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德龄公主揭秘清末难以改革内幕 慈禧是最大阻碍

德龄公主揭秘清末难以改革内幕 慈禧是最大阻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4483 更新时间:2024/1/15 17:23:56

德龄公主原名裕德龄,从小随父亲旅居国外,17岁那年随着父亲回到清朝。因通晓外文和西方礼仪被慈禧招入宫中,成为紫禁城八女官之一。受到西方的良好交易,视野开阔的德龄公主在接受西方媒体访谈时,说起满清王朝跨天的真正原因,为何说慈禧是清王朝改革的最大阻碍?为何德龄公主 自认为清王朝的跨台是迟早的事情?现在跟随小编去探究其因。

满清王朝垮台的原因是什么?

说来话长,很久以前人们就希望清王朝垮台。当然,在北京,许多人什么也不知道。但是我们知道,我们家也知道。至少中日战争以后,我父亲就知道。他说:“不超过10到15年,中国就会爆发一场革命,这场革命将结束清王朝的统治。要是清政府能立即进行改革的话,结局也许还行。否则,到那时,他们只好结束自己的统治。”

方先进教育的德龄公主

那时清政府还没想去改革,在许多事情上,我们尽我们最大的努力去改革朝廷。但是慈禧太后――那时她执政――很恨改革,她非常保守,只要她活着,她就不会去改革。我们希望,要是她死了,光绪皇帝能执政,他是希望改革的。但是我们知道他可能活不长,也许在太后死之前他就死掉了。那个朝廷的方方面面都是很神秘的,要花很长时间才能讲完。

多年以来中国一直是一个古老的、保守的国家,她坚持古老的制度。当然,老一代人喜欢这样,因为这对他们有利。只是到了今天,那些一直呆在国外并接受外国教育的青年人才向往西方的文明和自由。如果他们没有看过任何好的东西,他们将不会知道世上还有这么好的东西。但是,他们已经看到美国人的生活是多么美好,而在他们自己的国家里,生活又是多么艰难。我不会因为他们发起了这场革命而责怪他们,我自己也会这样做的,我痛恨旧式的风俗习惯。而我们的家庭是最进步的家庭之一。事实上,我可能会说,在满人家庭中很少有像我们家这样的。

我的父亲想去改革,甚至在我只有4岁或5岁的时候,我就听到他谈论的改革话题。他首先让我们学习的就是英语。我们一直住在长江边上的沙市。后来住在汉口。他送我们到教会学校学习。所有的朋友都反对他这样做,说他太激进,希望他的孩子接受外国教育是想把国家出卖给外国人,那时人们叫他“叛逆者”。他很激进,这并没有使他有些许的犹豫,他想让我们学习我们就学了。

政府是不公平的,只为它自己,没有好的大臣。在北京,许多衙门的头头都是腐败的。最腐败的就是慈禧太后,那时她还活着――正像她做的那样,每个人都那样做。他们敲诈百姓。在中国,每一个官职都可以买卖――每一个官职――包括总督和道台。

守旧古板的慈禧太后

事情就是这样。如果你是宰相,我拿许多钱给你想得到某个官职,你说“可以”,你拿走了我的钱;另外一个人也想得到那个官职,但是他给的少些,他就得不到那个官职。你既接受我的钱也接受他的钱。他们让正直的人没有官做,而把官职给了那些不正派的人,这就是革命的原因。革命者要求公平地对待每一个人,每一个人都应有机会或将有机会做官。但是,只要是满人统治,摄政王的统治――事实上除了那些付钱给满人的人,没有一个人有机会做官。

这些满人大臣和高官为什么如此无能?

满人不想学习,他们非常自负,没有头脑,他们认为他们要什么有什么,最初的满人不是这样的――大约80年前满人就退化了。在80年前,他们都很有才华,审判公平。现在的这些满人根本就不想去知道什么事情。他们非常自负,你无法和他们交谈。

这些满人无能的主要根源是什么?――是不是在于他们的性格、教养或习惯?

