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末农民起义为什么多出自陕西

明末农民起义为什么多出自陕西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1626 更新时间:2024/3/6 8:44:21

公元17世上半叶,延续了两百余年的大明风华走入了暮年。以李自成张献忠为首的农民起义军山呼海啸般摧毁了大明朝的天下,也让雄踞辽东的满洲人找到了入主中原的良机。明清易代百年,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走向。

当我们重溯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时,就会发现这场灭亡大明的农民起义并非一场全国并起的事件,而是由陕西一群农民猛人转战全国最终夺取政权的故事。那么,为什么陕西农民会在明末成为主角。

01、老陕的窘境

唐朝末年以降,关中地区便彻底丧失了周秦汉唐十三朝故都的繁华风貌。长期的战乱使得关中地区的自然资源遭到了严重摧残,大运河的淤塞更是让外部补给再难浸润关中大地。以长安为核心的关中逐渐荒废衰落,北部的陕西之地更再次成为中原与塞外各族对峙的前线。

宋朝建立之后,由于自身战略抉择的失误与军事力量的孱弱,最终在和党项人拉锯战中丧失了陕西大片土地,这也就导致了本来属于中原朝核心的陕西变成了边陲之地,经济与社会发展一蹶不振。金元时期,陕西地区先为南北交锋前线,后为蒙金战场,战争无宁日。到明朝收复西北之时,陕西大部分地区与繁荣的江南之地相比,已经成为绝对的穷僻之壤。

02、恐怖的气候

明朝天年间,陕西地区灾荒连年,官府粮差分不减,恐怖的自然气候条件加剧了陕西地区的官民矛盾。首先,从公元17世纪开始,中国气候进入了著名的明清小冰期的高峰期,整个北方地区的气候条件整体趋向干燥寒冷,降水日益稀少,旱灾在北方成为常态。

其次,本来植被茂密的陕西地区在数千年的垦殖与砍伐中逐渐荒芜,不仅难以起到湿润气候的作用,更加剧了风沙对土地的侵蚀,助长了干旱的势头,让本就干旱的陕西地区雪上降霜。

图/黄土高原

李自成小时候就因为旱灾贫困被舍入寺庙当小和尚,后来李自成又因为旱灾而失业,“崇祯三年,大旱,夏秋无收。李自成以驿卒失公文,盗起。”李自成的少年经历则是大量陕西普通农民的写照,恐怖的干旱让整个基层社会丧失了赖以支撑的农业资源,最终难免于崩溃的结局。病入膏肓的基层社会治理运转失灵之后,碎片化的农民起义就汇聚成洪流。

03边境勇士

处在中原与漠北边塞的陕西民众虽然生活穷苦,但却保留了边境人民固有的勇力。长期处在穷苦之地的农牧民习惯了如游牧民族一般的艰苦生活,体格魁梧,很多自幼年便可控弓马。比如一代闯王高迎祥揭竿于安塞,率部活动于延庆府。他曾以贩马为业,善骑射,膂力过人。上阵时白袍白巾,身先士卒。又如“八大王”张献忠初为捕快,进入延绥镇成为边兵,武力过人。

明末起义的大量陕西人都兼具贫苦出身与勇力过人的双重属性,又有着类似游牧民族一般的灵活作战方式与风格,一旦这些人集团作战,战斗力之强可见一斑。

没落的陕西经济社会与灾难性的气候环境,让陕西地区成为了明朝末年社会矛盾的爆发点,而当地剽悍勇猛的民风与强大的军事潜力,最终让陕西人成为了埋葬大明王朝的主角。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明末农民起义的历史争议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事件

    明末农民起义,爆发于明末天启七年(1627年)的陕北起义,至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完全失败。又称明末农民战争、明末民变、晚明民变等。明朝末期,天灾人祸不断发生,阶级矛盾日益尖锐。明廷面对皇太极在边外的威胁和内地的灾荒,为了节省开支,精简机构,明廷被迫对驿站进行改革,而陕西又逢旱灾,人民无法生活,

