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揭秘:邲之战中荀林父为什么会失败?

揭秘:邲之战中荀林父为什么会失败?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2698 更新时间:2024/1/3 17:04:44

春秋时期,诸侯国中北晋和南楚争霸,晋景公楚庄王为了争夺霸主的地位,进行了晋楚有史以来的第二场争霸决战——邲之战。

邲之战前夕,晋军中军元帅荀林父率军赶到黄河边,对面便是刚刚打败了郑国的楚军。公元前596年,楚庄王亲自带兵伐郑,意图将晋国南下的出口封锁,阻碍晋国的称霸之路。郑国是隔在楚晋之间的一个国家,自城濮之战以后,楚晋两国的争霸,主要围绕着争夺郑国这个盟友而进行,双方因此而屡屡攻打郑国。郑国也算是诸侯国中的一个大国,楚国和晋国都无法将其消灭,只能采取征服的策略,在战争上表现出强势来。

这一次,郑国又被楚国攻击,于是求助于晋国。晋景公派出晋军上、中、下三军,并以荀林父为中军元帅将中军,郤克将上军,赵朔将下军,出兵救郑。这一次战役原本是可以避免的,不仅可以避免,双方甚至都可以不损失一兵一卒。邲之战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综合在一起的结果,但究其根本,这又是历史的必然,因为强晋和蛮楚双雄中必须一决高下,才能够决定究竟谁才是中原霸主。晋国方面的失败,虽然有战场上元帅荀林父指挥不当的原因,但是更多的却是由于晋国卿族争夺权力,内部不合所引起的。

自城濮之战以后,楚国虽然败给了晋国而失去霸主地位,但是楚国却从来没有放弃夺过晋国的霸主地位。城濮之战的结果,楚军败就败在亲兵数量不够,以及联军中陈国、蔡国几国的兵力不敌。当然,楚军的失败还有中了晋将先轸的圈套等等原因,这一点我们并不否认。楚国失败了,但是却并没有损耗楚国的元气,所以多年以来,楚国始终在争取获得自己北上攻晋,或者可以说成是阻止晋国势力向南扩张的机会,而这些机会就来自晋国周边的那些小国。在相继灭掉了江、六、蓼后,楚军势力进一步扩张,加上楚国不久之前已经完全征服了宋国,所以只剩下了晋国南边的郑国还没有服从于楚国。

以上楚国的这一系列动作,是楚成王城濮之战后,楚穆王、楚庄王这两代国君经营的结果。可以发现,楚国人并没有放弃霸主之位,而且一直在谋划。在这种刻苦磨砺的精神的支持下,楚国上下一心,军民都希望打败晋国,士气很高。这也是荀林父败于邲之战的原因之一,即楚国时刻准备与晋国一战,准备充足,士气高涨。

另外一个原因自然就在晋国这边了,荀林父指挥不当是一方面,但晋国六卿的内斗也是一方面。最开头我们就将这一观点提出来了,现在就来详细的说明一下,我们这样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当晋军行至黄河边的时候,已经晚了一步,因为郑国不但被楚国打败,还归顺于楚国了。这时候,晋军内部就战与不战的意见不同而产生了分歧,荀林父、郤克、赵朔三位主将的意见是暂且按兵不动,至少现在不能攻打郑国,以防正面和楚军对上面。荀林父认为可以等楚军离开了郑国,晋军再进行伐郑的战争。但是,此时的这一整支晋军的领导班子是刚刚组成的,他们是晋国最高政治集团的代表,即晋国六卿。这一次重新分配了职权,六卿之间为了争夺权力,内斗得厉害。赵氏旁支邯郸氏的赵旃以及魏氏的魏锜二人赢不服从荀林父的指挥而擅自去请战,先氏的领导人先彀则和赵氏的赵括赵同两兄弟一样都是主战派,他不听从元帅荀林父的命令就率先渡河了。

荀林父明知道军营中出现了先彀,以及赵旃、魏锜的请战,却没有做出相应的准备,这是一大失误。当楚军攻来之时,荀林父慌张下令,率先渡河的将士有赏,士兵们不战楚军,只顾着渡河逃命,士气大降不说,为了争先渡河,甚至砍掉自己人的手指,这是一大失误。当然,前提条件是,六卿中有不安分的存在,扰乱了荀林父的思维。邲之战后,晋国失去了霸主地位十余年。

标签: 荀林父春秋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揭秘:唐玄宗时期的张巡是千古名将还是衣冠禽兽?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张巡,唐朝,历史解密

    中唐时期的张巡到底是“千古名将”还是“衣冠禽兽”?我们今天来说说这事。“千古名将”是对将领军事能力的赞誉,而“衣冠禽兽”则是对行为卑劣、道德败坏的人的指责。看似矛盾的两个侧面有时候却并存在一个人身上。唐朝的张巡,就是这么一个即是千古名将,又算衣冠禽兽的名臣。说张巡是千古名将,是因为他正如韩愈在《张中

