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1931年10月04日:世界动物日

1931年10月04日:世界动物日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2363 更新时间:2023/12/19 3:25:48

“世界动物日”(World Animal Day),是每年的10月4日,源自12世纪意大利修道士圣方济各的倡议。

节日起源

弗朗西斯于1182年诞生于意大利西西地区一个富裕的布商家庭。他于1206年摈弃了所有物质财富而创建了弗朗西斯修道院。他长期生活在阿西西岛上的森林中,热爱动物并动物们建立了“兄弟姐妹”般的关系。他要求村民们在10月4日这天“献爱心给动物的人类们致谢”。

1931年,许多生态学家在意大利佛罗伦萨召开会议,正式提议设立“世界动物日”。他们选取了圣方济各的主保瞻礼日即10月4日这一天作为纪念日。并自20世纪20年代开始,每年的这一天,在世界各地举办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

设立宗旨

生态学家的最初目的是希望借此唤起世人关注濒危生物,慢慢才发展为关怀所有动物。“世界动物日”的对象是全人类,特别是关心动物人士,因为圣·弗朗西斯曾和小鸟建立融洽、和谐的关系。

庆祝“世界动物日”的宗旨在于宣传饲养伴侣动物所带来的乐趣,让公众意识到动物对人类社会所做的贡献,同时促使各个动物保护组织齐心协力,推动人们以负责任的态度饲养伴侣动物。

纪念活动

每年并有超过85个国家的动保团体与动保人士一同在9月/10月份举办活动,目的就是为了感谢动物们为人类所付出的代价以及呼吁大家"动物是我们最好的朋友"。

在“世界动物日”那天,流浪在罗马街头的狗会暂时免遭城市管理部门的追捕,并可享受到由屠宰商提供的免费肉骨头。中国自1997年,正视世界动物日的存在,并开始组织有关的活动来纪念这一天。中国北京有爱护动物协会、小动物保护协会等多家民间公益性质的团体,它们每年都会纪念世界动物日。台湾防止虐待动物协会(Taiwan SPCA)身为台湾区其中的国家代表,每年都会举办大型活动响应。

产生影响

爱护动物已成为世界十大环保工作之一,自二十世纪20年代开始就有各国的环保团体在10月4日举行各种活动,以纪念世界动物日和圣方济各,宣传爱护动物、尊重动物,正视、善待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动物。

“世界动物日”的发展已超越了国家、种族和宗教等界限。鉴于该节日尚未被联合国官方承认为全球性的节日,由全球领先的动物保护组织——世界动物保护协会举办的“推动联合国”线上活动,受到全球各地爱心人士的支持。

动物保护行为指南

1、对动物最好的保护,就是不去干扰它们的自由生活。

2、野生动物不是商品,生命无价,不要图财害命。

3、购买野生动物制品,你就是间接屠杀者。

4、不穿野兽皮服装,每皮的背后都有一桩谋杀案。

5、不把野生动物圈为宠物饲养。

6、不笼养野鸟,彼在牢笼,尔图愉悦,乐之有。

7、不吃野味,莫为口腹之欲,去做饕餮之徒。

8、不在食用野生动物的餐厅用餐。

9、不虐待,不折磨,不欺辱一切动物。动物也有尊严。

10、不恫吓,不投喂,不追逐野生动物,"爱我就别理我。"

