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一代名相李斯位高权重,为何输给一个太监?

一代名相李斯位高权重,为何输给一个太监?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2083 更新时间:2023/12/27 19:50:52

李斯是秦朝的开国丞相,位高权重,深得秦始皇信任,曾辅佐秦始皇灭六国,为秦帝国的建立和统治做出卓越贡献,李斯的仕途一路平坦,少有挫折,而李斯的一次失败就直接让全家送了命。

李斯是楚国人,曾在楚国上蔡做一个看管粮仓的小吏。李斯在看到粮仓的老鼠和厕所的老鼠后,悟出了“老鼠哲学”。他认为一个人能否荣华富贵和所处的平台有关。于是辞去了小公务员的职务,拜荀子为师,学习“帝王之术”。学成之后,李斯分析天下形势,认为秦国最有可能统一天下,就去了秦国。

李斯刚到秦国时,做相国吕不韦的门客。吕不韦欣赏他的才能,任命他做郎官。李斯才有机会接触到秦王嬴政。李斯对秦国统一天下的见解得到了秦王嬴政的认可,重用了他。从此以后,李斯的仕途像开了挂,一路从长史,到客卿,到廷尉,最后做到秦帝国的丞相,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李斯为秦帝国的建立、统治都做出过很大的贡献。李斯组建特务集团,贿赂、暗杀、离间六国的人才,为秦灭六国打下基础。秦王嬴政下令驱逐六国在秦国当官的人,李斯的《谏逐客书》,让秦王收回逐客令,为秦国保留了人才。统一之后,李斯废除分封制,制定郡县制的主张,被秦始皇采纳。他参与制定法律,统一各项制度,建议烧毁对秦国不利的典籍,为维护秦帝国的统治发挥了积极的影响。而且李斯还是个书法家,传国玉玺上的:“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字就是李斯写的。李斯的法家治国理念,对于秦帝国的统治,以及对秦以后各朝代治国理政,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赵高是秦国宗室远亲,因母亲犯罪受牵连,遭受刑罚导致身体残缺,成为了一个“太监”。这里之所以打引号,是因为后人对赵高是不是太监这个问题,存在争议,这里我们就暂且认为他是太监。赵高为人勤奋,巧言令色,受到秦始皇的宠爱,让他做中车府令兼行符玺令事。赵高擅长书法和法律,还教过胡亥法律。

赵高发动沙丘政变,伙同李斯篡改秦始皇遗诏,逼死扶苏,立胡亥为二世皇帝。担任丞相期间,赵高独揽大权,把持朝政,公然制造“指鹿为马”的闹剧。后来逼死胡亥,立子婴为秦王,后被子婴所杀。

李斯和赵高有很多的共同点。两人都是从基层做起,都擅长书法和法律,最后都做了秦朝的丞相。但总体来看,李斯对秦的贡献更大,可为什么败给了赵高呢?

1、李斯过于考虑自己的得失。李斯过于追求荣华富贵,这也是他到秦国打拼的原因。李斯纵横官场几十年,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理想,自然把功名利禄看得很重。韩非和李斯是同窗,曾同在荀子门下学习,而且韩非比李斯学的更好。秦王嬴政非常欣赏韩非的才华,李斯害怕韩非留在秦国会影响自己的仕途,于是向秦王进谗言,最后把韩非陷害致死。

在沙丘政变中,李斯扮演的是被动的角色。当赵高劝说李斯篡改遗诏,拥立胡亥时,李斯动摇了。李斯知道扶苏当了皇帝后,他的丞相地位不保,于是做出了妥协。李斯对秦国,对秦始皇都是忠心耿耿,最终却背叛了秦始皇。李斯的变节对沙丘政变的成功至关重要,这也是他被杀的一个重要原因。

2、赵高嫉妒李斯的地位。赵高在逼死胡亥死后,还想自立为皇帝,因为群臣反对,赵高才不情愿立子婴为秦王。这说明赵高这个人很有野心。沙丘政变之后,秦二世让赵高做郎中令,而李斯还是丞相。赵高不甘心在李斯之下,也想做百官之首的丞相,他觊觎李斯的地位,就要把李斯干掉。

3、李斯诡谋不如赵高。李斯凭着自己的才能,得到秦始皇的认可,最后做到丞相的位置。而赵高是靠逢迎献媚得到秦始皇和秦二世的信任。赵高工于心计,在沙丘政变中,赵高的游说一语中的,让李斯不得不妥协。李斯和赵高同为沙丘政变的“战友”,同为一条船上的蚂蚱,认为赵高不会害他。

秦二世当了皇帝以后,天天沉迷酒色。赵高知道李斯肯定会劝谏,于是多次趁秦二世最忙的时候邀请李斯去劝谏秦二世。这让秦二世非常讨厌李斯。

李斯以谋反罪入狱后,拒不认罪。赵高多次派人假扮秦二世的使者,去试探李斯。李斯见到假使者就喊冤,结果就被揍。后来秦二世的使者真的来了,李斯也不敢喊冤了,就认罪了。李斯在治国理政方面的确很有才能,但是要论阴谋诡计,却玩不过赵高。

李斯从一个看管粮仓的小吏,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国家的开国丞相,纵横秦国政坛40多年,位高权重,最后却败给了一个“太监”,被腰斩于咸阳街头,而且被诛三族,下场不可谓不惨。死前,李斯对儿子说:我还想和你牵着黄狗,像你小时候那样,出上蔡东门去打野兔。说完,父子二人抱头痛哭。

李斯的故事发人深思,世人对功名利禄趋之如骛,而纵观历史上的达官显贵,有几人能善终?

