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曹操的“生子当如孙仲谋”感叹,到底是什么意思?

曹操的“生子当如孙仲谋”感叹,到底是什么意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908 更新时间:2024/3/18 8:05:59

世人中盛传枭雄曹操的一句名言:“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他为何说出此话?了解一下当时的情景。

曹操说不出的心中苦涩

建安十八年(213年)九月,马超战败而投奔汉中张鲁,凉州基本平定。既消除西北方向威胁又被封为魏国公的曹操,为洗刷赤壁战之战耻辱,建安十八(213)年正月,号称四十万大军亲征南下攻打东吴。

英明的孙权早已于建安十六年(212),采纳吕蒙的建议修建濡须坞,以七万军队抗拒南下曹军。初次两军对抗中大败曹军数千人,之后孙权屡次挑战,但曹操坚守不出战。

后从权拒曹公於濡须,数进奇计,又劝权夹水口立坞,所以备御甚精,曹公不能下而退。>>>《三国志·吴书·周瑜鲁肃吕蒙传》

两军对峙一个月有余,某日孙权亲自乘战船至曹军营中前侦查敌情,曹军以为是公然挑战,想攻击东吴军,曹操识破孙权是观察敌阵,于是下令不得放箭,整军待命,孙权行驶五六里返回。此时曹操眺望到东吴军队军容整肃,就慨叹道:

公见舟船器仗军伍整肃,喟然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三国志·吴书·吴主传》裴注《吴历》

不久孙权书信于曹操说:“春水方生,公宜速去。”另添附言“足下不死,孤不得安。”英雄惜英雄,曹操对属下们说“孙权不欺孤。”确实江面涨水不利于曹军攻击,所以务实的曹操撤军返回。

两军激烈的对战中曹操如此赞许对方统帅,足以显现其坦坦荡荡的性格,侧面反映出其不可告外人的心中苦涩,此时曹操正在立嗣问题上举棋不定,焦头乱额。

虽然建安十六年(211),任命嫡长子曹丕为五官中郎将、副丞相,但他心里却另有人选,就是才高八斗而受宠的曹丕。期间曹植表现挺好,建安十六年(211)秋,抛弃整天吟诗作乐的纨绔子弟生活,跟随父亲西征凉州,亲身体验风餐露宿、充满血腥的军旅生活。

于是曹操对曹植刮目相看,东征之前令其留守邺城,还告诫:“吾昔为顿邱令,年二十三。思此时所行,无悔於今。今汝年亦二十三矣,可不勉与!”曹操是真心期望曹植再接再厉、快速成长独当一面。

但曹植具有文人气质太浓,任性又不稳重,自律性差等性格缺点,不太适合做君王。而大儿子曹丕跟比自己仅仅大五岁的孙权相比有天壤之别,此时的孙权是已经当家立业,管理东吴井井有序,且跟自己对抗毫无畏惧感的一方霸主。相比之下儿子们尽显其拙劣感,故此曹操心里更加感慨万分。

但儿子们相比拱手相让荆州的刘表之子刘琮,又觉得不差,或许还能感到一丝丝安慰,可谓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聪明绝顶的曹操已看出曹丕的不足,不然有失“知人善用”的名声,从曹丕之后表现 ,可以断定此事。

心胸狭隘的曹丕

鲍勋是为解救曹操而战死的原济北相鲍信的儿子。当年出任魏郡西部都尉时,太子郭夫人的弟盗窃官府布匹,按当时法律应该是杀头的罪名。于是曹丕屡次写信于鲍信给予通融方便,但刚正不阿的鲍勋还是公事公办,不给太子曹丕半点面子。心胸狭隘的曹丕怀恨在心,不久魏郡发生边防士兵延期休假的事件,于是曹丕私下唆使中尉上奏罢免鲍勋职位。之后,鲍勋被曹操重新聘请,拜为侍御史。

