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元璋不花一分钱就能养兵百万,背后真相是什么?

朱元璋不花一分钱就能养兵百万,背后真相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3140 更新时间:2024/2/13 19:45:57

如果对明朝历史有一定了解人,也都基本上知道其中的原因。这实际上就是关于明朝的兵制问题。

总的来说,明朝的兵制唐朝的兵制相差不大,朱元璋在平定天下的时候,就定有“卫兵制度”,这其实也就相当于是唐朝时期的“府兵制”。那什么又是府兵制呢?

我们知道,在唐朝以前,中国的兵役制度可以说是遍及全民众,也就是呈现一种“兵农合一”的状态。按照我们现在很多人的说法,这是一种社会经济与国防武装的紧密联系。但是到了唐代以后,这种兵役制度就改变了。

唐朝所实行的“府兵制”,实际上就是所谓的“兵农合一”的制度。但是这跟汉朝的“兵农合一”却有着本质的区别。首先来说,汉代的兵农合一,是“寓兵于农”,也就是“全农皆兵”,简单来说就是把国防武装力量寄托于农民的生产集团,当然了,生产集团同时也是武装集团。

而唐代的兵农合一,则是“寓农于兵”,也就是在武装集团上寄托以生产,而不是在生产集团上寄托武装。所以这也从汉代时候的“全农皆兵”变成了“全并皆农”的状态。唐代的这种兵役制度在当时就叫做“府兵制”。

但是严格来说的话,这种兵役制度也存在着很大的弊端,首先来说就是它不能在国家危难,需要大批量的士兵打仗时做到及时输出,最重要的一点是,这些士兵的军事素质普遍都很低下,无法形成强大的战斗力。所以在玄宗之后,这种兵役制度就完不行了,渐渐地也就转变到了“募兵制”上来,也就是要给来当兵的人发放

明朝的兵役制度跟唐朝的也是相差无几,只是名称上不同而已。所以在明朝时也存在着“兵区”,也就是今天的“军区”。大的兵区叫做“卫”,小的兵区叫做“所”。而明代时期的卫所,实际上就相当于唐代的“府”。因为这种兵役制度几乎不花钱,所以朱元璋才敢说:

“吾养兵百万,要不费百姓一粒米。”

那么,具体是怎样表现的呢?实际上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卫所制度”了。当时的每一个兵区,设在一个府里的叫“所”,连着两个府的叫“卫”。大约以五六千六百人左右为一卫,一千一百二十八人为一所。一百一十二人为百户所,外统于都司,内统于五军都督府。如果国家要出兵打仗,那么便由从朝廷派出一个将军,叫做“总兵官”,而他所带的部队就是“卫所”的军队。当仗打完以后,总兵官就得把兵权交出来,军队又回归原来所在的卫所。

平时这些卫所里的士兵都是自己种田以自足,国家不要他们交税。所以朱元璋才说,他养的百万大军不需要百姓的一粒米,但其实这种制度跟府兵制一样。那为到了后期的崇祯皇帝时期就不行了呢?

其实这也很容易解释。对于朱元璋时期的这种兵役制度来说完全没有问题,因为国家在和平的时候,是不需要军队的,军队充其量只是一个数字而已。既然都不需要军队去打仗了,那么为何还要花钱养着他们?所以这种兵役制度才得以延续着。

但是我们也说了,这种兵役制度存在着一定的弊端,那就是在国家有战事的时候,需要兵源的输出。当然我们也说了,这些兵平时都是务农干活,军事素质早就不行了,战斗力更不用说了。所以国家想要维持稳定和平,就必须改变其兵役制度,即募兵制,开始用军饷来招募军队。

但这样一来朝廷就得花钱,就得多出一份支出。而我们也知道,明朝中后期的时候,吏治腐败,贪污受贿的官员数不胜数,皇帝没钱养兵马也是正的。万历时期都还捉襟见肘,更别说崇祯时期了。你们觉得呢?

