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揭秘:古时候的人说话真的是文言文交流吗?

揭秘:古时候的人说话真的是文言文交流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2083 更新时间:2023/12/17 14:06:02

教育是一个非常需要花费时期和精力的事业。在生产力低下的古代,教育更是成为了贵族特有的特权。即使到了清朝晚期,甚至是民国,中国依然有大量的盲人口存在,这是因为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整个社会为之付出大量的财富和精力。在生产力低下的古代,人们终日劳作,连基本的温饱问题都得不到解决,哪儿还有力去学习呢?另外,作为思想控制的一个手段,教育历来也被当政者认为是愚民政策的重要一环,他们特地限制了平民教育的发展。

所以孔子之所以伟大,并非是说他写下了《春秋》,而是它开辟了平民教育的先河。但是孔子所收的弟子,尽管号称平民,但是他们依然也是没落的公贵族。因为孔子虽然不收学费,但是当时也有一个说法,叫做“束脩”,意思就是要上学,还要给老师背一些肉干、肉脯之类的礼物。

连饭都吃不饱,还能吃得起肉,你看这样的家庭肯定就不是等闲之辈了吧!(至圣先师孔子)那么从古到今那么多的文盲人口,他们的日常交流是怎么做的呢?难道真的像文言文说的一样,动不动就要之乎者也吗?很显然,这是不可能的。文言是中国特有的一种叙事逻辑和体系,完全脱离于口语而存在,这里强调的是文言实际是书面语,只用于写作,不用于口语交流。中国自文字产生,书面语就具有自成一套系统。在古人的生活中,阅读是文言文,说话是口语和方言。国人的口语另成系统,与文言不尽相同。

倒是和我们今天所通行的口语有相似之处。你想啊,很多文言文都要通过注释、通假、使动用法来得到体现,如果在日常口语中也运用这手法,日常的交流还能进行下去吗?要知道,交流的主体还都是文盲,他们怎么能灵活自如的运用这些技巧?文言文的特点是异常简洁,概括力非常强;缺点是表达上容易概念化,不容易写出丰富的层次和细腻饱满的细节。所以,用文言文记事而十分缺乏场景和人物心理的详细描写,更没有出现如《荷马史诗》那样的史学巨著,古书读来并不是那么有意思,大多都是些教条类的圣人之教。

(古人长于记事弱于心理描写)但是由于文言简洁,规范性强,是一种易于推广的标准化文字,这对于中国这样一个疆域辽阔,人口众多的国家的统一与维持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像中国明清两朝出使朝鲜,由于口语不同,朝鲜人与天朝使者交流的时候,都是写字笔谈。他们写字就是文言文了,毕竟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怎么会用下里巴人的口语呢?文言文有独立的一套使用的叙事方法和系统,文人士大夫,只要是读过书的贵族阶层都会用的、使得。所以,中国的疆域这么辽阔,即使彼此的方言不同,但是大家还可以交流,哪怕是番属国,也可以达到交流的目的,这也是中华文化圈形成的基础。

这一切其实还都要拜秦始皇所赐,他的“书同文、车同轨”的政策确实影响深远。中国方言太多了,“三里不同音,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然而,不论走到哪里,文字都是相同的,大家读的书都是一样的,哪怕是先秦时代的书,到现在大家读起来的也认得,这是非常神奇的。(半文半白的《金瓶梅》)这些就是中国统一的共同文化及心理基础,而有共同的、统一的文化及心理基础,是形成民族的先决条件。所以,中华民族的形成与文字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明代建国之后,由于长时期的异族统治,当时中国官僚系统包括民间都产生了文化断代,所以明朝初年的圣旨基本上都是用古白话,即通俗易懂的白话来写的,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让普通的老百姓能够看得懂、听得明白。你看,朱元璋为了这件事情,可真是煞费苦心呀!到了明朝晚期,世俗文学开始兴起。四大名著除了《红楼梦》之外,其他三部都是民间故事,或者是说书艺人的基础上创作的。他的语言特点有一定的口语性质,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半文半白。到五四之后,更是直接用口语进行创作,其书面语与口语基本是保持一致的。(五四运动革了秀才的命)可是,古人就不同了。

古人在用书面语写作记事时,由于书写材料的昂贵,他们不得不字甄字琢,这是为了誊写(刻木头)方面的原因。当然,他们在谈诗论道的时候可能会用到比较文言的话,但是平时和人交流肯定不会。古代文人对话,虽然用词比较优雅,但也是平常人能够听懂的白话。因此,古代人日常交流使用的,与我们现在的口语是相近的,只是写文章的时候才会用那些“之乎者也”,显示他很有学问,区别于普通的没有读过书的老百姓。古代的老百姓也认这一套,所谓“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连写个诉状,也要找秀才代笔,其中不乏“之乎者也”。

标签: 古代唐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王人美:虽是民国大红明星,但两段婚姻都是悲剧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王人美,民国,历史解密

    论在电影史上的地位,胡蝶也比不上她,因为她是中国第一个获得国际殊荣的女演员。但她的人生却以悲剧收场,令人唏嘘感叹,她叫王人美。出生于1914年12月的王人美原名王庶熙,祖籍湖南,出身于书香门第,父亲是长沙第一师范学校的数学老师,桃李满天下,在当地名头尤响。王人美是父母最小的也是最宠的孩子,哪料,命运