  • 民族乐派:创造出具有鲜明民族特性的新音乐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民族乐派,古典乐派,历史解密

    民族乐派是指十九世纪中叶以后活跃于欧洲乐坛,与资产阶级民族主义文化运动密切联系的一批音乐家。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政治上是激进的,同情或参加本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在艺术上他们主张创造出具有鲜明民族特性的新音乐。民族乐派的音乐家经常采用本国优秀的民间音乐素材去表现具有爱国主义的英雄主题,

  • 三国时期同样是醉酒,一人被称为酒囊将军,另一人却被委命高官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三国,徐邈,历史解密

    三国大将中有个淳于琼,因为喝酒误事,丢了乌巢粮仓,导致了袁绍军心大乱而失败。这虽然是小说故事,但淳于琼这个“酒囊将军”的名号算是按到身上揭不下来了。不过,魏国也有一个饮酒违反禁令的将军,因为有人为他说好话,他被曹操放过,但他却从此被曹丕记住了,后来此人竟然被任命为三公的高官。此人虽然善饮,但却为官清

  • 宋哲宗的废后孟皇后,为何躲过了靖康之难?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孟皇后,宋朝,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宋朝的一个重大转折就是靖康之难了。在这场灾祸之中,众多宋朝皇室成员纷纷被金兵俘虏。尤其是那些皇家女子,在金国遭受着非人的折磨。但是,在这场灾难中,有一个皇家女子却幸运地避开了这场劫难,并且得以安享晚年。这个幸运的女子就是宋哲宗的废后孟皇后了,通常被人称为元祐皇后。她的一生可谓是跌宕起伏,波

  • 古代男女成婚真的是只听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吗?其实还会主动上街找对象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宋朝,相亲,历史解密

    提起古代婚姻,不少人认为,那时男女没自主权,一切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如果男女私自相见,则会受到父母及社会的指责。此种认识,尽管不能说是错误,但至少是以偏概全。虽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婚前不能见面”等规定都是政府倡导的。不过,政府倡导的风俗习惯也开始逐渐动摇。南宋《梦粱录》载:男子带着礼品

  • 桓谭给傅晏一个计谋,解救了傅皇后一家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桓谭,东汉,历史解密

    桓谭是东汉哲学家、经学家、琴师和天文学家,他是一个很有学问的人,为人也是十分的有智谋。其中他的处世哲学也是为人称道的。通过桓谭规劝傅晏的话,从中就可以看出桓谭的学识是和计谋是非同寻常的。在西汉哀帝、平帝时,政治已经是十分的腐败了,主要是外戚专权,汉朝已经到了日暮穷途的地步了。就在这期间,桓谭在宫中任

  • 马赛人有着哪些风俗习惯?他们对生活的态度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马赛人,东非,历史解密

    80后马赛人格列米亚.卡鲁,讲述自己如何看待马赛人、马赛人生活、马赛人文化 及未来。我的家庭还不算是我们这里的大户——我父亲有4个妻子15个孩子,而我们部落还有人有6-8个妻子。我父亲叫欧·博伊,我的母亲叫普利娅萨伊。我们全家都住在坦桑尼亚卢布宾的村子里。我和我的3个哥哥经常去岛上谋生计。哥哥们在宾

  • 恽铁樵:中医学家,早年从事编译工作,后弃文业医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恽铁樵,医学家,历史解密

    恽铁樵,中医学家。早年从事编译工作,后弃文业医。从事内、儿科,对儿科尤为擅长。创办“铁樵中医函授学校”,致力于理论、临床研究和人才培养。著有《群经见智录》等24部著作,有独特新见。竭力主张西为中用,对中医学术的发展有一定影响。恽铁樵(1878年~1935年) 中国医学家。名树珏。别号冷风、焦木、黄山

  • 西晋时期外戚、官员:王济的生平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王济,晋朝,历史解密

    王济(生卒年不详),字武子,太原晋阳(今山西太原)人。曹魏司空王昶之孙,司徒王浑次子,晋文帝司马昭之婿。西晋初年外戚、官员。王济才华横溢,风姿英爽,气盖一时,娶常山公主。 官至骁骑将军、侍中。王济爱好弓马,勇力超人,又善《易经》、《老子》、《庄子》等。文词俊茂,名于当世,与姐夫和峤及裴楷齐名。王济生

  • 清朝嫔妃子手上戴的指甲套是干什么用的?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清朝,乾隆,历史解密

    最近这几年,清宫剧可谓是如洪水般泛滥,很多人对清朝妃子的着装、习惯也有所了解。我们在剧中可以看到,后宫的妃子们非常喜欢往自己身上带首饰,比如他们的耳朵上面会带三个耳环,头发上也会插着很多类似于多肉的装饰品,在他们的手上还带着三个尖尖的指甲套。耳环和头上的多肉我们都比较好理解,是一种装饰品,但是她们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