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揭秘:唐玄宗时期的张巡是千古名将还是衣冠禽兽?

揭秘:唐玄宗时期的张巡是千古名将还是衣冠禽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2698 更新时间:2023/12/8 13:27:38

中唐时期的张巡到底是“千古名将”还是“衣冠禽兽”?我们今天来说说这事。“千古名将”是对将领军事能力的赞誉,而“衣冠禽兽”则是对行为卑劣、道德败坏的人的指责。看似矛盾的两个侧面有时候却并存在一个人身上。唐朝的张巡,就是这么一个即是千古名将,又算衣冠禽兽的名臣。

说张巡是千古名将,是因为他正如韩愈在《张中丞传后叙》中所写,“守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遮蔽江淮,沮遏其势。天下之不亡,其谁之功也”。张巡作为安史之乱时期的朝臣,临危受命,用几千士卒守护了大唐一方安危。

唐玄宗开元末年(741),张巡考中进士,开仕途。不久,张巡以太子通事舍人的身份出京,前去清河县(今河北清河)任县令。任期满后,张巡回到长安,却因为不愿投靠得势的杨国忠而再次出京,前去真源县(今河南鹿邑)再任县令。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安史之乱爆发。安禄山声势浩大,势如破竹,很快定都洛阳,国号“大燕”。大唐不少州县的县令、太守都不战而降。此时张巡正在真源县任职。而他的上司、谯郡太守杨万石,在风雨飘摇的时候,却选择了投降。

得知上司叛变,张巡对杨万石要他接应燕军的命令置之不理,还率领手下官吏和百姓前去当地的玄元皇帝祠哭诉杨万石的罪行。之后,张巡在真源县起兵对抗燕军,得到千余人的支持。在这时,张巡从一个文官转变为了一位武将,开启了他的军戎岁月。张巡能被称为“千古名将”,正是因为他在雍丘、宁陵和睢县三地建立了卓越军功。

他的第一功,是以少胜多,多次大败燕军。在雍丘时,张巡组织两千多名唐军,对抗近六万燕军,仍坚守两个多月,击退敌人三百多次;离开雍丘进入宁陵期间,张巡率三千多人摆脱两万多燕军的围攻;在睢阳时,燕军十几万人围攻唐军,唐军反抗二十多次,未曾放弃。

他的第二功,是灵活的运用了多种战术,指挥得当。燕军要登城楼,张巡就派人把蒿草结成束,浇上油,点燃之后往燕军身上砸;唐军缺箭,张巡就让人把稻草扎成人形,吊在城墙外,诱骗燕军射箭;唐军缺粮,他就用调虎离山之计,转移燕军视线,再跑去抢燕军的粮食……正是在张巡一个接一个的计谋之下,唐军在燕军的围困之中也能继续作战,数次击退燕军。

他的第三功,是他治军有方。从真源县起兵开始,张巡就身体力行,总是亲自上阵。在雍丘坚守时,张巡带伤也要在前线和将士们共生死。当时一遇到想要退缩的战士,张巡就站在阵营中说:“我不去此,为我决战”。他不仅充分调动己方将士的积极性,还劝降燕军两百多人。唐军面对燕军的长期围困,不降反战,正是因为其中有张巡在调和。

因为张巡死守睢阳,江淮一带才得以保全,大唐的经济命脉才没被切断。就张巡做出的贡献来看,他是宋祁口中当之无愧的“烈丈夫”,是王世贞口中“知臣而知将者”。

但就是这么一个千古名将,却做过一件无比泯灭人性的事——食人。坚守睢阳期间,唐军由于敌人的重重围困,粮食短缺。当时将士们每天只有一勺米,树皮、草根、皮革、虫子……几乎是一切能吃的都入了唐军的腹,可他们还是饿得面黄肌瘦,无力拉弓。

眼看着越来越多的士兵饿死,张巡做了一个残忍的决定——杀了自己的妾室,将其烹煮后逼迫将士们吃下去。有了张巡带头,另一位统帅许远,也把自己的仆人杀了当做军粮。睢阳城中最初有四万户百姓,到城池被燕军攻下时,城中只有普通百姓四百人。

虽然张巡食人是迫于时势,为了军队。但其暴行也确实无可辩驳。说他是衣冠禽兽,也正是因为他做出了如此伤天害理的事。张巡虽然在死后被追封为扬州大都督、邓国公,但他当年食人之举却无法被历史尘埃掩埋。食人之人加官进爵,对被吃之人痛心的人,自然忍不住骂张巡一句“衣冠禽兽”。

人总是多面的。张巡确实有赫赫战功,却也做出过丧尽天良的“食人”之举。说他是“千古名将”也好,“衣冠禽兽”也罢,人们总是从一个侧面看待历史人物,而这些人物的作为无论如何都离不开他所处的历史环境,张巡也一样。

标签: 张巡唐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民族乐派:创造出具有鲜明民族特性的新音乐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民族乐派,古典乐派,历史解密

