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古代怎么把稻谷去壳

古代怎么把稻谷去壳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2021 更新时间:2024/2/2 3:28:28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化的大国,中国最为出名的四大发明,一度推动了整个世界的科学进步。甚至是西方的力学原理或者数学知识,中国人都远在他们之前发现了这些奥秘。

虽然古代中国并没有如今中国的科技,但他们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明了很多工具技术,让原本并不便捷的生活充满乐趣,就比如他们在没有现代机器磨米机的帮助下,依然能将稻谷变成米。

稻谷从田间收回来之后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日晒,这样可以充分发挥稻谷的水分,变成我们手中金灿灿的谷子,这外面金灿灿的虽然好看,但并不适合食用,即为谷壳,农民在农忙的时候会去收割谷物,咬一咬谷壳来判断其中的水分含量。

晒干的稻谷并不会直接进行剥壳,要先放到扬扇里面进行筛选,将其中收回来的众多谷物中的杂物分离,这个过程是利用了风力和重量,稻杆杂草会被吹出去,而稻谷会直接掉到出口的地方。

之后就是舂米,舂米就是古代人将稻谷变成米的方法。主要内容就是把打下来的谷子去壳变成米,我们所知道的糠,就是在舂米步骤中遗留下来的糙米外壳,其留下来的就是吃的白米。

舂米是一种分离谷壳的过程,但并不是很复杂的技术。作为古代农民最为日和普遍的活计,在每年收完稻谷之后,家家户户都会自给自足,通过舂米来获取自己的粮食,可以说,这是小农经济下特定的生活技巧。

舂米的工具也不多,相比于现代化的工具,舂米其实是一种力气活。没有电气的时代里,只有出力才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需求。最简单的舂米很像古代的捣药,就只有一个棒槌一个盛器。

接下来是我们并不陌生的步骤,人们用棒槌去砸谷子,杂碎它坚硬的外壳,砸掉外面的米糠之后就是白玉般细粒的米。这个过程就是之所以说和捣药像,原因都是要将米或者药放入盛器中用棒槌碾砸,区别只是一个要将药草碾碎,一个要将谷壳捣碎。

简而言之,就是把稻谷放进坚固的容器里,用一个木棒上下捣压,将稻米“质壁分离”,就可以把壳去掉了变成米。但是这种方式的舂米并不能进行大量稻谷的剥离,容器和人力都有限制。舂的工具:臼

杵臼是古人使用的舂捣工具之一,方石凿成孔,这就是臼。这就更对人的身体素质有所要求了,一般凿臼都是成年男性的工作,一口臼需要用到一大块完整的石头。

臼有两种方式可以用于捣米,一种就是凿成孔,将稻谷放进去之后直接捣,就和普通的舂米方式相同,但是还有一种是将臼做成碓床,是一种十分耗费力气的体力活,同样也是聪明的古人通过自己对着力点的判断而设计出来的工作方式。

简单一点的臼就是石块上的石孔,将稻谷放进去之后用木杵捣,这就是所谓的杵臼,杵为木,臼为石,两者相互作用挤压,将中间的稻谷压碎,分离出谷壳和米。舂的工具:碓床

碓床所需要用到的石臼就是大型的石臼了。此臼的形状和酒盅相似,但是要比酒盅大很多,臼口的直径要不小于70到80公分,而这样凿成的臼,需要有四个人才能抬得动,古代村落群居的人们,一般都会聚集在一起共同完成这样的大事。

臼的内壁里面凿着锣纹,石身埋于地下,这样可以保持臼的稳当。臼口露出在地面外,其四周会用一些破陶瓷缸片贴平,形似碎面陶,可以方便清扫。在臼口的上面用大树身段做成了碓身。

碓的中间有横杆,就是跷跷板中间的支撑木杆,其运用到了杠杆原理,调整好作用的重心。一边下去,一边起来,就可以来回捣压,碓头与碓尾重复上下动作,利用重力将碓尾踩压臼坑,就是在舂米。舂的工具:土砻

土砻就是石磨,虽然现在并不常见,但是以前的家家户户都会有一个大石磨,作用十分广泛,可以来磨豆子、磨稻子、磨小麦等。但是这样的大型物件并并不适用于需求量不大的小型分离。

将没有杂质的稻谷放进石磨中,让稻谷顺着人们转动的的方中滑入到石磨盘中间的圆孔中,然后经过沉重的磨盘摩擦碾压,就可以将稻壳剥离了,这也是农民家中常见的磨米方式之一。

但其实通过这种方法得到的米并不是纯米,是淡黄色的糙米。这个时候需要将糙米再次进入到扬扇中进行吹筛,将外面的糠壳剥掉,有的人家以前穷苦,买不起白米的他们就只能吃这种没有完全去壳的稻米,做成米糠团子。

