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波兰战役后的持续抗争:伦敦成立波兰流亡政府

波兰战役后的持续抗争:伦敦成立波兰流亡政府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122 更新时间:2023/12/31 1:02:00

1939年德国军队进入波兰,苏联军队也从东面入侵波兰,在两大强国夹击下,波军战败,波兰政府主要领导人逃到英国伦敦,成立了流亡政府。大批逃到国外的波兰军人在流亡政府领导下,加入英法军队对德作战,由波兰飞行员组成的华沙飞行中队在不列颠空战中,共击落德国飞机126架,在参战的所有皇家空军战斗机中队中排名第一。其中的波兰牌飞行员德洛宾斯基少尉在一次空战中还击落了德国的王牌飞行员道夫·加兰德。

还有一批波兰军人、官员知识分子在德国军队进入波兰时逃到了苏联或被苏联侵略军俘虏。斯大林下令内务部将当中的12000名“反苏分子”挑选出来,全部送到卡廷森林枪杀,也就是震惊世界的卡廷惨案。一部分愿意臣服于苏联的波兰人被编入苏联军队,参加了苏联卫国战争。也有一些波兰军人始终不愿意为苏联服务,最后斯大林只好下令将他们成建制地送到伊拉克,由英国政府接管。这支军队中的波兰人加入盟军对德国作战,但当中的一批犹太人在贝京带领下开了小差逃到巴勒斯坦,参加了犹太复国运动。贝京后来成为了以色列总理。这说明不同种族有不同诉求,波兰人的诉求是光复波兰,而犹太人的诉求是光复以色列。

整个二战期间,波兰虽然已经亡了国,但流亡政府还在,波兰人复国的心还在,大批波兰人在各个战场上还在为祖国而战。波兰军人在战场上的伤亡率很高,因为他们寄人篱下,想通过战斗来证明自己的价值。

流亡政府领导的国内外运动有效地抵抗了波兰境内的外来入侵势力,同时也为欧洲的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重要贡献。

当波兰政府流亡后,波兰军队逃到罗马尼亚。波兰流亡政府将逃到罗马尼亚的军队和用不同方法到英国的波兰军人集结起来作战,并以同盟国成员参加二战。如在意大利攻防战中参战,并在卡西诺战役中占领德军防守的修道院。同时参加了诺曼底登陆战。

1945年,为换取苏联人放弃希腊,英国首相丘吉尔出卖了波兰,宣布不再承认伦敦的波兰流亡政府,从此流亡政府的官员只能在自己的私人住宅里办公。

战后波兰被划入苏联的势力范围,建立了臣服于苏联的傀儡政权。但在海外的15万波兰老兵及其后裔一直不承认这个未经民主选举产生的非法政权,他们只承认波兰流亡政府。世界上也有两个国家承认波兰流亡政府,一个是西班牙,另一个是爱尔兰。

在1945年到1990年的艰难岁月里,波兰流亡政府虽然换了7任总统,但始终没停止活动,始终没放弃复国的梦想。直到1990年,波兰人民起义推翻了傀儡政权,选出了总统瓦萨,波兰流亡政府的最后一任总统卡秋罗夫斯基就从英国回到波兰,亲手将代表波兰合法政府的象征物:1935年宪法原本、总统旗帜、国玺、总统印信、总统绶带交给了瓦文萨。波兰流亡政府的使命才告结束。

也就是说,今天的波兰政府继承的是1939年前的波兰政府的权力。1939到1990年被视为波兰的亡国时期。1939年到1945年,波兰人民是德国人的奴隶。1945年到1990年,波兰人是苏联人的奴隶。那个1945年到1990年的“波兰政府”在波兰人民心目中,只是一个由外国人扶植起来的伪政权,并没经过全体波兰人用投票的方式认可,没有合法性。新政府继承的是二战前波兰政府和二战后流亡政府的法统。

波兰复国后,新政府于1992年宣布承认流亡政府所颁发的所有勋章,波兰的电影导演也拍出了两部带有强烈民族意识的电影,一部是反映波苏战争的《华沙保卫战》,电影中最感动人的镜头就是一位牧师在波军士兵面对苏联机枪扫射不敢前进时,他无所畏惧地站起来,高举着十字架,一面为祖国祈祷,一面如同殉道者般苏军阵地走去,在他的感召下,大批波兰军人也站了起来,端着上刺刀的步枪跟着他冲锋陷阵,终于打退了苏联的进攻,这位牧师也中弹牺牲。另一部就是著名的《卡廷惨案》。

在夹缝中生存了一代人时间的波兰流亡政府终于退出了历史舞台,继承它的是一个拥有国家主权的波兰民选政府,波兰人民重新在自己的土地上获得了自由。写完了自己光荣历史的波兰流亡政府在今天已经成为了波兰人民不屈的象征,并将永垂史册。波兰流亡政府在艰难岁月里的存在,说明波兰人的人心还没有死。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只要人心不死,那怕失去了国土失去了自由,但只要还有复国的理想、只要内心深处还有对自由的渴望,就一定能发展壮大自己的力量,总有光复山河的一天。这正如《肖申克的救赎》的主题:恐惧让人成为奴隶,希望则让人自由;又如波兰国歌的歌词:“波兰没有灭亡,只要我们一息尚存,波兰就不会灭亡。举起战刀,收回失地,我们将渡海归来,祖国仍会属于我们!”

