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揭开历史上真实的东厂:东厂设立的背景和演变

揭开历史上真实的东厂:东厂设立的背景和演变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629 更新时间:2024/1/23 2:14:17

东厂可以说是古装影视剧、穿越小说中,“出镜率”最高的机构了。神秘莫测的太监,武功高强的千户,无处不在的眼线,他们陷害忠良、助纣为虐,东厂往往成为邪恶、恐怖的代名词。那么历史上真实的东厂是如何建立的,它又有着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呢?

1.东厂的设立背景

1402年6月,朱棣率“靖难”大军攻入南京,建文帝下落不明,不久后朱棣正式登基称帝,改年号为永乐。燕王朱棣是通过靖难起事夺取皇位,以武力非法夺取了建文帝政权,社会上流言四起。为此朱棣任用亲信纪纲统领锦衣卫,以加强对社会舆论的监督。但纪纲横行霸道,肆无忌惮,渐渐脱离朱棣的掌控,竟欲篡权谋反。

1420年12月,朱棣经过再三思量,决定打破朱元璋定下的祖制,设立“东缉事厂”,专门负责从事“缉访谋逆、妖言、大奸恶”,同时他任命所宠信的宦官担任首领,直接向自己报告,同时朱棣还有让其监视锦衣卫的意图。“东缉事厂”因位于皇宫的东华门外(一说东安门北),故简称为东厂,时至今日北京仍有一条东厂胡同,据说就是当年东厂的旧址所在。

2.东厂的机构设置

东厂设掌印太监一员,为最高长官,全称职衔为:钦差总督东厂官校办事太监,简称为提督东厂,部属尊称其为“督主”或“厂公”。东厂初设时提督东厂之职由司礼监掌印太监(部属尊称为“宗主”)兼任,后因事务繁杂,改由司礼监秉笔太监中位居第二、第三者担任。此外东厂还有掌班、领班、司房等职务,人员不定。

东厂的掌刑官并不是太监,而是用锦衣卫的千户、百户担任。其中有掌刑千户一人,理刑百户一人,也称之贴刑官。至于那些“基层办案人员”,也全部来自锦衣卫,“轻黠獧巧者乃拨充之”。役长也叫“档头”,“帽上锐,衣青素衤旋褶,系小绦,白皮靴”,专门负责侦查。档头手下有“番子”数人,专门从事抓捕、拷问。

3.东厂的历史演变

朱棣于1420年设立东厂,但东厂在当时并未十分放肆,甚至权势一度不如锦衣卫。到了明宪宗时,设立西厂,由太监汪直统领,西厂(关于西厂、锦衣卫,纵横五千年的小编甜心即可会在以后做介绍)后来居上,权势反倒完全压倒尚铭提督的东厂。明孝宗即位之初,员外郎张伦请求废东厂,但明孝宗未予理睬。虽然如此,但明孝宗为君仁厚,厂卫无敢横行,“司厂者罗祥、杨鹏,奉职而已”。正德元年,以刘瑾为首的“八虎”专权乱政,刘瑾命人杀死东厂太监王岳,命丘聚代之,又设西厂以命谷大用。他们广派侦查人员,东厂的侦缉范围甚至扩大到了全国,连“远州僻壤,见鲜衣怒马作京师语者,转相避匿”。东厂番子在京城活动,谋取私利,他们常常罗织罪名,诬赖良民,之后就屈打成招,趁机敲诈勒索。朝廷官员也遭到迫害,“御史柴文显、汪澄以微罪至凌迟,官吏军民非法死者数千”。此时的东厂才“威名远震”。

嘉靖年间,由于“世宗驭中官严,不敢恣,厂权不及卫使陆炳远矣”。万历年间,虽然万历帝派遣太监作为矿监税使,为害地方,但提督东厂的太监都比较老实,“东厂张诚、孙暹、陈矩皆恬静”,以至于东厂的狱中都生出了青草。陈矩因负责“妖书狱”时,秉公处理,没有大肆株滥,甚至得到了士大夫阶层的一致称赞。此后大明王朝日暮西山,而东厂也迎来了它最为“辉煌”的阶段。天年间,魏忠贤以司礼监秉笔的身份,执掌东厂。魏忠贤利用东厂屡兴冤狱,不断陷害、诬杀正直大臣。魏忠贤党徒拷掠杨涟、左光斗等官员,用尽酷刑,将其致死于狱中。此外魏忠贤还加强对民间的监督。据文献记载,一天晚上有四个人在密室饮酒,一人酒酣,谩骂魏忠贤,其他三人噤若寒蝉,不敢出声。还没骂完,东厂的番人便将四人带至魏忠贤的府邸,骂魏忠贤者当场被凌迟处死,其他三人被赐予金钱,但那三人者早已被吓得魄不附体。

崇祯帝即位后,立即将魏忠贤处置,但他并未将东厂废除,反而任命“王体乾、王永祚、郑之惠、李承芳、曹化淳、王德化、王之心、王化民、齐本正等相继领厂事,告密之风未尝息也”。1642年御史杨仁上疏建议废除东厂,崇祯帝依旧没有采纳,反而为东厂辩护。1644年3月备受崇祯帝信赖的太监打开彰义门,北京城陷落,崇祯帝自缢,大明王朝灭亡,而建立224年的东厂也宣告灭亡。东厂原本是皇帝为巩固皇权所建立的特务机构,但却最终成为宦官专权的工具。更加讽刺的是,在东厂大堂内悬挂着岳飞的画像,提醒着东厂的缇骑办案毋枉毋纵,而且堂前还竖立着一座“百世流芳”的牌坊,实在是可笑之极。

