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宋文帝刘义隆第十二子:刘休仁的生平事迹简介

宋文帝刘义隆第十二子:刘休仁的生平事迹简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682 更新时间:2024/1/27 11:30:17

刘休仁(443年-471年),南朝宋宗室、宰相,宋文帝刘义隆第十二子,宋孝武帝刘骏、宋明帝刘彧异母弟 。母杨修仪。

刘休仁初封建安王,在孝武帝、前废帝二朝历任秘书监、南兖州刺史、侍中、湘州刺史、护军将军、领军将军等职,后被前废帝囚禁于宫中,险遭杀害。他在前废帝遇弑后拥立明帝,被授为司徒、尚书令、扬州刺史,并统兵讨平四方反对势力。但因功高望重,深得朝野拥戴,逐渐受到刘彧的猜忌。

泰始七年(471年),刘休仁在尚书省被赐死,时年仅29岁,对外则宣称是因谋逆事败而畏罪自裁,并下诏追贬为始安县王。

刘休仁是宋文帝第十二子,生母为杨修仪 。他在元嘉二十九年(452年)被封为建安王,食邑二千户,时年仅十岁。

孝建三年(456年),刘休仁被兄长刘骏(宋孝武帝)任命为秘书监、步兵校尉,后外放为冠军将军、南兖州刺史。

大明元年(457年),刘休仁返回朝中,担任侍中、右军将军。

大明四年(460年),刘休仁又被外放为湘州刺史,加授散骑常侍,后进号平南将军。

大明八年(464年),刘休仁被任命为安南将军、江州刺史,随即又被改任为散骑常侍、太常,但都没有到职。同年,刘骏病逝。太子刘子业即位,史称宋前废帝。刘休仁作为皇帝的叔父,被拜为护军将军,仍领散骑常侍。

永光元年(465年),刘休仁改任领军将军,后被外放为安西将军、宁蛮校尉、雍州刺史。是年十月,刘休仁又改任散骑常侍、护军将军、特进、左光禄大夫,并获赐鼓吹一部。后来,刘子业又进拜刘休仁为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宋文帝共有十九子,至刘子业在位时仅剩刘休仁与东海王刘祎、湘东王刘彧、山阳王刘休佑、桂阳王刘休范、巴陵王刘休若六人。刘子业生性暴戾,担心几位叔父觊觎皇位,便将他们召到宫中囚禁,肆意殴打凌辱。刘休仁与刘彧、刘休佑因年纪较长,最为刘子业所忌惮,被他经常带在身边。刘子业因三人身体都很肥胖,将他们分别装入竹笼称量体重。刘彧最肥最重,被刘子业称为猪王。刘休仁、刘休佑则被称为杀王、贼王。刘子业还命右卫将军刘道隆等人在刘休仁面前轮奸其母杨太妃。

当时,三王的处境极为凶险,随时都有被杀的可能。刘子业前后十几次起意要杀掉三王。但刘休仁凭着自己的机智,每每都能阿谀取悦刘子业,使得刘子业暂时放下杀机。 而刘彧也在暗中密切注视外间动静,并通过亲信阮佃夫等人积极活动,等待时机准备推翻刘子业。

景和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466年1月1日),刘子业欲出京南游,并决定在明日出发前杀害三王。 是夜,刘子业到华林园游玩。刘休仁、刘休佑随从前往,刘彧则被留在秘书省中。阮佃夫勾结宫中侍臣寿寂之,冲入华林园,弑杀刘子业。刘休仁已提前获知消息,当即奔入秘书省,奉迎刘彧入宫即位。当时事起仓促,刘彧进入西堂时仍然戴着乌纱帽,鞋子也跑丢了一只。刘休仁让人给刘彧换上白纱帽,拥其登上御座召见文武百官,接受欢呼礼拜,凡事以"令书"颁布施行。

是年十二月七日(466年1月9日),刘彧正式即位称帝,改元泰始,史称宋明帝。 刘休仁被任命为使持节、侍中、都督扬南徐二州诸军事、司徒、尚书令、扬州刺史,获赐班剑武士二十人、三望车十五架。当时,刘道隆在朝中担任中护军。刘休仁上表辞让所有官职,表示绝不与刘道隆同朝为官。刘彧遂赐死刘道隆。

泰始五年(469年),刘休仁进拜都督豫司二州诸军事。当时,刘休仁平定内乱,劳苦功高,威望素著,深得朝野推许。刘彧对他逐渐起了猜忌之心。刘休仁也有所察觉,便于当年冬天辞去所领扬州刺史之职。

泰始六年(470年),刘彧又进拜刘休仁为太尉,仍领司徒之职。刘休仁极力辞让太尉,又获赐漆轮车,特许剑履上殿。当时,刘彧身体每况愈下,对宗室诸王的猜忌日渐加深,担心他们会危及太子刘昱的地位,便开始动手翦除宗室。刘袆、刘休佑先后被杀。刘休仁愈加不安,忧虑之心逐日加重。

泰始七年(471年),刘彧患病,与亲信杨运长等人商讨后事。杨运长担心刘彧死后,由刘休仁辅政会妨碍自己专权,建议刘彧诛除刘休仁。当时,朝野内外皆认为刘休仁必能执掌朝政。大小官吏纷纷到东府造访其亲信,想预先结下交情。因值班而未能前往者,竟都忧惧不已。刘彧遂下定决心,要杀掉刘休仁。是年五月初一(6月4日),刘彧召刘休仁进宫,随即又让他暂到尚书省安歇,明早再来觐见。当夜,刘彧命人持毒药前往尚书省,赐死刘休仁,对外则宣称其谋逆事败而畏罪自裁,追贬为始安县王。刘休仁死时,年仅二十九岁。

