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古代送别有哪些习俗

古代送别有哪些习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203 更新时间:2024/1/21 13:51:32

在古代,不管是交通还是通讯都没有我们现在方便,人们把离别当作很重要的事情对待,因为这次分别后,不知道下次见面会是何时。古时的送别有三种习俗,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折杨柳”——汉代已形成的送别风俗】

《送别诗》: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折柳送别”风俗的形成,与时节和柳本身均有关系。柳树是中国古老的原产树种之一,生命力极强,插土即活,是古代行道树的主力树种之一,路边河畔都可见到柳树。古人送别亲友,从路边生机盎然的柳树上折一枝柳条相送,就是希望远行人能像杨柳一样,很快适应,随遇而安。

折柳送别与古人的辟邪诉求也有密切的关系。对远行亲友最好的祝语是“一路平安”,但路途艰险,难免会遇到麻烦,古人认为这是邪气侵扰,路鬼作祟,如何辟邪驱鬼?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带上辟邪物。桃枝、柳枝等在古人眼里皆具驱鬼功能,南北朝已有插柳辟邪风俗。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种柳》引《术》称:“正月旦,取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所以,送别时折柳寓意很明白,就是祝远行人路上平平安安。

【“攀花”——唐代流行的送别风俗】

所谓“攀花”,就是采折花草。古人喜欢攀花弄草,宋王安石《杖策》诗中就有“杖策窥园日数巡,攀花弄草兴常新”。攀花送别之俗起源于何时?准确时代一时也难以说清,至少在唐朝已颇为流行。唐张籍《送从弟删东归》称:“春桥欲醉攀花别,野路闲吟触雨行。”李白《江夏送张丞》亦称:“藉草依流水,攀花赠远人。”类似的还有耿湋的《荐福寺送元伟》:“送客攀花后,寻僧坐竹时。”

但古人送别时不仅只会送柳枝,也会送各种各样的花来表示送别之情,望远行的友人能够一路顺利。

而且送花也并不一定就是送桐花,梅花、牡丹、山茶花、桃花、杏花、樱桃花甚至不知名的野花只要随手可摘,都可以送。如唐代诗人元稹曾用樱桃花送别,其《折枝花赠行》诗写道:“樱桃花下送君时,一寸春心逐折枝”;元稹还曾折牡丹花送别,其《赠李十二牡丹花片,因以饯行》诗称:“莺涩余声絮堕风,牡丹花尽叶成丛。”

【“祖饯”——先秦时期属“行祀礼”】

《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唐代诗人王维请酒送行,古谓“饯饮”,是古代最为常见的一种送别方式,至今仍流行。这种送别方式一般在远行者上路前举行,最早源于先秦时已流行的一种叫“祖”的风俗。

“祖”,原本是出行时祭祀路神的行为,目的是祈求旅途平安,唐司马贞《史记索隐》称:“祖者,行神,送行之祭,故曰‘祖’也。”后来干脆将送行喝酒称为“祖”,东汉学者郑玄即称:“将行而饮酒,曰‘祖’。”

“祖”,又称“祖行”,在先秦时属“七祀”(或“五礼”)之一,为“行祀礼”,时人出行必不可缺。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古代著名送别之地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事件

    千年前,有人用一句话道尽离别之伤:“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在交通不方便的时代,离别二字就显得十分沉重,也因此,有些地点就印上的离别的标签,成了离别的象征,本期的学而时习,我们一起来看看离别之地吧。灞桥灞桥是进出长安的东大门,相传是秦穆公称霸西戎时所修。对于灞桥离别的记载,较早的记录见于《三辅黄图

  • 人类如果进入四维空间会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事件

    把纸片人从纸上撕下来,由于增加了一个维度,必定会在这个维度上暴露其内部组织,这个想法在我们的三维空间也同样适用,如果我们不幸被拉近四维空间,那多出来的一个维度由于我们原先就没有,因此会露出一些东西来!所以我们不要梦想着进入高维空间。为了了解四维空间对人体影响的具体细节,让我们从我们已知的三维空间开始