标签: 李斯秦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清朝时期直隶一省驻扎了多少八旗和绿营?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清朝,古代,历史解密

    清代的各省中,以直隶为最重,素来负有拱卫京畿的职责。既然直隶为各省之首,那么驻防在直隶的八旗和绿营有多少军队呢?要想弄清楚这个问题,就先要从清代的八旗驻防开始谈起。众所周知,从清初到清末,八旗军队一直维持在20万人左右,绿营一直维持在60万人左右,这个数字变动不大。另外,八旗的20万人中,驻防京师的

  • 玄武门之变李渊手里握有军队 该政变为何还如此容易成功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李渊,唐朝,玄武门之变,历史解密

    还不了解:玄武门之变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玄武门之变时,李渊手里也有大军,玄武门之变为什么还如此的容易?问题出在什么地方?李世民在当年所发动的这一场玄武门之变,不仅改变了大唐接班人的最佳人选,并且也改变了大唐的走势和命运。对于李渊而言,作为开国皇帝只能够眼睁睁的看着这一

  • 春秋时期吴国国君:诸樊的生平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诸樊,春秋,历史解密

    吴王诸樊(?―公元前548年),姬姓,吴氏,名遏 (一作谒 ),又称吴顺王,吴王寿梦长子,春秋时期吴国国君,公元前560年―公元前548年。公元前561年,吴王寿梦去世,吴王诸樊代掌国政。公元前560年,吴王诸樊正式继位。同年击败楚军,俘虏楚国公子宜谷。公元前548年,楚军攻打舒鸠,吴王诸樊派兵援救

  • 汉朝强大到什么地步?这个国家最强的精锐被视为弱鸡?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汉朝,历史解密

    古代欧亚大陆上曾经有过四大帝国的讲法,毫无疑问大汉帝国位列前茅。而曾经波斯帝国的继任者帕提亚王国也被我们称为安息的西亚帝国,也是古伊朗最强盛时期,与罗马帝国多次交战不落下风,做为西亚的霸主得知大汉朝一位使者途径此地之后。做为与大汉齐名的帝国不能丢份啊,就紧急集合自己最强大的部队做为仪仗队来让大汉使者

  • 揭秘:古时候的人说话真的是文言文交流吗?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古代,唐朝,历史解密

    教育是一个非常需要花费时期和精力的事业。在生产力低下的古代,教育更是成为了贵族特有的特权。即使到了清朝晚期,甚至是民国,中国依然有大量的文盲人口存在,这是因为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整个社会为之付出大量的财富和精力。在生产力低下的古代,人们终日劳作,连基本的温饱问题都得不到解决,哪儿还有余力去学习呢

  • 王人美:虽是民国大红明星,但两段婚姻都是悲剧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王人美,民国,历史解密

    论在电影史上的地位,胡蝶也比不上她,因为她是中国第一个获得国际殊荣的女演员。但她的人生却以悲剧收场,令人唏嘘感叹,她叫王人美。出生于1914年12月的王人美原名王庶熙,祖籍湖南,出身于书香门第,父亲是长沙第一师范学校的数学老师,桃李满天下,在当地名头尤响。王人美是父母最小的也是最宠的孩子,哪料,命运

  • 一个异常显赫的氏族:嬴姓赵氏是怎么崛起的?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嬴姓赵氏,秦朝,历史解密

    嬴姓赵氏,一个异常显赫的氏族,在我国东周历史上留下了无比恢宏的一笔。分为两支,一支是‘战国七雄’之一的赵国;另一支,是完成了大一统之伟业的秦国。秦、赵二国拥有一个共同的祖先,大业。相传,大业的母亲女脩是帝颛顼的女儿,她在织布的时候,天上有一只玄鸟飞过,陨落了一枚鸟卵,女脩吞吃了鸟卵,生下了大业。大业

  • 曹操的“生子当如孙仲谋”感叹,到底是什么意思?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曹操,三国,历史解密

    世人中盛传枭雄曹操的一句名言:“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他为何说出此话?了解一下当时的情景。曹操说不出的心中苦涩建安十八年(213年)九月,马超战败而投奔汉中张鲁,凉州基本平定。既消除西北方向威胁又被封为魏国公的曹操,为洗刷赤壁战之战耻辱,建安十八(213)年正月,号称四十万大军亲征南

  • 孔明死之后,司马懿为何一生不敢攻蜀国?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三国,历史解密

    我国有句老话是这样说的:“知己知彼方可百战不殆”。讲的就是兵法中,打仗一定要先了解自己的对手,并对自己深度分析,这样才能够打一仗胜一仗。就如同三国时期诸葛亮与司马懿两人一般。两人虽各为其主,但才能不相上下。不过,从两人多次交锋我们可以看到,明显诸葛亮是占优势的。公元233年,刘备白帝城托孤,诸葛亮开

  • 康熙遗诏到底是什么样的 雍正究竟有没有篡改诏书呢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雍正,康熙,历史解密

    康熙晚年的时候因为儿子太多并且这些皇子里面有能力的也比较多,所以造成了九子夺嫡的局面,雍正后来在斗争中取得了胜利,并且成功继位。雍正继位的主要原因也被一些人怀疑,甚至有人传言雍正是靠着改了康熙的传位诏书才做到了皇帝的位置上,实际上雍正皇帝能够继位在康熙皇帝去世之前就已经有了一定的体现了,康熙去世前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