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对马海战简介:日本海军击败沙俄海军成海军强国

对马海战简介:日本海军击败沙俄海军成海军强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2777 更新时间:2023/12/24 2:26:56

日俄战争初期,沙皇政府决定从波罗的海舰队(后来加上黑海舰队)抽调舰船,编组“太平洋第2分舰队”,开往远东增援。这支混合舰队拥有各型主要战舰38艘,辅助舰船约20艘,下编两个大队(后来又增加1个大队),由罗日杰斯特温斯基海军中将统一指挥。这支仓促拼凑的舰队,某些舰只尚未完全建成就出海,边航行边安装。官兵战术技术水平低,有的甚至缺乏起码的训练,通信联络靠德造无线电台,德国技术员一走,电台即形同废物。官兵矛盾很深,士气低落,特别是黑海舰队水兵受过革命思想影响,具有反抗精神。

太平洋第2分舰队原定1904年7月中出发,后因准备工作跟不上,推迟到10月中出发。航行路线预定从波罗的海经非洲南端好望角直到海参崴(后来在丹吉尔将舰队一分为二:罗日杰斯特温斯基率领较新较大的舰只继续沿好望角航行,其他舰只由福克萨姆率领,经地中海苏伊士运河入印度洋,以后两支部队在马达加斯加沿海会合),全程3万公里,中途一个基地也没有。按国际法,交战国军舰不得在中立国港口停泊,这一规定给舰队造成了巨大困难。

舰队出发时,由于日军的一系列胜利,在俄军中流行着严重的恐日病,简直是草木皆兵,甚至谣传日本的秘密舰队已到了北欧海域。在这种气氛下,官兵精神紧,舰队航行初期,闹出不少海军史上罕见的大笑话。他们见到外国船就以为是日本舰队,立即盲目开炮,甚至相距较远的俄国舰艇也发生误会,互相开炮。10月21~22日夜间在北海击沉击伤英国渔船的事件,引起国际风波(在巴黎召开国际法庭公审),英国政府借此压中立国不得俄国舰队提供方便。俄国舰队为了解决燃料问题,只得在海上加煤,有机会就尽可能多装,以至甲板、机房、洗澡间,军官卧室等一切空地都堆积煤炭,既降低了速度(超重),又影响工作和卫生,特别是经过赤道海域,士兵痛苦不堪,非战斗减员严重,而这时俄国补给船送来的却是几千套冬装(只有给陆军送“神像”一事可与之相比拟)。

1904年12月底,罗日杰斯特温斯基到达马达加斯加沿海,直到与福克萨姆会合后,才于1905年3月中旬继续向远东航行。这时船底长满了海藻,速度降低。罗日杰斯特温斯基重病初愈(请求辞职未准),其副手福克萨姆重病垂危。士气极为低落,士兵自杀不断发生,甚至多次爆发“兵变”。

4月8日罗日杰斯特温斯基到达新加坡。海军部命令他前往越南的金兰湾,在该处等候涅博加托夫率领的太平洋第3分舰队会合,然后北上,打败日本舰队,并到达海参崴。罗日杰斯特温斯基舰队进入金兰湾,引起日本政府强烈抗议。法国海军当局被迫勒令俄舰出境。5月9日,太平洋第2、第3分舰队在海上会合,联合舰队由罗日杰斯特温斯基任司令,福克萨姆任副司令。

在俄国舰队东调的过程中,日本东乡舰队进行了迎战的充分准备。先是对舰艇进行维修保养,给水兵休假,养精蓄锐。2月份,全体人员归队,进行紧张的训练演习。东乡判断俄国舰队最可能通过朝鲜海峡,取最捷径到海参崴。因此,日舰队主力在对马海峡附近和日本沿海集结待机。同时在俄国舰队可能经过的一些海上通道布雷,组织监视,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预报网,其纵深达225公里以上5月25日,俄国舰队最后一次加煤,其数量足够用到海参崴,造成超载。在此期间,副司令福克萨姆病死,罗日杰斯特温斯基却秘而不宣,甚至对当然的副司令继任者涅博加托夫也保密,旗舰继续挂福克萨姆的旗帜。5月27日,舰队进入对马海峡,爆发了著名的对马海战。 双方各有装甲主力舰12艘,但日舰航速快(18~20节:15.5~18节),火力也占优势(每分钟日舰可发射炮弹360发、总重量2.1949万公斤,俄舰发射134发、8190公斤)。除此以外,日俄巡洋舰数量为16 : 8,鱼雷艇数量为69:9,日方均占优势。

