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韩非子到底有多厉害,为何李斯不计后果也要杀掉韩非?

韩非子到底有多厉害,为何李斯不计后果也要杀掉韩非?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449 更新时间:2024/1/14 13:42:30

韩非(约前280前233)是韩国的贵族,“喜刑名法术之学”,后世称他为韩非子

法家是中国历史上提倡以法治为核心思想的重要学派,“诸子十家,其可观者九家而已”,《汉书·艺文志》将法家列为“九流”之一。法家成熟很晚,但成型很早,其中大名鼎鼎的管仲、李悝、商鞅等,无一不是法家的先驱人物。可惜的是,法家并未出现一个如儒家孔子、墨家墨子这样的首领,但作为法家的集大成者,韩非将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和慎到的“势”集于一身,结合老子的辩证法、朴素唯物主义,为后世提供了许多鸿篇巨制。但韩非却死得十分可惜,被嫉贤妒能的李斯、姚贾陷害,为何李斯不计后果也要杀掉韩非?韩非子到底有多厉害?

一、国要变法,不进则退

自从魏文侯用李悝进行变法而魏国“首霸”后,其他国家纷纷效仿,其中最为著名的要属秦国商鞅变法了。商鞅变法下的秦国越发强大,东出函谷震慑三晋,合纵攻秦却屡屡失败,能与西秦并称“二帝”的齐国不再发声,白起三战攻楚挟大胜之威而楚人敢怒不敢言,这些都带给韩非极大的震撼,因为在韩国也是有变法的,韩昭侯申不害变法时期,韩国得以国富民强,还打败吞灭了春秋小霸之一的郑国。但这样的盛世不过是昙花一现,魏国在李悝主持国政后摇身一变,屡次攻韩赵得胜,而韩国的君主也一代不如一代,魏强时被魏打压,秦强时被秦欺负。因此在韩非的心中也有一个理想,那就是光复韩国,因此他博览群书,吸纳百家之言集一身,还拜在荀子门下学习帝王之术,只为学习如何变法来使韩国强大,也是在这里他遇到了自己的一生之敌李斯。

二、百家之言,集于一身

荀子以孔子的继承人自居,但这不影响他博览百家之言,与孟子所提倡的“义”不同,荀子在重视礼义道德教育的同时,也强调了政法制度的惩罚作用,而他的两位高徒:韩非和李斯,显然都只学进了后者。韩非首先是将法家的先驱者们的思想集合起来,韩非将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和慎到的“势”与荀子关于封建专制的一些思想联系起来,并进一步理论化和系统化,形成了我们如今耳熟能详的“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为粉饰封建专制主义,韩非还把孔子提出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和孟子的“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拿出来进一步加工,即“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三者顺则天下治,三者逆则天下乱,此天下之常道也”,将孔孟没有说清楚的“三纲”提升到了“常道”的标准,也为后世“三纲”的提出提供基本框架。

韩非也不是一味对百家之言吸收,而是对很多进行了批判。韩非主张社会历史进化论,提出了“不期修古,不法常可”的观点,这显然与儒家、墨家提出的“法先王”和“复古”是相悖的,尽管春秋的礼乐崩坏,战国的兼并变法,韩非已经不相信周朝那套礼乐宗法能够维系天下了,也不认为贵族政治能够使天下安定,反而主张国君要集权,即“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官吏要从基层选拔,“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但这些主张和想法都没有得到韩王的重视,仿佛韩非只是在对牛弹琴,或是自言自语。

三、得王青睐,客死异乡

尽管韩非为韩国勾画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的美好蓝图,但韩王却并没有在意,他在秦、与赵之间徘徊,最终投身赵国。但韩王也知道,秦非一朝一夕而灭之,因此韩国也用了一些疲秦之计,郑国修渠是一计,韩非出使秦国也是一计。韩非出使秦国,受到了曾经的师兄,李斯的格外关注,但韩国是战败国,韩非觐见秦王相比不会顺利,于是李斯先行一步,将韩非所著书籍献给秦王嬴政,秦王政大呼:“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于是韩非才得到秦王的赏识。同窗多年,李斯是知道师弟的实力的,比起学识、著作是韩非更胜自己一筹,但在秦国走向上,两人却出现极大的分歧。

韩非建议秦王不要灭韩,直言:“韩事秦三十余年,出则为扞蔽,入则为席荐”,还想将祸水引向赵国,“使人使荆,重币用事之臣,明赵之所以欺秦者;与魏质以安其心,从韩而伐赵”。李斯的晋升之本便是“六王毕”,怎么可能允许韩非说的“存韩灭赵”,于是两人展开辩论,李斯深知韩非辩才了得,怕秦王转变想法,进言说:“非之来也,未必不以其能存韩也,为重于韩也。辩说属辞,饰非诈谋,以钓利于秦,而以韩利窥陛下”。是啊,韩非是韩国贵胄之后,父是韩桓惠王,这个想要用郑国渠拖垮秦国的人,秦王政怎么不防?虽不重用,但有心疏远,“李斯使人遗非药,使自杀。韩非欲自陈,不得见。秦王后悔之,使人赦之,非已死矣”。

韩非入秦伏诛,再无诸子百家,真的是李斯嫉妒韩非才能,进言都没让秦王嬴政杀掉,只得自己动手毒死的吗?李斯是一统天下的倡导者,这让他最终爬上了秦相这一高位,而韩非则站在了李斯的对立面,能成为吕不韦信任的门客,能在吕不韦失势前投入秦王帐下,李斯已经不是当初那个温润如玉的师兄了。但韩非之死想必还有嬴政的默许吧,韩非是韩国公子,有存韩的心理是必然的,嬴政有“履至尊而制六合”的决心,岂能允许心腹大患存在?韩非之死着实可惜,若有此人辅佐秦朝,秦朝的江山社稷可能也就不会才过三世而亡。

