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烛之武退秦师,靠的不是巧舌如簧,而是天时地利人和

烛之武退秦师,靠的不是巧舌如簧,而是天时地利人和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2950 更新时间:2023/12/5 3:37:14

公元前630年,公联合秦穆公攻打郑国,理由嘛,是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理,并且是楚国的小弟。其实想象一下,晋文公当年流亡在外的时候,是等的狼狈,何等的不堪,人家看不起他甚至取笑他不是很正常吗。秦穆公也很无奈,按辈分上来说,晋文公还得叫他一声老丈人,毕竟晋文公的夫人,就是大老婆,那可是秦穆公的女儿,没办法,谁让晋文公太强势了,尤其是两年前在城濮大败楚国,将晋国和晋文公的威望提到了顶点,所以秦穆公只好跟在后面做做样子。

郑国就是现在的河南新郑,中原腹地,想当年郑庄公何等的英雄盖世,可现在呢,郑国只是夹在诸侯中间的一个小国,没办法,一代不如一代。匹夫无罪,怀璧其罪,这么好的战略要地谁不想要啊。郑伯召开军事会议,有人推荐了烛之武,召来后,烛之武不干,说:“臣老矣,无能为也矣。”郑伯又是道歉又是求情,最后烛之武只好同意前去走一趟。

夜里坐个小篮,烛之武从城头上被人用绳子放了下来,他来到了秦军营并且见到了秦穆公。两军交战,不斩来使,秦穆公倒也接待了他。开头嘛自然是什么问候之类的,再之后就是“先生所谓何来”之类的废话。烛之武倒也不客气,说到:“大您和晋国来攻打我们,我看我们郑国是要被灭了。可是灭了我们对你们秦国有什么好处呢?秦郑并不接壤,中间还有个强大的晋国,最后我们的土地和人口必然落入晋国的手中,到那时晋国只会比现在更加强大,相比较而言,秦国只会变得更加弱小。”秦穆公听了后,低头不说话,事实上他怎么会不知道这些。

烛之武接着说:“晋国那些人,都是忘恩负义,缺乏诚信的,晋惠公,晋怀公还有晋文公,都答应给您土地,可是结果呢,您派兵拥立了他们,他们给了您什么?再说他们都是贪得无厌的人,今日攻打我郑国,明日必然会攻打你们秦国,壮大了晋国,就是壮大您自己的敌人啊。”秦穆公继续低头不说话,不过拳头握的更紧了。

烛之武又说:“大王啊,郑国虽然是个小国,但在东方的土地上还有些作用,如果您留下我们,我们郑国愿意做您在东方的接待者,到时候,一旦您或者您秦国人到来,我们必然热情招待,一旦您对晋国用兵,我们郑国虽然弱小,也愿意遥相呼应。大王,臣代表郑国百万生灵祈求您留下我们郑国吧。”说罢,烛之武直接跪在了地上,求人嘛,自然得姿态得放的低一点。

秦穆公心中那个激动啊,傻子才愿意灭掉郑国壮大晋国呢,行,既然你们愿意低头,那么老子就留下你们。秦穆公正了正衣冠,悠悠的说道:“先生所言,不无道理,不过既然你说亲近我大秦,那么我大秦也不能不管你们的死活,寡人去后,晋国军队仍在,那么寡人就留下一支人马替你们阻挡晋军吧。”烛之武心中那个恨啊,什么叫做帮我们御敌,分明就是变相的控制我们嘛,不过起码能度过眼前的危机,想过以后,也就答应了。

秦穆公带领大军回去了,留下了杞子、逢(páng)孙、杨孙三员将军替郑国守城。晋文公看到秦军连招呼都没打就回师了,心中虽然气愤却也无奈。手下有将军请求攻打秦军,晋文公却说道:“我们失去了盟军,是我们的责任,再说秦军早有准备,不适合追击,秦将守郑城,一旦攻打,就相当于同秦军开战,不明智啊,咱们还是回去吧。”于是晋国军队也回去了,郑国逃过了一劫。

更多文章

  • "十六国"之一:前赵的历史发展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前赵,十六国,历史解密

    前赵(304-329),亦称汉赵,五胡十六国时期的"十六国"之一,是西晋晚期由匈奴人建立的政权。公元319年赵国分裂为二赵:关中的刘氏"赵帝"和关东的石氏"赵王"两个独立政权。史家为加以区分,将关中的刘氏赵国连同刘渊所建的汉国,即将稍前的(屠各)刘姓政权统称为前赵,而将随后的石姓赵国称为后赵。304

  • 赵匡胤怎么死的?烛光斧影是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赵匡胤,北宋,赵匡胤,历史解密