  • 小康一词最早出自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事件

    小康是指为中国广大群众所享有的介于温饱和富裕之间的比较殷实的一种生活状态。主要靠工资及薪金谋生。词汇简介小康即“中产”,或中等财富(包括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是指低层次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得到满足,且中等层次的“感情需求和尊重需求”也得到了较好满足,但达不到追求高层次的“自我实现需求”的人;由于

  • PCR是什么意思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事件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是一种用于放大扩增特定的DNA片段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它可看作是生物体外的特殊DNA复制,PCR的最大特点是能将微量的DNA大幅增加。PCR是利用DNA在体外摄氏95°高温时变性会变成单链,低温(经常是60°C左右)时引物与单链按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结合,再调温度至DNA聚合酶最

  • 噩梦是怎么形成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事件

    噩梦是指做内容恐怖的梦,并引起焦虑恐惧为主要表现的睡眠障碍。噩梦在儿童中多见,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学龄前期和学龄期儿童最多见。无明显性别差异,发生率约1%左右。主要原因心理因素 睡前过度紧张、过度兴奋、例如孩子初次离开父母在陌生环境中睡眠、各种内心冲突和焦虑情绪均可诱发本症,睡前听讲恐怖故事、看恐怖影

  • 老做噩梦怎么解决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事件

    人的一生大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做梦。做噩梦与吉凶福祸没有直接联系,不要为此担忧。关于梦境的内容,一般认为主要是:其一,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有的人喜欢看一些惊险、恐怖的影视录像或小说,这些刺激形成了记忆表象,一旦进入梦境就容易做与此有关的梦。其二,由于人的睡觉姿势不好,如趴着睡觉或手放在胸部压迫了心

  • 万历三大征是什么意思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事件

    万历三大征指明神宗万历(1573-1620年)年间,先后在明朝西北、西南边疆和朝鲜展开的三次大规模军事行动。分别为李如松(李成梁长子)平定蒙古人哱拜叛变的宁夏之役;李如松、麻贵抗击日本丰臣秀吉政权入侵的朝鲜之役;以及李化龙平定苗疆土司杨应龙叛变的播州之役。这三场大战巩固了中华疆土,维护了明朝在东亚的

  • 明成祖北伐的历史背景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事件

    1368年(洪武元年)朱元璋派徐达率军攻入元大都(今北京),元惠宗逃往漠北继续元帝国的统治,历称“北元”。永乐初年,因合罕弟弟的妻子完者秃豁阿妣吉的绝世美貌《蒙古源流》记载:“合罕害弟夺弟媳妇;合罕动身去放鹰之后,忽兀海太尉来讨丞相之号;妣吉派朵黑申·失喇请太尉;妣吉用银制的大杯中搀满有黄油的豁烈酒

  • 莫高窟第220窟是什么样子的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事件

    莫高窟第220窟是初唐的代表性洞窟,是敦煌少数有明确建窟年代的洞窟,为敦煌望族翟氏所建,故又称为「翟家窟」。始建于唐贞观十六年(642年)。洞窟历史此窟位于莫高窟南区中部。创建于初唐(中唐、晚唐、五代、宋、清重修)。主室为覆斗形顶,西壁开一龛,是唐代的代表窟之一。宋或西夏时,此窟壁画全被覆盖,绘以满

  • 《归义军衙府酒破历》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事件

    《归义军衙府酒破历》简称《酒帐》,也被叫做《归义军衙府酒账单》。《酒帐》并没有标注年份,但可以知道其为归义军政府的公费支出。同时《酒账》还介绍了当时社会的一些情况,包括民俗、计数单位等。《归义军衙府酒破历》虽只是记录账单的流水账,却为我们了解历史详情提供了确切的资料。该文物的部分保存于敦煌研究院,为

  • 敦煌遗书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事件

    敦煌遗书,又称敦煌文献、敦煌文书、敦煌写本,是对1900年发现于敦煌莫高窟17号洞窟中的一批书籍的总称,指敦煌所出2至14世纪的古写本及印本。总数约6万卷,其中佛经约占90%,目前分散在全世界,如大英博物馆、巴黎国立图书馆、俄罗斯科学院圣彼得堡东方研究所等。1910年入藏京师图书馆时,只余8000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