从扬扇中出来的糙米,还要进行下一步操作,这一步就是回到了正常的舂米过程,稻谷放入石臼的孔中,用木杵捣米,利用木杵和石臼之间力的作用来去除这一层外皮,得到白色的大米。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ELO机制是什么意思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事件

    王者荣耀中有一个一直不被大家所知道的匹配机制,那就是ELO机制。简单来说,ELO机制就是决定你在游戏中会匹配到什么样的队友。相信许多玩家都有这样一种体验,连胜之后必定连败,因为在你连胜的过程中,你的Elo值会越来越高,相反,你的队友则是ELO值越来越低,这样可以达到某种相对的平衡。反之,你的ELO值

  • 占卜为什么要用龟壳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事件

    中国古代的占卜文化源远流长,原始先民对于自然规律还缺乏充分的认识,比如我们目前所见怪不怪的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对于先民来说都是难以解释的神秘事件。所以人们在与自然世界的交往中,往往就把一些没有因果联系的事象的结合起来,视为鬼神所示的征兆,因而借由自然界的征兆来对天象、气候、狩猎、游牧、去从、是

  • 新式茶饮的概念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事件

    新茶饮是以年轻“新新”消费者为主要客群的茶饮品牌。近年来,一些商家将水果、鲜奶、芝士和茶混合在一起,创造了一种新的喝茶方式。2月4日,由奈雪的茶(深圳市品道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主办的《茶(类)饮料系列团体标准》(拟定)启动会,以奈雪主会场联动11个分会场通过线上的形式顺利举办。在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的

  • 地震时到底是高层安全还是低层安全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事件

    新西兰克马德克群岛(Kermadec Islands)从3月5日凌晨2点27分开始,连发三次地震,从7.1级到7.4级到早上8点28分的8.1级地震,之后还有一大波余震,尽管震中位于海上,但克马德克群岛上震感非常强烈,由于海啸威胁,民众被警告不要呆在家中,必须往高处转移!新西兰地震,又让大家回忆起汶

  • 宋太宗伐辽为什么失败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事件

    《杨家将》是中国广为流传的历史故事,相关故事被改编为戏剧、小说、评书演义等多种形式而被广泛传播,影响极为深远。杨家将的故事发生在宋朝初年,其背景是宋辽两国的战争。宋辽两国之战极为惨烈,在评书演义中,金沙滩一战,杨家男子七子去,一子回。大郎、二郎代皇帝、八王而死,三郎被马踏为泥,四郎、八郎失落辽国,五

  • 糊名是什么时候发明的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事件

    糊名法创立于唐朝武则天即位初年,科举考试中,为公平起见,把名字给盖起来改卷,称为糊名法。但当时并没有在科举考试中普遍使用。历史糊名在宋代常称为“弥封”,就是要把试卷卷首的考生姓名、籍贯和初定等第都要封住或者裁去,以防评卷官徇私作弊。992年(宋太宗淳化三年),将作监丞莆田陈靖上疏,建议在科举考试中使

  • 公益植树是法定义务吗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事件

    植树义务是法律规定的公民义务之一,公民植树既是一种法定义务,又是一种道德义务。1981年12月13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规定凡是条件具备的地方,年满十一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除老弱病残者外,因地制宜,每人每年义务植树三至五棵,或者完成相应劳动量

  • 植树是从什么时候就有的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事件

    植树指种植树木。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植树的传统,涌现出了许多崇尚植树造林的趣闻佳话。植树以清明时节为最佳,此时气候温暖,春雨飞洒,利于树苗成活。植树造林对于调节气候、涵养水源、减轻大气污染具有重要意义。3月12日为中国的法定植树节。远古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又是一个文明古国,植树造林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远

  • 古代私塾教什么书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事件

    古代私塾只有一门课,就是语文,所谓的语文一般指大学、中庸、孟子、论语,学生从小时候就开始死记硬背,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古代私塾都教什么课程,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古代私塾都教什么课程? 在私塾中启蒙阶段会学习《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书籍,进一步会学习四书五经。除了书本学习还会教导

  • 金坷垃是什么东西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事件

    金坷垃(Jinkela)是一种号称由“美国圣地亚戈”研发、中国生产的肥料,以其制作的内容夸张不实的广告而走红于网络。而金坷垃的广告在经过AcFun、Bilibili等视频网站网友的恶搞之后传播范围变得更广,俨然成为一种新生网络文化。成名原因金坷垃最著名的广告是“老外打架”篇。随着这个视频的传播,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