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广为什么突然自杀了,李广一生都有何种功绩

李广为什么突然自杀了,李广一生都有何种功绩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3936 更新时间:2024/2/25 16:01:44

李广就是一飞非常典型的例子,汉代的飞将军李广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一句“冯唐易老,李广难封”,不知道古往今来多少人为李广位置叹息。

李广的名气,归根结底是司马迁给的,后人感慨的诗句,是李广名气的放大器,但本质上还是因为司马迁写李广写得实在太传神生动,包含感情,所以才有了后人的感慨。

太史公司马迁,无论从人品还是史学专业素养,那肯定都是没得说,司马迁这个人爱憎分明,不以成败论英雄,铸就了《史记》独特的视角和无与伦比的史学和文学价值。

但偏偏司马迁这种爱憎分明的性格,会导致他喜欢一个人的时候,那就把他写得荡气回肠,不喜欢一个人的时候,把你写的九曲十八弯,令人心生厌恶。

司马迁有多喜欢李广,我们从一个小事情中就能看出来,这件事并不记载与《史记》,而是见于班固的《汉书》。

(01)气量狭小

李广作为一名三朝老将,到了汉武帝时代已经名气非常大了,因为在文帝景帝的时代,没有大规模战争,李广作为边塞的防御将领,尽管名气很大,但实际的军功并不是很多。

唯一的平定七国之乱,成就了周亚夫的细柳营的故事,李广也只是展露头角,主要还是在北疆风水日晒,客观地来讲,李广作为军事将领,他的运气的确不好,而战争作为人类历史上最复杂的行为,影响到结局的,运气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到了汉武帝时代,积蓄了几代人的国力,汉朝终于有力量发动大规模的主动出击战了,而此时的李广已经老了,但老将不死壮志不灭,汉武帝对李广也一直都是信任的,多次同意让李广作为中级将领,率领军队攻击匈奴。

而且汉武帝对李广的信任,还到了匪夷所思的地位,有一次李广兵败,按律但被判处死刑,后来通过赎买,贬为庶人,这种用钱赎罪的方式,在当时也是很常见的事情。

郁郁寡欢的李广,跟现在的男人一样,喜欢喝酒来排解忧愁,有一次他喝多了,夜行到了霸凌亭,恰好霸陵尉也喝醉了,就喝斥李广不让夜行,李广的骑兵说:“这是前任李将军”,亭尉说:“现任的将军尚且不能夜间通行,何况是前任呢?”,就安排李广在霸陵亭住下,天明后才放行。

这件事按理说很正常,这个廷尉官职虽小,也是负责治安的朝廷命官,无论他是否喝酒,他的行为本身并没有太过分的地方,古代有宵禁,天黑之后不能随便走动,你李广又没有公务在身,安排住下是非常妥当的处理方式。‘

但很明显,李广对自己的身份很在意,多年为国身为将军,当然啦现在不是了,但一句前将军,暴露了李广很是为自己的身份骄傲,我之前是将军。

这个小小的派出所所长直接给怼了回去,让李广很面子,很快李广的机会来了,因为战事,李广被重新用,按理说这也算是汉武帝对李广最大的信任了,奇怪的是李广重新掌权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以征兵的名义,让那个霸凌尉来参军。

结果到了军中,李广直接把这个霸凌尉给杀了,是不是有点匪夷所思,就为了这点小事,而是还不是当时拔剑而起,气血上涌所致。

你这是事后,仗着自己手里的权力,硬生生是公报私仇,私自杀害朝廷命官,而且还是以征兵的名义,李广能做出这样的事,足以说明他的性格有非常残暴的一面,跟韩信受胯下之辱的结局相比,那简直差了十万八千里。

但就这种无故斩杀朝廷命官的行为,汉武帝居然原谅了他,汉武帝说得很清楚,我不需要你这样磕头请罪,我需要的是上阵杀敌的将军,就这一句话汉武帝的形象就跃然纸上,他对李广的喜爱和处理事情的务实态度,不愧是一代明主。

但这件事不见于《史记》,是《汉书》里的记载,班固跟李广无冤无仇,不可能杜撰这个来污蔑李广,反倒是从司马迁对李广的喜爱来看,应该是司马迁在写史的过程中,做了个人偏好的取舍。

那么深受汉武帝信任的李广,最终能否翻盘呢,毕竟那是个令后代无数军人都热血澎湃的时代,汉武帝多次主动出击,一句寇可往,我亦可往,让多少人热血沸腾。

(02)李广之死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决定出其不意,集结几十万大军与14万匹马横越大漠,直扑匈奴单于主力。汉军兵分两路,分别由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各率领5万骑兵先行,其余几十万步兵、后勤部队跟随其后。