  • 一个异常显赫的氏族:嬴姓赵氏是怎么崛起的?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嬴姓赵氏,秦朝,历史解密

    嬴姓赵氏,一个异常显赫的氏族,在我国东周历史上留下了无比恢宏的一笔。分为两支,一支是‘战国七雄’之一的赵国;另一支,是完成了大一统之伟业的秦国。秦、赵二国拥有一个共同的祖先,大业。相传,大业的母亲女脩是帝颛顼的女儿,她在织布的时候,天上有一只玄鸟飞过,陨落了一枚鸟卵,女脩吞吃了鸟卵,生下了大业。大业

  • 曹操的“生子当如孙仲谋”感叹,到底是什么意思?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曹操,三国,历史解密

    世人中盛传枭雄曹操的一句名言:“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他为何说出此话?了解一下当时的情景。曹操说不出的心中苦涩建安十八年(213年)九月,马超战败而投奔汉中张鲁,凉州基本平定。既消除西北方向威胁又被封为魏国公的曹操,为洗刷赤壁战之战耻辱,建安十八(213)年正月,号称四十万大军亲征南

  • 孔明死之后,司马懿为何一生不敢攻蜀国?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三国,历史解密

    我国有句老话是这样说的:“知己知彼方可百战不殆”。讲的就是兵法中,打仗一定要先了解自己的对手,并对自己深度分析,这样才能够打一仗胜一仗。就如同三国时期诸葛亮与司马懿两人一般。两人虽各为其主,但才能不相上下。不过,从两人多次交锋我们可以看到,明显诸葛亮是占优势的。公元233年,刘备白帝城托孤,诸葛亮开

  • 康熙遗诏到底是什么样的 雍正究竟有没有篡改诏书呢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雍正,康熙,历史解密

    康熙晚年的时候因为儿子太多并且这些皇子里面有能力的也比较多,所以造成了九子夺嫡的局面,雍正后来在斗争中取得了胜利,并且成功继位。雍正继位的主要原因也被一些人怀疑,甚至有人传言雍正是靠着改了康熙的传位诏书才做到了皇帝的位置上,实际上雍正皇帝能够继位在康熙皇帝去世之前就已经有了一定的体现了,康熙去世前就

  • 盛宣怀家里的两个女佣,其中一个生下了赵四小姐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盛宣怀,民国,历史解密

    清末,有两个著名的商人,胡雪岩和盛宣怀。两人相比,胡雪岩在名誉上受戏剧人物的影响明显更大,但从实践能力和对社会的影响来看,盛宣怀比他要好。从李鸿章身边的机要秘书做起,盛宣怀是一路顺风。胡雪岩去世后,胡雪岩的家族成为全国最富有的人。盛宣怀有七个妻子,八个儿女。他的财富无与伦比。以1917年盛宣怀的葬礼

  • 年羹尧手握重兵,依旧被雍正皇帝三招两式解除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雍正,清朝,历史解密

    有人说年羹尧手下有几十万军队,雍正摆平他似乎让人不理解。其实,年羹尧没有几十万军队。雍正时期,全国军队人数不过五十多万人而已。从康熙五十年后的西南运兵,常常是三四万而已;西北用兵时,年羹尧、岳钟琪等人共掌兵力也不够十万。但请注意,他们无论调兵还是布防以及军事计划都要事先禀报雍正。对其解职、废掉年羹尧

  • 打高句丽,为何杨坚打,李世民李治打,杨广不惜亡国也要打?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隋朝,历史解密

    那么,这四位皇帝,为何一定要与高句丽较劲,为何感觉不灭掉高句丽,他们就像寝食难安呢?(隋文帝画像)我们先来看看四位皇帝攻打高句丽的情况。隋文帝和高句丽打,败得很惨。《资治通鉴》记载:“师还,死者什八九。”也就是说,十之八九被打死了,由此可见,隋文帝败到哪种程度。隋炀帝上台以后,不服,发动了一系列与高

  • 夷陵之战惨败后,刘备人生最后十个月是怎么度过的?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刘备,三国,历史解密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东吴都督吕蒙神不知鬼不觉地发动了江陵之战,通过白衣过江将关羽杀了个措手不及。关羽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遂被东吴重重包围,关羽突围不成被生擒。因誓不投降,同年底关羽为东吴斩杀。关羽的死无疑成了蜀国全面向东吴宣战的充分借口,于是蜀国国主刘备不顾朝臣的一致反对,发兵七万亲征东吴

  • 汉武帝最喜欢太子刘据,为什么把他逼死了?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刘据,汉朝,历史解密

    大汉天子刘彻,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皇帝之一。他年轻的时候文韬武略,清正爱民,努力上进,德才兼备。当时的他很受老百姓的爱戴,古代曾经有好多人都想成为他那样的人。可是自古帝王都有一种通病,那就是不管他在年轻的时候是怎样的博学多才,忙于政务,体恤民情,可是一旦到了晚年,他们就变得肆意妄为,对朝中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