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羊肉泡馍的传统做法

羊肉泡馍的传统做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4881 更新时间:2024/1/24 16:14:09

羊肉泡馍在过去是进贡皇帝的饮食而发明的,古时称“羊羹”,代诗人就有诗:“陇馔有熊腊,秦烹唯羊羹”。而羊羹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11世纪,那时也被列为国、诸侯的礼馔。

羊肉泡馍,最早为西周礼馔,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羊肉泡馍是在古代羊羹的基础上演变而成的。古代许多献,如《礼记》以及先秦诸子,都曾提及羊肉羹。最初多用于祭祀及宫廷御筵。西周时曾将羊肉羹列为国王、诸侯的礼馔。

《战国策》记载中山国君,由于一杯羊羹而激怒了司马子期,怒而走楚,说楚王伐中山,招致亡国的命运。据《宋书》记载:南北朝时,修之因宋武帝献出羊羹,味美,武帝竟封俘虏修之为太官史,后又高升为尚书光禄大夫。到了隋朝,出现了“细供没忽羊羹”(谢讽《食经》)。此当为最初羊肉羹面食混作的烹调形式。据文献记载,唐代宫廷御膳和市肆都擅长制羹。“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羊羹者,羊肉烹制的羹汤,即当今羊肉泡馍的雏形。

传统做法

羊肉泡馍的传统做法有四种:单走、干拔、口汤、水围城。

所谓“单走”,馍与汤分端上桌,把馍(饼)掰到汤中吃,食后单喝一碗鲜汤,曰“各是各味”。“干拔”有人称“干泡”的,煮好碗中不见汤,能戳住筷子。另一种叫“口汤”,泡馍吃完以后,就剩一口汤。“水围城”顾名思义,宽汤,像大水围城。您掰完馍,把一根筷子放在碗上,伙计便会明白,这是“干拔”。吃“口汤”和“水围城”不用拿筷子表示,因为掰馍大小是和煮法统一的,原则是汤宽馍块大,反之则小,有经验的厨师看到你掰馍大小就知道要加多少汤了。

泡馍的掰法讲究。

泡馍是特制的,称饦饦馍,一个二两。据说是九份死面,一份发面揉在一起烙制而成。全是死面,口感不好,且不利消化;全是发面,就泡不成了。有的假行家会说掰出的馍要像蜜蜂头,越小越好,其实不然,如上所述,馍大小是和煮法统一的,干拔、口汤、水围城,馍的大小依次如黄豆、花生、蚕豆即可。

馍掰好后,请伙计呈给掌勺大厨,加羊肉汤大火快煮,加羊肉、粉丝、葱花、蒜苗、香菜,高级一点的(西安都称之为“优质的”)还有木耳、黄花菜和香干等即可端上来吃了。这样一大碗自己亲手掰好的泡馍,翠绿的葱花、蒜苗、香菜、红褐色的羊肉、黄色的金针菜、映衬着洁白晶莹的粉丝、黝黑的木耳、香味四溢,使人食指大动。还应注意的是:端上来的泡馍应是泡馍垫底,粉丝覆成网形,佐以葱花、香菜、羊肉摆成鱼形在最上面。如若不然,您完全可以调侃一下老板请的师傅是不是叫南郭。

吃时左手拿勺,右手执筷,泡馍上桌后,把辣子酱铺在上面,切忌搅动,讲究从一边“蚕食”,以保持鲜味,一老吃家说这样鲜热之气跑不散,但我寻思搅动过甚,泡馍不成其为泡馍,羊肉汤变成面糊糊才是最可怕的。糖蒜用否,个人自愿。餐后搭配直提纤饮用一小碗原汁烹制而成的高汤,以为清口。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亚洲蹲是什么姿势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事件

    亚洲蹲(Asian Squat),网络流行词,指亚洲人常采用的蹲姿,即双脚要完全着地,臀部贴近脚踝而双膝要分开。据科学研究,蹲姿如厕更容易排空结肠,让肠道内的致病细菌毒素不易积聚。而且蹲姿如厕时,不直接与便器接触,可以减少被感染的几率,更加安全卫生。词语来源由于习惯与身材比例方面的原因,欧洲人很难做