老将李广主动请缨,汉武帝同意了李广的请求,任命他为前将军,与左将军公孙贺、右将军赵食其、后将军平阳侯曹瓤所部均隶属于大将军卫青。

卫青和霍去病,在武帝锐意进取时期,短时间的成为优秀的将领,要么是卫青大获全胜,要么是霍去病独领风骚,他手下的将领也跟着风光,该封爵封爵,该发钱发钱。

但偏偏李广所率部队总是出问题,这次超大规模的战役,霉运再次降临在了李广身上,他所率的部队居然迷路了。

当卫青斩首达1.9万级,回到大漠以南后,才遇到了迷路的前将军李广、右将军赵食其,如果李广、赵食其的军队能及时赶到战场,汉军的战绩将会更大,匈奴单于也很可能没有逃跑的机会。没有俘获、斩杀匈奴单于是汉武帝一生最大的遗憾。

这本是一场巨大的胜利,为了向皇帝汇报情况,卫青命令长史(掌管有关官署日常事务的官员)按法律所列的罪状逐条问李广,李广以自己“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而自杀。

突然之间好像一切都结束了,一场大胜之后,李广为什么突然自杀了呢?

李广这话是有出处的,这跟当年周勃从监狱出来说的话,几乎是一样的,但周勃毕竟是活了下来,周亚夫倒是自杀了,为的就是不想受到屈辱。

汉代有先秦遗风,贵族们宁死不辱,在汉代还有遗风尚存,但很明显这事儿比周勃周亚夫都轻多了,他们可是都关到了监狱里面。

况且李广还曾经被俘,逃走之后又重新振作,这样的屈辱都能忍受,为什么这次突然就自杀了呢,这也呼应了前面李广擅杀霸凌尉的事,李广的行为有着极不稳定的特质,这也是秦汉时代男儿一言不合拔剑而起的血性,但显然李广在这两件事上面,血气有余,但韧性不足。毕竟你是身负重任的将军,不能快意行事也是理所当然,最终自杀身死,更是为自己的悲剧色彩,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但这不是李广知名度的最后一笔,因为他的故事还在继续。

(03)受诅咒的李家

我们总是会同情命运悲惨的人,尤其是能力强悍,但结局不好的人,李广的结局不但不好,而且是后代的结局也很惨,这就更加剧了我们对李广的同情。

李广有个儿子叫李敢,人如其名,还真的是什么都敢做,他认为李广的死,都是因为卫青,跑到大将军府上把卫青给刺伤了。

卫青是什么人,是汉帝国最高的军事统帅,大将军汉武帝的小舅子,这样的人多少人巴结还来不及,李敢这么做,说明李家和那个时代都是热血男儿。

但话说回来,不是只有你李家人有热血有冲动,霍去病听说自己舅舅被人刺伤了,直接在一次汉武帝组织的狩猎活动中把李敢给杀了,而当时霍去病正受到汉武帝的重用,这件事就没有追究,对外说李敢是被鹿撞死的,玩鹰的被鹰啄了眼,汉武帝的这个说辞,还真是够讽刺的。

儿子就这么白白死了,后人就更同情李广了,但李家的恶运似乎还没结束,到了李广的孙子李陵,对匈奴作战,有一次跟李广一样,力战不敌被匈奴俘虏。

胜败乃兵家常事,但汉武帝一时听信错误的情报,以为李陵真的投降了匈奴,一怒之下就杀了李陵全家,司马迁因为替李陵辩白了几句,也被汉武帝施以宫刑,彻底改变了司马迁的人生轨迹。

李广家族似乎被诅咒了一般,你说一般人运气不好也就罢了,可偏偏李广家族,都是在国运的超级强大时代,屡次遭受打击,实在让人想不通,只能用这就是命来形容。

李广,跟着中华历史上最伟大的两个战神,卫青霍去病,这都是成就了最伟大战功的,无数人因为卫青霍去病取得的战功,而顺带着作为参战部队,受封爵位,封侯也有,可偏偏就是李广要么兵败,要么贻误战机。

到了李陵的时代,匈奴已经被汉武帝收拾得瑟瑟发抖了,汉帝国空前强大,可偏偏这个时候,李陵还能兵败被俘,这能让人说甚好呢,更神奇的是,他们家可能真的被诅咒了。

李广的祖辈,有个叫李信的,同样也是战功卓著的大将,可偏偏就是在秦国实力最强大的时候,本以为秋风扫落叶的灭六国之战,只有李信这里除了岔子,遭受到了灭六国过程中,秦国最惨痛的失败。

不过幸好,霉运总有到头的时候,李广的后人里有一个叫李世民的,建立了国力强盛的大唐,这也算是对李氏家族之前霉运的一扫而光吧。

司马迁对李广偏爱有加,后世更是同情李广,这么不断积累下来,李广就不断被抬高被神话,慢慢地也就形成了现在的名气和好评。

但李广毕竟是人,也有气量狭小的一面,太史公帮她掩盖了,但作为后世之人,全面了解一下李广,会对历史有一个更全面的理解。

标签: 历史趣事

更多文章

  • 李定国是怎么死的?明朝战神李定国有多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趣事

    李定国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当他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他的家庭非常贫困,因为生活对他来说太困难了,无法离开军队。但参军后,他发现自己在这方面很有天赋。当李定国杀死敌人时,他非常勇敢,头脑非常灵活。后来,他的老板张献忠发现了这个特殊的年轻人,并认出他是一个正直的儿子。随着张献忠的培养,李定国能够展示他的才华

