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1969年10月07日:陈寅恪逝世

1969年10月07日:陈寅恪逝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4002 更新时间:2024/2/16 0:35:19

陈寅恪(1890年7月3日—1969年10月7日),男,字鹤寿,江西修水人。中国现代集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诗人于一身的百年难见的人物,与叶企孙、潘光旦、梅贻琦一起被列为清华大学百年历史上四大哲人,与吕思勉、陈垣、钱穆并称为“前辈史学四大家”。先后任职任教于清华大学、西南联大、香港大学、广西大学、燕京大学、中山大学等。

陈寅恪之父陈三立是“清末四公子”之一、著名诗人。祖父陈宝箴,曾任湖南巡抚。夫人唐筼,是台湾巡抚唐景崧的孙女。因其身出名门,而又学识过人,在清华任教时被称作“公子的公子,教授之教授”。

著有《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元白诗笺证稿》《金明馆丛稿》《柳如是别传》《寒柳堂记梦》等。

四不讲

陈寅恪治学面广,宗教、历史、语言、类学、校勘学等均有独到的研究和著述。他曾言:“前人讲过的,我不讲;近人讲过的,我不讲;外国人讲过的,我不讲;我自己过去讲过的,也不讲。现在只讲未曾有人讲过的。”因此,陈寅恪的课上学生云集,甚至许多名教授如朱自清冯友兰、吴宓、北大的德国汉学家钢和泰等都来听他的课。

考试怪题

1932年,清华大学举行新生入学考试,国文系主任刘文典约请清华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之一的著名史学家陈寅恪为国文考试代拟试题。当时陈寅恪已定次日赴北戴河休养,就匆匆草就普通国文试题——作文《梦游清华园记》。另一题为“对对子”,上联为“孙行者”。

这次考试,结果一半以上考生交了白卷。对出“胡适之”而获满分的考生,仅周祖谟(著名语言学家、北京大学教授)一人。答“祖冲之”者,也视为符合要求,因“祖”“孙”尚可成对。还有一考生对以“王引之”,对得也不错。考卷中凡答“唐三藏”“猪八戒”“沙和尚”等都不及格。

当时正是白话文运动蓬勃发展之时,因此有人在报上批评清华大学食古不化,不应出怪题“对对子”考学生。陈寅恪对于用“对对子”形式为考题,提出四条理由:一、测试考生能否区分虚字和实字及其应用;二、测试考生能否区分平仄声;三、测试考生读书之多少及语藏之贫富;四、考察考生思想条理。陈寅恪的解释文章一经发表,这场“风波”即告平息,可见陈公名望颇能服众。

二无导师

新成立的国学研究院有四大导师,第一位是开创用甲骨文研究殷商史的王国维;第二位是戊戌变法的核心人物,著述等身的梁超;第三位是从哈佛大学回国的著名语言学家赵元任。三位导师性格迥异,但都大名鼎鼎。而四大导师中最晚到校的陈寅恪,在当时并不出名,与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相比,陈寅恪既没有显赫的声望,又没有镇服人心的学位。无著作、无文凭的陈寅恪受梁启超(一说吴宓)举荐为导师时,一度为当时的清华校长曹云祥所拒绝。

但事实是,远在德国游学的陈寅恪接到国学院导师的聘书时,年仅36岁。1925年,陈寅恪的身影出现在清华园里。令师生们惊叹的是陈寅恪的博学,他在课堂上讲授的学问贯通中西,连清华的教授们也常来听。有人称他为“活字典”,也有人称他是“教授的教授”。

当年的华北学术界分成两派,一派是本国培养的学者,另一派是有留学经历的。本土派认为,洋派不懂国情,你的学问再高,也是隔靴搔痒,解决不了中国问题。留洋派就觉得本土派太迂腐,眼光太狭,不掌握现代化的工具,因而两派互相瞧不起。但不管是哪一派,谁都不敢瞧不起陈寅恪,这在学术界堪称传奇。吴宓曾不无感慨地说道:“其历年在中国文学、鸣学及诗之一道,所启迪、指教宓者,更多不胜记也。”

名字读音

按照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陈寅恪“恪”应读作“克”(拼音:Kè)。但有资料表明,也称为“yínquè”了。陈寅恪本人在1940年5月致英国牛津大学的英文亲笔信的署名是“TschenYinKoh”。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2001年10月07日:阿富汗战争爆发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事件

