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满清赫舍里氏家族的起源:解密赫舍里氏的始祖

满清赫舍里氏家族的起源:解密赫舍里氏的始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4973 更新时间:2024/1/17 3:55:13

满清赫舍里氏的渊源:

据史籍《清朝通典·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满族赫舍里氏,又作纥石烈氏、赫舍哩氏、何舍里氏、贺舍里氏,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

在唐朝末期,赫舍里氏为女真族“通用三十姓”之一,当时称纥石列氏。到金国时期,称女真纥石烈部,以部族名称为姓氏。

赫舍里氏始祖为女真族纥石列部族人(纥石烈部、赫舍里部),取部落名为氏,世居都英额(今辽宁清原英额门)、哈达(今辽宁西丰小清河流域)、辉发(今吉林辉发河上游)、佛阿拉(今辽宁新宾永陵镇)、伯都讷(今吉林松源)、长白山、多尔济河(今俄罗斯滨海地区)、黑龙江色钦(今黑龙江虎林)及穆理哈(今黑龙江穆理哈村)、塔散堡(今黑龙江塔散堡)等地区。

满清开国初期,其先祖赫舍里·硕色、赫舍里·希福兄弟率部归附后金政权,佟·努尔哈赤大喜过望,将其部划归隶属于正黄旗满洲。赫舍里·硕色本人就十分精通满、汉、蒙文字,北赐封“巴克什”封号,即“有文化的人”。其子赫舍里·索尼亦精通满、蒙、汉、朝鲜、锡伯、藏、维吾尔等诸般文字,文学水平更佳,亦封“巴克什”封号,且作战英勇,遂由头等侍卫之职历著般战功,最终受清世祖章皇帝爱新觉罗·福临(顺治皇帝)之遗托,成为清康熙一朝之初顾命辅政大臣的首辅,授一等公爵,谥号为“文忠”。赫舍里氏家族由此荣耀发达,权倾天下。

赫舍里氏的祖墓在清昭陵左掖,即今辽宁省沈阳市城北郊。清昭陵因为坐落在沈阳市北端,故又称北陵,是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和清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的陵墓。

赫舍里氏的后裔家族庞大,在清末光绪初年,分改为汉字单姓为何氏、赫氏、贺氏、高氏、康氏等,在清末民初,又有改汉字单姓为张氏、芦氏、索氏、英氏、黑氏等。

标签: 赫舍里氏满清姓氏满清

更多文章

  • 赫舍里氏家族人物介绍 赫舍里氏名人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赫舍里氏,满清,满清姓氏

    赫舍里氏名人列表:赫舍里氏,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姓氏。唐代的记述很少有见,但是历史上有记载的赫舍里氏(纥石烈)的辉煌阶段有两处,一是金代,二是清朝。在这两个朝代,都有大量的赫舍里氏在朝中做文武官人。家族人物:1.希福:赫舍里氏。从其兄硕色率所部来归。以希福兼通满、汉、蒙古文字,召直文馆。屡奉使蒙古诸部

  • 赫舍里氏家族简介 渊博文治的清廷后起之秀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赫舍里氏,满清姓氏,满清

    赫舍里氏家族简介:与钮祜禄氏相比,赫舍里氏是一个年轻的家族。他们世居都英额,后又迁徙至哈达。在满清兴起之前,赫舍里氏家族中既没有世家大族的地位,也没有身居要职的成员,实在缺乏引人注目的地方。直到太祖的铁骑踏碎了哈达的城防,赫舍里家族才在族长硕色的带领下投奔了建州,从此,也来开了赫舍里家族这个后起之秀

  • 《离骚》的后世评价 离骚的意义及价值分析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离骚》,离骚的意义

    《离骚》的后世评价《离骚》是屈原用他的理想、遭遇、痛苦、热情,以至于整个生命所熔铸而成的宏伟诗篇,其中闪耀着诗人鲜明的个性光辉,这在中国文学史上,还是第一次出现。《离骚》的创作,既植根于现实,又富于幻想色彩。诗中大量运用古代神话和传说,通过极其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并采取铺张描叙的写法,把现实人物、历史

  • 《离骚》中国最长的抒情诗 离骚是什么意思?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离骚》,离骚是什么意思

    《离骚》是战国时期著名诗人屈原的代表作,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诗人从自叙身世、品德、理想写起,抒发了自己遭谗被害的苦闷与矛盾,斥责了楚王昏庸、群小猖獗与朝政日非,表现了诗人坚持“美政”理想,抨击黑暗现实,不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的斗争精神和至死不渝的爱国热情。离骚《离骚》是《

  • 《资治通鉴》的历史价值 资治通鉴的文学价值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资治通鉴》,资治通鉴价值

    《资治通鉴》的历史价值历史价值宋神宗熙宁年间,司马光强烈反对王安石变法,上疏请求外任。熙宁四年(1071年),他判西京御史台,自此居洛阳十五年,不问政事。这段悠游的岁月司马光主持编撰了294卷300万字的纪传体体史书《资治通鉴》。《资治通鉴》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

  • 《资治通鉴》的主要内容是?资治通鉴内容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资治通鉴》,资治通鉴的内容

    导读:《资治通鉴》既是一部伟大的史学著作,也是一部伟大的文学著作,在这部巨著中,作者运用敏锐深刻的观察力和匠心独具的艺术手法,不仅形象生动地展现了波澜壮阔的社会生活画面,而且成功地塑造了大量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形象。中国古代史学著作。北宋司马光撰。全书294卷,另有《目录》30卷,《考异》30卷。《通

  • 资治通鉴书名的由来?它是司马光一个人写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资治通鉴》,资治通鉴的书名

    导读:《资治通鉴》的书名是怎么来的?《资治通鉴》是由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历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撰的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宋神宗即位后,认为《通志》比其他的史书更便于阅读,也易于借鉴,就召见司马光,大加赞赏,并亲赐书名为《资治通鉴》。 《资

  • 资治通鉴故事 出自资治通鉴的成语故事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资治通鉴故事,《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撰的一部规模空前的史学巨著,由宋神宗取意“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而亲赐名。全书卷帙浩繁,共294卷,记载了上自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至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共1362年的历史,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方面的重要史实为主,兼

  • 资治通鉴的作者是谁?资治通鉴作者司马光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资治通鉴》,资治通鉴的作者

    《资治通鉴》是谁写的 ?司马光与资治通鉴司马光(1019-1086),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北宋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夏县)人,出生于河南省光山县,原字公实,后改君实,原号迂夫,后改迂叟,世称涑水先生。司马光自幼嗜学,尤喜《春秋左氏传》。宋仁宗(赵祯1010年—1063年,北宋第四代

  • 《资治通鉴》资治通鉴简介 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资治通鉴,资治通鉴简介

    《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告成。它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它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官修史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