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血滴子究竟是什么杀人秘器?血滴子杀人有多快

血滴子究竟是什么杀人秘器?血滴子杀人有多快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2470 更新时间:2023/12/7 19:40:02

“血滴子”究竟是什么东西,各路专家一直是众说纷纭,争论不休,有人说它是杀人秘器,也有人说它是致命毒药,还有人说这是一支负有特殊使命的特务暗杀队。随着《血滴子》的上映,这一久远的话题或将引起人们的重新关注。

千里之外取人首级

清人笔记《十叶野闻》中有个故事,说雍正与太子胤礽争位时,有个从四川来的奇士到雍王府求见,称其即将有难。雍正遂问其故,奇士说:“太子宫新得一异僧,能在千里之外以铁冠取人首级,今晚即要祸害殿下。所幸天不绝殿下,让我得知此事,今日乃特来报讯。”胤禛问如何对付,奇士冷笑一声:“其以喇嘛咒语为护符施展其魔术,我等以贝叶蒙首,铁冠必然来而复去。今晚先在庭外张一袈裟,如蜘蛛张网,铁冠必跌落其中。”这段记载,似乎透露了三个信息:一是“血滴子”并非起于雍正,而是首先出自太子宫;二是“血滴子”是一个铁冠状的秘器,能取人首级于千里之外;三是“血滴子”发挥效用须以喇嘛咒语才能施展其魔术,而克制办法也与宗教有关,即贝叶蒙首、袈裟张网,如此,“血滴子”不但不能伤人,反而会被轻松俘获。

“血滴子”到底什么形状、如何发挥功用,各方记载往往大相径庭,不过茶余饭后之谈资。《茅山奇谈录》中说,“血滴子”是茅山道人所发明,用以降魔伏妖,具体来说,就是“以革为囊,内藏快刀数把,控以机关,用时趁人不备,囊罩其头,拨动机关,首级立取,是为冷兵器时期战斗工具之极致”。

至于“血滴子”的确切形貌,最广为人知的说法是一种笠形或钟形的罩子,罩子的开口外缘环布著一圈鲨鳍形钢刀,使用时将血滴子抛向敌人,血滴子会像飞盘样不断旋转,环状钢刀也像会飞的圆锯一般,能立刻取下敌人首级。当然,这种说法其实也是影视剧中所创造,所以这个所谓的“血滴子”有时像一顶草帽,有时像一个鸟笼,放出去的时候还会“呜呜”怪响,一边旋转一边展开圈中利刃,一旦套住敌人首级,“血滴子”就像照相机快门一样——“喀喳”一声,人首分离。综合各种信息,“血滴子”更像是一种投掷型兵器,但又具备“飞去来器”的特征,当被抛出之后,它会把目标的头罩住,然后割下目标的头,再收回来,这时,被害的对象就成了一具无头尸体,着实有些恐怖。当然,也有说“血滴子”是雍正作皇子的时候发明的,他当时交结了一些江湖侠客,平日里大家互相切磋武艺,晚上则与这些人一起研究,最终发明了这种叫“血滴子”的独门暗器。正所谓,“雍正会武术,谁也挡不住”,正是靠着这件利器,雍正才得以在夺位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如愿以偿的继承皇位。

致命毒药化人于无形

雍正就位后,曾下密旨给广西巡抚李绂,密旨中说:“近闻贵州诸苗之中,獞苗之弩最毒。药有二种,一种草药,一种蛇药。草药虽毒,熬成两月之后,即出气不灵。蛇药熬成,数年可用。但单用蛇汁,其药只能溃烂,仍有治蛇之药可医。更有一种蛮药,其名曰‘撒’,以此配入蛇汁熬箭,其毒遍处周流,始不可治。闻此‘撒’药,系毒树之汁,滴在石上凝结而成。其色微红,产于广西泗城土府。其树颇少,得之亦难。彼处猎人暗暗卖入苗地,其价如金,苗人视为至宝”。详细介绍完后,雍正又指示李绂,“尔等可着人密行访问此树,必令认明形状,尽行砍挖,无留遗迹。既有此药,亦应有解治之法。更加密密遍处访询,如有解毒之方,即便写明乘驿奏闻。”这道密旨,下发于雍正三年,正是他极力巩固皇位的时期。如此看来,雍正不但会武术,而且对毒药颇有研究,地处偏僻的广西苗人所用毒药,他都能知道得如此清楚,可见他平日里对这类东西相当注意。

