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柏林会战简介:二战欧洲战场上的最后一次会战

柏林会战简介:二战欧洲战场上的最后一次会战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529 更新时间:2023/12/23 3:56:26

柏林会战是苏德战争也是整个反法西斯战争欧洲战场最后一次大会战。因为在柏林会战之前,也就是1945年4为中旬以前,纳粹德国实际上是气数已尽。当年人们讲“瞎子也能看出纳粹德国的结局”。但是以希特勒为首的纳粹高层,他们有垂死挣扎的一线希望,什么希望?尽快同西方媾,然后再回过头来顶住苏军。希特勒最后的希望在于反法西斯盟国能够分裂,当时的德国情况受到东西两线夹击。

早在1945年2月初,苏联红军完成了维斯瓦河突破,从波兰首都华沙附近一直冲到波定东边60公里的奥得河。也就是说在1945年2月初已经冲到奥得河边。当时距离首都柏林多远?60公里!按照苏军有些人的建议,包括崔可夫元帅的建议,利用柏林还没有来得及设防的时候,乘胜冲击柏林。但是朱可夫和其他人不同意,为什么不同意?因为这时候苏军从维斯瓦河华沙附近西前进,连续攻击了五百公里,弹药所剩无几,后勤跟不上,空军转场也来不及。这时候冒冒失失冲击柏林,虽然柏林没有来得及设防,但是德国毕竟有一些后援部队,如果向你两侧反击把你包围了,孤军深入很危险。因此当时朱可夫要求慎重一些,斯大林同意了,做好准备再向柏林发起进攻。

那么苏军就在2月初停下来,先消除两翼的威胁,然后赶快大量向前线运送武器弹药、调集兵源,两个月的时间光是炮弹运送30万吨。30万吨什么概念?一列火车满载两千吨,30万吨,需要几千列满载的火车运载弹药。另外集中的飞机大概有七千多架,在靠近柏林的机场上,调动了250万军队。准备之浩大是整个卫国战争中间规模空前的,因为这也是最后一次打击了。这时候,德国的西线已经崩溃,西线最后一只生力军就是摩德尔元帅所率领的西线生力军,德军最后一支主力,1945年4月初,在鲁尔地区被美国合围之后彻底投降,已经没有抵抗力。鲁尔是德国最重要的工业区,被包围在鲁尔之后,当时德国官兵觉得我们国家最后一块工业区,你在这儿拼死抵抗打成废墟,而且他们的内心中觉得西方军队还是他们的同类,特别仇恨东方斯拉夫人,对西方人抵抗不太坚强。到4月3号摩德尔元帅因为镇压了华沙起义在东线实行绞索战,盟军已经把他宣布为战犯,摩德尔没办法,自己开枪自杀了,手下30多万军队集体投降了。这个西线德军的主力投降之后,当时美国英国军队没受到什么抵抗,长驱直入,直奔柏林。

到了4月16日,苏联红军发起柏林战役前,西边的美英军队距离柏林多远?70公里。东边苏军距离柏林60公里,西边美英军队距离柏林70公里,两线夹击。这时在英美盟军中间也发生争执,进不进攻柏林?当时盟军的军事统帅艾森豪威尔——美国的五星上将,他认为不应该进攻柏林,进攻柏林至少不足十万人的伤亡代价,而且在雅尔塔协议定中间,柏林实际上已经划归苏军战役区,东半部德国。这种情况下我攻下来之后死那么多人还要交给苏联,没有获得利益。所以艾森豪威尔停下来。

斯大林在后来跟朱可夫讲,很感谢艾森豪威尔,幸亏艾森豪威尔没有进攻柏林,因为德国人如果在美军攻击下,可能不会进行那么激烈的抵抗,德国人真有可能冲过来。苏军如果不占领柏林的话,政治影响很不利,苏军攻克柏林那毫无疑问向全世界说明苏联是战胜德国的主力军。如果美军占领了,这个影响就不一样了。从政治角度讲斯大林认为苏军必须攻克柏林,从战后角度,讲柏林在苏军之手,那么对于战后欧洲的战略格局那就大不相同。因此斯大林讲一定要攻克柏林,而且要尽快。