教养?当然,每一个人都赞扬他们,你也看到了。他们想要的就是快乐,皇族中的青年子弟只考虑娱乐。摄政王不想学习,当他还是一个孩子时,他的兄弟们也不想学习,他的父亲曾为此常常发怒。但是,他的母亲站在他这一边,她送他去玩乐而不是去学习。当然,另一方面,摄政王自己也是一个意志薄弱的人,他根本没有个性。我是从个人的经历来说这些的,我曾多次和他谈过话。

在皇宫里,人们是如何把他们培养成人的?这种培养方式对他们有关政府的看法产生了什么影响?

在中国,教育皇帝的方式根本就不对。已故的光绪皇帝就很值得称赞。皇帝是在非常排外的紫禁城里被抚养长大的,他根本不能看到任何受过(西式)教育的人。在那种培养方式中,皇帝也不可能有任何机会和有经验的人谈话,所以他不能做一个好的统治者。虽然,光绪皇帝也是以那样的方式被抚养成人的,但是他仍然有改革的思想,所以我认为他值得称赞。清朝的规矩很严厉,孩子们必须尊重父母的奴仆,小皇帝也必须对太监有礼貌,否则他们会向太后报告。

那是很坏的习俗,如果用那种方式培养小皇帝,他将不会有大的作为。现在的皇太后是一位很仁慈的女性,当然,她接受过一点中国教育,几年前,要是能这样就好了。但是现在我们想要新的东西,不同的东西。再去拜读几千年前写的古籍是没有用的,我们现在想要的是一种新的文明。当然,那时清政府闭关锁国,把所有的外国人都关在门外,以免他们骚扰我们。现在他们不能这样做了,我们必须拥有新的东西。

现在的皇太后是哪种类型的女性?

她是一位温和、文静、谦逊的人,有点冷漠。她非常清楚地知道她不能和她的婶母――也就是已故的慈禧太后――相比。

如果在立宪政府或汉族人统治下小皇帝还在位的话,她可能会起什么作用?

要从个人的观点来谈这个问题,她情愿退下来,什么也不管。我在宫里的时候,一般情况下,事情发生后,我们总是问她的主张,可她总是说:“我什么也不想说,因为我认为这样做不正确。”“我没有能力告诉你们什么,也根本不能说出什么东西来。”她根本不想去控制政府,这点我非常确信。她想要的仅仅是平安而已。事实上,她的一生受尽磨难,虽然她是老太后的侄女,但老太后用一种很刻薄的方式对待她。

她有实权吗?

没有,她也不想有。有一天,我们正在谈论各种事情,正在会见外使夫人的老太后却让她送一些点心给她们。那次会见结束后,我问她:要是太后死了,她到了太后的位子上以后,她愿意怎样做?她回答说:“这要看情况。如果我是中国皇后,我会做所有的事情;但是作为一个太后,我什么也不会去做的。”那就是说,如果她丈夫是皇帝她是皇后的话。“如果我有儿子,我更情愿依靠他。我没有儿子,如果情况准许的话,我会收养一个,然后就像皇太后和光绪皇帝那样。”

请你描述一下前摄政王和他的兄弟们的个性特征好吗?

前摄政王载沣,他是一个很愚蠢的人,一个意志薄弱的人,很保守。没有人能和他谈论改革的话题。有一个人曾像开玩笑一样试着和他谈了一次,他说:“我们的祖先从没有那样做过,我不明白我们为什么要那样做。”很显然,他支持保守派。他的两个兄弟并不是像他这样的,他们也都在海外,在欧洲和美国。但是,理所当然,他们的大脑也不发达。这就是我刚刚提到的三个愚蠢的人。这两个兄弟,只知道玩。我想说一件事,当我在国外时,一个青年王爷――载振――来参加英皇爱德华七世的加冕典礼!过巴黎时,他竟来看我们。我非常惊奇。那时,激进的人很少。但是,四个月以后,我回到北京,发现他已变得和前摄政王的两个兄弟一样了。当他们在国外时,他们满脑子都是中国的改革,希望中国像欧洲和美国一样。可他们一回到中国,他们对人民的生活方式又表示满足了。我对此非常惊奇。有一次,我问他这是怎么回事。他说:“我们不得不生活在这样的国家,不得不以那样的方式生活,不得不感到满足。”

接下来,在满人贵族中谁会握有实权?

那要看现在,现在没人有实权。人们猜测前摄政王有,因为他是头。

满人有能力光复中兴吗?

