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街亭之战简介 街亭之战诸葛亮为何会失败?

街亭之战简介 街亭之战诸葛亮为何会失败?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1662 更新时间:2024/1/8 2:48:08

街亭阻击战发生在公元 228年(蜀建兴六年)。这是诸葛亮六出祁山中最为顺利的一役,也是令人最为怀念的一役。《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用妙笔生花和移花接木的手法,描写挥泪斩马谡和空城计,将诸葛亮的品格和智慧痛快淋漓地表现出来。

建兴六年,诸葛亮率10万大军,挟七擒孟获的威势,采用声东击西的策略,从汉中出发,一举突破魏军防线,越过祁山,直指当时曹魏所据有的天水、南安、安定三郡,蜀军势大,天水、南安、安定三地叛魏应亮,整个关中震动。魏明帝亲至长安坐镇,分派张、曹真二人反击蜀军。

获悉魏军进攻,当时诸葛亮坐镇西县,精心组织了街亭阻击战,派马谡担任先锋,同时指派王平、高详、黄袭、张休、李盛五人率精兵1万协助马谡防守街亭,其主要目的是保障进入关中的通道———陇山道西口的畅通。而曹魏派出的张则率领5万大军直驱街亭。

陇山道是甘肃秦安至陕西陇县间的要道,也是翻越陇山的必经之路,全长达 150多公里。当时,魏将张率步骑5万,从陇县出发,沿陇山道西进。蜀军只有1万人,严密防守街亭四周的战略要地。整个战场形势魏强蜀弱。尽管当时诸葛亮率10万大军北上伐魏,但是兵力被分散到了武都、祁山、西县、天水、南安5个据点,同时要攻打陇西、上,没有像初期一样形成有利的拳头,局部上已经没有集中优势兵力的作用了。因而面对5万曹魏大军,诸葛亮只能派出1万精兵迎战张。马谡是很多人都比较熟悉的,曾经给诸葛亮献策平定南蛮,故而诸葛亮一直看重他是一个谋士型的人物,他可以提出大的方针和建议,却不适合领兵打仗。临出阵之前,诸葛亮叮嘱马谡要当道下寨,而在实战指挥中马谡却自作聪明违背诸葛亮嘱咐,要背水一战,结果被魏军截断水道,致使士兵不战自乱。若不是副将王平擂鼓援救,可能这1万精兵就会全军覆没。

追究起来,街亭之战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曹兵势大,蜀兵弱小,且又处处被牵制,致使优势丧尽。专家考证,就连当时的诸葛亮都被魏军牵制在上合合合圭合圭,而无法分兵救援马谡。尽管其中有马谡指挥失误的地方,但蜀军整体实力远远不如魏军,且没有形成局部集中兵力的态势,其结果也只能是失败,即使诸葛亮亲自去街亭指挥,结果也是一样。

《空城计》是一出人们耳熟能详的好戏,《三国演义》中罗贯中采用了移花接木的手法虚构了空城计。虽然是虚构的情节,但由于其充分展示了诸葛亮的智慧,因而在人们心中赢得了共鸣。

其实,从曹魏和蜀汉相争的格局来看,蜀汉中了曹魏的空城之计,也就是说从双方对峙的战略格局上,曹魏提出了空城御敌战略,而蜀军却没有发现。专家的研究和历史记载表明:“诸葛亮先后多次兵出陇右都大费周章,收获不大,纠其原因就是中了曹魏的空城计,最终导致劳民伤财,国力逐渐下降。所谓的空城防御就是将曹魏所属的陇右一带的人口全部迁移,只留空城,这样即使诸葛亮能够占有其地,也得不到兵员和财力、粮食三方面的补充。从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后,曹魏夺取汉中的过程就开始执行空城策略,先后从汉中迁出了10万户居民,刘备取得汉中之后,有人说“当得其地,不得其民也。”这就是汉中人口稀少的证明。同时,曹魏也对陇右一带,尤其是靠近汉中的武都郡也大规模迁移人口,结果整个陇右的不少地方都成为荒地。曹魏空城防御的后果,就是导致蜀汉的补给线被迫拉长,大量的军需物资不得不从汉中运送,所以诸葛亮和姜维先后多次发动北伐,其中大部分都无功而返,其主要原因就是军粮用尽不得不退兵。

而对于曹魏方面战略方针的变化,诸葛亮却仍一味坚持当初在《隆中对》中提出兵陇右的策略,其结果就是彻底陷入了魏军空城防御的圈套。因而,有人评价说诸葛亮是一个因循守旧的人,缺乏创新精神。

在整个街亭之战中,虽然蜀汉利用了战术上的优势,声势很大,但真正到决定战争的关键时刻却应变乏力,最后不得不丧失先机,丢掉街亭,退回汉中。对于实力相差悬殊的两家来说,战术虽然能起到一时的作用,但却无法改变最终的结果,唯一可行的策略就是静观待变。

可惜诸葛亮虽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了这些,但却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只能“知其不可而为之”。最终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从而使街亭成为一个充满悲情色彩的地方。

标签: 街亭之战诸葛亮

更多文章

  • 诸葛亮北伐与街亭之战 诸葛亮是怎么北伐的?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诸葛亮北伐,街亭之战