另外当时苏联还得到一个情报,因为丘吉尔相对而言是让斯大林最不放心的人,这个人是最激烈反苏的,在战争末期的时候丘吉尔都考虑到一旦击败德国马上应该对苏作战,苏联也收到这个情报。因此斯大林非担心,认为丘吉尔这个人是什么坏事都干得出来,因此必须以强大的力量攻克柏林,而且用这个战斗的成果震慑一下美国和英国,看一下苏军力量的强大,你不敢再对我挑衅。因此无论从政治上军事上和战后的欧洲格局角度考虑,斯大林的要求苏军必须攻克柏林,因此集中了当时最后的主要力量。

这时候德国什么情况?德国确实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柏林守军加上周围的兵力差不多一百万人,但大部分是残兵败将。什么人都有,很多飞行学院的学生拉出来作战,因为他们没有多少战斗机可飞了。海军也是一样面,是拿水兵当步兵用,没有什么舰船可开。当时看柏林守军还没有军装穿的冲锋队,冲锋队相当于民兵,从老头到小孩什么人都有。还有很多外籍的,比如法国志愿兵团。按照今天的角度讲,这些人属于法奸,因为德国占领法国时他们跟着德国为虎作伥。他们为什么跟着德军跑到柏林?因为他们知道落到法国人手里肯定要上法庭的!他们属于法奸,法国法庭要审判他们的。还有很多印度兵。他们都是追随纳粹反对英国的人,他们也害怕,一旦被抓起来,罪无可恕。但战后印度对他们还是宽容了。当时苏军战俘,所谓叛徒弗拉索夫的俄罗斯解放军,也有一部分被部署到奥得河前线。这些人心中已经另打算盘,他们觉得再抵抗苏军是不可能的,知道德国要战败。他们把部队拉到捷克去,擅自离开阵地,有两个师在奥得河前线,拉到捷克去,然后在捷克占一次地盘,希望战后英美和苏联打起来,他们投靠英美,想自己占一块地盘,有了地盘好说话,这时已经不服从德国统帅部的命令。这批俄奸倒没有参加柏林保卫战,他们将部队拉走了,拉到捷克去了,准备占山为将来讨价还价。

苏军共集中了白俄罗斯第1、2方面军、乌克兰第1方面军等三个方面军270个师和骑兵师,20个坦克军和机械化军,14个空军集团军,共250万部队,另配属2450架飞机、14200门火炮、150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当面之敌为德军 集团军群和中央集团军群,总计48个步兵师、9个摩托化师、6个装甲师。[ 共80万人,700门火炮和迫击炮,500辆坦克和强击火炮、342架作战飞机。战役于1945年4月16日发起,先后突破奥得河、尼斯河防线。25日对柏林形成包围。苏军在对柏林的强攻中采取多路向中心突击,经激烈巷战,于 4月27日突入柏林中心区,29日苏军开始强攻国会大厦。30日希特勒在总理府地下室自杀。1945年卫戍司令H.魏德林将军率部投降。1945年5月2日柏林会战结束。[

1945年5月9日德军统帅部代表W.凯特尔元帅在柏林签署向苏军和盟国远征军无条件投降书。整个战役,苏军共歼灭德军48万人,缴获火炮600门、坦克和自行火炮400辆、飞机500架。这次战役的胜利,粉碎了德军最高统帅部在柏林附近大量消耗苏军有生力量将战争拖延下去的图谋,标志着德国法西斯的灭亡和欧洲战事的结束。

标签: 柏林会战朱可夫斯大林二战

更多文章

  • 柏林会战战役特点:苏军夜战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柏林会战,朱可夫,斯大林,

    防御突破柏林战役中对防御的突破有如下特点:在宽大正面上于夜间条件下使用探照灯 进行炮火准备和转入进攻(如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实施突破时强渡江河,参加突破的除各诸兵种合成集团军外,尚有4个坦克集团军以及大量坦克军和机械化军(尽管各方面军已拨出190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组成强大的直接支援步兵的坦克梯队)

  • 柏林会战战斗经过:苏军付出巨大代价攻占柏林城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柏林会战,朱可夫,斯大林,

