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国“三英战吕布”的历史真相:谁才是真英雄?

三国“三英战吕布”的历史真相:谁才是真英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173 更新时间:2024/1/18 19:23:16

“三英战吕布”是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一个精彩的故事情节,出现在第五回中,该片段以刘备、关羽、张飞兄弟三人与猛将吕布的殊死战斗为描述对象,描绘了一场酣畅淋漓的沙场血拼。

一、刘备在吕布与曹操之间预设人和连环套

为什么《三国演义》第1回刘备出现在曹操之前?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刘备在曹操之前就开始着手谋划连环计了。曹操是意欲改朝换姓,所以他采用了立竿见影的天时连环计。刘备意在仿效刘秀,从逆贼手中反夺天下,所以他采用了后发制人的人和连环计。

虽然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但人和计谋也存在投入产出周期长的不足,往往准备在前,收获在后。刘备很有眼光,也很有耐心,早早便吸取高祖的经验教训,以楚霸王项羽为假想敌,结拜了能挑战未来任何勇将的关张兄弟。随着事态的发展,刘备意识到这个对手就是吕布——一块曹操暂时还啃不动的硬骨头。当然,他也不想亲手杀死吕布,就像曹操不刺死董卓一样,

相对于口无遮拦的曹操而言,刘备注定活得更累,有时对“三位一体”的关张兄弟也要“喜怒不形于色”。比如,他的皇帝梦和不想杀吕布的想法。前一项我们很好理解,在家天下的社会里,异姓之人不会为谋求政权而结拜兄弟,将来子孙们长幼贤愚的世袭矛盾难以调和。刘关张之间的关系就非常微妙:刘备结义的目的一则用自己超越刘家单一姓氏的民主意识和人力资源整合能力感召世人,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二则借兄弟之勇武离间曹、吕两位劲敌,待中兴有望时再壮士断臂。关羽、张飞则相对单纯一些,报国安民、匡扶东汉的同时顺便捞点儿名利富贵。实际上用现在的眼光看,无论保刘汉还是保东汉,都不同程度偏右。他们畸形的兄弟关系源于畸形的封建制度。

那么,为什么第二项也不足为外人道呢?因为它也事关刘备的皇帝梦。试想,如果在虎牢关杀掉吕布,董卓必然也随之垮台,刘备只能眼挣挣地看着天下旁落。甚至还会拖累曹操。由于都心存政治图谋,刘备便和曹操来了个双赢,你举荐了我,我也助你一次。只是吕布相对于刘备作用更大一些,可反过来制衡曹操。(刘备第1回还曾制止张飞杀董卓,比曹操更早意识到董卓不能速亡。)

谁敢想象,刘备早就盘算着要放倒单骑会斗十八路诸侯的吕奉先,以及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孟德了,真是没有白长一副大耳朵啊!事实上他成功了一大半。

二、刘备在三英战吕布时蓄意瞒兄弟放吕布

第1回董卓尚未表现出大逆不道的本质,所以刘备劝阻张飞还有冠冕堂皇的理由:“他是朝廷命官,岂可擅杀?”当时关羽也站在刘备一边。但到第5回再饶过为虎作怅的吕布就无从说起了,况且关羽也偏向了张飞。怎么办?刘备有办法——“欲纵故擒”。只见他在关张与吕布战得难分难解的时候,掣双股剑杀进去了。随后就看到吕布对着“玄德面上,虚刺一戟,玄德急闪。吕布荡开阵角,倒拖画戟,飞马便回。”之后玄德也假装不服气,跟着兄弟一齐追赶。

同样是略带遗憾的表演,刘备比曹操有过之而无不及。不但杀退了从未有过败绩的吕布,还让自己也成了战胜方不可缺少的一员;不但点燃了全国民众的除董希望,还博得了曹操和吕布的暗恋。