标签: 历史真实东厂

更多文章

  • 东厂、西厂、锦衣卫厂卫林立:皇帝不知依靠谁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明朝,锦衣卫,东厂

    “厂卫”是东厂、西厂、内行厂和锦衣卫的合称,是明代最具特色也最臭名昭著的政治创设,作为皇帝的耳目和爪牙,这两套机构大多数时间掌控在宦官手里,和“特务政治”、“宦官政治”紧密联系在一起。明末学者沈起堂曾说:“明不亡于流寇,而亡于厂卫”。这样总结明代灭亡的原因虽然流于简单化,但厂卫横行、宦官专权却也是明

  • 揭秘:明朝四大特务机构盘点 锦衣卫为何怕东厂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明朝,特务机构,锦衣卫,东厂

    导读:锦衣卫做为明朝时代人见人怕的特务机构,相信多数国人都知道,但在锦衣卫之外,明王朝曾有一段时间、四大特务机构并存,缇骑四处,天下骚动。锦衣卫锦衣卫原先是军事建制。明初的军制比较简单,其基层单位是“卫”和“所”,京城的禁卫军所辖卫所为48处。朱元璋改革禁卫军,建立了12个亲军卫,其中最重要的就是“

  • 明朝东厂和西厂区别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东厂,西厂

    东厂,官署名。即东缉事厂,中国明代的特权监察机构、特务机关和秘密警察机关。明成祖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设立东缉事厂(简称东厂),由亲信宦官担任首领。东厂是世界历史上最早设立的国家特务情报机关,其分支机构远达朝鲜半岛。 地点位于京师(今北京)东安门之北(一说东华门旁)。 明中叶后期锦衣卫与东西厂并

  • 锦衣卫是怎么来的?明代锦衣卫与东厂的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锦衣卫,明代,东厂

    锦衣卫是怎么来的?锦衣卫,全称“锦衣亲军都指挥使司”,前身为朱元璋设立的“拱卫司”,后改称“亲军都尉府”,统辖仪鸾司,掌管皇帝仪仗和侍卫。洪武十五年(1382年),裁撤亲军都尉府与仪鸾司,改置锦衣卫,作为皇帝侍卫的军事机构,朱元璋为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特令其掌管刑狱,赋予巡察缉捕之权,下设镇抚司,从事

  • 山涛简介 西晋时期名士“竹林七贤”之山涛生平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山涛,晋朝,西晋名士,竹林七贤

    山涛(205—283年),字巨源。河内怀县(今河南武陟西)人。西晋时期名士、政治家,“竹林七贤”之一。早孤,家贫。好老庄学说,与嵇康、阮籍等交游。山涛将离选职,欲召嵇康代之,嵇康致书与之绝交。年四十,始为郡主簿。山涛见司马懿与曹爽争权,乃隐身不问事务。司马师执政后,欲倾心依附,被举秀才,除郎中,累迁

  • 松锦之战的责任不在崇祯:洪承畴用兵特点被掌握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松锦之战,洪承畴,崇祯,

    历史将松锦之战明军失败归于崇祯催兵过急,但研究发现问题在洪承畴计战不及皇太极所致。个人意见,文明话题,欢迎善意批评指正、拒绝谩骂。崇祯13年4月,后金军(这时应叫清军了)围困锦州开始,先是外围据点陷落,然后被清军掘壕围困,明守将祖大寿仿佛又见一个大凌河的惨剧要开始,赶紧派人突围求救。明廷调兵号称13

  • 皇太极对大明的最后一击:松锦之战耗尽大明帝国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皇太极,明清,松锦之战

    皇太极对大明的最后一击松锦之战,使大明帝国的有生力量消耗殆尽,是大清帝国与大明帝国之间的最后一次殊死战。这场大会战,是皇太极生前亲临前线指挥的最后一场战役,其判断和指挥称得上出神入化,是他军事生涯的巅峰之作。从此,明王朝再也没有力量对付自己的内外敌人了。两年后,大明帝国轰然垮台。大明崇祯二年、后金汗

  • 松锦之战简介:明朝输掉了关外精兵全面退守山海关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松锦之战,洪承畴,皇太极,

    崇祯八年(1635年),皇太极命多尔衮等统军三征察哈尔部。林丹汗的继承人、其子额哲率部民1000户归降,并献上传国玉玺。据说这颗印玺,从汉朝传到元朝,元顺帝北逃时还带在身边。他死之后,玉玺失落。200年后,一个牧羊人见一只羊3天不吃草,还用蹄子不停地刨地。牧羊人好奇,挖地竟得到宝玺。后来宝玺到了林丹

  • 揭秘:世人对孙子兵法误解最深的四个关键点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孙子兵法,误解

    1、是“以正和、以奇(jī)胜”,不是“以正和、以奇(qí)胜”。这是由于多音字导致的最大误会。奇(jī),兵法原意是指的是多出的部分,即在以正兵与敌人交战的时候,永远要预备一支多出来的兵力,就是奇(qí)兵。奇兵能出其不意,在战斗中突然打乱敌人的部署,是致胜的关键。所以这句话的“奇”不是奇(qí)

  • 影响世界格局的十大军事名著:孙子兵法排第一!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孙子兵法,兵书,

    在世界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战争难以计数,留下的军事著作也难以计数,但对历史产生重大影响的却是有数的。下面所介绍的十本军事著作,是由国家评论杂志主办的2000年来世界十大军事名著活动中的上榜作品。这十本军事著作,都对世界历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1.“兵学圣典”——孙武《孙子兵法》《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