    合围攻城第一阶段突破德军奥得河一尼斯河地区(1945年4月16—19日)。1945年4月16日清晨,战斗以炮击揭幕,数以千计的大炮和喀秋莎火箭炮开始炮轰德军阵地,炮击持续了数天之久。日出前,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越过奥得河展开攻击。同日清早,乌克兰第1方面军也越过尼斯河展开攻击。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虽然军

  • 四大发明的历史影响:世界文明进步的强力催化剂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四大发明,历史

    造纸术影响早在西汉时,中国劳动人民就已造纸。东汉时,蔡伦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改进了造纸术,他用树皮,麻头,破布和旧渔网等材料制成植物纤维纸。蔡伦他曾被封为“龙亭侯”,所以人们把他创造的这纸叫做“蔡侯纸”。从6世纪开始,造纸术逐渐传往朝鲜、日本,以后又经阿拉伯、埃及、西班牙传到欧洲的希腊、意大利

  • 四大发明的历史起源: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发明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四大发明,历史

    尽管中华文明有很多重要的成就都以“四大”“五大”等命名,如四大美人、四大古典小说、四书五经,四大发明的概念却来源于西方学者,并在之后被中国人接受。意大利数学家杰罗姆·卡丹早在1550年就第一个指出,中国对世界所具有影响的“三大发明”:是司南(指南针)、印刷术和火药。并认为它们是“整个古代没有能与之相

  • 中国的四大发明是如何流传到国外的?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四大发明,历史

    中国古达的四大发明在人类文明史上的重要地位,是中国成为文明古国的标志之一。正如马克思所言,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对世界和人类的发展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四大发明究竟是怎么传到国外的,人们却知之甚少。在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中,造纸术是最早传播到其他国家的。公元751年,唐朝大将高仙芝率军与大食(阿拉伯帝国

  •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是谁提出来的?竟是个老外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古代,四大发明

    提起“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中国人是妇孺皆知,并以此为自豪。但是你知道四大发明是谁总结出来的吗?中华文明有很多和“四”有关的并称,如四书五经、四大美人、唐初四大书法家、初唐四杰、宋代四大书法家、元四家、四大奇书、四大古典小说等等,“四大发明”虽然也是其中之一,但这个并称比上述那

  • 虚有其表的“四大发明”与名副其实的“五大贡献”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四大发明,黄火药,罗盘

    周有光老先生在其所作的《见闻随笔》(第63页:四大发明)中写道:“网上说:四大发明,其中三项有异说。”同时说“虽非定论,需要认真考证”。文中一一列举了所谓的“四大发明”。我以为文中举证详细,已经足以说明事实。况且以周老先生的学识,如果不是同意其说,我想大抵是不会将观点收入自己作品中的。而周老先生所说

  • 波兰战役后的持续抗争:伦敦成立波兰流亡政府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波兰战役,德国,苏联,

    1939年德国军队进入波兰,苏联军队也从东面入侵波兰,在两大强国夹击下,波军战败,波兰政府主要领导人逃到英国伦敦,成立了流亡政府。大批逃到国外的波兰军人在流亡政府领导下,加入英法军队对德作战,由波兰飞行员组成的华沙飞行中队在不列颠空战中,共击落德国飞机126架,在参战的所有皇家空军战斗机中队中排名第

  • 波兰战役后波兰的悲剧:六分之一人口死于屠杀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波兰战役,德国,苏联,

    反抗与占领政策按照《德苏互不侵犯条约》内容,德国将拥有18万8,000平方千米、2,020万人的占领区。于是在波兰战役尚未结束时,德国就先于9月8日和13日设置了占领波兰的军区,分别阿尔弗雷德·冯·沃拉德-博克尔贝格指挥的“波森”军区(Posen,后来该区成为德国入侵苏联的主力部队—中央集团军群的总

  • 波兰战役中的德军闪击战:虽然成果显著却损失巨大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波兰战役,德国,苏联,

    在这场战争中,德军使用大批装甲部队、摩托化部队等快速兵团突破波军防线,迅速插入波军后方并将其包围歼灭。应该说,德军以较小代价取得胜利主要原因是闪击战术运用得当。经过认真分析之后,德军作战中依旧有些问题。首先,虽然德国是第一个组建了装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