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魏忠贤的一生是什么样的,魏忠贤对明朝的影响有多大

魏忠贤的一生是什么样的,魏忠贤对明朝的影响有多大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1716 更新时间:2024/1/20 0:39:06

魏忠贤,字完吾,明河间肃宁人,明朝末期宦官,被封为“九千岁”。

明崇祯十七年,李自成带兵攻入京城之后,明崇祯皇帝带领身边内侍逃至煤山,自觉无颜去见列祖列宗,于是以发掩面,在煤山自缢身亡,结束了他的一生。可是在逃往煤山的路程中,崇祯皇帝身边的内侍却发出了这样子的感叹,他说:如果魏忠贤还在世的话,事情一定不会发展到现在这个地步!

为什么刚处死魏忠贤,大明朝就垮了?魏忠贤对明朝的影响有多大

魏忠贤大家都知道是明朝著名的奸佞之臣,魏忠贤死了对明朝朝廷来讲是好事,可为什么内侍能发出这样的内心呼喊呢?我们今天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什么是佞臣?所谓佞臣就是玩弄权术,为了自己的利益做出了损害别人和朝廷的事情,但是我们看看魏忠贤,他跟所谓的佞臣还有一定的差距。魏忠贤在朝期间,明朝的朝廷没有人敢犯上,朝廷税收充足,就连身处东北的大金也是讨不到任何好处的,魏忠贤为什么就变成了遗臭万年的佞臣了呢?

其实我们就要看是谁给魏忠贤定义了这样的标签。其实历史并没有绝对的真相,舆论的力量从古至今都是很强大的。在这里并不是标榜魏忠贤是忠臣良将,我们对于魏忠贤的评价,也是受到了舆论的导

魏忠贤的对立面是以江南士大夫为首的官僚派,也就是东林党人,说白了就是魏忠贤得罪了一批靠着舆论造势的学者们,自然,魏忠贤为朝廷所做的一切都会被抹黑甚至变成污点。

明朝万历皇帝在位期间,长达三十多年皇帝是不理政的,皇帝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不问天下大事,可是当时的朝政也是需要有人打理的,于是便想出了一个办法,内侍们便成了传话人。因此这也就给了内侍进入权力中枢的渠道,慢慢的内侍们的权利越来越大。

随着内侍们的权利越来越大,朝中的大臣们在地位上显得十分被动,反对魏忠贤的声音也层出不穷,于是魏忠贤为了保证自己的利益,就对反对自己的大臣们举起了屠刀。可是魏忠贤并没有一方独大,当时的局势是魏忠贤和东林党人平分秋色。

可是到了崇祯皇帝期间,崇祯皇帝一心想要清除宦官的力量,所以在思想上和东林党人进行了统一。崇祯皇帝继位之后,第一件事情就是对魏忠贤等宦官势力进行了清算,这时权力的天平就失去了平衡,东林党人一家独大。

刚刚继承皇位毫无政治经验的崇祯皇帝,难以和东林党人抗衡,东林党人们凭借着过高的学识“以理服人”,可是为什么魏忠贤能够制服东林党人呢?因为魏忠贤蛮不讲理,他采用市井无赖的那一套将东林党人伤得体无完肤,自小深受儒家思想教育的崇祯皇帝便做不到这一点。

于是,在这种情况下,大明朝出现了本质的变化,无论从财政收入还是内政都有了大的改变。崇祯皇帝一心希望重振大明朝刚,于是他亲政期间下令取消了大明王朝最主要的财政收入商税和矿税,但是朝廷的支撑是需要巨大的财力,而这笔财力就直接被转嫁到了人民身上,这使得本就生活困苦的人民的日子变得更加穷苦。

崇祯皇帝完全听信了东林党人的建议,而取消了最主要的财政收入来源。因为商税,矿税取消之后,最大的受益者是东林党人,而崇祯皇帝并不知道这背后的原因。

结语:如果当时魏忠贤还在世的话,他一定会阻止这样的事情发生。因为魏忠贤明白自己手中有权利在大明王朝还存去的时候他才有价值,所以魏忠贤为了保证自己的荣华富贵,他一定会竭尽全力的保证大明王朝,保护好崇祯皇帝,因为他和大明王朝是利益共同体。

可东林党人就不同了,大明王朝灭亡之后,东林党人又以学者的身份被满清收编,最终他们只是换了一个主人,继续生活而已。王朝的更迭,他们根本就不在意。

标签: 历史趣事

更多文章

  • 马皇后到底有几个孩子,历史上马皇后有过孩子吗?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趣事

    其实关于马皇后到底有几个孩子这个问题,目前争论仍然比较大,不仅有多种说法,而且各种史料所载也是各不相同。目前主流说法分别有三种:一是《明史》所载,朱标、朱樉、朱棡、朱棣、朱橚全为马皇后所生;二是《南京太常寺志》所载,马皇后不能生育,朱标、朱樉、朱棡为李淑妃所生,朱棣为碽妃所生,朱橚则为孙贵妃所生。三