标签: 历史趣事

更多文章

  • 关羽到底斩杀了多少大将,正史中关羽斩杀的名将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趣事

    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郡解县人,东汉末年名将,被后世崇为“武圣”。在小说名著《三国演义》里,作者(罗贯中)将关羽塑造成为一个忠义仁勇、手持青龙偃月刀的武将形象,高大威猛且武艺不凡,出场时与刘备张飞桃园结义,打造兵器后参加平定黄巾起义的战争。在十八路诸侯讨董卓时,关羽温酒

  • 李治的儿子们结局如何?好几个都被武则天给谋害了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趣事

    李治,即唐高宗,唐朝第三位皇帝,唐太宗李世民与文德顺圣皇后长孙氏所生。他的性格宽厚仁慈,当年李世民认为,李治是宽厚仁爱之人,是没有什么杀心的,所以即使他当上了太子甚至皇帝,也不会因为其他兄弟比他更有才能而生出杀心。李治当了皇帝,的确没有对自己的兄弟下手。但是自从李治开始宠爱武则天以来,他的兄弟以及他

  • 吕不韦为什么自杀,吕不韦为何在流放途中自杀?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趣事

    吕不韦是战国末年著名商人,也是个政治家,对嬴政统一六国的事业做出巨大贡献。吕不韦是个商人,深谙经商之道,不过他这样的人是典型的逐利,只要有利益,他必然不会放过。经商的时候是这样,在政治博弈的时候也是如此。吕不韦在一次经商过程中,认识一个人,他就是秦国公子异人。他是谁呢?他就是当时的秦国国君的孙子,太

  • 三国荀彧是怎么死的,荀彧最后会受到曹操的猜忌?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趣事

    很多人都知道曹操选人的一大规定就是唯才是举。荀彧,字文若,他是东汉末年时期的人物。他年轻的时候就被称为是“王佐之才”。东汉末年,汉室衰弱,权臣虽屡次更换,但皇帝始终是犹如傀儡。荀彧早年曾投过袁绍,不过他觉得袁绍不能成大事,于是转投曹操。荀彧名声在外。曹操见荀彧来投,自然很高兴

  • 如何客观评价诸葛亮,诸葛亮的优点和缺点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趣事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蜀汉丞相,他是个伟大的政治家,在治国上有一套本领。他把法家的严厉与儒家的仁厚结合在一起,作为蜀人的陈寿对此有最贴切的评价:“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诫明也。”在三国之前,重刑法者给人的印象都不好,比如商鞅、李斯,因为他们只在乎效果,而完

  • 甄宓为什么被曹丕赐死,甄宓做了什么事情?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趣事

    甄宓,她曾为袁绍次子袁熙之妻,后为曹丕之妻,生有魏明帝曹叡和东乡公主。甄宓的父亲是甄逸,曾为上蔡令。不过可惜的是,在甄宓三岁的时候,甄逸去世。后来有相士为甄宓相面说“此女贵不可言”。甄宓从小就喜欢读书,并且她非常聪慧,只要看过的文章就能很快领悟内容。当时她的哥哥还笑她说&ld

  • 亡秦的赵高究竟是何人,赵高到底有什么本事?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趣事

    亡秦的赵高,究竟是何人?能获得秦始皇青睐,他靠的可不是运气赵高就是一个典型的被后世历史歪曲且丑化了的人物。人们对于赵高谋害秦始皇嬴政和公子扶苏,且扶持胡亥上位的行为极为厌恶,大多数人都会出自内心的正义感而不由得会骂几句赵高的不义行为。而赵高宦官头子的身份又让他在人们心中的形象更加的奸诈与老谋深算。小

  • 苻坚是个怎样的帝王,苻坚的生平有哪些功绩?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趣事

    苻坚,即前秦世祖、宣昭皇帝,惠武帝苻洪之孙、丞相苻雄之子,十六国时期前秦的君主,他在位期间消灭北方多个独立政权,成功统一北方,并攻占了东晋的蜀地。尽管我们并不喜欢战争,战争却构成了几乎半部中国史。尽管我们畏惧战争,战争的种种故事却被传递至今。因为我们不可能抵达某些古人的真相,所以常常为他们贴上某种标

  • 历史上真实的富察皇后是怎样的,富察皇后一生经历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趣事

    在《延禧攻略》和《如懿传》这两部大火的电视剧中,题材都是讲了清朝后宫的故事,讲的是乾隆皇帝在位时的故事,讲的都是同一段历史。但同一个角色的出现,却反映出她的不同两面。她就是乾隆皇帝的第一人皇后富察氏,乾隆皇帝对她宠爱有加是后宫“佳丽三千”的任何一个比不上的宠爱。难道是仅仅因为

  • 刘裕是个怎样的人,刘裕是如何成为刘宋开国皇帝的?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趣事

    刘裕,小名寄奴,他是东晋至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军事家,南朝刘宋开国皇帝。历史上有400多位皇帝,但很少有人出生在基层。刘邦、刘备、朱元璋等。他们都是从头开始的皇帝,终于以自己的才能登上了皇帝的宝座。这些皇帝的行为非常鼓舞人心,令人惊讶。他们出售草鞋和擅自占地者。这些生活在最低层次的草根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