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禹王碑之谜

禹王碑之谜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2883 更新时间:2024/2/8 4:28:51

神秘的岳麓山禹王碑从岳麓山北麓山顶电视塔附近沿石板路东下,在山东面一侧,远远就能看见一处类似石亭的小景点,这就是静卧山顶近千年的禹王碑。禹王碑是岳麓山的古老文化象征,它的碑文铭刻千年,至今尚无人破译。

禹王碑高1.84米、宽1.4米,碑文9行,共77个字,每字直径约0.16米。碑文形如蝌蚪,似篆非篆。相传4000多年前的洪荒时代,天下被洪水淹没,大禹为民治水,到处奔波,“七年闻乐不听,三过家门不入”,最终制服洪水。

传说大禹曾到过南岳,并在岣嵝峰(古名)立下了石碑。史载禹王碑最初发现于南岳衡山岣嵝峰,亦称〈岣嵝碑刻〉。该碑系宋代嘉定年间(公元1208年至1233年)由南岳衡山岣嵝峰摹刻而来,距今约800年历史。因衡山至今未发现史传的禹王碑真迹,故此碑系唯一的最古老的禹王碑蓝本。因其来历不明,颇为神秘。青苔斑驳,碑文苍古,禹王碑给游人强烈的厚重沧桑的历史感。尽管经历了近千年历史的洗刷,禹王碑至今仍保存完好,且周围留有历代名家题词。

大禹真的刻写过峋嵝碑吗?若是真的,那么,4000多年后的今天,这古老的禹王碑在哪里呢?

说来令人难以置信,目前在长沙、绍兴、昆明、成都、南京、西安等地都发现了禹王碑的踪迹。有的地方赫然立着石碑,也有的地方陈列着碑文的摹刻品。

然而,关于此碑的有无,古往今来是议论纷纷的。目前所知,最早提到禹碑的是唐代的著名文学家韩愈。他于唐永贞元年(805年)游衡山时,曾说:”峋嵝山间神禹碑,字青石赤形模奇。蝌蚪拳身薤叶披,鸾飘凤泊拿蛟螭。事严迹秘鬼莫窥,道士独上偶见之。我来咨嗟涕涟湎。千搜万索竟何有?森森绿树猿猱悲。”诗中对禹碑做了生动的描绘,遗憾的是耳听为虚,韩愈本人并未见到碑的模样,只不过是听道士所言罢了。

谁知,后来真有人发现了此碑。据南宋张世南的《游宦记闻》记载:嘉定五年(1212年),蜀人何致游衡山,经樵夫指引,发现了已被苔藓遮掩的石刻,遂摹印了两份拓本,一份呈给一个姓曹的州官,曹州官马上责令衡山县令查勘此碑,却失其下落。何致据自存的一份拓本,在湖南长沙岳麓山顶的岩壁上重又镌刻,遂使其得以传诸后世。到了明嘉靖年间,曾任江西按察副使的张明道据岳麓山碑翻刻,在浙江绍兴禹庙建亭立碑。此外,在西安碑林和原武汉黄鹤楼内,也有此碑的复制品。

广为流传的禹王碑石刻高5尺多,宽4尺,碑文共9行77个字,每字高约5寸。字体确实十分古奥离奇,怪僻难辨。据古文字学家考证,这些字既非甲骨文,也不是蝌蚪文,又不像古篆。有人分析,它可能是道教的符篆。古代许多学者试图破译之,世传有多种译文。明代著名文学家杨慎得到了禹碑的拓本后非常高兴,他说:韩公所谓事严迹秘者信夫!不然何三千余年而完整无泐……”他也将碑文全文译出:

在禹碑声望日增的时候,也有人发表了不同看法。清乾隆年间的学者王昶就指出,禹碑是假的。他在《金石萃编》中说“此碑自南宋始出,故欧(阳修)赵(明诚)皆不录,后来考据家如杨慎、杨时乔、安如山、郎瑛诸人深信不疑,余皆斥为伪物,今亦究无确证。”现代金石学家杨震方先生在《碑帖叙录》中引用了王昶的论点之后说“虽无断定伪物之确证,但多有认为伪物者。”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捕虫树和刺蝽是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事件

    捕虫木是被子植物的一个科,有1属,2种,其物种别称捕虫树。叶片具腺体,可分泌粘液,粘性极强。昆虫被粘后,其植株不会分泌消化液。所以刺蝽或花叶蛛会吃食捕虫木所捕的猎物,其排出的粪便,会变成捕虫木的肥料。捕虫树(Roridula)是捕虫树科捕虫树属植物,只有两种,生长在南非最南端的开普地区。它们扎根在非