虽然二战结束后该政府未被广泛承认且对波兰本土并无实际行政能力,该政府仍持续运作直至共产党政府结束(1990年)。这一年在列赫·瓦文萨(Lech Wasa)当选波兰总统后,波兰流亡政府最后一任总统里沙尔特·卡秋罗夫斯基(Ryszard Kaczorowski)亲返华沙,将波兰共和国全部法统象征(总统旗帜、国玺、总统印信、总统绶带、1935年宪法之正本)交给了新政府。1992年波兰新政府宣布承认流亡政府所颁发的所有勋章。

标签: 波兰战役德国苏联

更多文章

  • 波兰战役后波兰的悲剧:六分之一人口死于屠杀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波兰战役,德国,苏联,

    反抗与占领政策按照《德苏互不侵犯条约》内容,德国将拥有18万8,000平方千米、2,020万人的占领区。于是在波兰战役尚未结束时,德国就先于9月8日和13日设置了占领波兰的军区,分别阿尔弗雷德·冯·沃拉德-博克尔贝格指挥的“波森”军区(Posen,后来该区成为德国入侵苏联的主力部队—中央集团军群的总

  • 波兰战役中的德军闪击战:虽然成果显著却损失巨大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波兰战役,德国,苏联,

    在这场战争中,德军使用大批装甲部队、摩托化部队等快速兵团突破波军防线,迅速插入波军后方并将其包围歼灭。应该说,德军以较小代价取得胜利主要原因是闪击战术运用得当。经过认真分析之后,德军作战中依旧有些问题。首先,虽然德国是第一个组建了装甲师

  • 波兰战役中的静坐战争:英法百万军队坐视波兰沦陷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波兰战役,德国,苏联,

    在整个波兰会战期间,西线法军83个师面对德军23个师,其中德军只有11个师较精良,其余都是预备役部队。但甘末林只是在西线作了一个援助波兰的姿态,以搪塞世界舆论。9月7日至8日夜间,他发动了一个所谓的“萨尔攻势”。德军按预定方案迅速退入边

  • 波兰战役的历史意义:第二次世界大战因此爆发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波兰战役,德国,苏联,

    1939年9月1日凌晨,德国突然出动58个师,2800辆坦克,2000架飞机和6000门大炮,向波兰发起“闪电式进攻”。9月3日,英法被迫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法西斯德国对波兰的侵略战争,是希特勒称霸世界的战争总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波兰位于欧洲东部,东接苏联,西临德国,南界捷克斯洛

  • 波兰战役战果:波兰军队一个月被德军彻底打垮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波兰战役,德国,苏联,

    波兰战役,也称为波德战争或德波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区的起点,亦是世界战争史中一场著名的“闪电战”。波兰称为“1939年保卫战”或“1939年九月战役”,而德国称其为“波兰战役”,作战代号为《白色方案》。波兰战役是德国、斯洛伐克与苏联军队于1939年9月入侵波兰的行动,该战役一般被认为是第二次

  • 波兰战役战斗经过:德军闪击战迅速占领了波兰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波兰战役,德国,苏联,

    战斗开始1939年9月1日凌晨4时45分,德军轰炸机群呼啸着向波兰境内飞去,目标是波兰的部队、军火库、机场、铁路、公路和桥梁。几分钟后波兰人便第一次尝到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来自空中的突然死亡与毁灭的滋味。边境上万炮齐鸣,炮弹如雨般倾泻到波军阵地上。约1小时后,德军地面部队从北、西、西南三面发起了全

  • 波兰战役军力对比:双方现代化兵种数量相差悬殊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波兰战役,德国,苏联,

    德军德军指挥部为隐蔽的突袭波兰,预先在两个方向上隐蔽地展开了部队。在波美拉尼亚和东普鲁士集结了由21个师编成的“北方”集团军群,下辖第3集团军(司令官屈希勒尔上将)和第4集团军(司令官克鲁格,下辖古德里安的第19装甲军),总指挥官为冯·博克上将。在德国西里西亚和捷克斯洛伐克境内集结了由33个师编成的

  • 波兰战役简介: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大幕由此拉开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波兰战役,二战,德国,

    1939年9月1日凌晨,德国突然出动58个师,2800辆坦克,2000架飞机和6000门大炮,向波兰发起“闪电式进攻”。9月3日,英法被迫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法西斯德国对波兰的侵略战争,是希特勒称霸世界的战争总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波兰位于欧洲东部,东接苏联,西临德国,南界捷克斯洛

  • 奥斯特里茨战役战斗经过:普拉岑高地成为转折点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拿破仑,奥斯特里茨,三皇会战,,奥斯特里茨战役

    法军正面情况此时,法军在奥地利前线面临的情况是:首先,库图佐夫率领的俄军先头部队,已经穿过奥地利,进到了奥国西部边界的因河一线。这支俄军约有4万5千人,途中汇集了陆续败退下来的奥军部队,形成一支颇具实力的劲旅。因为奥军已在乌尔姆失利,他们进到因河以后立即停驻下来,企图凭借有利地形组织防御,阻止法军向

  • 奥斯特里茨战役背景:欧洲形成第三次反法同盟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拿破仑,奥斯特里茨,三皇会战,,奥斯特里茨战役

    1804年的欧洲,战争乌云密布。自1802年《亚眠和约》以来,英国和法国在西印度群岛、地中海和巴尔干冲突不断;俄罗斯和法国的关系也在恶化。1804年3月21日,波旁王室的安茹公爵被法国政府以叛国罪处决,导致英国和俄罗斯对法国的不满最终爆发。1805年4月,英国首相威廉·皮特和俄罗斯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