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南北榜案的影响是什么

明朝南北榜案的影响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2874 更新时间:2024/2/27 23:41:38

南北榜案又称春夏榜案、刘三吾舞弊案、南北榜之争、南北榜事件是明初科举考试中的重大事件。

明洪武三十年(1397年)二月会试,以翰林学士刘三吾、王府纪善白信蹈主持丁丑科殿试。后发榜,陈安阝为第一,取录宋琮等51名,是为春榜。因所录51名全系南方人,故又称南榜。北方人一名未取,为历科所不见。会试落第的北方举人联名上疏,告考官刘三吾﹑白信蹈偏私南方人。朱元璋命人复阅落第试卷,增录北方人入仕。

但经复阅后上呈的试卷文理不佳,并有犯禁忌之语。有人上告说刘三吾﹑白信蹈暗嘱张信等人故意以陋卷进呈。朱元璋大怒,处理了相关官员。六月,朱元璋亲自策问,取录任伯安等六十一名,六月廷试,以韩克忠为第一名﹑王恕为第二名﹑焦胜为第三名,是为夏榜。因所录六十一人全系北方人,故又称北榜。南北榜案以为明朝分南北取士之先例,至朱元璋以后遂成定制。

1397年发生的“南北榜”之争。其实并不是一场科举舞弊和反舞弊事件,而是一场统治者利用科举来扩大统治基础、笼络士人的政治事件。

该案在明代产生的最深广的影响莫过于分地取士,即南北卷或南、北、中卷的产生。若单就人才选拔的角度来看,本来不应该有地域之分,若从政治维稳角度,又必须做到相对均衡。洪熙元年(1425年),开始分南北卷取士,南士六分,北士四分。分南北取士除了笼络北人外,还有一个原因是兼顾南北士人的优长。

《明仁宗实录》卷九下记载仁宗语曰:“科举之士,须南北兼取。南人虽善文词,而北人厚重,比累科所选,北人仅得什一,非公天下之道。自今科场取士,以十分论,南士取六分,北士四分。尔等其定议各布政司名数以闻。”因仁宗在洪熙元年五月即驾崩,宣宗于该年六月即位,定下会试分南、北、中三地定额取士。三地如何划分,查继佐《罪惟录》志卷十八《科举志》曰:

“洪熙元年,宣宗即位。七月,定会试南、北、中三卷。先是,仁庙拟,一科每百人,以六四判南北。是时三分之,姑以百名为率,南北各退五名为中卷。北卷则北直隶、山东、河南、山西、陕西;中卷则四川、广西、云南、贵州及庐、凤二府,徐、滁、和三州;余皆属南卷。”

后三卷定额微有调整,大致如是。除分地录取外,考选官员也兼顾南北。南北榜案后,多有人以此案为先例,或攻讦考官,或求请覆试,并因分地取士产生考生冒籍作弊的现象。从政治角度考量,南北榜案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全国统一形势发展中南北政治平衡的要求,也体现了朱元璋打击和限制江南地主的一贯政策,此事件开明朝分南北取士之先例,至洪熙以后遂成定制。

“南北榜”案使得科举制作为中央政府用来控制、调节地方利益均衡的政治手段,增强了帝国的向心力,维持了国家内部各行政区域之间的相对公平。若单纯从择优录取、人才选拔的角度来批判分地取士,则忽略了科举制的政治属性。

在一定程度上普及文化教育,提高落后地区考生的学习积极性,乃至维护国家统一,在少数民族地区推广科举制度。但是,朝廷政事多被精于理学的南儒把持,而理事者了了无已,明朝政事逐渐趋向腐败和混乱。

自“南北榜”划分之后,明朝官场上的官员关系,除了师生关系外(座师与门生),老乡关系也呈越演越烈之势,同期中榜的考生,地域之间的亲疏尤其明显。甚至同榜而出的考生间拉帮结派,也渐成常态。明朝万历时期大臣邱瞬就曾总结道:“而今朋党有三途,同榜而出为其一,座主门生为其二,同年而出为其三。”“乡党”关系,反而凌驾于师生关系之上。万历末期至天初期令后人诟病的“党争”,朝中分为“齐党”、“楚党”、“浙党”相互攻击,“分榜”制度,确是为其温床之一。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中欧地理标志协定》是什么协定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事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欧洲联盟地理标志保护与合作协定》简称《中欧地理标志协定》,是中国对外商签的第一个全面的、高水平的地理标志保护双边协定。协定文本共14条,对地理标志设定了高水平的保护规则,并在附录中纳入双方各275项具有各自地区特色的地理标志产品。协定将为双方的地理标志提供高水平的保护,有效阻止