野史中常说,雍正杀人,不留痕迹,所谓“血滴子”,其实是一种致命的毒药,该药系用蛇之毒液混合某种树之毒汁混合炼成,只需一滴,即可令人通身溃烂而死。这种毒树,即出产于广西边境深山中的“撒树”,苗人常用一种“见血封喉”的毒箭,箭簇上所敷毒药也是用这种树汁熬成。不仅如此,雍正还在苗人的基础上改进了配方,其所制的“血滴子”,不但剧毒无比,而且可以将人化之于无形。《清朝野史大观》里有个暗指“雍正屠弟”的野史故事,似乎说的就是这个“血滴子”。故事中说,雍正年间,桐城某书生给宫中某太监作塾师,宾主相处颇为融洽。数年后,书生要求进宫看看,太监满口答应。不久,太监让书生穿上内庭供奉人员的腰牌和衣帽,冒名前往宫中一游。两人进到宫中花园好生游览一番后,正要往回走,突然一阵嘈杂声,太监大惊:“不好,皇上要过来了!”情急之下,书生躲进道旁床塌中,太监赶紧上前伺候。

雍正到后,盘腿坐在床塌之上,命带来的囚犯下跪,孰料此人非但不跪,反恨恨的说:“你难道就不念一点手足之情吗?曹丕称帝后迫害曹植,也不曾将他置之死地。你搞阴谋夺得皇位,怕众兄弟不服,想斩尽杀绝,你就不怕众口纷传,史家记你一笔吗?”雍正大怒,随后从怀中掏出一药瓶,令力士强掰其嘴灌下,接着又命人找来一大瓮,将那人丢进去后倒入药粉,瓮里立刻吱吱声作响,臭味弥漫。躲在床塌中的书生目睹全过程后,吓得脸无人色。一炷香功夫,雍正命打开大瓮查看,力士将瓮口微微倾斜,里面已全是紫黑色的臭水。雍正看后,悻悻然的说:“看你还怎么骂我,来,把这瓮臭水倒进御沟,让他和污水为伍。”说罢,雍正哼哼冷笑数声,起身走了。事后,太监和书生也全部被杀。这段野史如果是真的话,“血滴子”看来真是名不虚传。

神秘剑客暗杀团

评书《童林传》中说,康熙末年有三位武功了得的剑侠,号称“南海三公”,三人使用的独门暗器即“血滴子”。雍正皇帝继位后,收买了一些武林高手并成立“血滴子暗杀团”,作为铲除异己的工具。此次电影《血滴子》即以此为故事原型,不过把时代移到了乾隆年间。关于“血滴子”是暗杀团的说法,和雍正的特务组织有很大关系,即所谓“粘杆处”。据说雍正还是皇子时,其府邸院内有很多高大树木,每逢盛夏初秋,鸣蝉聒噪,声震于耳,一向喜静畏暑的雍正便命门客家丁操杆捕蝉,这些人聚集之所即“粘杆处”(原意是将捉来的蝉虫粘于此处)。后来,随着大批武林高手的加入,“粘杆处”也就演变特殊的情报组织,其中也不乏执行杀人灭口的特别任务,而“粘杆处”的这些人,也被人称为了“血滴子”。

雍正年间,“粘杆处”正式名称为“尚备用处”, 属内务府系统,其中又分为两处,一处在雍亲王府(即后来的雍和宫),另一处在紫禁城。据说御花园堆秀山上的“御景亭”,就是“血滴子”们值班观望的岗亭,“御景亭”下,无论白天黑夜,都有四名“粘杆卫士”和四名“粘杆拜唐”在此守候,每次雍正下发任务,值班人员即迅速送往雍和宫,再由雍和宫安排人员立刻办理。

据说,雍和宫曾有一条专供特务人员秘密来往于内廷的通道,当时的雍和宫说白了就是一个戒备森严的特务衙署。当然,现在的雍和宫已经找不到任何地下通道的痕迹,因而也有人说这是因为乾隆为消除其父留下的不良遗迹,而在改雍和宫为喇嘛庙时对地下通道加以彻底平毁所致。不过,乾隆在雍正去世后仍继续利用“粘杆处”控制京城内外及各省大臣的活动,直到乾隆死后,“粘杆处”的特务活动才逐渐废弛。最后要说明的是,康乾旧事一向是小说传奇家的创作素材,其间借部分史实演绎成篇,作为谈资无伤大雅,作为信史则大可不必。姑妄言之,供一读而已。

标签: 血滴子古代冷兵器

更多文章

  • 血滴子的简介:中国古代最令人恐惧的冷兵器之王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血滴子,古代,冷兵器

    血滴子两个说法,一是雍正登上皇位的时候觉得粘杆处的人知道了太多可能威胁到他皇位的事,所以对粘杆处进行了一次清洗,并另行组建了血滴子,一是增加皇权的力量,二是为了对一切知道他丑事的人的监视。明末清初,中国民众好谈宫闱秘闻,即便识字不多的市民也能读懂的通俗小说,自然成了“讲新话”的最佳载体。在清代十三朝

  • 中国历史上的悲剧皇帝:血滴子没摘下雍正帝的脑袋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古代,皇帝,血滴子