    2001年阿富汗战争是以美国为首的联军在2001年10月7日起对基地组织和塔利班的一场战争,该战争是美国对九一一事件的报复,同时也标志着反恐战争的开始。联军官方指这场战争的目的是逮捕本·拉登等基地组织成员并惩罚塔利班对恐怖分子支援。2014年12月29日,美国总统奥巴马正式宣布阿富汗战争结束。201

  • 2007年10月07日:北京地铁5号线开通运营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事件

    北京地铁5号线(Beijing Subway Line 5),是中国北京市开通的第五条线路,是北京市轨道交通路网中首条贯穿城市中心、连接南北郊地区的快速轨道交通干线,全线于2007年10月7日开通试运营,其标志色为紫红色。据2020年3月北京地铁官网显示,北京地铁5号线呈南北走向,线路位于城市中轴线

  • 23年10月06日:王莽被杀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事件

    王莽(前45年-23年10月6日),字巨君,魏郡元城县(今河北省大名县)人,西汉权臣、政治家、改革家,新显王王曼第二子、孝元皇后王政君侄,新朝开国皇帝(9年1月10日—23年10月6日)。王莽原为西汉外戚世家魏郡王氏的重要成员。在朝野素有威名。初始元年十二月癸酉朔(公元9年1月15日),王莽代汉建新

  • 1552年10月06日:利玛窦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事件

    利玛窦(Matteo Ricci,1552年10月6日—1610年5月11日),号西泰,又号清泰、西江。教皇国马切拉塔(今意大利马切拉塔)人,耶稣会传教士、学者。明朝万历年间,来到中国传教。其原名中文直译为玛提欧·利奇,利玛窦是他的中文名字,王应麟所撰《利子碑记》上说:“万历庚辰有泰西儒士利玛窦,号

  • 1831年10月06日:戴德金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事件

    尤利乌斯·威廉·理查德·戴德金(Julius Wilhelm Richard Dedekind,1831.10.6-1916.2.12)又译狄德金,伟大的德国数学家、理论家和教育家,近代抽象数学的先驱。据《辞海》,戴德金还是哥廷根大学哲学博士、柏林科学院院士。人物生平1831年10月6日生于德国下萨

  • 1902年10月06日:刘坤一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事件

    刘坤一(1830年1月21日-1902年10月6日),晚清军事家,政治家,湘军宿将。字岘庄,湖南新宁人。廪生出身,1855年参加湘军楚勇与太平军作战。累擢直隶州知州,赏戴花翎。1862年,升广西布政使。1864年升江西巡抚。1874年,调署两江总督。1875年9月,授两广总督,次年兼南洋通商大臣。1

  • 1973年10月06日: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事件

    第四次中东战争(又称赎罪日战争、斋月战争、十月战争)发生于1973年10月6日至10月26日。起源于埃及与叙利亚分别攻击六年前被以色列占领的西奈半岛和戈兰高地。战争的头一至两日埃叙联盟占了上风,但此后战况逆转。至第二周,叙军退出戈兰高地。在西奈,以军在两军之间攻击,越过苏伊士运河(原来的停火线)。直

  • 2008年10月06日:庞祖云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事件

    庞祖云(1941年7月-2008年10月6日),出生于四川省乐山市,重庆表演艺术家、川剧演员。1988年出演首部电视剧《凌汤圆》。1992年出演四川方言剧《傻儿师长》。1993年出演古装喜剧《九根毛》。1995年凭借方言喜剧《山城棒棒军》获得四川国际电视节最佳男主角奖。1999年主演四川方言幽默喜剧

  • 2020年10月06日:漫画《橙路》作者松本泉因病去世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事件

    松本泉原名寺岛一弥,(1958.10.13~2020.10.06)1958年生于日本富山县。上中专学习服装设计开始创作活动,向少年杂志编辑部投稿。1982年处女作《牛奶报告》在《新鲜跳跃》(FRESHJUMP)上发表。2020年10月6日,松本泉在日本医院疗养中去世,享年61岁。人物经历松本泉初登画

  • 1713年10月05日:德尼·狄德罗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事件

    德尼·狄德罗(英语:Denis Diderot,1713年10月5日—1784年7月31日),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戏剧家、作家,百科全书派代表人物,毕业于法国巴黎大学。德尼·狄德罗出生于法国东部郎格勒外省小城朗格尔的一个剃刀师傅家庭,1732年获得巴黎大学的文学学士学位。毕业后他当过家庭教师,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