更糟糕的是,俄国舰队经过220天的远航,人员十分疲惫;同时又不注意侦察,对敌情一无所知;又没有作战预案,各舰长只知道集中火力打敌旗舰,并向海参崴方向逃跑。东乡亲率舰队主力(4艘主力舰、8艘重巡洋舰)在朝鲜镇海附近隐蔽待机。为使自己的舰队有足够的机动地,他决心让俄国舰队通过对马海峡之后才出动。

1905年5月26日夜间,俄国舰队通过日方第1道海上警戒线。日方侦察舰在远距离上进行不间断地跟踪监视,并及时用无线电将情况报告东乡。因此东乡对俄国舰队的实力、航向、航速和队形了如指掌。27日晨,罗日杰斯特温斯基发现了日本哨舰的行动,心情十分紧张。当时俄国舰队成行军队形:第1、第2装甲舰大队在右翼,第3装甲舰大队和巡洋舰大队在左翼,运输船队居中。11时后,罗日杰斯特温斯基命令舰队成战斗队形:右翼2个大队向左靠拢,开到左翼第3大队前面,全舰队成单排一列式(纵队)。各舰航速不一,司令官没有明确规定慢的加速,快的减速,结果造成大混乱。12时许,罗日杰斯特温斯基忽然心血来潮,判断日本舰队可能以横队队形向他攻击,因此又命令俄国舰队成横队队形。于是舰队开始进行复杂的机动动作。此时,罗日杰斯特温斯基显然由于担心其战斗队形过早被敌人发现,忽然又下令全舰队恢复行军队形,再次引起大混乱。

13时40分左右,东乡舰队主力在右前方出现,成单排一列式,企图截断俄国舰队的航线。临战前,东乡对全舰队发出信号:“皇国兴废,在此一战,诸位尤须奋发努力。”罗日杰斯特温斯基再次下令成战斗队形,但已经来不及了。东乡截断了俄国舰队的航线,并在距敌35~38链的海域向左转弯,划了一个“U”字形(日本战史称之为“敌前大回头”)。转弯时,日本舰队处于俄舰火力威胁之下,而且相当一部分舰艇无法回击(视线和射界被己方舰艇遮蔽)。这个动作在当时海军战术上是违反规的。但这时俄国舰队正处于变换队形的混乱之中,罗日杰斯特温斯基虽然下令开炮,结果形成盲目射击,浪费弹药,并且丧失了战机。日本舰队完成了转弯之后,首先集中火力猛打俄国舰队的旗舰,海战开始半小时后,罗日杰斯特温斯基的旗舰“苏沃洛夫号”被迫退出战斗,罗日杰斯特温斯基本人负重伤(后被俘投降)。其他几艘旗舰也相继被击沉击伤。俄国舰队失去指挥,陷入一片混乱。

俄国舰队力图摆脱截击的敌舰,但因为航速慢,没有得逞。日舰则充分发挥其航速快的优势,迅速机动,占领俄国舰队前进方向的有利位置,猛烈炮击。双方在烟雾迷漫之中进行了一场混战。俄舰被击沉击伤多艘。16时许,海上起雾,东乡装甲舰队与俄国装甲舰队一度脱离接触,东乡向北转移。但日本巡洋舰队和俄国巡洋舰队正在偏南的海域进行激战。18时半,俄国装甲舰队开往该海域参战。直到此时,涅博加托夫才接管指挥权,并下令舰队继续北进。

当天夜间,东乡又出动37艘鱼雷艇和21艘驱击舰,对残余的俄国舰队实施鱼雷攻击。28日晨5时许,涅博加托夫率领仅存的少数舰只向海参崴方向逃跑。9时许遭到日本舰队围攻,涅博加托夫始则悬白旗、继而悬日本国旗投降。

这次海战,俄国太平洋第2、第3分舰队除3艘逃往海参崴之外,其余全军覆没(包括击沉、被俘和被中立国扣留),舰艇损失总计达27万吨(比后来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著名的日特兰海战双方损失的总和还大)。人员阵亡4830人,被俘5917人(不包括受伤和在外国港口被扣留者)。日方只损失鱼雷艇3艘,人员阵亡仅117人,伤587人。

更多文章

  • 文景之治的背景:连年征战社会动荡百姓流离失所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文景之治,汉朝,皇帝

    由于秦末农民战争和四年楚汉之争,社会动荡不安,经济遭到严重破坏,致使西汉初年社会经济非常贫困。史书上记载当时的情况是:老百姓无法在田地上生产,到处是饥荒,发生了人吃人的现象,百姓死者过半。那时连皇帝也坐不上四匹纯一色的马拉的车子,将相们只能坐牛车。面对着这种形势,恢复和发展君主专制社会经济成为巩固统

  • 文景之治的成果:百姓安居乐业社会安定国家繁荣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汉朝,文景之治