11、张网捉鸟,下套捕兽,是滥杀无辜,是造子孙孽。

12、不吃田鸡,保蛙护农。

13、不买珍稀木材,保护动物家园。

14、不鼓励买动物放生,善心可能导致恶果。

15、见蛇就打三分罪。

16、开车莫压过路动物,可能有一窝待哺的小兽等她回家。

17、尽量少用杀虫剂,除草剂等化学药品。

18、尽量用无磷洗衣粉,减轻水质污染。

19、不去江河钓鱼,不与水鸟争食。

20、见到街头耍猴的违法现象应制止或举报。

21、尽量不看驯兽,马戏等违反野兽天性的表演。

22、对动物不要过于亲密,以防把你的病传给它或它的病传给你。

23、不要热衷于把野兽驯养成家畜,应尊重其他物种的异质性。

24、不应以救护之名把自然中的动物幼仔抓来饲养,夺人之子。

25、若不具备条件,切勿饲养动物。

26、请勿轻率地将动物拿回家,若养不活既摧残生命又伤害童心。

27、动物有难时热心救一把,动物自由时切莫帮倒忙。

28、如果爱鸟,请去观鸟,不要关鸟。

29、到自然界时,不要擅入保护核心区,不肆意采集,索取。

30、做保护志愿者,积极举报违法者。

31、不参与残害生灵的活动,如射猎动物。

32、不鼓励采集,购买,制作动物标本,莫以科学名义伤天害理。

33、莫以人的智能去诱骗,迫使动物做勉为其难之事。

34、见到诱捕动物的索套,笼网,夹子等应果断拆毁。

35、积极向媒介通告好人好事和坏人坏事。

36、动物也需休息,请勿肆意打扰,大呼小叫。

37、劝君莫捡野禽蛋,强取豪夺断后源。

38、宁可食少肉,不可居无书。

39、对所利用动物应怀感恩之意,对所饲养动物应怀体怜之情。

40、人类为自己可有可无的边际需求额外贪欲,而去剥夺野生动物的身家性命根本利益,是种族歧视、暴殄天物。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1927年07月24日:芥川龙之介服药自杀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事件

    芥川龙之介(あくたがわりゅうのすけ、,1892年3月1日~1927年7月24日),日本小说家。代表作《罗生门》、《竹林中》、《鼻子》、《偷盗》、《舞会》、《阿富的贞操》、《偶人》、《橘子》、《一块地》及《秋》等。芥川龙之介生于东京,本姓新原,父经营牛奶业。生后8个月,母精神失常,乃送舅父芥川家为养子

  • 1947年10月04日:马克斯·普朗克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事件

    马克斯·卡尔·恩斯特·路德维希·普朗克(德语:Max Karl Ernst Ludwig Planck,1858年4月23日~1947年10月4日),出生于德国荷尔施泰因,德国著名物理学家、量子力学的重要创始人之一。普朗克和爱因斯坦并称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两大物理学家。他因发现能量量子化而对物理学的又

  • 1982年10月04日:格伦·古尔德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事件

    格伦·古尔德(1932年9月25日-1982年10月4日)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多伦多市,加拿大钢琴演奏家。他以演奏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乐曲闻名于世。1964年以后停止公开演奏,转向录音。自幼随母亲学琴,后入多伦多皇家音乐学院学习。十二岁毕业,成为该校历史上最年轻的毕业生。十五岁时,与多伦多交响乐团合

  • 1959年07月24日:厨房辩论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事件

    厨房辩论指的是1959年7月24日在莫斯科举行的美国国家博览会(American National Exhibition)开幕式上,时任美国副总统理查德·尼克松和时任苏联部长会议主席尼基塔·赫鲁晓夫之间展开的一场关于东西方意识形态和核战争的论战(两人之间的辩论均通过了他们的口译员传达)。辩论是在厨房

  • 1968年07月24日:歌手高枫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事件

    高枫(1968年7月24日-2002年9月19日),出生于湖北省武汉市,中国内地男歌手,毕业于中央工艺美院。1988年,开始录制唱片以及一些影视插曲。1991年,推出第一张个人音乐专辑《在你走后的那一夜》。1993年,与普安公司解约,成为自由音乐人。1994年,推出第二张个人音乐专辑《天那边的爱》。

  • 1992年10月04日:阿姆斯特丹空难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事件

    1992年10月4日星期日,下午2:20分,从纽约飞到荷兰阿姆斯特丹史基浦国际机场的,以色列航空(ELAL Israel Airlines)的1862号波音747-258F全货机进行加油、装货。晚上6:00,这架满载着消费品和带有放射性元素的危险品的“巨无霸”客机,起飞了,向以色列的特拉维夫飞去。飞

  • 1997年10月04日:横井军平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事件

    横井军平(1941年9月10日-1997年10月4日)任天堂前第一开发部部长。GB之父,诞生于日本京都府京都市,毕业于同志社大学工学部电子工学系。横井军平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1965年就职于任天堂,开发设计了Game&Watch、红白机、Game Boy、VIRTUA BOY等产品。1996年退社,

  • 1207年10月03日:辛弃疾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事件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居士,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风闸村)人。南宋官员、将领、文学家,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生于金国,早年与党怀英齐名北方,号称“辛

  • 1985年07月24日:尧茂书触礁身亡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事件

    尧茂书(1950年4月4日~1985年7月24日),四川省乐山市人,出生在乐山市市中区。1985年7月24日在漂行了1270公里后,于金沙江段触礁遇难。生前尧茂书是西南交通大学电教室摄影员,他是第一位漂流长江的人。向往长江尧茂书与长江似乎有一种天然的血缘,当他一次意外地发现中国国家考察队拍摄的《长江

  • 2006年07月24日:ATI被AMD收购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事件

    ATi(Array Technology Industry)是世界著名的显示芯片生产商,和NVIDIA齐名。在1985年至2006年之间是全球重要的显示芯片公司,总部设在加拿大安大略省万锦,2006年7月24日被美国AMD公司以54亿美元的巨资收购后成为AMD的一部分。ATi在美洲、欧洲和亚洲等地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