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道光帝选择储君的规则介绍

道光帝选择储君的规则介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743 更新时间:2024/1/7 14:30:48

清朝自雍正以后的皇位继承制度,是所谓的“秘密建储制”,即在老皇帝还活着的时候,秘密定下储君人选,写好密诏,藏在乾清宫的“正大光明”匾背后,等到老皇帝翘了辫子,再由辅政大臣当众打开密诏宣读。此法一向为史家所称道,说它既让诸皇子有盼头,又弄不清到底是谁,及到宣布,想要造反也晚了,因此免除了困扰康熙多年的继承纠纷。不过,既然皇位的继承是靠老皇帝拍脑袋定下的,那么就免不了有人会打主意想要暗中影响老皇帝的脑袋。姑不论满打满算实行秘密建储的只有三代,即雍正传乾隆、嘉庆传道光、道光传咸丰乾隆还活着的时候就把皇位传给了儿子,自己当掌握实权的太上皇,所以说不上是秘密建储,而咸丰只有一个独子,继承无秘密可言。自同治以后,余下的皇帝要谁当,统统由老佛爷西太后一个人说了算,全从她娘家妹子家里找,继承制度形同虚设就是在实行秘密建储的当口,也不难窥见诸皇子暗中争夺的痕迹。

有一个传播甚广、而且被记录于《清史稿》的传说,说是在道光立意建储之前,在两个人选中犹豫不定,一个是皇六子奕,一个是皇四子奕。就在这个当口,一次皇帝带领众皇子到南苑打猎。大家各逞手段,只见弓马飞飞,鸟铳声声,飞禽一个接一个地栽到地上,走兽一个接一个地横陈马前。算下来,奕所获最多,而奕则一无所获。道光感到奇怪,就问为什么。奕回答说,现在是春天,是鸟兽繁衍的时候,因此不忍杀生以干天和。道光“闻而大悦”,说,这真是皇帝说的话!于是,皇四子奕就成了后来的咸丰皇帝。

看到这传说的记载时,总觉得它似曾相识,仿佛在哪里见过,仔细想了一下,原来《三国志·魏志》里有类似的故事。说的是魏文帝曹丕,还在他爹的魏王府里做世子的时候,跟抢来的袁绍的儿媳妇甄氏,生有一子曹睿。然而曹丕做了皇帝之后,很快就喜新厌旧,借故废了甄氏,并杀了她,结果,连带着原本该是太子的曹睿的地位也含糊起来。这时候,曹家父子有了一场围猎,很巧,有子母二鹿在前面奔跑,曹丕立马张弓,母鹿应弦而倒,而子鹿正好撞在曹睿马前。

曹丕大呼:“吾儿何不射之?”

曹睿掷弓于地涕泣道:“陛下已杀其母,臣不忍复杀其子。”

于是,曹丕感慨说:吾儿真仁慈之主也!最后,没有了亲娘的曹睿反而继承了皇位,是为魏明帝。

跟汉人皇帝走围打猎只是消遣不同,满人以骑射得天下,什么伤天和呀,什么仁慈呀,都是过去农业民族的汉人才讲究的玩意。作为游牧和游猎民族,打猎杀生本是他们生存的必须,也是他们的传统,或者说传统优势。换句话说,正是因为他们不讲究汉人讲究的东西,才夺了天下。当年明朝的军队就是因为在战场上的马上功夫弱,才一次次损兵折将,只能缩在红夷大炮和厚厚的城墙后面,任凭人家在关内驰骋;待到人家也有了大炮的时候,就只好城破人降(或死)了。入主中土之后,满人虽然也讲究文治,但对于武功一直在乎得紧。他们所谓的圣主康熙、乾隆,都特别担心八旗子弟尤其是皇族入关之后接受汉化,丢掉了自己尚武的民族传统,不仅经常三令五申,而且以身作则,纵马持弓,习武相尚。对他们来说,围猎既是展示自身勇武的机会,也是校验子弟骑射功夫的一种方式。虽然说皇帝围猎的战绩,多少只的豺狼虎豹和熊貔,里面不免有掺假的成分。我们今天看到据说是康熙一鸟铳打死的硕大的黑熊,其实是事先捉到陷阱里,饿得半死,及到皇帝来时才放出来的。但是这种对围猎战绩的炫耀,却是少数民族政权所特有的。如果汉人皇帝这么干的话,估计多半会引来一群谏臣苦苦劝谏,赶都赶不走,死后还会被别有用心的史家记上一笔,像明朝正德皇帝那样。满人虽然也是自己打下的天下,但比起元朝的蒙古人来,毕竟在武功上面没那么自信。在关外就已经进入大半个农耕状态的满人,对于汉文化有更大的亲和力,一不小心,就会掉进汉人的汪洋大海被吞掉还不自知。虽然坐江山要靠文治的推行,靠礼仪的讲求,但如果没有八旗兵的武力在后面撑着,皇帝的龙廷还真就坐不踏实。所以说,上面讲的南苑围猎,本应是对皇子们的一场考试,自然是应该以多获者为胜,而奕等于是交了白卷。然而,由于他的那番应对,交了白卷的反而成了最终的赢家。

