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杨玉环之兄杨国忠在马嵬驿被乱箭射死内幕(马嵬驿兵变)

杨玉环之兄杨国忠在马嵬驿被乱箭射死内幕(马嵬驿兵变)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4221 更新时间:2024/1/20 10:20:51

在这一段时期,唐帝国当时的最高统治者唐玄宗犯下了两个不可宽恕的错误:一个是听信宦官监军边令诚的谗言,误杀了忠心耿耿的老将高仙芝封常清;另一个是在只宜固守、不宜出战的情况下,屡次三番严旨令潼关守将哥舒翰出战。结果,潼关守军十五万人被叛军诱入河南灵宝的七十里隘道,南迫山,北阻河,为叛军全歼,潼关遂告失守。潼关既失,唐王朝京城长安顿失门户,朝野上下大骇。

杨玉环兄妹等“杨家班”成员,像她们的主子李隆基一样,也犯了一个不可饶恕(至少对她们自家而言是如此)的错误——得罪了太子。

据《旧唐书·后妃传》记载:“河北盗起(即“安史之乱”——引者),玄宗以皇太子为天下兵马元帅,监抚军国事。国忠大惧,诸杨聚哭,贵妃衔土陈情,帝遂不行内禅。”

这样一来,本以为可以借机登上皇帝宝座的皇太子李亨,恨死了杨玉环、杨国忠等杨家班成员。

唐玄宗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五月,由杨国忠提议,玄宗皇帝决定“幸蜀”——逃到四川以避叛军之锋。因走得匆忙,只带走了贵妃、韩国、虢国、秦国三夫人及杨国忠、韦见素高力士等人。当然,皇太子李亨也随侍在侧。

仓皇中的杨玉环、杨国忠等人一点也没有注意到,随行护驾的禁军大将、龙武大将军陈玄礼及其所统率的护驾禁军已经被李亨所收买。

一场阴谋在不知不觉中进行。

“连环套”般的误会

仔细检索“马嵬驿之变”及其悲剧性的女主人公身后的扑朔迷离,我们发现,二者均与“误会”有关。当然,这个“误会”是要打上引号的,换言之,是人为因素造成的。

据史料记载,逃离长安后的次日,玄宗一行来到了距长安百里之遥的马嵬驿(在今陕西兴西)。

李隆基、杨玉环两个人带着宫女及高力士当时正在驿内休息,杨国忠、韦见素等人待在驿外。

随行的吐蕃使者已经两天没有吃东西了,就拦住了正骑马欲四处查巡的杨国忠。

“你们拦我干什么?”杨国忠一肚子的烦躁,没好气地问。

“请杨相国大人给我们一点吃食!”为首的吐蕃使者操着半生不熟的汉语说。“我哪里有吃食?”杨国忠一边说着,一边用手指着离他们不远处的那些禁军官兵,“连那些护驾的禁军都差不多有一天没有进食了,你们说,我哪里有什么食物给你们吃?”

“可昨天,杨相国大人不是买了胡饼、麦饭给皇上、皇子、公主们吃了吗?”

“你们说的一点也不错,”杨国忠面对这些使节也不好发火,所以耐住性子解释说,“可那是在望贤宫,是在咸阳,现在我们这里是马嵬驿,马嵬驿,懂不懂?我现在就是有钱,想给你们买吃的又到哪里去买呢?”

双方就食物的有无争吵了起来,这时,李亨和陈玄礼不失时机地跳了出来,向禁军官兵宣布:“杨国忠打算谋反。”

有一些没有完全被陈玄礼收买的士兵不信,李亨与陈玄礼指着站在不远处与吐蕃使者说话的杨国忠,煞有介事地说:“你们还不信?那你们看,那个逆贼正与胡虏商量要劫皇上,把你们这些人全部杀死呢!”——这番话太具煽动性了,因为杨国忠当时所站的位置恰好是禁军士兵目力所及耳力所不及的地方。加上长官红口白牙的指控,所有的人都因之认定杨国忠是叛贼,于是,乱箭齐发,将杨国忠射死。

更多文章

  • 揭开历史上真实的东厂:东厂设立的背景和演变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真实,东厂

    东厂可以说是古装影视剧、穿越小说中,“出镜率”最高的机构了。神秘莫测的太监,武功高强的千户,无处不在的眼线,他们陷害忠良、助纣为虐,东厂往往成为邪恶、恐怖的代名词。那么历史上真实的东厂是如何建立的,它又有着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呢?1.东厂的设立背景1402年6月,朱棣率“靖难”大军攻入南京,建文帝下落

  • 东厂、西厂、锦衣卫厂卫林立:皇帝不知依靠谁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明朝,锦衣卫,东厂

