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苻坚是个怎样的帝王,苻坚的生平有哪些功绩?

苻坚是个怎样的帝王,苻坚的生平有哪些功绩?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4337 更新时间:2024/1/26 0:51:34

苻坚,即前秦世祖、宣昭皇帝,惠武帝苻洪之孙、丞相苻雄之子,十六国时期前秦的君主,他在位期间消灭北方多个独立政权,成功统一北方,并攻占了东晋的蜀地。

尽管我们并不喜欢战争,战争却构成了几乎半部中国史。尽管我们畏惧战争,战争的种种故事却被传递至今。因为我们不可能抵达某些古人的真相,所以常常为他们贴上某种标签。

譬如用“淝水之战的失败者”,来概括苻坚的一生就显得有些偏颇。

一、 淝水之战的失败者

东晋武帝太元八年(383),一支庞大的军队雄赳赳气昂昂地挥师南下。军队来自前秦,由前秦皇帝苻坚亲自率领。这并不是前秦第一次南下,却是前秦吞并南方之野心要化为现实的关键一步。因而对于这场战争,做足了准备的苻坚可谓自信满满。

命运真会青睐苻坚吗?自然不。淝水之战成为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人多的那方才是前秦。对于这场看起来简直“不应该”的失败,历代已有太多阐述。譬如苻坚不应在统一北方后就穷兵黩武、骄傲自满;淝水之战中苻坚用人不当;苻坚低估了东晋对南方的控制;作战中苻坚在战术、战略制定上出现极大失误……

或许是这场以少胜多的淝水之战太经典,亦或是后人对战争的分析太鞭辟入里,总之,苻坚“不堪一击”的形象通过这场战争确立。只是很显然,“淝水之战失败者”这个标签远不足以概括这位传奇人物。

二、 成于谶言的一方枭雄

苻坚所生活的十六国时期,是个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难以去想象的时代动乱、倾轧、天灾、人祸……在这样一个时代,似乎只有违背伦理制度的狠毒才能保命。前秦便是这样在苻家人的操纵之下在北方扎稳脚跟的。

苻坚是前秦的第一任君主。他是苻坚的伯父,在称帝后将侄子封为东海公。而在苻坚的堂兄苻生继位期间,前秦民间出现这样一则谶言:“东海大鱼化为龙,男便为女为公”。

如果前秦此时有的是一位仁慈的君主,那么这则谶言或许只会被视作谣传。但苻生是个实打实的暴君。他的昏庸和暴虐让他的臣子主动站到了东海公苻坚身后。于是顺水推舟,苻坚先一步下手,成为了前秦的第三代君主。

成为帝王的时候,苻坚刚满二十岁。明明是弱冠的年纪,他却有着老练政客的头脑。在接下来的二十余年里,他由此做出了在一些学者眼中可以比肩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和康熙帝的政绩。

首先,作为一个割据政权的领导者,苻坚不仅有统一天下的大志,更有至少统一北方的实力。他平定了前秦内部的叛乱,领导征服了匈奴,消灭了前燕、前凉、代国……分裂了近七十年的北方,由在淝水之战中输了个底朝天的苻坚完成。

其次,在行政上,苻坚完全达到了古代明君的标准。他打击豪强,选拔和重用精明能干、廉洁奉公的官员;他重视农业生产,推广更先进的种植法并兴建水利设施;他大力发展交通,却勒紧自己的“裤腰带”;他在武力征服其他民族的同时也施行安抚政策,提高少数民族文化水平,并促进各民族交流;他兴办学校、弘扬儒学,促进了文教事业的发展……

再者,苻坚身上还有一个非常“不符合”他形象的特点信仰佛教。很难想象,这位纵横沙场的前秦君主居然还是一位忠臣的佛教徒。虽然前秦治国以传统的儒学学说为主,苻坚还是将佛教推上了高位。他曾将价值百万的袈裟赠予比丘尼智贤;月月写信恳请昆仑山高僧僧朗出山;尊名僧道安为前秦的学术顾问……在淝水之战爆发前,道安曾代表一些臣子谏阻。这足见道安和佛法在苻坚心中的地位。

三、 不完美领袖和不完美的结局

可就像南宋诗人戴复古所说的那样,“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即便苻坚曾有如秦皇汉武一般的政绩,他却终究不是一位完美的君王。在他人生的不圆满中,淝水之战不过是一个质变的节点。

当苻坚拒绝他向来尊敬的道安的谏言的时候,他为帝的心态就已经完成了变化。曾经他会因地方发生旱灾而缩减自己的后宫开支。但在逐渐称霸北方后,“无敌”浸染了他的头脑,奢靡享乐开始成为他的生活基调。

在挥师南下前,前秦朝中不知道安好意相劝,但苻坚一概置若罔闻。就连他宠爱的久居深宫的张夫人都知道此时南下决战不是好计策,可苻坚还是一意孤行,将二十余年招揽到的人才晾在一旁。也正是因为做到了其他人都做不到的一统北方,苻坚在淝水之战中才屡次轻敌,甚至放走了将来会将北方重新洗牌的鲜卑贵族慕容垂