这很难说,他们也不想去复兴满清王朝。事实上我和我母亲做了许多事情。我们真的敢去劝说皇太后,让她信服我们的改革观点。比起其他人,我们能说更多种语言的事实自然会使出入朝廷的人们妒忌和怀疑。他们确信我们正试图影响老太后去采取一些我们在国外期间接受的主张。我们的一个特别“好”的朋友那桐,告诉每一个人说我的母亲是一个女“康有为”。

重要的一件事是:他们必须用一种不同以往的方式来培养满人的后代,送他们去国外学习,那样可能会有一些复兴的希望。这些年轻的一代,像前摄政王一样,有平民血统。前摄政王和两个兄弟的母亲是他们父亲的侧福晋。这个女人是个奴婢,她没受过教育。醇亲王死后留下年幼的孩子,自然,他们不会有任何机会,他们是庶出,因此像他们的母亲一样没有地位。这一支永远都是庶出。

我的意思是,只要中国人还要纳妾,那么,他们就不会进步,这是他们的劣根。我主张,改革首先就要废除纳妾制度。很多官僚有女儿,他们总不会希望自己的女儿去做人家的妾吧,她们必定是要做正房的,所以妾都是由奴婢或坏女人做,那么,她们又怎样能培养出优秀的儿子?他们的血统都是相同的。当然,皇宫的嫔妃们都是从满族官僚的女儿中挑选的――这些女孩子来自一等或二等显贵,不会低于这些等级的。她们认为她们在皇宫里就像奴婢,那种生活是可怕的。已故皇太后就是一个嫔妃。她17岁时被选进宫,因为她有了一个儿子,所以她会拥有太后那样的权力。她的儿子就是同治帝。同治帝19岁就死了。我了解老太后的少女时代,有一天我会把它写出来的,她进宫后也受尽磨难。

在中国,进行真正的改革,要做的首要事情是什么?

从家庭开始,实行改革的首要任务就是废除一夫多妻制。其次,是全面改革官僚体系。众所周知的事实是,由于各级官吏的盘剥,政府失去了四分之三的财政收入,而这些是它本应该得到的。通过把进入官僚口袋里的钱财集中到政府手中,政府便有足够的资金去进行一直希望实行的其他项目改革。第三步就是把中国的财政放在银本位或金本位上,不管哪种,也许都会被认为是最有利于国家的。还要有一套统一的货币体系,从而可以减少大量损耗,这些损耗是中国人在其内部交换不同的货币间造成的。

你认为经过培养,小皇帝会具有统治国家的能力吗?

那要看如何去培养他了。如果他们用培养老皇帝的方式培养他,不让他见任何人,只有太监陪伴左右,那他只会和其他皇帝一样――他将什么也不知道。

他应该有什么样的教育和环境?

这个么,你必须从孩提起开始训练他的思维。在宫廷里长大的人,心胸都非常狭窄。那些太监,为了从老太后那儿获得奖赏,不管已故的皇帝做了什么都称赞他、宠他。作为一个平常的小孩子可以鼓励这种做法,简单的教育就是这样开始的。但是,如果他知道他将来要做皇帝,而人们又这样宠他,他会变得自大的。现在这位皇帝只有5岁,虚岁6岁,我非常担心这个小皇帝,我会告诉你为什么――他的母亲是一个普通人。他的外祖父地位还可以,是一个满洲大官僚。但是他的外祖母是一个从扬州买来的婢女,那使他母亲――前摄政王的福晋――血统也不纯了。当然,我们谈了许多“血统”这个词,但是,如果他在这些人中被培养成长――这个家庭不知道任何事情――他就不能获得很多知识。他们都非常无知。

在宪政和共和政体下,各阶层的满族人将扮演什么角色?

我知道许多人也许不同意我的观点。共和党人非常强大,满人也许会走到某一个角落,保持沉默。他们缺乏战斗的勇气。他们也许会这样做,谁会去反对这种事情呢?前摄政王和他的两个兄弟应该反对的,可他们除了吵吵嚷嚷什么也不敢做。在这个家族里没有坚强的意志,他们都非常胆小,那就是我为什么担心小皇帝的原因。

你认为什么样的政府对目前有利?

