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汉武帝只是把窦婴关进监狱,为何又把他斩首示众?

汉武帝只是把窦婴关进监狱,为何又把他斩首示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4606 更新时间:2023/12/9 15:13:17

汉武帝时期,魏其侯窦婴为了救他的部下灌夫,与武安侯田蚡争执起来。当时,汉武帝把这件事拿到朝廷上,让他们两人争辩。争辩完后,汉武帝找人调查,发现窦婴说的话,很多与事实不符,因此犯了欺君之罪,把他拘禁到监狱里。

接着,灌夫被判全家处斩。窦婴想向汉武帝解释一下。但是他一个囚犯,想要见皇帝,何其艰难。于是他想到汉武帝的爹汉景帝临死前,曾向他下了一道诏书,诏书上说:“事有不便,以便宜论上。”意思是说,假如你遇到有什么不方便的事情,你有权利把你的意见上呈皇帝。

于是,窦婴便让侄儿把曾接受汉景帝这样的诏书的事,上报汉武帝。汉武帝知道后,就让人查档案。结果发现,尚书保存的档案里,并没有这份诏书的记载。而窦婴家里保存着这份诏书,却是窦婴的家臣盖上印章封上的。如此一来,窦婴就成了伪造诏书。

伪造诏书,那不仅仅是欺君之罪,还是谋逆大罪。因此,窦婴最终被斩首示众。

看到这里,有人可能会说,窦婴拿出汉景帝诏书这件事,完全是适得其反。如果他没有拿出这份诏书,或许汉武帝在监狱里关他一阵后,也就把他给放了。他拿出了这份诏书,让汉武帝很不爽,觉得他是在拿着先帝来压自己。因此,故意让尚书说找不到档案,找个大的借口,把他给杀了。

那么,这种说法对吗?

这种说法是很有可能的。毕竟窦婴是汉武帝的奶奶窦太后的堂侄,在汉景帝的时候,窦太后就想让他当丞相,只是因为汉景帝反对,他没有当成。汉武帝即位后,由于窦太后的干涉,窦婴终于当了丞相。但是汉武帝其实并不喜欢他奶奶插手朝政,对窦婴自然也不会喜欢。好不容易过了六年,窦太后去世。汉武帝因此就可以动手除掉窦婴了。

所以说,不管窦婴是不是拿出汉景帝的诏书,他都是死路一条。只不过,拿出汉景帝的诏书,他死得更快而已。

不是,事情其实并没有那么简单,因为这里有个问题必须搞清楚,究竟窦婴所说的,汉景帝给他诏书这件事,是不是真的?

我觉得这个话应该不会是假的。毕竟涉及到皇帝的诏书,窦婴是当过丞相的人,他当然知道,皇帝的诏书是要存档的。怎么会拿出一份假诏书去欺骗皇帝呢?那不是自取灭亡吗?

那么,既然这份诏书是真的,肯定就是有人动了档案。那么,是谁动了这个档案呢?有两种可能:一是汉武帝动的,二是丞相田蚡动的。

“汉武帝动的”这种可能应该不大。为什么说不大呢?虽然说当时汉武帝很想让窦婴死,但是,让窦婴死了,必然让另一个人获利,这个人就是田蚡。而汉武帝事实上是不愿意让田蚡获利的。

田蚡是汉武帝的舅舅。当时汉武帝的外婆臧儿嫁过两个人,在家生了王娡,在田家生了田蚡。汉武帝当了皇帝以后,他的母亲王娡就想极力培植自己娘家的势力,打击婆婆窦太后家的势力,因此把田蚡提拔起来,让他当丞相。

其实,汉武帝是不愿意让田蚡当丞相的。无论是代表奶奶家势力的窦婴,还是代表母亲家势力的田蚡,他都不愿意他们做大。他想的是要自己做主。因此,在他的母亲王娡想要处死灌夫因而打击窦婴的时候,他并没有立刻就答应,而是把灌夫的罪,拿到朝廷上去讨论。讨论完后,回到宫中,王娡不干了。说,这个灌夫的罪,不是明摆着的吗?为什么还要讨论!汉武帝没有办法,才判处灌夫全家抄斩,把窦婴关进监狱里。

总之,汉武帝当时是绝对不愿意让田蚡做大的。既然不愿意让田蚡做大,那么,汉武帝就不会去动那个档案。汉武帝如果不去动那个档案,就不存在汉武帝因为觉得窦婴拿汉景帝来压他这个问题。

也因此,那个档案,就很有可能是田蚡干的。

而事实上,窦婴被斩首后不到半年,田蚡就整天胡言乱语,嘴里胡说“服罪”“谢过”这样的话,而且还说看见窦婴和灌夫两人来索他的命。田蚡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说明他因为动了档案,担心汉武帝治他的罪。

汉武帝当初知不知道是田蚡动了那个档案呢?显然他是知道的。不过他装着故意不知道,这样可以把把窦婴给除掉。同时,他还可以逮住田蚡的把柄,以此来威胁田蚡。而田蚡果然受不了这种威胁,最终吓死了。

标签: 窦婴汉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如果让魏延代替关羽守荆州,能守得住吗?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魏延,三国,历史解密