建安二十五年(220)曹操去世,曹丕继位王位后,任命鲍勋为驸马都尉兼侍中,不久曹丕登基。鲍勋还是不厌其烦地劝谏曹丕道:“今之所急,唯在军农,宽惠百姓。台榭苑囿,宜以为后。”;又劝导曹丕应该摒弃游猎等玩物丧志的兴趣,多关心社稷之事,于是曹丕更加厌烦、憎恨鲍勋。

不久尚书令陈群、仆射司马懿的推荐下,曹丕不得不任命鲍勋为御史中丞,相当于最高检察院院长,绝对是曹魏集团核心层高级职位。鲍信依然如故,又劝导曹丕别出征东吴而被贬为治书执法,曹丕东征无功而返。军营令史刘曜有罪,鲍勋将要上奏惩罚,然而恶人先告状,刘曜以无须有的鲍勋袒护违法军纪的孙邕为由上奏告状。

此时,一直苦于无机会惩治鲍勋的曹丕,不顾太尉锺繇、司徒华歆、镇军大将军陈群等重臣的求请,立马定罪斩杀鲍信,鲍勋死后发现其家内无一丁点多余的财产。真是正直、正派、正义的清廉的官吏,或许是报应,二周之后曹丕自己也跟着鲍勋去拜见上帝。

心胸豁达的孙权

孙策刚创业初期,让吕范负责财务。此时,孙权年纪轻,可能自个儿花销的地方不少,不好意思直接跟大哥讲,于是私下里就求救于财神爷吕范。偏偏铁面无私的财神爷,每每都向大老板孙策请示之后处理,于是年少的孙权对吕范有了成见。

不久十五岁的孙权出任阳羡县长,人出门在外免不了有些私人花费项目。精明的大老板孙策,时常到地方分公司审查账目,此时,精于取悦上司的功曹周谷,就将孙权的花费项目另记在其他账本上,使大老板孙策无法可查,让孙权避免被责难。年少的孙权肯定心里乐滋滋,心想这人不错,由此当时他特别喜欢周谷。

但孙权当上东吴集团大老板之后,深深感到吕范忠诚,于是特别信任、重用他。反而少年时候特别喜欢的周谷,撤销其职不再雇佣。

结语

每个人年轻时候难免不犯错,成人之后还是不能明晓善恶、辨知是非,那只能说明此人不太高明。相比大度高明的孙权,更显曹丕既小鸡肚肠又不明智的一面。故此由衷佩服曹操的慧眼识人的毒辣眼光。

标签: 曹操三国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孔明死之后,司马懿为何一生不敢攻蜀国?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三国,历史解密

    我国有句老话是这样说的:“知己知彼方可百战不殆”。讲的就是兵法中,打仗一定要先了解自己的对手,并对自己深度分析,这样才能够打一仗胜一仗。就如同三国时期诸葛亮与司马懿两人一般。两人虽各为其主,但才能不相上下。不过,从两人多次交锋我们可以看到,明显诸葛亮是占优势的。公元233年,刘备白帝城托孤,诸葛亮开

  • 康熙遗诏到底是什么样的 雍正究竟有没有篡改诏书呢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雍正,康熙,历史解密

    康熙晚年的时候因为儿子太多并且这些皇子里面有能力的也比较多,所以造成了九子夺嫡的局面,雍正后来在斗争中取得了胜利,并且成功继位。雍正继位的主要原因也被一些人怀疑,甚至有人传言雍正是靠着改了康熙的传位诏书才做到了皇帝的位置上,实际上雍正皇帝能够继位在康熙皇帝去世之前就已经有了一定的体现了,康熙去世前就

  • 盛宣怀家里的两个女佣,其中一个生下了赵四小姐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盛宣怀,民国,历史解密

    清末,有两个著名的商人,胡雪岩和盛宣怀。两人相比,胡雪岩在名誉上受戏剧人物的影响明显更大,但从实践能力和对社会的影响来看,盛宣怀比他要好。从李鸿章身边的机要秘书做起,盛宣怀是一路顺风。胡雪岩去世后,胡雪岩的家族成为全国最富有的人。盛宣怀有七个妻子,八个儿女。他的财富无与伦比。以1917年盛宣怀的葬礼