    “厂卫”是东厂、西厂、内行厂和锦衣卫的合称,是明代最具特色也最臭名昭著的政治创设,作为皇帝的耳目和爪牙,这两套机构大多数时间掌控在宦官手里,和“特务政治”、“宦官政治”紧密联系在一起。明末学者沈起堂曾说:“明不亡于流寇,而亡于厂卫”。这样总结明代灭亡的原因虽然流于简单化,但厂卫横行、宦官专权却也是明

  • 揭秘:明朝四大特务机构盘点 锦衣卫为何怕东厂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明朝,特务机构,锦衣卫,东厂

    导读:锦衣卫做为明朝时代人见人怕的特务机构,相信多数国人都知道,但在锦衣卫之外,明王朝曾有一段时间、四大特务机构并存,缇骑四处,天下骚动。锦衣卫锦衣卫原先是军事建制。明初的军制比较简单,其基层单位是“卫”和“所”,京城的禁卫军所辖卫所为48处。朱元璋改革禁卫军,建立了12个亲军卫,其中最重要的就是“

  • 明朝东厂和西厂区别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东厂,西厂

    东厂,官署名。即东缉事厂,中国明代的特权监察机构、特务机关和秘密警察机关。明成祖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设立东缉事厂(简称东厂),由亲信宦官担任首领。东厂是世界历史上最早设立的国家特务情报机关,其分支机构远达朝鲜半岛。 地点位于京师(今北京)东安门之北(一说东华门旁)。 明中叶后期锦衣卫与东西厂并

  • 锦衣卫是怎么来的?明代锦衣卫与东厂的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锦衣卫,明代,东厂

    锦衣卫是怎么来的?锦衣卫,全称“锦衣亲军都指挥使司”,前身为朱元璋设立的“拱卫司”,后改称“亲军都尉府”,统辖仪鸾司,掌管皇帝仪仗和侍卫。洪武十五年(1382年),裁撤亲军都尉府与仪鸾司,改置锦衣卫,作为皇帝侍卫的军事机构,朱元璋为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特令其掌管刑狱,赋予巡察缉捕之权,下设镇抚司,从事

  • 山涛简介 西晋时期名士“竹林七贤”之山涛生平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山涛,晋朝,西晋名士,竹林七贤

    山涛(205—283年),字巨源。河内怀县(今河南武陟西)人。西晋时期名士、政治家,“竹林七贤”之一。早孤,家贫。好老庄学说,与嵇康、阮籍等交游。山涛将离选职,欲召嵇康代之,嵇康致书与之绝交。年四十,始为郡主簿。山涛见司马懿与曹爽争权,乃隐身不问事务。司马师执政后,欲倾心依附,被举秀才,除郎中,累迁

  • 松锦之战的责任不在崇祯:洪承畴用兵特点被掌握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松锦之战,洪承畴,崇祯,

    历史将松锦之战明军失败归于崇祯催兵过急,但研究发现问题在洪承畴计战不及皇太极所致。个人意见,文明话题,欢迎善意批评指正、拒绝谩骂。崇祯13年4月,后金军(这时应叫清军了)围困锦州开始,先是外围据点陷落,然后被清军掘壕围困,明守将祖大寿仿佛又见一个大凌河的惨剧要开始,赶紧派人突围求救。明廷调兵号称13

  • 皇太极对大明的最后一击:松锦之战耗尽大明帝国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皇太极,明清,松锦之战

    皇太极对大明的最后一击松锦之战,使大明帝国的有生力量消耗殆尽,是大清帝国与大明帝国之间的最后一次殊死战。这场大会战,是皇太极生前亲临前线指挥的最后一场战役,其判断和指挥称得上出神入化,是他军事生涯的巅峰之作。从此,明王朝再也没有力量对付自己的内外敌人了。两年后,大明帝国轰然垮台。大明崇祯二年、后金汗

  • 松锦之战简介:明朝输掉了关外精兵全面退守山海关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松锦之战,洪承畴,皇太极,

    崇祯八年(1635年),皇太极命多尔衮等统军三征察哈尔部。林丹汗的继承人、其子额哲率部民1000户归降,并献上传国玉玺。据说这颗印玺,从汉朝传到元朝,元顺帝北逃时还带在身边。他死之后,玉玺失落。200年后,一个牧羊人见一只羊3天不吃草,还用蹄子不停地刨地。牧羊人好奇,挖地竟得到宝玺。后来宝玺到了林丹

  • 揭秘:世人对孙子兵法误解最深的四个关键点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孙子兵法,误解

    1、是“以正和、以奇(jī)胜”,不是“以正和、以奇(qí)胜”。这是由于多音字导致的最大误会。奇(jī),兵法原意是指的是多出的部分,即在以正兵与敌人交战的时候,永远要预备一支多出来的兵力,就是奇(qí)兵。奇兵能出其不意,在战斗中突然打乱敌人的部署,是致胜的关键。所以这句话的“奇”不是奇(q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