    在薄税劝农,与民休息的政策指导下,经过文景二帝41年的治理,迎来了西汉前期的太平盛世。首先是农民负担大大减轻。从汉高祖即位(前202)到汉景帝后元三年(前141),前后共62年间,西汉王朝实行的是中国古代堪称典范的轻徭薄赋政策,农民的负担是最轻的。晁错在其《重农贵粟疏》中曾说:“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

  • 文景之治的影响:建立并完善了封建社会的制度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汉朝,文景之治

    影响一、基本建成封建社会制度。秦朝国祚短暂,中华帝国三大特点:中央集权,官员代理和伦理治国只完成其二。汉承秦制,但又有计划有步骤的改革旧制,建立新制,是文景之治的历史贡献。文景之治前后长达四十年,解除封国对中央政权的威胁,处理前代积弊,经过两代皇帝的治理,基本上建成封建社会制度。二、道家思想登入殿堂

  • 大汉朝“文景之治”真相:并非皇帝英明神武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汉朝,文景之治

    只有读懂了中华大地上的粮食,我们才有可能真正读懂中国的古代历史。 有了粮食,人才有了赖以生存的条件,人得以生存了,才有了经济的发展,才有了税收。古代中国最大的经济秘密是,税收大多来自农民,亿万个自耕农上交的钱粮支撑起了中央王朝。用狗尾巴草填饱肚子 要读懂中国历史,我们得从了解狗尾巴草开始。狗尾巴草和

  • 汉初文景之治:中国历史上老百姓得益的盛世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汉文帝,汉景帝,文景之治,

    汉朝开国之初,国力衰弱,百业凋零。《资治通鉴》描述当时的状况,甚至连天子出行都找不到4匹同样颜色的马,将相出行只能坐牛车。刘邦出身平民阶层,深知秦因暴政而亡的前车之鉴,深感夺取天下的不易与百姓生活的艰难,所以格外注意用温和的方式统治国家。儒生陆贾建议他实行“与民休息”、“无为而治”的政策,刘邦认为很

  • 燕云十六州是哪些地方?燕云十六州是哪十六个州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燕云十六州,历史

    燕云十六州,又称“幽蓟十六州”是指中国后晋天福三年(938年)石敬瑭割让给契丹的位于今天北京、天津以及山西、河北北部的十六个州。“燕云”一名最早见于《宋史地理志》。1. 幽州:今北京2. 顺州:今北京顺义3. 儒州:今北京延庆4. 檀州:今北京密云5. 蓟州:今天津蓟县6. 涿州:今河北涿州7. 瀛

  • 燕云十六州的前世今生:后唐时期曾叫幽云十六州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燕云十六州,幽云十六州

    公元932年,后唐明宗李嗣源(沙陀人)派遣他的女婿石敬瑭(沙陀人)出任北京留守、河东节度使,晋阳城迎来了它的新主人。虽然富贵后的石敬瑭自称春秋卫国石大夫和汉丞相石奋是他的先祖,但却改变不了自己世代沙陀族的血统,他的父亲是李克用的部将,名叫臬捩鸡。出生于太原的石敬瑭朴实稳重,寡言少笑,喜好兵法,古代名

  • 燕云十六州的沧桑历史:饱受烽火狼烟到安居乐业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燕云十六州,历史,

    五代十国时期907年,唐朝灭亡,朱温篡唐建立后梁,911年,幽州节度使刘守光不顾众将臣的反对,登极称帝,国号大燕,改元应天。 桀燕建立后,即不断受到晋王李存勗(沙陀人)的攻击,应天三年(913年),晋军攻陷幽州,俘获被囚禁已久的刘仁恭,而刘守光逃亡后不久亦被擒。914年刘仁恭和刘守光父子被杀。923

  • 燕云十六州的历史意义:中原大地的天然屏障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燕云十六州,历史,意义

    燕云十六州为险要之地,易守难攻。失去燕云十六州这个北部屏障, 直接导致中原赤裸裸地暴露在北方少数民族的铁蹄下(因中原士兵善守城,而北方少数民族士兵善攻),对宋朝的衰变乃至灭亡有着重大影响。并入辽朝的燕云十六州,不只是辽朝的经济最发达地区,而且也是辽朝“汉人”问题最为突出的地方。这一带的汉族,由于在唐

  • 柏林会战简介:二战欧洲战场上的最后一次会战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柏林会战,朱可夫,斯大林,二战,

    柏林会战是苏德战争也是整个反法西斯战争欧洲战场最后一次大会战。因为在柏林会战之前,也就是1945年4为中旬以前,纳粹德国实际上是气数已尽。当年人们讲“瞎子也能看出纳粹德国的结局”。但是以希特勒为首的纳粹高层,他们有垂死挣扎的一线希望,什么希望?尽快同西方媾和,然后再回过头来顶住苏军。希特勒最后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