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辛酉政变是怎么回事?辛酉政变的过程是什么

辛酉政变是怎么回事?辛酉政变的过程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619 更新时间:2024/1/27 15:23:14

辛酉政变的过程: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咸丰帝在英法联军的逼迫下,于咸丰十年(1860)八月八日北逃热河(今承德市)。路上且走且停,走了8天,于八月十六日抵达热河行宫。咸丰帝身体本来羸弱,加之京城失守,北逃热河,心情更加郁闷。虽千方百计寻欢作乐,也解不了心头的烦恼,病情愈来愈重。不到一年,咸丰十一年七月十六日(1861年8月22日),咸丰帝在热河避暑山庄的烟波致爽殿,撒手人寰。

公元1861年农历7月:

16日,咸丰皇帝死。他临终前做了三件事:一,立皇长子载淳为皇太子。二,命御前大臣载垣、瑞华、景寿,大学士肃顺和军机大臣穆荫、匡源、杜翰、焦祐瀛八人为赞襄政务大臣,八大臣控制了政局。三,授予皇后钮祜禄氏“御赏”印章,授予皇子载淳“同道堂”印章(由慈禧掌管)。顾命大臣拟旨后要盖“御赏”和“同道堂”印章。八大臣同两宫太后发生矛盾。

18日,大行皇帝入殓后,以同治皇帝名义,尊孝贞皇后为皇太后即母后皇太后,尊懿贵妃为孝钦皇太后即圣母皇太后。

公元1861年农历8月:

1日,恭亲王奕获准赶到承德避暑山庄叩谒咸丰皇帝的梓宫。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中记载:相传奕化妆成萨满,在行宫见了两宫皇太后,密定计,旋返京,做部署。奕获准同两宫太后会面约两个小时。奕在热河滞留六天,尽量在肃顺等面前表现出平和的姿态,麻痹了顾命大臣。两宫太后与恭亲王奕炘,破釜沉舟,死中求生,睿智果断,抢夺先机,外柔内刚,配合默契。恭亲王奕同两宫太后密商决策与步骤后,返回北京,准备政变。此时,咸丰皇帝刚驾崩十三天。

2日,醇郡王奕缮为正黄旗汉军都统,掌握了实际的军事权力。

6日,御史董元醇上请太后权理朝政、简亲王一、二人辅弼的奏折。

7日,准兵部侍郎胜保到避暑山庄。胜保在下达谕旨不许各地统兵大臣赴承德祭奠后,奏请到承德哭奠,并率兵经河间、雄县一带兼程北上。

11日,就御史董元醇奏折所请,两宫皇太后召见八大臣。肃顺等以咸丰皇帝遗诏和祖制无皇太后垂帘听政故事,拟旨驳斥。两宫皇太后与八位赞襄政务大臣激烈辩论。八大臣“哓哓置辩,已无人臣礼”。据史籍《越缦堂国事日记》记载:肃顺等人恣意咆哮,“声震殿陛,天子惊怖,至于涕泣,遗溺后衣”,小皇帝吓得尿了裤子。两宫太后不让,载垣、瑞华等负气不视事,相持愈日,卒如所拟。八大臣想先答应两宫太后,把难题拖一下,回到北京再说。

18日,宣布咸丰皇帝灵柩于农历9月23起灵驾,29日到京。

公元1861年农历9月:

1日,同治皇帝上母后皇太后为慈安皇太后、圣母皇太后为慈禧皇太后徽号。

4日,郑亲王瑞华署理行在步军统领,醇郡王奕缮任步军统领。先是,两宫太后召见顾命大臣时,提出瑞华兼职太多,瑞华说我只做行在步军统领;慈禧说那就命奕缮做步军统领。奕缮做步军统领就掌握了京师卫戍的军权。不久,奕缮又兼管善捕营事。

23日,大行皇帝梓宫由避暑山庄驾。同治皇帝与两宫皇太后,奉大行皇帝梓宫,从承德启程返京师。两宫太后和同治皇帝只陪了灵驾一天,就以皇帝年龄小、两太后为年轻妇道人家为借口,从小道赶回北京。

29日,同治皇帝奉两宫太后回到北京皇宫。因为下雨,道路泥泞,灵驾行进迟缓。同治皇帝奉两宫皇太后间道疾行,比灵驾提前四天到京。两宫皇太后抵京后,立即在大内召见恭亲王奕等。

30日,发动政变。同治皇帝与两宫皇太后,宣布在承德预先由醇郡王奕缮就之谕旨,宣布载垣等罪状:

“上年海疆不靖,京师戒严,总由在事之王大臣等筹划乖张所致。载垣等不能尽心和议,徒以诱惑英国使臣以塞己责,以致失信于各国,淀园被扰。我皇考巡幸热河,实圣心万不得已之苦衷也!”就是将英法联军入侵北京、圆明园被焚掠、皇都百姓受惊、咸丰皇帝出巡的政治责任全扣到载垣等八大臣头上。

以擅改谕旨、力阻垂帘罪,解载垣、瑞华、肃顺、景寿任,穆荫、匡源、杜翰、焦祐瀛退出军机。《清史稿·肃顺传》记载:此前,“肃顺方护文宗梓宫在途,命睿亲王仁寿、醇郡王奕缮往逮,遇诸密云,夜就行馆捕之。咆哮不服,械系。下宗人府狱,见载垣、瑞华已先在。”《清穆宗毅皇帝实录》记载:“以醇郡王奕缮管善捕营事。”这可能同奕缮逮捕肃顺事有关。

公元1861年农历10月:

1日,命恭亲王奕为议政王、军机大臣。随之,军机大臣文祥奏请两宫皇太后垂帘听政。《清史稿·文祥传》记载:“十月,回銮,(文祥)偕王大臣疏请两宫皇太后垂帘听政。”命大学士桂良、户部尚书沈兆霖、侍郎宝鋆、文祥为军机大臣。

3日,大行皇帝梓宫至京。

5日,从大学士周祖培疏言:“怡亲王载垣等拟定‘祺祥’年号,意义重复,请更正”,诏改“祺祥”为“同治”。“同治”含义可做四种诠释:一是两宫同治,二是两宫与亲贵同治,三是两宫与载淳同治,四是两宫、载淳与亲贵同治。

6日,诏赐载垣、瑞华在宗人府空室自尽,肃顺处斩,褫景寿、穆荫、匡源、杜翰、焦祐瀛职,穆荫发往军台效力。据记载:“将行刑,肃顺肆口大骂,其悖逆之声,皆为人臣子所不忍闻。又不肯跪,刽子手以大铁柄敲之,乃跪下,盖两胫已折矣。遂斩之。”

9日,载淳在太和殿即皇帝位。

26日,礼亲王世铎奏遵旨会议并上《垂帘章程》。懿旨:依议。于是,皇太后垂帘听政之举,舆论已经造势,章程亦已制定。

公元1861年农历11月:

1日,同治皇帝奉慈安皇太后、慈禧皇太后御养心殿垂帘听政。垂帘听政之所设在大内养心殿东间,同治皇帝御座后设一黄幔(初为黄屏,后慈禧嫌其碍眼而改为黄幔),慈安皇太后与慈禧皇太后并坐其后。恭亲王奕立于左,惇亲王奕缮立于右。引见大臣时,吏部堂官递绿头笺,恭亲王奕接后,呈放在御案上。皇太后垂帘听政,这在中国历史上,既是空前的,也是绝后的。在这里附带说一点。慈禧本来没有文化,但她注重学习。两宫太后命南书房、上书房师傅编纂《治平宝鉴》,作为给两宫太后的教科书,仿照经筵之例,派翁同龢等定期进讲。后来慈禧也能批阅奏章,但常有语句不通和错别字之处。

这次政变,因载淳登极后拟定年号为“祺祥”,故史称“祺祥政变”;这年为辛酉年,又称“辛酉政变”;因政变发生在北京,又称为“北京政变”。其时,“辛酉政变”的三个主要人物——慈安皇太后二十五岁,慈禧皇太后二十七岁,恭亲王奕三十岁。

标签: 辛酉政变清代

更多文章

  • 辛酉政变成功的原因 慈禧是怎么获得胜利的?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辛酉政变,慈禧,清代

    辛酉政变成功的原因:辛酉政变是1861年(咸丰十一年)咸丰帝病死后,慈禧太后联合恭亲王奕訢发动的一次宫廷政变。打倒了顾命八大臣势力。为赞襄政务大臣(又称顾命八大臣),辅弼皇太子载淳为帝,总摄朝政,以时在夏历辛酉年得名。又因改变其祺祥年号而称“祺祥政变”,亦称“北京政变”。“辛酉政变”取胜的直接原因是

  • 圆明园到底流失多少文物?圆明园遭遇四劫方成废墟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圆明园,文物