如果这个传说是真的话,那么肯定是作为现任皇帝的道光,擅自修改了考试规则。也就是说,不像许多史学家所认为的那样,由于奕的那番表白,道光选择他作为储君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其实原本当然的选择应是皇六子奕,才合乎正理。

当然,道光改规则也有他的道理。入关以来,清政府的八旗政策,本意是保持其民族尚武的本色,发粮发饷,不务他业,一门子只管习武。然而结果却把昔日骁勇的八旗兵养成了除了玩什么都不行的废物,架鸟笼子满世界遛的有之,捏着嗓子装女声学唱戏的有之,大男人学汉人妇女裹脚者亦有之,总之是向尚武的反面走。还在乾嘉之际,八旗兵的武功已经呈一塌糊涂之状,拉不开弓的有,拉开了弓,射出的箭还没到靶子就落下来的更多,就是射中靶心的没有,甚至还有上不去马,甚至畏马如虎的。当年十几万人就横行天下的骁勇健儿,早已不知何处去了。川、鄂、豫几省的白莲教造反,在清初也相当于几个毛贼,但却剿了十来年也剿不干净。国家年年耗大笔的钱粮,养着人口日增的八旗子弟,不仅什么用都没有,还每每因不善计算陷入破产的境地,隔几年就得皇帝掏银子来为他们还债。几任皇帝为此愁煞了身子,不是没有想过办法挽回,旗务也整顿了若干次,越整越糟。事实明摆着,原来依靠的,现在已经变成正在融化的冰山,说什么也靠不住了。既然原来指望的指望不上了,治国的招数多少得变变了,汉人的规则也就越发凸显了,汉人的份额也悄然增加了。于是,什么围猎啦,什么木兰秋啦,统统变成了走过场。不仅安心要在父皇面前显示“仁慈”的皇四子奕赢得了储位之争的胜利,而且即位之后的咸丰皇帝,也要高扬儒家道义,大批起用汉臣。他的亲信肃顺甚至公开贬斥满人,说汉人行满人不行,动辄对犯过的满人高官痛下杀手。为史家所公认的同光以后的满轻汉重的政治格局,其实在道光年间已经露出了端倪。

据说,奕的这一招,是汉人师傅杜受田的主意。看来,杜师傅是看出了道光暗中改了规则的心思,才会出这种“交白卷”的险招。而貌似聪明的皇六子奕,既无高人指点,又没有悟到情势的转变,一味逞强好胜,结果反而成为争位的失败者。历史小说的高手高阳先生,曾经对奕的失败十分惋惜,因为在他看来,这个皇帝若换成奕这个“鬼子六”来做的话,后来的中国也许会好些。跟高阳有同感的史家相当多,某些抱有大男子主义情绪的人,还把叶赫那拉氏的当权也归咎于奕,甚至认为如果皇帝是奕而不是奕的话,中国的现代化可能会顺利得多。其实,就当时而言,真正高一筹的确实不是奕,而是憨厚的奕,他能够听杜师傅的话,而且付诸实践,确有过人之处。继位之后,大胆起用汉臣,鼓励实学,在既有框架之内,他已经做到了他所能做到的,因此方能在如此的烂摊子之上,应付来自内外两面的危机。固然焦头烂额,但毕竟没有砸锅,给清朝保持了一点元气。如果我们要求道光和咸丰就能够吸收西方文化,实行改革,显然是一种苛求。事实上,只有经过了这种转折性人物的悲剧性失败,后来的执政者才有实行西式改革的可能,没有人能够做在他的选择框架之外的事情,即使这个人是皇帝。

清朝是少数民族统治的王朝,在王朝里,始终存在着满汉双轨的政治和双轨的逻辑。皇帝靠向汉人的逻辑,实际上是缓慢的和一步步的,而且这个过程还可能出现反复。不了解这一点,就无法理解清朝的历史。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明朝入主坤宁宫的28位皇后无一人善终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事件