可以看出,刘备的离间方式与曹操的嫁祸不同,他是先激发双方对自己这位三头六臂之猛男的兴趣,然后再脚踩两只船。与貂婵的做法类似。相对来说,此类连环见效稍慢。

那么,如若刘备这块“短木板”不插进去,关、张二人能不能斩获吕布呢?一定能!只是回合、时间问题。张飞多次与他单挑都不分胜负,何况再来一个温酒斩华雄的关羽。俗话说担不加斤啊!刘备就是担心自己为项羽准备的关张兄弟太过强大,所以才冲上去帮倒忙。

可叹张飞口口声声喊吕布“三姓家奴”,却没想到自己也是被刘备欺骗的“异姓兄奴”。按照刘备的一贯作风,假如关张真打不过吕布,他早就逃跑了,哪还敢助阵?

后来,吕布和曹操果然就成为了刘备的“套中人”。比如当曹操准备以报父仇的名义征讨徐州时,吕布就抄了他的兖州、濮阳老巢。吕布自己没有捞到什么好处,却帮助刘备守住了徐州,致使陶谦一而再,再而三地向他推让徐州,名利双收。紧接着刘备又与张飞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唆使吕布在徐州、小沛、下邳之间与曹操打消耗战,大大削减了曹操征服天下的锐气和速度。早年的刘备真是智勇双全、收放有余啊。

如同曹操刺董受惊后身体和性情开始变坏一样,刘备在三英战吕布之后也产生了兄弟芥蒂。尤其是关羽,开始怀疑刘备的私心了。你不仁我就不义,在忠君与尊兄之间,他选择了忠君,给刘备制造了大麻烦。

三、曹操和刘备互有失算,势均力敌

得益于新思维新手段的合理运用,汉末的天空次第升起了两颗明星。当第9回董卓覆灭时,曹操成了献帝苦盼的诺亚方舟;当第19回吕布殒命时,刘备也成了百姓呼唤的救命稻草。天时与人和,二人各得其所。那么,他们为什么都没有顺利吃掉对方呢?原因在于互有失算。曹操以为得罪一个县令陈宫不足为虑,没料到正是他让吕布如虎添翼,让刘备悄然坐大……刘备则以为失信一个二弟关羽无足轻重,不曾想他反助曹操解了白马之围,诛颜良文丑,致使曹操出人意料战胜了袁绍。须知刘备原本还要借袁绍遏制曹操的呀,就像曹操借李傕郭汜之力铲除王允一样,环外套环。这也是当时刘备只身来到袁绍身边,帮他加油鼓劲的原因。很遗憾,刘备煮熟的鸭子飞走了。不知诸葛亮是否看到,先帝“中道崩殂”始于官渡。

比较两人的连环计,从理论上说,“人和”高于“天时”,刘备比曹操擅长谋划;从实践上看,曹操虽收官不严,但总算落实,曹操比刘备更有执行力。两位“煮酒英雄”就这样极不情愿地碰面了,形成了势均力敌的鼎足之势。

尽管站在国家的高度看,曹、刘是“三国”之初双轨制革命不可或缺的对立统一的整体,但就其个体而言,还是存有很多局限。(这里暂不讨论孙吴的作用。)

第一,他们的偏执思维。尽管他们都具有与众不同的“徐图”意识,但曹操还是太激进,太信奉天时决定论。刘协虽贵为天子,却不是刘家最有本事人,仅仅挟持他是不够的,而且不应该为刘室宗亲提供协作的机会,比如让刘备从刘协那里得皇叔之天时,从刘表那里得新野之地利。相反,刘备太保守,太相信人和决定论。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刘备自以为绰绰有余的人和却被曹操所用。关羽是人在曹营心在汉,而非备也!

