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亚长牛尊介绍

亚长牛尊介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4215 更新时间:2024/1/19 7:09:34

商“亚长”牛牺尊(公元前1300年—公元前1046年),2001年安阳市殷墟花园庄东地M54出土,现藏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亚长牛尊是殷墟发现的唯一一件牛形青铜尊,是商代青铜器中的精品。

考古发现

2000年12月17日,河南省安阳市花园庄村村民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站报告,有人夜间在花园庄村东的农田里活动,行动可疑,有盗掘古墓的可能。引起了殷墟考古学者们的注意。

花园庄位于安阳市西北郊,著名的小屯村之南,两村仅一街之隔,位于商晚期都城殷墟的核心区域。1991年,人们在这里曾发现了著名的花园庄东地H3甲骨坑,出土甲骨1583片,被评为当年全国考古十大发现之一。殷墟“凹”字形大型宫殿宗庙建筑距此约400米,曾震惊世人的妇好墓距此不过500米。有鉴于此,安阳工作站立即派人到现场查看,果然在一座尚待发掘的大墓上发现了新的钻孔。经抢救发掘,一座保存完整的商代贵族墓葬—花园庄东地54号墓—展现在世人面前,一批埋藏数千年的化宝藏重现人间。

文物介绍

商“亚长”牛牺尊(公元前1300年—公元前1046年)通长40cm,带盖高22.5cm,腰围52.5cm,注口长12.9cm、宽9.1cm,重7.1kg。2001年安阳市殷墟花园庄东地M54出土,现藏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此尊整体作牛形,是殷墟发现的唯一一件牛形青铜尊。牛体态健壮,牛头前伸,口部微,其眼、耳、鼻、角、腹、尾以及其他体貌特征均生动逼真。牛身满饰龙、鸟、虎、象等各种动物形纹饰。造型奇特瑰丽,纹饰繁缛精美。牛面部铸铭文“亚长”。亚长是商朝南部“长”国的部落首领,是商王朝地位仅次于妇好的军事将领。

这件青铜尊仿水牛制成,栩栩如生的造型体现出工匠对水牛特征把握的精准性,也是当时殷墟气候的直接反映。更为重要的是,通体遍饰神性动物纹样的牛尊,不仅仅是一件祭礼的酒器,更是殷商时期人神沟通的媒介,担负着着沟通天地的神圣职责。

牛尊原型

牛尊塑造的是一头壮硕的水牛,其横截面呈三角状的短角、短粗有力的四足、浑圆的体态,生动展现了一头成年水牛的雄姿。

据陈星灿等人研究,殷墟时期的水牛与黄牛不同,仍为野生,尚未驯化。甲骨卜辞中常记载商王外出狩猎,捕到一种叫“兕”的动物。法国学者雷焕章明确指出,兕不是犀牛,是野生水牛,而甲骨文中的“牛”字应专指黄牛。家养水牛很可能是公元前1000年前后从南亚西北部首先传入中国的,中国本土水牛从未被驯化。

正是缘于狩猎获取的不确定性,因而在殷墟祭祀坑、墓葬中所见的都是黄牛,而没有水牛。黄牛由人工专门饲养,可以充分保障各种需求。

事实上,除了牛尊以外,在殷墟以牛为形象的还有玉器、石器、陶器等,也有用浮雕状牛头及牛头纹饰装饰的青铜器。无一例外,从牛角可知,这些也都是水牛。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甲骨窖穴一共有几个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事件

    甲骨窖穴位于安阳市殷墟保护区内,自19世纪末甲骨文发现以来,这里共出土甲骨约150000片,4000多个单字,震惊了世界。为甲骨文和商代历史研究提供了极其宝贵的资料,被称为中国古代乃至人类最早的“档案库”。殷墟宫殿宗庙区分布着为数众多的甲骨窖穴。自19世纪末甲骨文发现以来,这里共出土甲骨约15000