    和西方的帝王不同,中国古代的封建制度,天子高于法律。九五之尊的皇帝,言论就是圣旨、法律。皇帝开金口,一言既出,就是令出如山。像明朝末代皇帝崇祯,把保卫国家的朝廷重臣袁崇焕(1584-1630)逮捕下狱,不经审判,不让他抗辩自白,便处以磔刑(千刀万剐,惨无人道的凌迟极刑)。史学家把袁崇焕之枉死,视为旷

  • 清朝时期乾隆爷的火器真的完胜“血滴子”吗?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血滴子

    想起国产大片《血滴子》中,乾隆年间的秘密行动组织“血滴子”手中虽然拥有可十步外取人首级的秘密武器,但却被海都率领的火枪队和火炮杀的片甲不留,退出历史舞台。虽然说现在的枪械欺负几个拿刀的特工应该不成问题,但在乾隆时期,当时火器真的有那么厉害吗?电影中,清军的火枪队从出场开始就威风八面,在清剿血滴子小分

  • 雍正设立了一个叫血滴子的特务机构是真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清朝,雍正,血滴子

    这个血滴子既是一个神秘的杀人兵器,也是一个组织机构。先看看作为暗器的说法。据说此暗器为一圆形器物,内藏快刀,有机关控制,趁人不防,罩人头上,机关开动,立取人头。江湖上出现过的血滴子,是类似拳指套的东西,开刃,用于拳术格斗,也被女子戴在身上防身,因其两片合起来的时候组成一个血滴状物品.而在电影银幕上,

  • 揭秘:雍正王朝“血滴子”与特务政治的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雍正,血滴子

    清末民初,中国民众好谈宫闱秘闻,即便识字不多的市民也能读懂的通俗小说,自然成了“讲新话”的最佳载体。在清代十三朝中,雍正是一位施行恐怖、苛严政治的强权统治者,关于他的流言蜚语在民间广为流传。在世人眼里,这位皇帝夺位前老谋深算,即位后冷酷无情。他屡行大狱文网森严,广布耳目,令人谈虎色变……。凡此种种都

  •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由来:哪些人上了凌烟阁榜单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唐朝,凌烟阁,李世民,功臣,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唐代长安城皇宫内三清殿旁有一个不起眼的小楼,名为凌烟阁。贞观十七年(643年),唐太宗李世民为了纪念和他一起打天下治天下的功臣,修建凌烟阁来陈列由阎立本所画的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即为《二十四功臣图》,比例为真人大小,面北而立,以示尊皇,并时常前往怀旧。李世民是一位杰出的皇帝,很善于处理君臣之间的关系

  • 凌烟阁功臣唐俭家族与长孙皇后不得不说的关系(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凌烟阁,长孙皇后,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莒国公唐俭,唐太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谥曰襄,陪葬昭陵。唐俭家族与李唐皇室中最为人所熟知的一段关系,是唐俭的嫡子唐义识(又名唐善识),尚长孙皇后的养女豫章公主为妻。不过唐俭的另一个嫡子唐河上(字嘉会)的墓志,则向我们展现了唐家与李氏皇族更加紧密的一些关系。《大唐故殿中少监上柱国唐府君(嘉会)墓志铭

  • 唐朝历史上的李世民时代:凌烟阁开阁二十四功臣(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唐朝,李世民,二十四功臣,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由范冰冰领衔主演的电视剧《武媚娘传奇》已更新至60集,太宗李世民驾崩,大唐即将迎来新篇章,新一轮宫斗即将上演,且看范爷如何华丽转身,登顶皇位。80集长片,60集写太宗时期,对于李世民的二十四功臣描述甚少。小编略觉遗憾,就趁这个时候,来凑个热闹。唐代长安城皇宫内三清殿旁有一个不起眼的小楼,名为凌烟阁。

  • 趣闻:闻名天下的凌烟阁二十四攻城画像创作始末(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凌烟阁,唐太宗,二十四功臣,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玄武门之变后,唐太宗李世民登上了皇帝宝座。他励精图治,虚心纳谏,对跟随他南征北战、出生入死和出谋划策的功臣元勋念念不忘。毕竟对他来说,皇帝的宝座来得太不容易了。公元643年3月23日,为了褒彰功臣,唐太宗李世民命人将长孙无忌、魏征、尉迟敬德等24名功臣的像画在凌烟阁上,他还常去观赏,以表对功臣的赞赏

  • 纽伦堡审判的社会评价:清算了纳粹的历史罪行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纽伦堡审判,纳粹,德国,

    审讯期间,世界公众密切注视着纽伦堡的动向。对德国首要战犯的审判人心大快。但是,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对少数首要纳粹分子的无罪开释或重罪轻判,受到了人民群众的反对和世界舆论的指责。柏林25万工人举行罢工抗议。汉堡几千市民集会,要求国际军事法庭将沙赫特等人判死刑。法共《人道报》认为,“释放巴本等人等于邀请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