  • 年羹尧手握重兵,依旧被雍正皇帝三招两式解除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雍正,清朝,历史解密

    有人说年羹尧手下有几十万军队,雍正摆平他似乎让人不理解。其实,年羹尧没有几十万军队。雍正时期,全国军队人数不过五十多万人而已。从康熙五十年后的西南运兵,常常是三四万而已;西北用兵时,年羹尧、岳钟琪等人共掌兵力也不够十万。但请注意,他们无论调兵还是布防以及军事计划都要事先禀报雍正。对其解职、废掉年羹尧

  • 打高句丽,为何杨坚打,李世民李治打,杨广不惜亡国也要打?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隋朝,历史解密

    那么,这四位皇帝,为何一定要与高句丽较劲,为何感觉不灭掉高句丽,他们就像寝食难安呢?(隋文帝画像)我们先来看看四位皇帝攻打高句丽的情况。隋文帝和高句丽打,败得很惨。《资治通鉴》记载:“师还,死者什八九。”也就是说,十之八九被打死了,由此可见,隋文帝败到哪种程度。隋炀帝上台以后,不服,发动了一系列与高

  • 夷陵之战惨败后,刘备人生最后十个月是怎么度过的?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刘备,三国,历史解密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东吴都督吕蒙神不知鬼不觉地发动了江陵之战,通过白衣过江将关羽杀了个措手不及。关羽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遂被东吴重重包围,关羽突围不成被生擒。因誓不投降,同年底关羽为东吴斩杀。关羽的死无疑成了蜀国全面向东吴宣战的充分借口,于是蜀国国主刘备不顾朝臣的一致反对,发兵七万亲征东吴

  • 汉武帝最喜欢太子刘据,为什么把他逼死了?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刘据,汉朝,历史解密

    大汉天子刘彻,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皇帝之一。他年轻的时候文韬武略,清正爱民,努力上进,德才兼备。当时的他很受老百姓的爱戴,古代曾经有好多人都想成为他那样的人。可是自古帝王都有一种通病,那就是不管他在年轻的时候是怎样的博学多才,忙于政务,体恤民情,可是一旦到了晚年,他们就变得肆意妄为,对朝中大事

  • 令人向往的西周,凭什么可以长期独霸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周朝,历史解密

    西周的难题西周令人向往,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留给我们一片云山雾罩。西周之后的时代,留下很多记录,拿东周来说,至少有“春秋三传”、《战国策》和《国语》这些,外加诸子丰富的言论。再往后,就更不用说了。但西周不一样,西周不是没有记录,《尚书?周书》里基本都是关于西周早期的,还有一本《逸周书》,当然《诗经》

  • 左慈到底做了什么事情 为何曹操一定要弄死他呢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三国,曹操,历史解密

    东汉末年,献帝昏聩无能,内外大事都是曹操独断专行,还封曹操为魏王。这时孙权刚好和曹操讲和,得知这个消息后打算给曹操送四十担柑子。左慈知道这个消息后想戏弄曹操,将柑子都变成了空心的,然后乘机劝曹操停止战争,莫让百姓生灵涂炭。这种观点与曹操的“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的理念背道而驰,自然是两者只

  • 皇宫中没有厕所 那么妃子们想方便的时候怎么办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皇宫,妃子,历史解密

    说没有一间是假,据说清乾隆帝为了方便曾盖了三间厕所。一处是在乾隆母亲崇庆皇太后寝宫附近,一处是在皇太后看戏的附近,一处是在自己书房附近,不过里面没有设茅坑。袁世凯称帝的时候,曾在新华门外修了一间厕所,这是风水先生为了破解他的家族男人活不过52岁这道坎而建的,实用性不大。不管怎么说,皇宫后院嫔妃动辄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