  • 姬发式是什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事件

    姬发式(日文:姫カット,英文:Hime cut)为发型的一种,也是ACGN文化中的萌属性之一。俗称“公主头”,因为在日本平安时代的女性贵族间流行而得其名。其名称中之“姬”即女性贵族之意,在日语里的意思是“公主”,在中文古语里的意思是“美女”的意思,和“姝”的意思一样,不同的是“姬”可以用在平民的名字

  • 三家分晋出现的历史背景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事件

    经过春秋时期长期的争霸战争,许多小的诸侯国被大国并吞了。有的国家内部发生了变革,大权渐渐落在几个大夫手里。这些大夫原来都是王室贵族,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他们积极对外征战,就这样,他们的势力越来越大。一向称为中原霸主的晋国,到了春秋末期,国君的权力也衰落了,实权由六家大夫(韩、赵、魏、智、范、中行)把

  • 三家分晋谁最划算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事件

    公元前403年,东周洛邑。肃杀威严的宫殿群,规划整齐,气概宏大,令人遥想当年大周王朝权力的极峰。大殿之内,周威烈王坐于龙椅之上,文武百官分两列而立,东周虽然衰败了,朝廷的气势犹在。周朝时期诸侯爵位分为五等,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晋国是侯爵,魏、韩、赵三家却连男爵都不是,只是晋国的卿大夫。周威

  • 三家分晋为什么是春秋和战国的分水岭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事件

    有一首耳熟能详的历史歌诀,“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正如歌诀中所说,东周被后世史学家分为了春秋和战国两段,而其分水岭便是“三家分晋”。由于是人为划分,因此必然有其缘由,我认为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史书记载的习惯,二是礼乐崩坏的分界线。史书记载的习惯,春秋和战国的由来“春秋”一词源于鲁国史书《春秋

  • 三家分晋是什么意思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事件

    三家分晋,指晋国被韩、赵、魏三家瓜分的事件。从公元前633年晋文公作三军设六卿起,六卿一直把握着晋国的军政大权。到晋平公时,韩、赵、魏、智、范、中行氏六卿相互倾轧。后来赵把范、中行氏灭掉后,公元前453年又联合韩﹑魏灭掉了智氏,晋国公室名存实亡。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命韩虔﹑赵籍﹑魏斯为诸侯。到公元

  • 三家分晋为什么韩国分的少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事件

    熟读历史的朋友都知道,三家分晋是战国春秋的一个重要事件,它奠定了战国的基础,是春秋与战国的分界线,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也将三家分晋作为开篇。春秋末期诸侯并起吞并小国,晋国发智家已然名存实亡,大权落到作为臣子的大夫手中,于是韩赵魏开始瓜分庞大的晋国。然而历史不是一蹴而就的,三家分晋也不不是一朝一夕就完

  • 三家分晋后晋国国君下场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事件

    春秋末年周王室权利进一步削弱,当时的晋国通过高举尊王攘夷的大旗已经成为了各诸侯国无法匹敌的霸主,虽然拥有强大军事实力和广袤富饶的领土的晋国也暴出致命的弱点。晋国崛起于中原地区历代国君也十分遵从周王室礼法,分封制使得晋国宗族势力过于强大。后期的晋国国君为加强中央集权打压宗族势力。在晋文公时期宗族势力弱

  • 三家分晋是谁的责任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事件

    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发生了一件足以改变天下局势和历史走向的事:周威烈王姬午分封中原大国晋国国内的三位卿大夫为诸侯国君,而原先的晋国彻底灭国,其封地被魏斯、赵籍、韩虔所分。史称:三家分晋。关于三家分晋,历代有不同的说法和观点,有的认为它是春秋争霸的结束、战国兼并的开始,有的认为这是周朝彻

  • 周天子为什么同意三家分晋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事件

    公元前403年,曾是中原霸主的晋国在一场内乱中被瓜分了,原本属于晋国大夫的家族赵家、韩家、魏家均派出了使者来到洛阳城拜见周天子,请求周天子正式册封三家为诸侯。周天子陷入两难。若承认其诸侯地位,则乱了礼制,更坏了周天子之尊严;若不承认,亦无法改变其事实,同时又三面树敌。早已名存实亡的周王室最终还是承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