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晋吴交趾之战为什么会发生

晋吴交趾之战为什么会发生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1252 更新时间:2024/2/17 22:12:02

晋吴交趾之战,是263年至271年魏(后为西晋)与吴国之间争夺交趾等三郡的战争。263年,交趾发生吕兴之乱,吕兴投靠刚平定蜀汉的魏国。西晋建立后,以蜀汉降将及南中大姓积极经营交趾等郡,多次击退吴军进攻。

271年,吴国薛珝、陶璜率兵10万攻交趾(今越南天德江北岸)。城中粮尽援绝,为吴所陷,晋太守杨稷、灵被俘,九真、日南皆降吴。

交州偏居岭南,地域辽阔,南临大海,北有五岭阻隔,被视为不毛之乡,对于秦汉帝国来说,其统治中心在中原,当时的长江流域尚且较为落后,更遑论岭南边地。这里山河纵横,地理环境和民族状况复杂,交通又极不通畅,且当地族群屡次反叛,要想真正控制实困难重重,汉成帝时杜钦就劝说大将军凤:“即以为不毛之地,亡用之民,圣王不以劳中国,宜罢郡,放弃其民,绝其王侯,勿复通。”此类“罢郡弃民”的观点在当时并不少见,代表了时人对这一蛮荒区域的普遍看法。

三国鼎立形成以后,各政权相互竞争,以往的边缘区域受到重视,蜀汉平定南中,即收到“军资所出,国以富饶”之效。交州南部四郡(交趾、合浦、九真、日南)在东汉末年为士燮割据,得到长足开发。226年,吕岱平定士徽叛乱,将交州南部四郡纳入孙吴版图。交州虽地势偏僻,但物产资源独特,坐拥鱼盐之利,又是南海贸易的主要交易之地,诸如珍珠、香药、象牙、犀角、玳瑁、珊瑚、琉璃、鹦鹉、翡翠、孔雀等珍稀物品皆由此流各地。

这些奢侈品不仅能满足孙吴统治者的需要,而且亦广受中原高门大族的青睐,曹魏统治者就曾多次通过外交渠道求取。两国官方尚且如此,通过民间贸易活动进行的物资交流则更可想见。同时,交州的人口资源亦不容忽视。汉末以来,地广人稀的岭南地区迎来移民高潮,据学者研究,汉末至三国百余年间迁居岭南的人口达到778474人,对于面临人口匮乏、兵力不足的孙吴政权的意义就显得非常重大。

公元263年,魏灭蜀,标志着三国政治军事形势的剧变,原有的三足鼎立骤变为南、北对峙。对魏(晋)而言,获得蜀地无疑使它在战略上有了更多的选择,不仅能从上游的益州顺江而下展开攻势,而且也能通过南中直接威胁到孙吴后方的交州地区,进而形成三面合围之势。恰在蜀汉灭亡当年,交州发生吕兴之乱,给魏(晋)入侵交州提供可乘之机。

魏(晋)利用这次战争为契机,倚重蜀国降将,采取了“蜀人制交”之策,出兵交州,对吴造成沉重打击;而孙吴陷入交州战争的泥淖长达八年,为收复交州失地付出代价甚巨,这场战争严重损耗了孙吴国力,在一定程度上加速其灭亡。

战争期间,东吴设置广州,统治广东、广西地区,而交州(交趾、九真、日南、合浦)则统治越南北部及广西南部地区,至此,交、广二州分置的局面最终定型。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晋吴交趾之战经过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事件

    三国中活的最久的国家便是孙吴,直到西晋建立后孙吴政权还存在。再263年至271年魏(后为西晋)与吴国之间争夺交趾等三郡的战争,即晋吴交趾之战。吕兴降魏吴永安五年(262年,魏景元三年),吴景帝孙休派察战邓荀到交趾郡征调孔雀和野猪。交趾太守孙谞此前曾科派郡中上千个手工业者到建业服劳役,当地民众看到邓荀