    坤宁宫作为皇后的正宫,主要的特征,应是一个字“安”,安宁、安康。但明清五百余年的坤宁宫,却是 “坤宁不安”、“坤宁不宁”。何以见得?举明英宗正统帝钱皇后、明世宗嘉靖帝四位皇后和清穆宗同治帝阿鲁特氏皇后为例,看坤宁宫是怎样不安、不

  • 明朝明神宗万历帝为何20年不上朝?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事件

    我们知道,万历皇帝亲政之初,还是很勤勉的,他按部就班做了不少事情。即便是后来,他也不能说就是平庸之辈。毕竟他执政期间,亲自布置完成了万历三大征(指在东北、西北、西南边疆几乎同时开展的三次军事行动:平定哱拜叛乱;援朝战争;平定杨应龙叛变)。万历皇帝是何时起不上朝的?明神宗万历皇帝朱翊钧在位48年,是明

  • 老北京的红灯区:前门八大胡同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事件

    前门八大胡同是老北京城里出了名的红灯区,在清朝时代流行起来,在民国前门八大胡同的妓院行业更是达到顶峰。前门八大胡同里出过许多倾国倾城的名妓,有人的地方就会有做爱,因为这是传宗接代的基本方法,也是发泄内心肉欲的方式。因此,从古代开始,性交就被当作一种买卖,妓院由此而生。中国古时候的妓院不一定做性交买卖

  • 李莲英是如何一步步被慈禧太后恩宠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事件

    1966年的时候,人们曾打开过李莲英的坟墓,除了在他的坟墓中发现了大量的数不尽的奇珍异宝,还有一个惊人的发现:他的棺材里除一颗头颅和一条长辫子外,没有尸身……李莲英原名李英泰,字灵杰。祖籍浙江绍兴,明末清初其先人流落山东,后来移居直隶河间府大城县。道光二十八年(1846年

  • 清朝皇帝为何爱戴扳指?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事件

    扳指又被称为玉韘,是古代拉弓射箭时所使用的一种工具。根据《说文》中的记载:“韘,射也”,说明此物是骑射所用的器具之一。玉韘最早出现在商代,到了春秋战国时就比较流行了。几千年来,扳指曾出现过很多种样式,最多的,当数坡形扳指与桶形扳指。其中,坡形扳指出现的时间较早,早期还有弦槽,

  • 清朝中期“白莲教起义”历史事件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事件

    白莲教起义是指中国清朝嘉庆年间爆发于四川、陕西、河南和湖北边境地区的白莲教徒武装反抗清政府的事件。从嘉庆元年到嘉庆九年,历时九载,是清代中期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战争。起义虽然失败,但是也标志着清朝走向衰落的开始。白莲教从始创到清朝中叶的几百年间始终不被视为正统宗教而受崇拜,而是被作为异教进行排斥。白莲

  • 明朝有“免死金牌”吗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事件

    民间俗称的“免死牌”,实为史书称之的“丹书铁券”。此物最早见于《楚汉春秋》(西汉陆贾著,其书已佚,《困学纪闻》十二引《楚汉春秋》:“高帝初封侯者,皆赐丹书铁券”),《汉书·高帝纪》则称“丹书铁契&rdq

  • 南明永历帝朱由榔逃亡缅甸历史事件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事件

    1、仓皇入缅甸,南明皇帝遭盘查明崇祯政权被李自成起义军推翻后,南方的明朝旧臣打着反清复明的旗帜“勤王”,先后拥立了四个明室后裔,史称“南明”,但在清军的打击下,福王朱由崧、鲁王朱以海、唐王朱韦键的复明行动很快失败了。顺治三年(1646年)末,桂王朱由榔

  • 武则天出身于怎样的家庭?武则天入宫前有着怎样的经历?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事件

    武则天的家族世代经商,十分富裕,她的祖父武华据说曾担任隋朝的东都丞,父亲武士彟则在隋朝大业年间经营木材生意。隋炀帝继位后,想要迁都洛阳,便在洛阳大兴土木,武士彟作为木材商人参与了洛阳城的营建事业。据说在此期间,武士彟曾得罪了负责东都营建的司空杨素,好在他热衷于社交,得到杨雄、牛宏等人的庇护而免祸。当

  • 古人为什么让奶妈喂养孩子?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事件

    古装影视剧中总有这样的一个场景,在嫔妃生下龙种之后,这些皇子公主就会被抱到奶娘身边喂养。 可明明刚生育过后的后妃也是具备哺乳的能力的,可为什么皇帝不让她们亲自喂养呢?维持美貌,留住帝心由于封建时期是属于男权主义的天下,女性地位极低,若有幸能被一朝选入皇宫,就是极大的殊荣,因为皇帝是天下权势最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