制度被早就不将周天子权威放在眼里的诸侯们破坏殆尽。

周庄王九年(公元前688年),南方的楚灭申,从此领土直接同周王室毗邻。后来楚庄王争霸中原,在周王室边境陈兵数万,并向周王室派出的大夫王孙满打听周天子九鼎的轻重大小。这就是成语“问鼎中原”的来历,楚庄王赤裸裸地暴露了他想要取周王室而代之的野心。表面上尚且如此,在地下长眠的诸侯就更加肆无忌惮地僭越礼制了。在考古人员对河南虢太子墓的发掘中,在墓中发现了七鼎,根据礼制,诸侯才能用七鼎,而太子和卿大夫只可以用五鼎。连小小虢国的太子都用七鼎,那国君当然用的是九鼎,这无疑是僭越之举。这种在西周时期一定会导致身死国灭的行为,在春秋时期却十分寻常。

另一件能表现周天子权威的事就是“巡狩”。所谓“巡狩”,就是每隔九年,周天子都要出行祭祀名山大川,考查诸侯政绩,并且根据考察结果,重新分配诸侯的爵位。然而自周平王东迁以后,天子几乎没有进行过巡狩。泰山脚下原本有一块周王室的田产,其收成专供周天子祭祀泰山之用,由于周王室不能直接管理,就交给郑国代为耕种。结果后来郑国看周天子久不巡狩,便将这块地据为己有,并用其交换了鲁国的另外一块领土。

尽管跌落神坛的周王室已趋近日落西山,但周天子仍以“天下共主”的名义,对诸侯拥有一定的号召力。一些地方上的诸侯,因其经济和武装力量的发展强大起来之后,开始谋求政治上的利益。他们打着王室的旗号,“挟天子以令诸侯”,为自己争取更大的政治好处。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公元前367年前后,东周王室内部因权力争夺,分裂成东、西两个部分,成为与各国平等的诸侯之一。

标签: 平王东迁周朝周平王

更多文章

  • 周平王东迁洛邑:一招不能再失败的错误决策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周平王,洛邑,东迁,,平王东迁

    公元前771年,在位十一年的周幽王终于在内外勾结、里应外合的情况下战败于骊山,并被犬戎所杀。他的死直接导致三个结果:第一,印证了他父亲生前的那个谣言;第二,他宠爱的美人褒姒也被犬戎虏走了,这个美人的结局如何,史上是不会有人再关注的,谁叫她是红颜祸水;第三,他的死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 永乐大典的简介概述:中国古典集大成的旷世大典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永乐大典,明朝,朱棣

    《永乐大典》编纂于永乐年间,由翰林院大学士解缙担任总纂修,历时六年(1403-1408年)编修完成,是中国最著名的一部古代典籍,也是迄今为止世界最大的百科全书。它的规模远远超过了前代编纂的所有类书,为后世留下许多丰富的故事和难解之谜。编纂于明朝永乐年间,保存了14世纪以前中国历史地理、文学艺术、哲学

  • 永乐大典的修书过程:永乐修书保存了失传古籍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永乐大典,明朝,朱棣

    明太祖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即欲修纂类书,商议“编辑经史百家之言为《类要》”,但未修成。明成祖即位后,为整理知识,令解缙等人修书。编撰宗旨:“凡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至于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之言,备辑为一书,毋厌浩繁!”过程召集147人,首次成书于永乐二年(1404年),初名

  • 盘点历史上首都被攻占的惨剧:永乐大典被付之一炬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首都,永嘉之乱,八国联军,,永乐大典

    公元311年,西晋都城洛阳被匈奴起兵攻破,官民死者三万余人,晋怀帝被俘虏,汉魏古都百年繁华化为一片灰烬,并挖掘陵墓和焚毁宫殿,史称「永嘉之乱」。。公元756年,唐朝都城长安被安禄山叛军攻破,安史叛军大掠数月,死者遍布通衢,留在长安的李唐宗室也被一扫而光。公元946年,后晋都城开封被契丹耶律德光攻破,

  • 揭秘北京故宫的几次改造计划:为什么要改造故宫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故宫

    故宫的几次改造计划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替幼帝溥仪颁布了逊位诏书,清朝灭亡。与逊位诏书连在一起的还有袁世凯的三个优待条件,一是清帝优待条件,一是清朝皇族优待条件,一是满蒙回(维吾尔)藏贵族优待条件。其中清帝优待条件的第三条规定逊清皇室仍可暂居于紫禁城中,待日后移往圆明园。民国时期:变太和殿为

  • 揭秘:在故宫里为什么找不到清朝皇帝的厕所?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故宫,清朝,皇帝,厕所

    导读:清代皇宫里主要是使用便器,包括便盆、恭桶等,而没有专门的厕所,存放便器的地方叫做“净房”。装满炭灰的便盆是为大便准备的,解完后用炭灰盖住就行了,小便时不用炭灰,直接倒进恭桶里,用盖盖好。皇帝、后妃们使用的便器叫做“官房”,有专门的太监保管,需要时则传“官房”,平时不放在寝宫中,其余下等人的便器

  • 揭秘:史上重达300吨的九龙壁是如何运到故宫的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史上,龙壁,故宫

    导读:故宫是中国历史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建筑,如此庞大的建筑结构体系不禁使人感慨先人的智慧与建筑技巧。11月4日,北京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教授李疆、清华大学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陈皓生及普林斯顿大学机械与航空工程系教授霍华德·斯通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发表研究报告,指出中国古代兴建故宫时,曾

  • 紫禁城的由来:故宫为什么俗称叫做“紫禁城”?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故宫,紫禁城

    明朝第三代皇帝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公元1402年,朱棣继承了皇帝之位后,下诏在北京城营建紫禁城。紫禁城占地72万平方米,包括宫殿楼在内的建筑共786种,是世界上最大的建筑群。紫禁城取紫微星居于天地中心之意,表示这里是世界的中心,“紫”是指居于中天的紫微星,古代是天地的象征,另外皇宫戒备森严,

  • 故宫里有多少“宫”?北京故宫到底有多少间房子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故宫,古代宫廷

    人们对于皇家宫殿的印象,最深刻的要数秦始皇营建阿房宫的广博。就像《阿房宫赋》中所说的“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的雄浑气势,震慑人心,以至于西楚霸王那一把三月不熄的大火,不知丛生了多少哀怨。从此,宫殿就是广阔的代名词,就意味着无以丈量的土地,连绵不绝的走廊,错落有致的亭台,以及似乎永远也无法数清的“宫

  • 耶拿战役的意义:开启了全面封锁英国的第一步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耶拿战役,拿破仑,普鲁士,

    耶拿战役最能反映的是对于政治军事上仍相当封建的普鲁士来说,自由改革的必要性及迫切性。一些普鲁士主要的军事改革家例如沙恩霍斯特、格奈森瑙和克劳塞维茨都曾参与战役。他们的军事改革与之后持续多年的社会改革,开始了普鲁士转变成为现代国家的过程,逐渐将法国的势力逐出德意志,成为欧洲大陆上的领导角色。德国著名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