  • 晋吴交趾之战结束后发生了什么事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事件

    晋吴交趾之战以孙吴顺利接受交州结束,但是战争虽然结束了,事情可还没完结。修允未报杀父之仇,将毛炅英杀死,陶璜家族世代任交州刺史,镇守交州,在晋朝也是如此。九真守将王素听说交趾兵败的消息之后,与牙门王承等人计划逃回南中(南中都督治今云南省曲靖县),结果中途被陶璜部将卫濮俘获。功曹李祚与都尉邵胤率军坚守

  • 2020年11月26日:吕晓栋因病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事件

    吕晓栋(1957年11月21日-2020年11月26日),男,汉族,出生于中国台湾,音乐制作人,主要从事闽南语歌曲的制作。1979年创作出第一首歌《小秘密》,1981年退伍后正式进入音乐圈,曾为翁立友、谢金燕、曹雅雯等多位艺人制作音乐专辑。2020年11月26日,吕晓栋因心脏相关疾病去世。主要作品1

  • 我裂开了这个梗出自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事件

    我裂开了,网络流行词,这句话的意思类似于我心态崩了或者我炸了。词语来源随着冬瓜强的我裂开了传到PDD后,在直播间一直重复我裂开了这句话,使这句话迅速火遍网络。引申含义这句话的意思类似于我心态崩了或者我炸了,但比上述两个词程度要轻。相关信息形容自己心态炸裂,可能是我死了,我心态崩了,我炸了,我不行了。

  • 武昌起义的历史背景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事件

    武昌起义,又称辛亥首义、武汉首义,是指1911年10月10日(农历辛亥年八月十九)在湖北武昌发生的一场旨在推翻清朝统治的兵变,也是辛亥革命的开端。黄花岗起义失败后,以文学社和共进会为主的革命党人决定把目标转向长江流域,准备在以武汉为中心的两湖地区发动一次新的武装起义。通过革命党人的努力,终于在191

  • 武昌起义的起因经过结果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事件

    武昌起义,又称辛亥首义、武汉首义,是指1911年10月10日(农历辛亥年八月十九)在湖北武昌发生的一场旨在推翻清朝统治的兵变,也是辛亥革命的开端。起因保路运动亦称“铁路风潮”。1911年(宣统三年)5月,清政府以铁路国有之名,将已归民间所有的川汉、粤汉铁路筑路权收归“国有”,马上又出卖给英、法、德、

  • 武昌起义的历史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事件

    武昌起义,又称辛亥首义、武汉首义,是指1911年10月10日(农历辛亥年八月十九)在湖北武昌发生的一场旨在推翻清朝统治的兵变,也是辛亥革命的开端。黄花岗起义失败后,以文学社和共进会为主的革命党人决定把目标转向长江流域,准备在以武汉为中心的两湖地区发动一次新的武装起义。通过革命党人的努力,终于在191

  • 武昌起义的历史评价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事件

    武昌起义,又称辛亥首义、武汉首义,是指1911年10月10日(农历辛亥年八月十九)在湖北武昌发生的一场旨在推翻清朝统治的兵变,也是辛亥革命的开端。近代报纸《申报》详细记载了武昌起义的过程和事件,共有报道涉及百余篇,部分报道内容如下:1911年10月13日《申报》在2、3、4、5版登了《武昌革命》、《

  • 芷江受降的背景及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事件

    芷江受降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侵华日军正式投降之前,派出侵华日军副总参谋长今井武夫作为受降使节,在此地与中国陆军相关高级参谋人员商定日军向中国军民投降的所有事宜,并在日本投降时注意事项备忘录上签字。“芷江受降”标志侵华日军开始同中国政府接触讨论投降的具体细节。随后的9月9日,中国战区范围内的侵华日

  • 网恋的优点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事件

    网恋虽然是虚幻的,但是网恋也有好处,网恋有如下的优点:第一、真实:这里的“真实”已经是包括独立的、存在的、定型、稳固、全面的真实性,真实就是说网络是千真万确的、上网的人也是真人的。在某个时候人的思想、行为、语言、微笑、声音、表情等都是真实的,这是毋庸质疑的。当上网者在“茫茫人网”上早不来迟不到的遇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