  • 北齐皇帝高洋的一生是什么样的,高洋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趣事

    北齐(550年577年),是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北朝割据政权,由东魏权臣高欢次子高洋所建,建都邺城。北齐皇帝高洋,被认为是前半生是天使,后半生是魔鬼。一方面,他聪颖绝伦,精明强干。在他年幼时,他的父亲高欢想测试儿子们的智力,给每个儿子发了一堆乱麻,看谁整理得快。高洋果断拿出快刀砍下去,如此就把乱麻整理好

  • 三国时期黄权为何背叛刘备?黄权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趣事

    黄权,字公衡。巴西郡阆中县人,三国时期蜀汉、曹魏将领。在三国时期,蜀汉刘备账下人员有几位叛投他国的重要人物,比如孟达、傅士仁、麋芳,当然还有一个黄权。黄权虽然叛投了曹魏,但是刘备对他的家人还是很照顾的。并且他的儿子黄崇后来还继续为蜀汉效力,后在蜀汉灭亡之际,黄崇和诸葛瞻一起战死于绵竹。那黄权是蜀汉的

  • 韩非子到底有多厉害,为何李斯不计后果也要杀掉韩非?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趣事

    韩非(约前280前233)是韩国的贵族,“喜刑名法术之学”,后世称他为韩非子。法家是中国历史上提倡以法治为核心思想的重要学派,“诸子十家,其可观者九家而已”,《汉书·艺文志》将法家列为“九流”之一。法家成熟很晚,但

  • 关羽到底斩杀了多少大将,正史中关羽斩杀的名将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趣事

    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郡解县人,东汉末年名将,被后世崇为“武圣”。在小说名著《三国演义》里,作者(罗贯中)将关羽塑造成为一个忠义仁勇、手持青龙偃月刀的武将形象,高大威猛且武艺不凡,出场时与刘备张飞桃园结义,打造兵器后参加平定黄巾起义的战争。在十八路诸侯讨董卓时,关羽温酒

  • 李治的儿子们结局如何?好几个都被武则天给谋害了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趣事

    李治,即唐高宗,唐朝第三位皇帝,唐太宗李世民与文德顺圣皇后长孙氏所生。他的性格宽厚仁慈,当年李世民认为,李治是宽厚仁爱之人,是没有什么杀心的,所以即使他当上了太子甚至皇帝,也不会因为其他兄弟比他更有才能而生出杀心。李治当了皇帝,的确没有对自己的兄弟下手。但是自从李治开始宠爱武则天以来,他的兄弟以及他

  • 吕不韦为什么自杀,吕不韦为何在流放途中自杀?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趣事

    吕不韦是战国末年著名商人,也是个政治家,对嬴政统一六国的事业做出巨大贡献。吕不韦是个商人,深谙经商之道,不过他这样的人是典型的逐利,只要有利益,他必然不会放过。经商的时候是这样,在政治博弈的时候也是如此。吕不韦在一次经商过程中,认识一个人,他就是秦国公子异人。他是谁呢?他就是当时的秦国国君的孙子,太

  • 三国荀彧是怎么死的,荀彧最后会受到曹操的猜忌?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趣事

    很多人都知道曹操选人的一大规定就是唯才是举。荀彧,字文若,他是东汉末年时期的人物。他年轻的时候就被称为是“王佐之才”。东汉末年,汉室衰弱,权臣虽屡次更换,但皇帝始终是犹如傀儡。荀彧早年曾投过袁绍,不过他觉得袁绍不能成大事,于是转投曹操。荀彧名声在外。曹操见荀彧来投,自然很高兴

  • 如何客观评价诸葛亮,诸葛亮的优点和缺点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趣事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蜀汉丞相,他是个伟大的政治家,在治国上有一套本领。他把法家的严厉与儒家的仁厚结合在一起,作为蜀人的陈寿对此有最贴切的评价:“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诫明也。”在三国之前,重刑法者给人的印象都不好,比如商鞅、李斯,因为他们只在乎效果,而完

  • 甄宓为什么被曹丕赐死,甄宓做了什么事情?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趣事

    甄宓,她曾为袁绍次子袁熙之妻,后为曹丕之妻,生有魏明帝曹叡和东乡公主。甄宓的父亲是甄逸,曾为上蔡令。不过可惜的是,在甄宓三岁的时候,甄逸去世。后来有相士为甄宓相面说“此女贵不可言”。甄宓从小就喜欢读书,并且她非常聪慧,只要看过的文章就能很快领悟内容。当时她的哥哥还笑她说&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