第二、他们的特殊身份。1、校尉不是最底层的士卒,织席贩屦者不是最低微的贫民。2、他们一个是宦官之“后”,一个是皇室宗亲,都与旧王室有着无法割舍的干系。这些高起点是他们革命的有利条件,但也决定了他们不能完全站在民众的立场将革命进行到底。改朝换代,除了需要天、地、人多轨并行之外,还需要恒产到无产的层层深入。所以曹、刘后来又遭到了更低贱的诸葛兄弟和司马家族的二次革命。其中司马氏身份最低,且将天、人作了同姓合并,最终胜出。(山野闲人司马徽谋人和,养马倌司马懿占天时。)

第三、他们的庸常性格。曹操沾染了军人的尚武好斗以及阉党的反复无常;刘备则传承了手艺人的小资情调和汉室宗亲的自私自利。职业、环境和血缘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发展空间。

谁说罗贯中否定农民呢?恰恰相反,农民是他心中的救世主,地位越低,越具备仁、义、勇、智、慧的潜能。正如毛泽东所说:没有贫农,便没有革命。罗贯中只是不认同农民起义直接推翻旧王朝的想法或做法,新的贫农王需要战争提供足够民主的机会,也需要接受战争足够残酷的洗礼。

四、《三国演义》与《红楼梦》是中国文学之悲喜双璧

我们知道,《三国演义》中的政治集团、高级谋士之间存在或正或反的接力关系,实际上《三国演义》与《红楼梦》也是姊妹篇。表面看,它们一文一武,一缓一急,一阴一阳,毫不相干,其实内在的文学结构和哲学理念十分接近。譬如都坚持无神论,都运用了辩证法和逻辑律;譬如在人物关系上,黛玉、宝钗、湘云、香菱近似于刘备、曹操、孙权、诸葛司马。而裙钗心仪的贾宝玉则相当于英雄们谋求的“天下”(参考汪宏华其它相关文章)。

两部作品最大的区别在于,《红楼梦》是一场关于“普通人”(贾宝玉)从冥顽走向自觉的大喜剧;《三国演义》是一场关于天下与英雄从创新堕入蒙昧的大悲剧。《三国演义》开篇形式喜人,出现了异姓寡头雏形——刘关张,以及号称“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政治神童——曹操。然而,这一切都是美丽的“乌托邦”,他们的真实动机和行为后果都是让封建等级、家天下等制度变得更加固若金汤。所有“三国”英雄无一例外。那么,就让这些封建家奴“都付笑谈中”吧,罗贯中遥望南天,掷笔三叹,似乎在等待曹雪芹横空出世!

标签: 吕布三国三英战吕布

更多文章

  • 三英战吕布背后的阴谋:刘备竟然故意放水帮倒忙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吕布,刘备,阴谋,三英战吕布

    导读:看过三英战吕布的人也许都会有个疑问,当关羽、张飞和吕布战得难解难分时,如若刘备这块“短木板”不插进去,关、张二人能不能斩获吕布呢?一定能!只是回合、时间问题。张飞多次与他单挑都不分胜负,何况再来一个温酒斩华雄的关羽。刘备就是担心自己为吕布准备的关张兄弟太过强大,所以才冲上去帮倒忙。一、刘备在吕

  • 汉初三杰为何只有张良得以善终并获得刘邦尊重?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汉初三杰,张良,刘邦

    高祖刘邦建国时,文臣武将如云,而萧何、韩信、张良居功至伟,史家称为“汉初三杰”。尽管“人杰”均功劳盖世,但是功成名就之后却有着截然不同的人生结局:一个处变不惊、虚怀若谷、从善如流,终化险为夷免于难;一个是心高气傲、好大喜功、贪图富贵,随被诛灭三族,演绎出一场极其惨烈的悲剧;另一个是心怀坦诚、淡泊名利

  • 初汉三杰都是谁?大汉朝史上最杰出的开国功臣(汉初三杰)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初汉三杰,张良,萧何,韩信,汉初三杰