我的主张当然不是一个共和政体,我更希望是一种有限君主制――一个君主立宪制更适合目前的情况。我倾向反对共和制是因为国内党派太多――那么多的省份,那么多的政党,虽然现在他们团结在一起,但是在他们得到各自需要的东西以后,他们就会分开,相互残杀,这是中国人的秉性。等这一代人过后,年轻的一代人都接受了教育,到那时,实行共和制的时机就成熟了。

你能不能把小皇帝的家谱给我说说,看看他有没有一点汉族血统?

他是前摄政王的儿子。前摄政王有一半汉族血统,因为他母亲不是一个满族人。小皇帝的母亲大约有四分之三的汉族血统:小皇帝的外祖母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汉人,小皇帝的外祖父有一半汉族血统。因此,小皇帝的母亲有四分之三汉族血统。所以小皇帝的汉族血统比他的满族血统要多一点。最近40年左右,血统杂混得很厉害,因为他们都要纳妾。前摄政王的哥哥是光绪皇帝,他是醇亲王的福晋――老太后的姐姐――惟一的儿子。

如果君主制被保留,宫廷生活会有哪些改革?

他们还没有去想这个问题。皇太后将会吸取教训,她是一个消息非常灵通的人,她读过一些被译成中文的外国历史书,她很愿意学习并培养皇帝。我主张像一个外国人一样培养他。你看见了,在中国,他们从不教导皇帝去爱他的国家,他们从不那样去做。我主张教育皇帝去爱他的臣民和国家,让他知道他对这个伟大的国家负有责任,他必须公正地对待每一个人。当然,那是很困难的一件事。但应该这样做,教他对他的人民负责。这样做更多地还要依赖于他娶一个什么样的人做皇后。我觉得目前还没有合适的女孩儿。他不得不娶一个满族姑娘,而满族姑娘都没有文化,任何一个满族姑娘都不适合做皇后。我的意思是,不管她们如何变化,她们必须保持那有点过时的传统。他们不会立即废除这些传统。我知道一些多年在美国生活的满人,甚至在美国生活了多年以后,他们还认为自己的风俗习惯是最好的。他们怎么能那样认为呢?我是一个满人,但我用不同的眼光看问题。从10岁或12岁起我就是这样看问题的,我下决心要超过任何人,而我的父亲总是对我说:“你只是和其他人一样好而已。”

这个宫廷和其他任何宫廷都不同。人们不习惯新鲜事情,那会花时间。首先他们必须有品德高尚学识渊博的公主。原来的那些公主什么也不知道,她们想要的就是权力,可她们又不知道如何行使权力。对权力,她们能做些什么呢,任何受过教育的公主都不想和这些无知的公主呆在一起。她们不得不时时挣扎着。呆在这儿的时候,我的生活一点儿也不顺心,这个朝廷就像一个中国的家庭,在这个家庭里有那么多愚蠢的举动。这些可怜的女孩儿,人们还用旧式的教育力法培养她们。当然,她们是满足的,因为她们不知道还有更好的东西。当她们出嫁后,就去丈夫家,被婆婆虐待。你知道,中国人的教育方式与别国就是这样不同,它总是教育女性要学会忍耐。当然,就一个女孩儿来说,如果父母把她送到外国学习,当她回国时,她已是另外一种女孩儿了。她母亲当然不喜欢她这样,因为她可能不会再听母亲的胡言乱语了。在家庭中,他们做了一些愚蠢的事,让保守派反对激进派。我的朋友们就是那样,这些可怜的姑娘们非常痛苦,真希望她们从未接受过外国教育。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揭秘:秦朝时期真的管辖云南和贵州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秦朝,历史解密

    谭其骧是中国著名的历史地理学家,据说他熟读《水经注》,对上面的每一个地名都十分了解。他绘制的《中国历史地图集》已经成为了教科书广泛使用的标志地图。他提出了“版图中国论”,也就是以清朝前期版图为标准,历史上活动在这个版图上的民族都是中国的民族。但是,他画的历史地图受到了当时客观政治因素的影响,因而出现

  • 哥哥被项羽杀死,后来成了刘邦手下的御史大夫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周昌,汉朝,刘邦,历史解密