标签: 朱元璋明朝朱元璋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德龄公主揭秘清末难以改革内幕 慈禧是最大阻碍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德龄公主原名裕德龄,从小随父亲旅居国外,17岁那年随着父亲回到清朝。因通晓外文和西方礼仪被慈禧招入宫中,成为紫禁城八女官之一。受到西方的良好交易,视野开阔的德龄公主在接受西方媒体访谈时,说起满清王朝跨天的真正原因,为何说慈禧是清王朝改革的最大阻碍?为何德龄公主 自认为清王朝的跨台是迟早的事情?现在跟

  • 揭秘:秦朝时期真的管辖云南和贵州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秦朝,历史解密

    谭其骧是中国著名的历史地理学家,据说他熟读《水经注》,对上面的每一个地名都十分了解。他绘制的《中国历史地图集》已经成为了教科书广泛使用的标志地图。他提出了“版图中国论”,也就是以清朝前期版图为标准,历史上活动在这个版图上的民族都是中国的民族。但是,他画的历史地图受到了当时客观政治因素的影响,因而出现

  • 哥哥被项羽杀死,后来成了刘邦手下的御史大夫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周昌,汉朝,刘邦,历史解密

    在秦末各地都有很多的起义军,每个军队中士兵的数量并不多,但是军队的数量是多的数不过来。今天要给大家讲述的这个人物他是刘邦的老乡,这个人叫做周昌,跟他在一块儿的还有一个他的堂哥叫做周苛,这两个人在军队中发展很好,都受到了重用,不过哥俩确实不一样的结局。他们堂兄弟两个都在沛县担任小小的办事员,等到刘邦在

  • 古代为什么要坚持“两国交兵,不斩来使”?这个约定是怎么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春秋战国,来使,历史解密

    古代战场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两国交兵,不斩来使。这条规定,从古至今,大家基本上都能够遵守。那么,为什么大家都能遵守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呢?再说了,来使的存在,有可能把己方的军情刺探去,这对己方是一个非常大的威胁。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冒着军情泄露的威胁,把来使放走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一些原因。一、继承战

  • 朱元璋在明初实行加强中央集权,有何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朱元璋,明朝,朱元璋,历史解密

    朱元璋是历史上一个毁誉参半的人物。有人认为,他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大英雄,恢复了汉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主体地位。也有人说,朱元璋的政策是造成中国近代落后的重要原因。那么,究竟该如何评价朱元璋呢?先说朱元璋是不是恢复了汉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主体地位。这个话题,表面上看起来是确定无疑的。因为朱元璋建国

  • 清朝最得宠的嫡公主是谁?一生享尽荣华富贵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公主是皇帝的女儿,但在皇室内部,公主地位也有不同,地位最高的是皇后所生的公主,称嫡公主,一般封为固伦公主,其次是皇后的养女或妃嫔所生的公主,一般封和硕公主,从宗法上来看,固伦公主的地位远高于和硕公主,甚至比后宫妃嫔的地位还要高,那么,清朝最得宠的嫡公主究竟是哪一位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

  • 元朝虽然时间很短,但做了一件措施却让人难忘呀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元朝,历史解密

    京杭大运河从公元前486年始凿,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大运河开掘于春秋时期,完成于隋朝,繁荣于唐宋,取直于元代,疏通于明清。可以说,在这个漫长的岁月里,大运河经历三次较大规模的兴修,直到最后一次的兴修完成,才世人称之为:“京杭大运河”。大家都知道,任何一个国家,如果,想要长期的生存下去,就要有

  • 既然戚家军的实力如此强悍 为什么后来就不行了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明朝,戚继光,历史解密

    提起戚继光带领的戚家军,在当初绝对可以称得上是一支极其强悍的军队,他们不仅有着严明的纪律、极高的战术涵养,甚至就连武器装备,在当时都是十分先进的。也正是因为如此,当年他们在对抗倭寇的时候,才能几乎百战百胜,创造出了十分傲人的战绩。不过,说到这里问题也就出现了。既然戚家军的实力如此强悍,为何后来他们面

  • 过去七佛简介 佛教是怎么记载的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佛教,过去七佛,历史解密

    过去七佛,即毗婆尸佛(Vipaśyin)、尸弃佛(Śikhin)、毗舍浮佛(Viśvabhu)、拘留孙佛(Krakucchanda)、拘那含牟尼佛(Kanakamuni)、迦叶佛(Kaśyapa)、释迦牟尼佛(Śākyamuni)。释义过去七佛,离我们时间最近的七位佛,释迦牟尼佛(Śākyamuni

  • 我国发现的第三具保存完好的汉代湿型古尸凌惠平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凌惠平,历史解密

    2002年7月7日,江苏省连云港市区西南城郊约7公里的海州区双龙村花园路基建工地上,惊现一座古墓。该墓葬时代为西汉晚期,出土文物80余件。尤其令世人震惊的是,该墓葬还出土了一具保存基本完好的汉代女性尸体。这是我国继湖南马王堆女尸、湖北荆州西汉男尸之后发现的第三具保存完好的汉代湿型古尸,在长江以北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