  • 雅鲁藏布大峡谷在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事件

    雅鲁藏布大峡谷是地球上最深的峡谷。据国家测绘局公布的数据:这个大峡谷北起米林县派镇大渡卡村(海拔3000米),经排龙乡的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南到墨脱县巴昔卡村(海拔115米,在藏南地区靠近印度阿萨姆邦的地方),主体在墨脱县。从墨脱县甘登乡多卡村往上,一直到米林县派镇加拉村,是雅鲁藏布大峡谷无人区。全长

  • 雅鲁藏布江大拐弯是怎么形成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事件

    雅鲁藏布江大拐弯(Yarlung Zangbo River),狭义上指其最大拐弯即扎曲大拐弯(排龙乡扎曲村)——世界水能资源最为富集的地方。广义是包括多个大拐弯,主要在墨脱县(千里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主体所在),例如墨脱县旁辛乡的雅江拐弯也很大(山体雨林丰富)。雅鲁藏布江,在古代藏文中称央恰布藏布,意

  • 第一次中东战争的战争背景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事件

    第一次中东战争,是由于1947年由联合国大会181号决议所引起的矛盾冲突。从1948年5月15日凌晨开始(冲突从1947年11月开始),为争夺巴勒斯坦,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之间发生了大规模的战争。它使以色列成为独立的国家,将巴勒斯坦英帝国托管地的剩余地区分成分别由埃及和外约旦控制的地区。战争中有96万

  • 犹太复国主义运动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事件

    犹太人在公元一、二世纪起离开巴勒斯坦之后,流散到世界各地,在长达一千多年的漫长岁月中,他们的处境很悲惨。中世纪欧洲各国,基督教居于统治地位,而犹太教被视为异端邪说,它们对犹太人实行种族歧视、迫害甚至屠杀。从13世纪到15世纪,欧洲出现了一次又一次的“排犹运动”,特别是19世纪末发生在沙皇俄国的排犹运

  • 至今无法破解的禹王碑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事件

    禹王碑是中国最古老的名刻,碑上刻有奇特的古文字,每字径约17厘米,分为9行篆刻,共有77个字,碑高1.7米,宽1.4米,字体与甲骨钟鼎不同,也与籀文蝌蚪不同,形如蝌蚪,且苍古难辨,但在尾行空白处有楷书“古帝禹刻”四个字,禹王碑字体奇特古老,破译艰难,据说著名历史学家兼甲骨文专家郭沫若钻研三年,仅破译

  • 为何会巴以分治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事件

    巴勒斯坦,古称迦南,位于亚洲西部,版图包括现在的以色列、约旦、加沙和约旦河西岸地区。历史上,巴勒斯坦一直是犹太人和阿拉伯人混居之地,公元前12世纪末,犹太人祖先希伯来部落迁居巴勒斯坦。公元前11世纪,智慧而善商的犹太人在此地建立了希伯来王国,曾经强盛一时。公元70年,古罗马大军占领耶路撒冷,摧毁犹太

  • 我想静静是啥意思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事件

    网络用语:别找我,我想静静,别问我静静是谁。原意是“让我静一静”,在网络中多半被(故意)曲解为“我想念静静”。因为“静”字多为女性用名。2016年5月31日,教育部、国家语委在京发布《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16)》。“我想静静”入选2015年度十大网络用语。中文名:我想静静外文名:I want

  • 中国最冷小镇的煮冰排奇观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事件

    受冷空气影响,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呼中区气温骤降,室外温度达到今年入冬以来最低值-27℃。2020年11月9日,呼中区境内呼玛河出现了被当地人称之为“煮冰排”的自然景观。玛河上空水雾缭绕,大小不一的冰块在河中顺流而下,两岸雾凇美景为呼玛河“披”上了神秘的“白丝带”。在雾气的映衬下,冰块在呼玛河中约隐约现

  • 婚前检查有哪些项目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事件

    婚前检查,指的是结婚前对男女双方进行常规体格检查和生殖器检查,以便发现疾病,保证婚后的婚姻幸福。婚前检查对于男女双方都有着重大意义。婚前检查的内容包括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两大部分。婚前检查内容包括:婚前医学检查、婚前卫生指导、婚前卫生咨询。检查内容一、询问项目 1.了解双方是否有共同的血缘关系,双方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