    刘邦打天下时,手下文臣武将不计其数,其中萧何、张良、韩信居功至伟,被史学家称为“汉初三杰”。刘邦的评价精确而深刻,有一次他在酒席宴问群臣自己为什么能得到天下,而项羽比自己势力大得多却失去天下又是为何?群臣的对答都没有说到点子上。刘邦笑了笑说:“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

  • 挪威战役的意义:德军彻底扫除了盟军的西线威胁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挪威,德军,戈林,,挪威战役

    挪威战役,开始于1940年4月9日,结束于1940年6月10日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为夺取丹麦和挪威于1940年4~6月实施的进攻战役。英法联军优柔寡断,行动迟缓,14日才开始在挪威北部的纳尔维克、中部的纳姆索斯和翁达尔斯内斯登陆。因未掌握制空权,输送部队和补给的舰船遭德空军袭击。在中部登陆的

  • 挪威战役德军重要指挥官:帝国元帅戈林立奇功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挪威,德军,戈林,,挪威战役

    戈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犯,德国纳粹党的重要头目。出生于巴伐利亚的罗森海姆。16岁参加德国陆军,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他于1915年转入陆军航空兵部队,成为著名的战斗机驾驶员,到 1918 年战争结束前,担任战斗机中队长。战后复员,受聘在丹麦和瑞典当民航驾驶员。1921年与希特勒相识,次年加入民族

  • 挪威战役结果:德军占领挪威 巩固了北侧的防御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挪威,德军,海战,,挪威战役

    在德国人心中,纳尔维克港一役是英雄式的惨败,他们还颁发了特殊勋章来纪念此事。德国海军在纳尔维克港与英国海军的两次战斗,惟一的好处是德军在纳尔维克港区域的地面部队增员了。纳尔维克战区陆军司令战争指挥负责者爱德华·迪特尔将军把逾2000名幸存海军收编起来,组成一支步兵旅。当时德军的确亟需这批由海军转为陆

  • 挪威战役战斗经过:德军为占领挪威付出惨重代价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挪威,德军,海战,,挪威战役

    1940年4月6日夜,由1艘袖珍战列舰、2艘重巡洋舰、7艘轻巡洋舰、14艘驱逐舰、28艘潜艇和若干辅助舰艇组成的德国登陆舰队,搭载着首波登陆的1万余名士兵,在夜幕掩护下悄悄启航,驶进了波罗的海。1940年4月7日下午1时25分,英国海军部接到侦察机发来的报告:“发现强大的德国舰队正向北移动,穿越斯卡

  • 挪威战役的背景:德军试图突破英军的北海封锁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挪威,德军,海战,,挪威战役

    挪威地处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西北部,东邻瑞典,东北与芬兰和俄国接壤,西濒挪威海,海岸线长2.1万公里,多天然良港,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由于德国没有直接进入大西洋的出口,只有经北海绕过英国本土才能进入大西洋。但强大的英国海军一直是德国海军的一块心病。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曾利用海军优势,从设得兰群岛

  • 诺门坎战役的导火索:留西柯夫叛逃引发紧张局势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诺门坎,日军,苏军,,诺门坎战役

    1937年至1938年的两年里,随着斯大林开展的日渐惨烈的“大清洗运动”——“苏联五名元帅杀了三名,四名一级指挥员杀了三名,十二名二级集团军司令员杀了十二名,一个不剩;六十七名军长杀了六十名,一百九十九名师长杀了一百三十六名……”,由于留希科夫的档案中有了“污点”,担心受到清洗,便很快与日本间谍进行

  • 诺门坎战役背景:日军以边境问题为由进行挑衅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诺门坎,日军,苏军,,诺门坎战役

    由于地缘政治上的冲突,日俄在近代曾多次开战。两国在1904年在中国的东北爆发全面的日俄战争,结果日本战胜,中国的东北落入日本的势力范围,俄国亦被迫把库页岛南部割让与日本。1921中国的外蒙古宣布独立。1931年日本关东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全面占领中国东北三省,之后在1932年成立听命于日本的伪满洲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