所以纵观苻坚二十八年的为帝史,淝水之战其实已经是发生在“尾巴”上的事。即便没有淝水之战,在帝位上积累了数十年戾气的苻坚恐怕也会搞出“淮水之战”、“颍水之战”。这样一来,与其说苻坚是“淝水之战的失败者”,倒不如说他是秦始皇和汉武帝的“后继者”,最终和前辈们一样败给了高高在上的帝位。

标签: 历史趣事

更多文章

  • 历史上真实的富察皇后是怎样的,富察皇后一生经历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趣事

    在《延禧攻略》和《如懿传》这两部大火的电视剧中,题材都是讲了清朝后宫的故事,讲的是乾隆皇帝在位时的故事,讲的都是同一段历史。但同一个角色的出现,却反映出她的不同两面。她就是乾隆皇帝的第一人皇后富察氏,乾隆皇帝对她宠爱有加是后宫“佳丽三千”的任何一个比不上的宠爱。难道是仅仅因为

  • 刘裕是个怎样的人,刘裕是如何成为刘宋开国皇帝的?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趣事

    刘裕,小名寄奴,他是东晋至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军事家,南朝刘宋开国皇帝。历史上有400多位皇帝,但很少有人出生在基层。刘邦、刘备、朱元璋等。他们都是从头开始的皇帝,终于以自己的才能登上了皇帝的宝座。这些皇帝的行为非常鼓舞人心,令人惊讶。他们出售草鞋和擅自占地者。这些生活在最低层次的草根已

  • 邹忌是个怎样的人,邹忌是如何劝谏齐威王成就一番霸业的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趣事

    齐国(前1046年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说的是邹忌身材高大,仪表堂堂。然而邹忌之才不只于此,虽为一平民乐师,但他满腹经纶,时时想着能够为母国效力。田齐桓公时,桓公午创立稷下学宫,招揽天下贤士,聚徒讲学,著书立

  • 三国张辽的实力如何,张辽在曹营能排第一吗?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趣事

    我们都知道,三国时代的名将本来有很多,但在《三国演义》的“商业互吹”中来看,似乎蜀国五虎将的风头最盛,他们的人气大有超过三国第一猛将吕布的势头。可以这么说,武艺水平能够接近五虎将的人好像都算非常给力了。记得关羽曾经说过“张辽的武艺不在我和张飞之下”这样

  • 蜀国为何要频频的北伐,为何诸葛亮一直北伐?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趣事

    我们都知道,东汉末年,群雄逐鹿,最终形成了魏、蜀、吴三国。三国之中,魏国实力最强,蜀国和东吴联合才形成了鼎立局面,蜀国是三国中国土面积最小、人口最少、实力最弱的国家。刘备死后,诸葛亮辅佐后主刘禅,国家一切军政大权均掌握在诸葛亮手中,蜀国最核心的国策就是积极北伐。既然三国之中蜀国实力最弱,明显不具备战

  • 曹操帐下最厉害的武将是谁,排名第一的人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趣事

    我们都知道,曹操奠定了曹魏的基础,有人喜欢他,也有很多人讨厌他。但不管怎么说,在乱世之下,使用些手段没什么可说道的。就凭他能够降伏那么多谋士武将,让他们折服于他,就说明他的能力。曹操帐下猛将如云,数不胜数,那么最勇猛的人会是谁呢。第五位、夏侯惇夏侯惇是最早跟随曹操起兵的核心成员,为曹操东征西讨立下了

  • 宋应星是哪个朝代的人物,宋应星的生平有哪些贡献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趣事

    宋应星,明末清初时期杰出的农学家、博物学家,他的一生都致力于对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科学考察、记录与研究,著有《天工开物》。《粹精》记述谷物(主要是水稻和小麦)的收获和加工过程,并较详细地记载了当时各种加工器械,如杵、水碓、等的制造、功能和用法。例如,宋应星介绍水是住在山区河滨的人们创造的,用来加工稻谷

  • 关羽为什么会败走麦城,谁应该对关羽的死负责?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趣事

    关羽为什么会败走麦城,落得一个身首异处的下场?关羽为什么会一败涂地,其中谁应该对关羽的死负责?要想知道这个问题,就应该了解一件事情,攻打襄樊之战,到底是谁决定的?首先,三国志中并没有找到这个信息,也没有证据能查到是刘备或者是诸葛亮授意的,毕竟打仗那么大的事情,是应该有记载的。这点更加倾向于关羽自作主

  • 杨坚到底因何而死,关于杨坚的死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趣事

    杨坚(541~604年),即隋文帝,隋王朝的建立者。关于杨坚的死因,一直以来都存在争议,主要集中于正常病逝和被杨广杀死两种说法,而由于“仁寿宫变”的原因,被杨广杀死这种说法甚至更有市场。至于杨广为何要杀杨坚,这件事还得从杨坚晚年的储君之争说起。太子被废、杨广上位,杨坚晚年的储

  • 解缙的主要成就有哪些,解缙的结局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趣事

    解缙,明代内阁首辅、文学家,明朝三大才子之首,主持编纂了《永乐大典》。永乐十三年正月十三日,朱棣大会群臣,见皇帝心情不错,锦衣卫都指挥佥事纪纲呈上了一份重刑犯的名单,按照惯例,这时候皇帝将赦免一些囚犯,以示宽仁。朱棣端详着名单,忽然眉头一皱,发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不禁喃喃道:解缙,解缙,这个人怎么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