  • 关于大雪节气的文案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事件

    大雪节气并非我们平时所说的大雪天气,而且大雪时节也不一定会下大雪。大雪没有学,但是有大雪节气文案:1.雪至盛,飞漫天,万物潜藏,御寒正当时2.红泥小火炉,绿蚁新醅酒3.独揽恢弘,驶于苍茫4.雪下得那么深,下得那么认真,道印着雪中一道道车痕5.大雪到,寒风凉,百度外卖暖心房6.漫漫瑞雪兆丰年,家中好味

  • 代孕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事件

    代孕是指有生育能力的女性借助现代医疗技术,为他人妊娠、分娩的行为,可分为完全代孕、部分代孕或无偿代孕、有偿代孕。代孕在我国仍处于不被允许的状态,但目前相关规定仅停留在部门规章层面,立法效力层次偏低,无法达到规制的目的。世界各国对待代孕的态度有所不同,但越来越多的国家从保护儿童利益的角度出发,倾向于承

  • 王安石变法到底是好还是坏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事件

    王安石变法到底是好,还是坏?对宋朝而言到底是弊大于利,还是利大于弊?如果全方位回答其实挺复杂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最简单的一个点来看一下,窥一管而知全豹。大家可以想一下,王安石变法之前大宋朝廷都是哪些人在当政,变法之中和之后又是哪些人在当政?王安石是在宋神宗时期变法的,宋神宗之前的皇帝是英宗,在位4年

  • 兵符为什么是虎形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事件

    兵符,指古代传达命令或调兵遣将所用的凭证。用铜,玉或木石制成,作虎型,为虎符。制成两半,右半留存在国君,左半交给统帅。调发军队时,必须在符验合后,方能生效。汉语词语基本解释1、[commander's tally]∶古时调遣军队的凭证。嬴闻晋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内。——《史记·魏公子列传》2、[book

  • 宋朝隆兴北伐为什么会失败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事件

    南宋爱国诗人陆游临终前曾经留下一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表达了南宋人对于恢复故土的执念。作为南渡偏安政权,南宋不是没想过收复失地。但是打一次败一次,原因多种多样。其中的一次北伐,天时地利人和都占了,却还是功亏一篑。辛弃疾还留下来“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的叹息。这又是为何呢?本来说

  • 明太祖第一次北征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事件

    洪武三年(1370年)正月至十一月,明朝为肃清蒙古胡元残余部队而进行的大规模统一战争。元惠宗自1368年北逃上都后一直逗留在明的边境地区,并二次南侵以图夺回原来的大都复辟。1369年六月,元惠宗迁都应昌府,和位于燕山的大都不过两三天的马上路程,形成了实在的军事威胁。朱元璋鉴于北宋末年燕山一带在两年之

  • 土木堡之变明军为什么会输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事件

    正统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御驾亲征,率领二十万精锐大军出征,与瓦刺决战。在这场战争中,明军一败涂地,最终在土木堡战败投降,明英宗被俘,文武中枢全部覆灭,而此时距明成祖朱棣北伐不过二十多年。那么,还处于强盛时期的明军,为何不敌数万蒙古军呢?宦官王振,应当要对土木堡之变中明军的失败负起责任。明英宗

  • 土木堡之变为什么会发生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事件

    明仁宗、明宣宗是两个有作为的皇帝,可惜,也是两个短命的皇帝,所谓“仁宣之治”加到一起不过只有十一年。明宣宗给大明帝国留下了一位九岁的继承者——朱祁镇(明英宗),还有一个太监——王振。英宗朝,在大明帝国与瓦剌瓦剌部族的战争中,明英宗成了瓦剌的俘虏,史称“土木堡之变”。历代以来,很多人总结了土木堡的教训

  • 魔法真的存在吗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事件

    2011年美国加州的一所名为“格雷”的魔法学校成立了,并已经被美国官方正式认证为学术机构。只要完成规定的学业,还有学位证书颁发。这也是世界上唯一一所注册的魔法学校。你一定很惊讶,魔法是真的存在吗?那它又起源于什么地方呢?其实很久以前人们对于超自然的事物既迷惑又崇拜,而这种崇拜引发了人们对于魔法的狂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