    民族乐派是指十九世纪中叶以后活跃于欧洲乐坛,与资产阶级民族主义文化运动密切联系的一批音乐家。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政治上是激进的,同情或参加本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在艺术上他们主张创造出具有鲜明民族特性的新音乐。民族乐派的音乐家经常采用本国优秀的民间音乐素材去表现具有爱国主义的英雄主题,

  • 三国时期同样是醉酒,一人被称为酒囊将军,另一人却被委命高官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三国,徐邈,历史解密

    三国大将中有个淳于琼,因为喝酒误事,丢了乌巢粮仓,导致了袁绍军心大乱而失败。这虽然是小说故事,但淳于琼这个“酒囊将军”的名号算是按到身上揭不下来了。不过,魏国也有一个饮酒违反禁令的将军,因为有人为他说好话,他被曹操放过,但他却从此被曹丕记住了,后来此人竟然被任命为三公的高官。此人虽然善饮,但却为官清

  • 宋哲宗的废后孟皇后,为何躲过了靖康之难?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孟皇后,宋朝,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宋朝的一个重大转折就是靖康之难了。在这场灾祸之中,众多宋朝皇室成员纷纷被金兵俘虏。尤其是那些皇家女子,在金国遭受着非人的折磨。但是,在这场灾难中,有一个皇家女子却幸运地避开了这场劫难,并且得以安享晚年。这个幸运的女子就是宋哲宗的废后孟皇后了,通常被人称为元祐皇后。她的一生可谓是跌宕起伏,波

  • 古代男女成婚真的是只听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吗?其实还会主动上街找对象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宋朝,相亲,历史解密

    提起古代婚姻,不少人认为,那时男女没自主权,一切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如果男女私自相见,则会受到父母及社会的指责。此种认识,尽管不能说是错误,但至少是以偏概全。虽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婚前不能见面”等规定都是政府倡导的。不过,政府倡导的风俗习惯也开始逐渐动摇。南宋《梦粱录》载:男子带着礼品

  • 桓谭给傅晏一个计谋,解救了傅皇后一家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桓谭,东汉,历史解密

    桓谭是东汉哲学家、经学家、琴师和天文学家,他是一个很有学问的人,为人也是十分的有智谋。其中他的处世哲学也是为人称道的。通过桓谭规劝傅晏的话,从中就可以看出桓谭的学识是和计谋是非同寻常的。在西汉哀帝、平帝时,政治已经是十分的腐败了,主要是外戚专权,汉朝已经到了日暮穷途的地步了。就在这期间,桓谭在宫中任

  • 马赛人有着哪些风俗习惯?他们对生活的态度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马赛人,东非,历史解密

    80后马赛人格列米亚.卡鲁,讲述自己如何看待马赛人、马赛人生活、马赛人文化 及未来。我的家庭还不算是我们这里的大户——我父亲有4个妻子15个孩子,而我们部落还有人有6-8个妻子。我父亲叫欧·博伊,我的母亲叫普利娅萨伊。我们全家都住在坦桑尼亚卢布宾的村子里。我和我的3个哥哥经常去岛上谋生计。哥哥们在宾

  • 恽铁樵:中医学家,早年从事编译工作,后弃文业医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恽铁樵,医学家,历史解密

    恽铁樵,中医学家。早年从事编译工作,后弃文业医。从事内、儿科,对儿科尤为擅长。创办“铁樵中医函授学校”,致力于理论、临床研究和人才培养。著有《群经见智录》等24部著作,有独特新见。竭力主张西为中用,对中医学术的发展有一定影响。恽铁樵(1878年~1935年) 中国医学家。名树珏。别号冷风、焦木、黄山

  • 西晋时期外戚、官员:王济的生平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王济,晋朝,历史解密

    王济(生卒年不详),字武子,太原晋阳(今山西太原)人。曹魏司空王昶之孙,司徒王浑次子,晋文帝司马昭之婿。西晋初年外戚、官员。王济才华横溢,风姿英爽,气盖一时,娶常山公主。 官至骁骑将军、侍中。王济爱好弓马,勇力超人,又善《易经》、《老子》、《庄子》等。文词俊茂,名于当世,与姐夫和峤及裴楷齐名。王济生

  • 清朝嫔妃子手上戴的指甲套是干什么用的?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清朝,乾隆,历史解密

    最近这几年,清宫剧可谓是如洪水般泛滥,很多人对清朝妃子的着装、习惯也有所了解。我们在剧中可以看到,后宫的妃子们非常喜欢往自己身上带首饰,比如他们的耳朵上面会带三个耳环,头发上也会插着很多类似于多肉的装饰品,在他们的手上还带着三个尖尖的指甲套。耳环和头上的多肉我们都比较好理解,是一种装饰品,但是她们手

  • 满清有个奇葩规定,康熙和雍正都曾“中招”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康熙,清朝,历史解密

    如今通讯行业非常发达,只要不是人迹罕至的无人区,基本上都能通过手机或者是卫星电话进行联系。远在国外留学的小孩,可以每天或者是每隔一段时间与父母进行视频联系,这样可以缓解相思之苦。但是封建时期可就没这么好的便利条件了,皇帝与大臣之间都要通过速度奇慢书信进行传递信息。满清前几位皇帝诸如康熙,乾隆,雍正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