  • 秦始皇的功与过有哪些,秦始皇的功绩都有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趣事

    28年的战国纷乱成就一代霸主,他统一华夏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给自己当皇帝起一个响亮的名字,诸多大臣们研究了几天,最后繁而化简,要大秦万世永昌,秦王名为秦始皇。因秦朝国都咸阳处于北方,北方属水,所以黑色就是大秦的主打色,比如服装和旗帜。秦始皇开创帝国,不仅改革了政府机构,官员体系,还统一了五种文明。一:统

  • 王昭君为何会远嫁匈奴?王昭君是古代四大美女吗?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趣事

    王嫱,字昭君,汉昭帝时期宫女,后远嫁匈奴。她有着平沙落雁之姿,与貂蝉、西施、杨玉环并称中国古代四大美女。汉元帝年间皇帝为了充实后宫,在全国大选秀女,王嫱理所当然的被选中,她和所有人一样梦想着皇帝看了画像后,自己有机会陪王伴驾,一入宫门深似海,王嫱没有贿赂画师毛延寿,进宫好几年不仅没有得到皇帝的宠幸,

  • 历史上四大妖姬都是谁,四大妖姬的故事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趣事

    历史有著名的四大妖姬,她们可以祸乱朝政,使得君王都沉迷美色,无心政事,那么她们到底有多美呢?在古代,女子的地位一直以来都是很低的,但是因为她们的存在,所以导致了一个国家的灭亡,这些所有的责任,却都让这些女子来扛,我觉得这是不公平的。如果一个君王能够控制自己的本性,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不应该干什么,那

  • 李存孝是怎么死的,李存孝为什么会被五马分尸?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趣事

    李存孝是唐朝末年的一员名将,他不是中原汉人,他是突厥沙陀人。突厥是唐朝的时候北方一个很强悍的游牧民族,今天有个国家叫土耳其就是突厥人,突厥人后来西迁到那边成立了土耳其,土耳其跟突厥是一个意思,土耳其是英文,突厥可能是当地那种语言突厥语。中国的人都这样,就是你一旦成了名之后,从你出生什么的这个开始就有

  • 秦始皇的龙袍为什么是黑色的,究竟是什么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趣事

    秦始皇穿的衣服都是黑色的,但是其他王朝的皇帝穿的都是黄色的,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在中国古代的皇帝们还有一个称号,叫天子,而代表的是龙,因此才把穿的衣服称作是龙袍,以至于后来的皇帝也会穿黄色的龙袍。可是秦朝的皇帝却与众不同,偏偏不穿黄色,而穿黑色,主要原因还是为了自己的利益着想。古代是个封建迷信盛行的年

  • 刘备三顾茅庐的原因是什么,刘备为什么会放下身段去请诸葛亮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趣事

    首先,我们要知道,刘备请诸葛亮出山,可以说直接证明了诸葛亮的确年少出名,刘关张三兄弟去三顾茅庐,是因为司马徽推荐给刘备的,如果没有司马徽的加持的话,诸葛亮可谓就是无人所知的,毕竟,在此之前,诸葛亮并没有做出什么功绩,甚至连战场都还没有上过。诸葛亮出仕的时候,和刘备相差20岁左右,在长辈有序的古代,刘

  • 吕雉为何会嫁给刘邦,刘邦到底是什么出身?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趣事

    吕雉嫁给刘邦之时,刘邦只是沛县的一个泗水亭长。吕雉本来随其父吕公住在单父县(今山东单县终兴镇潘庄),后吕家因躲避仇家迁居沛县。吕公和沛县县令关系极好,沛县的官员为巴结上司,纷纷前去祝贺吕家乔迁之喜。主吏萧何负责排定宾客的座次,他叫仆役把贺礼不到一千铜钱的都安排坐在堂下。亭长刘邦认为沛县诸官吏也没什么

  • 吕不韦是个怎样的人,吕不韦到底有多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趣事

    吕不韦他经过商,摄过政,打过仗,编过书,是秦完成最后统一的大功巨。而这一切,皆源于一笔最大的商业买卖。善投机,会取巧,最懂生意经。深谙商业与政治的关系,这是他致"富"的秘决。不懂吕不韦就不懂中国商人。秦始皇第一个封建主义中央集权国家的建立,特别是在完成最后的统一大业中,吕不韦的历史地位与功绩是不可忽

  • 四世三公是什么意思,袁绍为什么会以四世三公为荣?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趣事

    首先,我们说“四世”指的即是四代人,这个比较好理解。那三公是什么呢?这就要从秦朝开始说起了,秦朝统一六国以后,改分封制为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为更好控制百官,使政出于一,秦始皇颁布三公九卿制,“三公”之称谓便由此而来。秦朝时,三公指的是丞相、太尉、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