    在秦末各地都有很多的起义军,每个军队中士兵的数量并不多,但是军队的数量是多的数不过来。今天要给大家讲述的这个人物他是刘邦的老乡,这个人叫做周昌,跟他在一块儿的还有一个他的堂哥叫做周苛,这两个人在军队中发展很好,都受到了重用,不过哥俩确实不一样的结局。他们堂兄弟两个都在沛县担任小小的办事员,等到刘邦在

  • 古代为什么要坚持“两国交兵,不斩来使”?这个约定是怎么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春秋战国,来使,历史解密

    古代战场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两国交兵,不斩来使。这条规定,从古至今,大家基本上都能够遵守。那么,为什么大家都能遵守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呢?再说了,来使的存在,有可能把己方的军情刺探去,这对己方是一个非常大的威胁。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冒着军情泄露的威胁,把来使放走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一些原因。一、继承战

  • 朱元璋在明初实行加强中央集权,有何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朱元璋,明朝,朱元璋,历史解密

    朱元璋是历史上一个毁誉参半的人物。有人认为,他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大英雄,恢复了汉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主体地位。也有人说,朱元璋的政策是造成中国近代落后的重要原因。那么,究竟该如何评价朱元璋呢?先说朱元璋是不是恢复了汉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主体地位。这个话题,表面上看起来是确定无疑的。因为朱元璋建国

  • 清朝最得宠的嫡公主是谁?一生享尽荣华富贵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公主是皇帝的女儿,但在皇室内部,公主地位也有不同,地位最高的是皇后所生的公主,称嫡公主,一般封为固伦公主,其次是皇后的养女或妃嫔所生的公主,一般封和硕公主,从宗法上来看,固伦公主的地位远高于和硕公主,甚至比后宫妃嫔的地位还要高,那么,清朝最得宠的嫡公主究竟是哪一位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

  • 元朝虽然时间很短,但做了一件措施却让人难忘呀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元朝,历史解密

    京杭大运河从公元前486年始凿,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大运河开掘于春秋时期,完成于隋朝,繁荣于唐宋,取直于元代,疏通于明清。可以说,在这个漫长的岁月里,大运河经历三次较大规模的兴修,直到最后一次的兴修完成,才世人称之为:“京杭大运河”。大家都知道,任何一个国家,如果,想要长期的生存下去,就要有

  • 既然戚家军的实力如此强悍 为什么后来就不行了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明朝,戚继光,历史解密

    提起戚继光带领的戚家军,在当初绝对可以称得上是一支极其强悍的军队,他们不仅有着严明的纪律、极高的战术涵养,甚至就连武器装备,在当时都是十分先进的。也正是因为如此,当年他们在对抗倭寇的时候,才能几乎百战百胜,创造出了十分傲人的战绩。不过,说到这里问题也就出现了。既然戚家军的实力如此强悍,为何后来他们面

  • 过去七佛简介 佛教是怎么记载的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佛教,过去七佛,历史解密

    过去七佛,即毗婆尸佛(Vipaśyin)、尸弃佛(Śikhin)、毗舍浮佛(Viśvabhu)、拘留孙佛(Krakucchanda)、拘那含牟尼佛(Kanakamuni)、迦叶佛(Kaśyapa)、释迦牟尼佛(Śākyamuni)。释义过去七佛,离我们时间最近的七位佛,释迦牟尼佛(Śākyamuni

  • 我国发现的第三具保存完好的汉代湿型古尸凌惠平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凌惠平,历史解密

    2002年7月7日,江苏省连云港市区西南城郊约7公里的海州区双龙村花园路基建工地上,惊现一座古墓。该墓葬时代为西汉晚期,出土文物80余件。尤其令世人震惊的是,该墓葬还出土了一具保存基本完好的汉代女性尸体。这是我国继湖南马王堆女尸、湖北荆州西汉男尸之后发现的第三具保存完好的汉代湿型古尸,在长江以北地区

  • 春秋初期的姬姓侯爵诸侯国:息国的建立与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息国,春秋,历史解密

    息国,中国西周至春秋初期的姬姓侯爵诸侯国。息国故城位于今河南息县城西南6公里的青龙寺一带,春秋初期为楚文王所灭,其地被楚国设置为县。今蔡州新息县是。庄十四年,楚灭之,子孙以国为氏。前712年,息国讨伐郑国。当时郑庄公数年间屡败宋国和卫国等大国,军势如日中天。息师大败。《左传·隐公十一年》对息国此次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