标签: 刘休仁南北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古代人们一天只吃两餐的 那么一日三餐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古代,大臣,历史解密

    古人一天只吃两顿饭,或者说只吃两顿正餐。有没有很惊喜?对吃货们来说,一天两顿饭有没有挑战自我的感觉?在古代,没有早中晚三餐,只有朝食和哺食,也就是一早一晚的意思。这种习惯的形成和古时候的作息和生活有很大的关系。古时候,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也就是天亮起来干活,天黑就睡觉了。不仅是需要辛勤劳作的普通大众

  • 马超不顾亲人安危是无心之举吗?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马超,三国,历史解密

    历史上描写的人物往往总是带有两面性,一面说他骁勇善战,不畏艰难,另一面又说这人六亲不认,残暴无良。但是相隔了上千年的事情,又如何能在现在的一言一语当中说清呢?即使是将事情说得透彻,我们也无法走进人物的内心,从他当时的环境和心灵进行分析。所谓后世的记载,人物的传记,小编认为不过是从作者的眼中去看待问题

  • 汉末最强的三大诸侯,都因干过同一件事,所以下场很悲剧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汉末,历史解密

    袁家是四世三公,按理来说应该心存汉室,然而袁绍、袁术兄弟都野心很大,意图夺取天下,董卓作乱之时,袁绍不思解救汉献帝,反而准备拥立幽州牧刘虞为帝。当然,刘虞为人以仁义闻名,对待百姓很好,如果在太平盛世,刘虞如果登基,不失为一个好皇帝,但是问题是此时天下大乱,以刘虞的性格根本无力压制天下群雄,袁绍并非不

  • 古代人被株连九族,家属们为何不选择逃跑?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株连九族,历史解密

    诛灭九族,按照通俗的叫法,就是“斩草除根”!牵连家族的刑罚,从几千年前还是奴隶制原始社会的商朝就有了,直到春秋时期,秦国正式将“灭族”这一刑罚加入刑法。族刑是古代历史上,最具威慑力的刑罚。现代社会网络发达,刑罚制度也逐渐完善,最主要是实名制开始普遍。人们只要一犯法,被抓到后立马上报公安系统。那么古代

  • 唐玄宗传位之谜,一代明君李隆基最后为何甘愿将皇位拱手相让?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唐朝,历史解密

    唐明皇是多情的皇帝,宠爱贵妃杨玉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看后宫三千粉黛无颜色,对杨玉环百依百顺,当时杨玉环家族在朝庭很有势力,引起很多大臣及太子对杨家的不满,在大唐天宝十四年,杨玉环干儿子安禄山策划,发动了安史之乱,企图夺取大唐江山。李亨——作为玄宗李隆基的第三个儿子,自幼聪慧过人,三岁封王。唐玄宗废

  • 明朝最贤明的皇帝,清朝都不忍抹黑他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朱佑樘,明朝,历史解密

    明朝皇帝,各个以凶狠著称,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以凶残出名。明朝第三位皇帝朱棣,也是以凶残闻名天下。就连朱棣的皇位也是在自己侄子手里夺过来的,不仅为人凶残,而且天下得的不正当。明朝皇帝,不管什么作为,在历史上名声不太好,唯独一位除外,就连清朝也不忍抹黑他,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我们大家都知道,每一个朝代

  • 当年科举考上第一名的状元,当官10年后发展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隋朝,历史解密

    自从隋唐时期创立科举,在明清时期逐渐成熟之后,状元的含金量便开始不断的上升。就从考试的难易度来说,要想得到状元,必须要经过童生试、乡试、会试、殿试,这一步步的关卡,最后才能得到第一名的位置。三年一次的会试,需要跟全国学子比拼。种种难度,一般人都熬不过来。而且,科举越往后面发展,就越注重考试过程是否公

  • 左良玉拥兵百万,崇祯自缢前他为何见死不救?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左良玉,明朝,历史解密

    要说有骨气的皇帝,从秦始皇到溥仪两千多年的帝王史上,崇祯算是为数不多的一个。这里的问题是,这样一个,有骨气,有担当的皇帝,为何会落得一个这样的下场,而手下的握有大量军队的左良玉却没有前来救驾?面对国破家亡,毅然赴死的崇祯1944年一月,李自成从西安称帝,然后浩浩荡荡从西安杀向北京,由于行军太过顺利,

  • 清朝的绿营是一支什么样的队伍?清代军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绿营,清朝,历史解密

    清朝在人关期间,陆续收编了一些明朝军队。这些军队,按照明朝的编制,以营为基本单位,以绿旗为旗号,称绿营。清军人关之后,绿营分驻各地,被清朝统治者当成地方治安部队。由于绿营是明军投降部队收编而来,编制与明军相同,但明末军队的编制已经混乱,所以绿营兵的编制也比较混乱。虽然绿营以营为单位,但是各营的兵员数

  • 揭秘:南北朝对立取决于北方政权吗?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宋朝,历史解密

    1141年《绍兴和议》规定宋金边界东起淮水,西至大散关,与今天的秦岭淮河一线大致重合。而相比于划淮水而治的南宋,南明连划长江而治都达不到。在清军大举进攻下,南明各政权纷纷灰飞烟灭。那么,同样是中原王朝社稷南迁,面对北方少数民族的冲击,为何南明不能复制南宋的奇迹呢?静夜史认为主要有以下原因:1、南明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