    自从关二爷败走麦城,落得一个身首异处的下场以后。许多人就在质疑诸葛亮决定派遣他守荆州的决定。有的人认为或许蜀国大将当中去选择魏延替代关羽来守卫荆州就能取得更好的效果。而在我看来在那种下派遣关羽去守荆州是最好的选择。主要是因为魏延的人品和地位远远不如关羽。而单从能力来说我认为二者并没有很大的差距。首先

  • 朱元璋离死最近的一次,被刘伯温巧妙化解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刘伯温,明朝,历史解密

    .刘伯温,姓刘,名基,字伯温,处州青田县(今浙江温州文成县)人。刘基博通经史,无书不窥,尤其精通天象谶纬之学。在元末明初,刘基辅佐朱元璋,西败陈友谅,东取张士诚,北伐中原,一统天下。刘伯温的算无遗策和不世之功,其人、其事逐渐被人们所神化。刘伯温是朱元璋的谋主、军师,朱元璋称之为“吾之子房也”,子房就

  • 赵云如此勇猛,为何刘备很少让他领兵出征呢?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三国,刘备,历史解密

    我们都知道,三国争霸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三国争霸的乱世更为小说《三国演义》提供了素材。魏国曹操、吴国孙权、蜀国刘备,是三国中的三位枭雄,三位枭雄中每一位都足够出色,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三国快意江湖中,刘备是一位不得不说的君主,这位乱世之中的枭雄,还是有让人敬佩的地方的。刘备的优秀

  • 朱元璋杀的第一个功臣,虽有免死金牌但却难逃死劫,怪就怪他穿错了衣服?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明朝,历史解密

    不过朱元璋登基之后,就变得患得患失起来,总是担心自己的皇位做不安稳,因此杀害了不少当年等着自己一起出生入死的功臣。那么到底是谁第一个被朱元璋开刀的呢?这个人就是廖永忠,朱元璋刚刚起兵的时候就跟着朱元璋了,跟着他一起出生入死,立下了很多的汗马功劳,还曾经救过朱元璋的命。之后朱元璋还收了廖永忠为义子,登

  • 秦始皇给吕不韦写了一封信,为何后来吕不韦就死了?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吕不韦,战国,历史解密

    吕不韦的去世原因有很多,在历史上有很多种说法。其实在后世中,很多人有人传言说嬴政是吕不韦的儿子。其实在那时就已经有这种谣言,为了堵住天下人众说纷纭,吕不韦就选择自杀,来保住皇帝的名声。还有另外一种说法,李斯跟赵高曾经发动政变,这两个人合起伙来,才把吕布给整死。更甚者说皇帝和吕不韦在私下有过约定,吕不

  • 唐朝名将李光弼平定安史之乱时,为何在靴子里藏了一把刀?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唐朝,历史解密

    唐玄宗李隆基,继位初期英明神武,任贤用能,开创了开元盛世。其后李隆基开始骄傲自满,闭目塞听,宠幸奸佞。李隆基看不出安禄山的狼子野心,养虎为患,最终导致安史之乱爆发。李隆基狼狈西逃,路上爱妃被逼死,皇位也被太子夺去,使他饱受打击。而大唐江山惨遭蹂躏,满目疮痍,自此由盛转衰。李光弼,他的父亲叫李楷洛,本

  • 杨宪犯了什么错?朱元璋对他的态度为什么会发生转变?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杨宪,明朝,历史解密

    杨宪是明朝初期大臣,为朱元璋的亲信,是检校组织的一员。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朱元璋是一位性格多疑的皇帝,他出身微末,做过和尚,当过乞丐,这让他与官僚集团一直隔着一个巨大的沟堑。对官员不放心,手底下就得有特务盯着大臣们,这个职务在明朝中后期叫做锦衣卫、西厂和东厂,在朱元璋时期则

  • 楚怀王熊槐早期励精图治,为何最后变得如何昏庸了呢?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战国,楚怀王,历史解密

    我们都知道,战国这个时期礼崩乐坏,也出了很多败家子,比如齐湣王和魏惠王,都有着丰富的败家经验。但是真要认认真真比一下谁最败家,上面这两个还真是连号都排不上,战国最为出名的败家子非楚怀王莫属,可以说他把败家已经完成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的地步,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楚肃王当政时期

  • 命最硬的王朝,首都曾被攻破六次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古代,唐朝,历史解密

    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出现了很多的王朝,比如说明朝、清朝、宋朝等等,不过无论是哪个封建王朝,往往都城如果被攻破了,那么这个王朝差不多就灭亡了,可是有一个王朝,都城被攻破了六次,但是却一直存在着,这个王朝就是唐朝。第一次:安史之乱在唐玄宗的统治期间,出现了一个叫做安禄山的人,他在公元755年发起了兵变,也

  • 古代衙门前的鼓是用来做什么的 古人打官司一定要击鼓鸣冤吗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古代,击鼓鸣冤,历史解密

    还不了解:古代击鼓鸣冤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古代衙门告状的时候为什么击鼓?古人击鼓真的为了鸣冤?实际上是什么样的?大家看古装电视剧的时候,百姓鸣冤的时候会击鼓。造成一种影响,以为在古代打官司就一定要击鼓鸣冤,事实上并不是这样。衙门前的鼓原本是用来宣告县太爷下班的。击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