    宋太祖赵匡胤是一个非常厉害的人物。不过在他成为皇帝之后没过多久。他就离奇的死亡。所以后世很多人都非常疑惑。到底谁才能够干掉这样一位能征善战的皇帝呢?而他的死亡也成为了大宋的冤案。而今天我们就来讲述这桩冤案。其实赵匡胤之死有两个版本。第一个版本当中讲述的是赵匡胤有一个非常漂亮的老婆。有一次他在征战胜利

  • 李渊想立宇文昭仪为皇后,她为什么拒绝了?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宇文昭仪,唐朝,历史解密

    熟悉唐朝历史的人都知道,大唐朝第一位正式的皇后,就是李世民的老婆文德顺圣皇后长孙氏。在此之前,虽然李世民的母亲和奶奶、曾祖母都有皇后的名分,但是都是追封的。李渊是大唐开国皇帝,他只追封了李世民的生母窦氏为太穆皇后。李渊称帝之后只有一个追封的亡妻皇后,没有立正式的皇后,这不是由于李渊痴情怀念亡妻窦氏,

  • 揭秘:刘邦的“狐朋狗友”为什么都是治国大才?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刘邦,汉朝,刘邦,历史解密

    古代帝王大多是传承皇室基业,即使是开国帝王也多是有名门世家支撑,鲜少有出身低微之人。但在中国史上,确实有两代赫赫有名的帝王来自乡野,一为朱元璋,二则是刘邦。他们能登上帝位,也多仰仗手下扶持。单就刘邦而言,他幼时结交的“狐朋狗友”几乎都有治国大才,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刘邦旧时好友,可能学疏才浅,但追随

  • 周王室用晋国来抵御犬戎,它趁机崛起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晋国,春秋,历史解密

    熟悉中国历史的人都知道一句话,那就是华夏文明看春秋,春秋大义看晋国。虽然在战国的时候,曾经强大的晋国早已经四分五裂,但是春秋时期的晋国是毋庸置疑的超级大国,它在当时中国的地位,就像现在的美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一样。自从周王室衰败之后,各个诸侯国就相继崛起,在接下来的将近300年时间里晋国始终处于领先的地

  • 被称为祖徕先生:石介的一生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石介,宋朝,历史解密

    石介,字守道,北宋初期教育家、学者、文学家,充州奉符(今山东泰安东南)人。因他曾在家乡的祖徕山下从事著述讲学,故人们称他为祖徕先生。石介的父亲石丙曾做过太常博士。他自幼勤奋好学。长大后外出游学,在应天府学学习期间,生活非常艰苦,吃不上菜,有时连口粮也不宽裕,但他仍安之若素,是当时府学中最用功的学生。

  • 多尔衮占据京师后都干了些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多尔衮,清朝,历史解密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下旬,闯军占领京师的消息传至盛京,多尔衮立刻召集满汉大臣商讨对策,以英亲王阿济格为首的八旗保守派和以范文程为代表的汉大臣产生了严重的分歧:阿济格一派认为八旗军数次入关都未能攻克大明京师,而闯军却能在几日内将其占领,可见闯军战力之强悍,所以应该避其锋芒、按兵不动,坐观闯军和

  • 皇帝问穆斯林为何还不动手尽诛异教徒,他却说时机未至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穆斯林,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元朝是中国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朝代!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当权者为笼络人心,实行较为宽和和包容的宗教政策。因此,有元一代,在中原大地上,各种宗教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当然了,在忽必烈时代,有一个宗教是为当权者所嫉恨和打压的,它就是伊斯兰教。元初,有好多中亚、西亚的穆斯林来中国经商,他们在繁荣

  • 秦始皇有多少子女?秦始皇的子女下场都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秦朝,秦始皇,历史解密

    秦始皇有多少子女?秦始皇的子女下场都是什么?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秦始皇是我国第一个皇帝,他的功绩与战绩堪称传奇,被后世称为千古一帝,世界历史上,开创了一个庞大帝国的帝王还有很多,但他们的实际影响却无法同秦始皇相比。中国人口历史上一直占世界人口的20%以上,对中国有重要影响就

  • 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进士,状元,历史解密

    隋朝于605年首次开的进士科,被视为科举的开端。隋、唐时,“进士科”只是科举各科中的其一,考的是诗赋。因为进士科是常科,考取又最难,故此最为尊贵,地位亦成为各科之首。宋代以前,进士只需要通过在尚书省举行的“省试”。自宋以后,进士一律要经过由皇帝主持的“殿试”一关覆核和决定名次。宋仁宗时,曾发生一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