    导读:1860年英法联军劫掠、火烧圆明园后,圆明园四十景仍剩下超过13处的景观,山形水系也并未破坏。此后100多年,遭难的圆明园是如何历经火、木、石、土“四劫”,而彻底变为一片废墟的呢?圆明园到底流失多少文物?“圆明园到底流失了多少文物,没有精确的统计。”中国人民大学博导、圆明园研究专家王道成说。他

  • 圆明园的毁灭:揭秘英军焚毁圆明园的真实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圆明园,清末

    英军焚毁圆明园的原因到底是什么?这个原因我们史学界有很多的说法,估计有十种以上。史学界占主流地位的说法是:“英法联军劫掠圆明园之后,他们为了掩盖劫掠圆明园的罪证,要销赃灭迹”,很多教科书里都这样讲。这个说法,出自一本叫《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书,1965年出版的。如果这是“文革”前或“文革”中的著作,不

  • 圆明园简介 揭秘昔日“万园之园”的圆明园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圆明园,清代

    圆明园简介:圆明园,曾以其宏大的地域规模、杰出的营造技艺、精美的建筑景群、丰富的文化收藏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内涵而享誉于世,被誉为“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和“万园之园”。圆明园座落在北京西郊海淀,与颐和园紧相毗邻。它始建于康熙46年(1707年),由圆明、长春、绮春三园组成。占地350公顷(5200余

  • 万历三大征中的两大功臣 行程万里战功赫赫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万历三大征,明代

    万历三大征中的两大功臣:万历三大征指明神宗万历帝朱翊钧(1573~1619)年间平定宁夏哱拜叛乱、东征御倭援朝、西南边疆平定播州杨应龙叛乱,三战皆捷。蕉城籍将军谢福寓与进士陈勖都曾参与其间,行程万里,创立卓著军功,立下了盖世名声。先提谢福寓。谢福寓由寻常百姓成为威名赫赫的守边将军,一生极富传奇色彩。

  • 万历三大征之播州之战 播州之战是怎么爆发的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万历,播州之战,万历三大征

    万历三大征之播州之战:播州主要是指今天的贵州遵义,西汉的时候就开始设郡,唐乾符三年(876年),太原人杨端应诏带领谢、成、赵、娄、梁、令狐、犹、韦八大家族征讨南诏,平定南诏后,杨端奉命世代镇守播州。从那个时代起,一直到明万历年,杨氏家族代天牧守已历二十九世,700多年。到了万历年间,这种世袭的土司制

  • 万历并非昏君 万历皇帝在万历三大征中的表现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万历,万历三大征

    导读:“三大征”旷日持久,历时近十年,到万历二十八年六月结束。“三大征”虽都以胜利而告终,但每场战争都是一波三折,惊心动魄,胜利的同时也付了出了惨重的代价。以至于每读段历史,一股寒意油然而生。惊叹之余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会这样?是什么原因使“三大征”进行的这样艰难?为什么最后会取得胜利?透过这“三大

  • 万历三大征简介 万历三大征是那几场战争?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万历三大征,明代,战争

    万历三大征简介:万历三大征指明神宗万历帝朱翊钧(1573~1619)年间平息叛乱的宁夏之役、播州之役和支援朝鲜抗击日本侵略的朝鲜之役。三战皆捷,但明朝人力物力也遭受到巨大损失。一、宁夏之役 即镇压哱拜之乱。拜原为蒙古族人,嘉靖中降明,积功升都指挥。万历初为游击将军,统标兵家丁千余,专制宁夏,多蓄之命

  • 打出来的和平:露梁海战后的东亚政治格局变化(万历三大征)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露梁海战,万历,李舜臣,万历三大征

    导读:明万历二十至二十五年(1592至1597年),日本两次侵略朝鲜。明朝应朝鲜国王的请求派兵援朝抗日。1598年7月日本丰臣秀吉死,侵朝日军准备撤回日本。1598年10月中朝联军将日将小西行长围于顺天。11月18日,日将岛津义弘率军万余,搭乘战船500余艘,援救被围于顺天的小西行长。中朝水师采用炮

  • 揭秘:万历时期明朝军队援朝初战平壤受挫真相(万历三大征)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明朝,军队,平壤,万历三大征

    祖承训六月渡江之后平壤便宣告陷落,明军将领听了朝鲜君臣的哭诉,当即决定将收复平壤作为第一个目标,以显示天兵的战斗力。可是当祖承训整军向平壤进发的时候,一路的状况让他瞠目结舌:朝鲜境内毫无秩序,负责军队、后勤、船只运输的朝鲜官员几乎没有哪个肩负起了自己的责任,一个个畏缩不前。明朝之前素来认为朝鲜国也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