  • 破音怎么解决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事件

    “破音”是大家在说话和歌唱过程中都会遇到的一种情况。根据每个人声带的情况不同所以破音的音位也不一样。总体上可以认为是声带过度紧张或者发声在某种程度上超过了声带所能承受的极限而出现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概念形象比喻下,大家可以这么想:在一片宁静的森林里,一只美丽的百灵鸟正在纵情歌唱。突然,它发出了一声公

  • 古代大臣上朝是如何从站着到跪着发展的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事件

    臣子上朝,从坐着、站着到跪着上朝,是皇权的集中还是文化的退步?在古代,大臣上朝是坐着的,到了清朝满朝文武都要跪着,这是怎么了?封建帝制在我国流行了多年,君臣之间总是有着各种礼仪的约束,在历史的发展期间也发生过很多的变化。如今,当我们打开电视机,总有那么一两个频道正在播放着古代的电视剧。如果你很细心你

  • 手机放床头对人体会有辐射伤害吗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事件

    其实任何一个产品上线之前,都会受到严格地审查。当然,这里我想说的是,如果按照正常流程来说的话,那些投机取巧的不在讨论范围以内,山寨手机也是如此。我们平时比较担心的微波炉其实就有非常严格的安全规范。手机其实也是如此,也有非常严格的安全规范。这里特指的是“辐射”相关方面的安全规范。因此,只要手机通过了安

  • 刘娥为什么不让宋仁宗立王氏为后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事件

    随着宋仁宗一天天长大,到了应该迎娶皇后的年龄了。皇帝的婚姻是一件很大的事情,于是朝廷专门在四川挑选了嘉州王蒙正的女儿王氏,送到京城。宋仁宗很喜欢王氏,欲立为后,可却遭到了太后刘娥的反对,这是为什么呢?赵祯生于1010年,是宋真宗赵恒的第六子。1022年,当宋真宗病逝后,赵祯继位,是为宋仁宗。宋仁宗当

  • 一颗星球要孕育出高级智慧生命有多难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事件

    目前人类在广袤的宇宙中是非常孤独的,丝毫没有其他高级生命存在的迹象;而天文观测表明,类地行星在宇宙中普遍存在,但是根据人类的进化历史来看,一颗星球要孕育出智慧生命实在太难了。在时间尺度上,我们宇宙有138亿年的历史,太阳系有45亿年的历史,地球在30亿年前出现了首批原核生物,人类祖先最早可以追溯到5

  • 古代排兵布阵有什么用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事件

    中国古代有阵形吗?答案显而易见:不仅中国有,欧洲也有。战阵、阵法或阵形是一种战争的技术手段,它被运用于战争之中显然有着必然性与必要性。那为什么古代打仗一定要有阵形呢?与现代不同,古代的信息通讯技术极为落后,战场的信息、命令是很难迅速层层传递的。尽管在古代的指挥系统中,指挥员需要依照不同颜色、样式的旗

  • 蒙古骑兵为什么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事件

    骑兵,纵横千里驰骋沙场,是冷兵器时代的高机动先进兵种,很多对冷兵器战争情有独钟的刀友应该都感觉的到骑兵的独特魅力,中国历史上最为有名且影响力最大的可能就要数蒙古铁骑了,可以说他们达到了冷兵器时代骑兵的最高成就。这里简单介绍下的蒙古骑兵的优势。战术思想中国古代军队作战时,队形不严整,讲究部队整体作战的

  • 万里长城真的是一万里长吗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事件

    我们都只知道万里长城,是我国伟大建筑之一。但实际上,很多人对万里长城并不太了解,尤其在长度上,可能会因为名称而误解,认为万里长城就是一万里长度。那么,万里长城真的有一万里长吗?到底万里长城是否指一万里长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万里长城长度 不止一万里。由于年代久远,早期各个朝代的长城大多数都残缺不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