    蜀汉章武二年(魏黄初三年,吴黄武元年,公元222年),刘备死,诸葛亮以丞相秉政。为了完成兴汉大业,诸葛亮六出祁山,致力北伐十数年。而街亭之战是诸葛亮首出祁山的一次非常重要的战役。三国时期的街亭,具有得失陇右、安危关中的战略地位。街亭之战的胜败,直接关系着北伐的胜败。蜀汉建兴五年(公元227年),诸葛

  •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原因:马谡为什么一定要死?(街亭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诸葛亮,三国故事,三国人物,街亭之战

    诸葛亮为什么要杀马谡,就是因为他失了街亭吗?难道孔明真的糊涂到,连胜败乃兵之常情都不知道吗?又有几人是常胜将军呢?我对斩马谡,是这样认识的,可能只是猜想,请诸君批评。首先,诸葛亮出师北伐并非是为了光复中原。我们都知道,刘备在蜀地称帝之后,国家的主要领导力量是以诸葛亮为首的荆州集团。而大多数“当地人”

  • 《聊斋志异》的创作与流传 聊斋是是怎么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聊斋,古代书籍,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的创作与流传:《聊斋志异》的创作,前后历四十余年之久,贯串了蒲松龄的大半生。《聊斋志异》属志怪传奇类小说,凡四百九十余篇,绝大多数是狐鬼花妖精魅的故事,以及一些奇闻异事。蒲松龄创作《聊斋志异》的动机、过程和苦闷,在他所写的《聊斋自志》中说得极为分明:披萝带荔,三闾氏感而为骚;牛鬼蛇神,长

  • 《聊斋志异》简介 《聊斋志异》是一部怎样的书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聊斋,古代书籍,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简介:《聊斋志异》是蒲松龄历时40年完成的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全书近500篇,内容皆搜抉奇怪,其中多狐鬼花妖与神仙故事,虽涉荒幻而断制谨严。旨在针砭时弊,劝善惩恶,移风易俗,抒写孤愤。其素材多取自于现实生活以及轶闻传说与个人感受。如写明末清初战乱的《韩方》、《鬼隶》、《乱离》、《野狗》、

  • 彭城之战谁赢了?项羽3万精兵比拼刘邦56万军队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彭城之战,项羽,刘邦,楚汉

    导读:汉王元年二月,刘邦乘田荣起兵反楚,项羽出兵齐地(今山东大部)之机,袭占关中(指函谷关以西地刘邦拜彭越为魏相,令其攻占梁地区)。二年四月,齐、楚军胶着于城阳(今山东荷泽东北),楚都彭城空虚。刘邦即以项羽杀害楚怀王为口实,在洛阳聚集各路诸侯联军56万,分路进攻彭城。汉将曹参、灌婴、周勃等率军从围津

  • 彭城之战简介:一场战争史上空前绝后的奇迹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彭城之战,古代战争,项羽,搞笑战争,有趣

    彭城之战:一场世界战争史上空前绝后的奇迹一背景:刘邦伐楚秦朝末年,纲绝维弛,群雄并起,其间项羽凭借灭秦巨功分封天下,称霸诸侯!而灭秦的另一主角刘邦却被封在偏远的汉中巴蜀之地。汉二年,刘邦因不满汉中之地毅然出兵定三秦,东向伐楚,而此时,项羽大军正在东边平定齐国之乱,后方空虚。刘邦抓住这个机会大举东进,

  • 历史上重要的城濮之战影响 城濮之战的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城濮之战意义,城濮之战

    城濮之战意义:城濮之战是中国历史上最早有详细记载的战例,也是诱敌深入战术的典范。据说是先轸的谋划。前632年,四月初四,楚军和晋军在城濮(今山东鄄城西南)交战。楚军大败。那么这场战争包含了什么意义呢?城濮之战后,晋文公在践土(河南郑州西北)朝觐周王,会盟诸侯,向周王献楚国俘虏四马兵车一百乘及步兵一千

  • 诱敌深入战术的典范 晋楚城濮之战的结果揭秘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诱敌深入,城濮之战结果,城濮之战

    城濮之战结果:城濮之战中国历史上已知最早有详细记载的战例,也是诱敌深入战术的典范。据记载此战为先轸所谋划。那么这场战争是谁获得了胜利,结果又是如何呢?俗话说“先下手为强,后动手遭殃”。在军事上,“先发制人”也是一个重要的命题。早在《左传》中便有“先人有夺人之心”的提法,后人也多强调“兵贵先”、“宁我

  • 详述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晋楚城濮之战的战争过程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城濮之战过程,城濮之战

    城濮之战经过:城濮之战,奠定了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顺利的登上霸主宝座的决定性一战,晋文公凭此一战而慑服天下,使得各诸侯俯首来朝。接下来就让我们来说说这场战争的经过。城濮之战是继齐、楚召陵之盟和宋、楚泓之战以后,晋国与楚国之间的一场大战,在春秋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它扼制了楚国的北进势头,稳定了中原形势

  • 城濮之战交战双方 城濮之战是哪两国间的战争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城濮之战,人物

    城濮之战:这场由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和楚成王之间的为争夺中原霸权而发起的战争,我们当然要来了解一下楚成王和晋文公分别是谁呢?晋文公(前697~前628)中国春秋时期晋国君(前636~前628)。春秋五霸之一。献公之子,名重耳。因献公宠爱骊姬,杀太子申生,他奔逃在外19年。后借秦穆公之力回国即位,时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