  • 南北榜案有没有舞弊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事件

    明朝洪武三十年(1397年),爆发了一场著名的“科举舞弊案”,因朝廷先后于春夏发榜两次,故称“春夏榜案”,又因两榜分别录取南北学子,因此也称“南北榜案”、“南北榜之争”,还因主考官为翰林学士刘三吾,故也称“刘三吾舞弊案”。实际上,这次事件并非是真正的科考舞弊,而只是所谓的文人“风骨”所引发的一场政治

  • 南北榜案的主要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事件

    南北榜案是源于一次科举考试,因此可以说它的间接原因来自于科举考试制度,而直接原因则来自于一次偶然的考试成绩,在明朝的历史文献中有很多关于南北榜案这件事的记载,然而关于记载事情发生的原因却很少,只有二本书的记载谈到了事情发生的原因,一本是在《明实录·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五十三》中的记载直接说出了这件

  • 南北榜之争朱元璋一怒之下做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事件

    明代洪武年间,发生了史无前例的一件政治大事,那就是当时科举的“南北榜之争”。此次事件发生在洪武三十年,当时的统治者朱元璋,下令将当时的主考官全部严惩,并重新给出了一份当时的贡士名单。之所以会这么做,是因为之前的主考官给出的贡士名单全部来源于南方,因此在公布之后引起了数位北方落榜考生的不满。当时的统治

  • 不易胖体质是什么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事件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他们似乎怎么吃也不会吃胖,让人羡慕。这种体质就是不易胖体质,也叫易瘦体质。其实不易胖体质并不是随便出现的,而是由各种原因。正常原因可能本身的基础代谢率比较高,基础代谢率比较高的人每天用于基础代谢的热量比较高。所以它吃下去的食物转化成为能量被消耗掉了,不容易转化成为脂肪从而使人体

  • 关于两会的冷知识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事件

    “”你究竟了解多少?这里有几条冷门小知识,绝对让你“涨姿势”,成为备受崇拜的“好公民”!两会冷知识两会代表可以请假吗?自2006年起,全国政协规定,凡不请假私自缺席的委员姓名都将在会议结束时予以公布。按照规定,直接选举产生的人大代表应向本级人大常委会人事代表工作机构递交书面请假报告,由人事代表工作机

  • 易胖体质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事件

    易胖体质是指那些容易发胖的人群的体质,会让人肥胖的荷尔蒙只有胰岛素。但是当人体中瘦的荷尔蒙高于胖的荷尔蒙时,这种人就是属于易瘦体质。反之,当体内储存能量的荷尔蒙高于新陈代谢的时候,人体就会偏向易胖体质。特征1、身体容易感到沉重与疲倦。2、皮肤缺乏弹性,身体容易浮肿。3、污痰、口中黏液、女性分泌物多。

  • 寒假作业的定义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事件

    寒假作业是寒假内教师给学生布置的作业,由于时间较长,因此通常量较大。小学由二门到三门组成(语文、数学、英语),中学由七门到八门组成(语文、数学、英语、历史、政治,七、八年级加地理、生物,八、九年级加物理,九年级加化学)。寒假作业近年来有了新的定义,少数学校展开了素质实践活动,将寒假作业变成活动,丰富

  • 易胖体质饮食如何调理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事件

    经常会听到有人说自己是喝水都胖,干啥都胖,这就是俗称的易胖体质。易胖体质的原因是多样的,有先天基因的影响,也有自己不当的生活方式等。既然易胖,那么饮食就要注意了。易胖体质是指那些容易发胖的人群的体质,会让人肥胖的荷尔蒙只有胰岛素。但是当人体中瘦的荷尔蒙高于胖的荷尔蒙时,这种人就是属于易瘦体质。反之,

  • 白头发能拔吗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事件

    白头发真的会“拔一根长三根”吗?正确答案:不会。民间有这么一种说法:白发不可随便拔,拔一根便会长三根。实际上,黑发的颜色主要是依靠发根的黑色素细胞。在发囊根部的色素细胞便会逐渐停止制造黑色素,白发便是因此而形成的。"白发拔一根长三根”的说法没有科学依据。不过,需要提醒的是,经常拔头发容易导致慢性毛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