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胡服为什么能在唐朝流行

胡服为什么能在唐朝流行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2766 更新时间:2024/3/10 17:56:07

在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当时女性非常流行穿胡服骑马。胡服的特点为衣身紧窄,一般是贴身短衣,加长裤还有革靴,大家应该有在影视剧中见到过。实际上当时唐朝和各方均有文化以及经济上的交流,据说当时共有300多个国家和大唐有来往,长安城就居住了大量的外国人,这种文化上的开放就让其他民族的服饰慢慢融入到了中原地区,给当时妇女的服饰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唐代诗人元稹诗曰:自从胡骑起烟尘,毛毳腥膻满咸洛。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火凤声沉多咽绝,春莺啭罢长萧索。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

唐太宗李世民时期,“万国衣冠拜冕旈”,被北方游牧民族称之为“天可汗”。天可汗,是北方游牧民族对最高统治者的尊称,李世民欣然笑纳,令后世的宋代士人范祖禹大为不满,认为李世民“以万乘之主,而兼为夷狄之君,不耻其名,而受其佞,事不师古,不足为后世法也。”这个范大士人心胸太狭隘了一点。

唐代自开元、天宝年间十分流行“胡服”,何为胡服?就是自北朝以来北方人(以鲜卑人为主)所穿的衣服,其特点是小袖、革带与皮靴(其实现在依旧比较流行。靴,又分长靿、短靿,长靿就是今天的高筒靴,短靿就是今天的短筒靴),这都是典型的草原民族服饰,这从唐代墓中壁画得到印证。

唐代,贵族女性出行流行骑马,宫中的女性亦然,所以这小袖、系带、著靴,便于骑马出行。唐代女性的着装特点就是华裙彩衣,袒胸窄袖,是一时之时尚。

唐代画家阎立本的画《昭君入匈奴》,画中的女性戴着帷帽。其实在汉代还没有这种帽子,据《旧唐书》记载,帷帽是从隋朝才开始在中原地区流行,根本就不是汉族人的服饰,而是源于北方游牧民族。

从考古资料中得知,这种帷帽四周垂丝网,拖裙至颈部,既挡风沙又防被偷看,完全承袭于鲜卑人的长裙帽改良而来,在隋朝到唐初比较盛行。

唐代人的帽子,也是按照季节的变化而使用不同的面料与制式,夏天一般戴笠帽遮阳,冬季戴毡帽御寒。这毡帽最早就是北方游牧民族的帽子,用羊毛编织而成,无论上层贵族还是老百姓都戴(笔者小时候,毡帽还在民间比较流行)。

这毡帽就是鲜卑人带入中原的,由于其御寒作用,在唐朝的北方地区十分流行。其中最习见的一种叫压耳毡帽,能够保护耳朵,所以使用的人最多。给毡帽加上一个帽檐,被称之为毡笠,一些标新立异的人用貂皮制成貂皮帽,以及狗皮帽、羊皮帽等等。

唐太宗李世民的大舅哥长孙无忌是鲜卑人,曾经用纯黑色的羊毛制成“浑脱毡帽”,戴上之后与众不同,很有派头,他位高权重,皇亲国戚,于是,时人争相模仿,都开始戴这种毡帽,称之为“赵公浑脱”(赵公,是长孙无忌的爵号)。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唐朝为什么流行火葬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事件

    巍巍大唐,万邦臣服,唐朝是我国又一个大一统的王朝,政治、经济、文化的繁荣昌盛推动着大唐的飞速发展,火葬也在唐朝开始了自己的新生。唐朝的开放国风备受世人称赞,长安城作为当时东方世界的第一大城,每天迎来送往无数人,经济的繁荣推动着唐朝的进步,唐代完善了隋朝的科举制,无数寒门学子进入朝堂,再加上已有的儒家

  • 日内瓦会议讲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事件

    日内瓦会议是1954年4月26日至7月21日在日内瓦举行的讨论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的国际会议。1954年2月18日,苏、美、英、法四国外长在柏林会议达成协议,建议在日内瓦召开由中、苏、美、英、法以及有关国家参加的会议,讨论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会议分为两部分,交叉

  • 日内瓦会议的历史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事件

    日内瓦会议是一次成功的会议。这次会议对新中国来说是有特殊的重要意义的。通过这次会议,印度支那的战火熄灭了,越南北部完全解放,这就再一次打乱了美国从朝鲜、台湾、印度支那三条战线威胁新中国的战略部署,巩固了中国南方边陲的安全。通过这次会议,世界看到了同美国所掌控的安理会形容的的完全相反的新中国形象,看到

  • 崂山在哪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事件

    崂山,位于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古代又曾称牢山、劳山、鳌山等。它是山东半岛的主要山脉,崂山的最高峰名为巨峰,又称崂顶,海拔1132.7米,峰顶面积约1.5平方公里,为崂山的主峰。崂山是中国海岸线第一高峰,有着海上“第一名山”之称。当地有一句古语说:“泰山虽云高,不如东海崂。”概况崂山属胶东低山丘陵的一

  • 戚家军的鸳鸯阵有多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事件

    公元一五六一年,戚继光率领的戚家军在台州之战中一个月连战九场,而战果却是戚家军阵亡九人为代价,累计斩首、生擒倭寇近五千四百多人,在当时那个时代,曾经出现过十几个倭寇追着几千明军追杀的场面,而这一次,倭寇没有占到任何的便宜,反而在戚家军的打击之下,全军覆灭。然而这仅仅是个开始,在后来的福建之战中,在横

  • 有哪些出名的冰瀑景点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事件

    冰瀑(icefall)是因天气寒冷,水流到低于零摄氏度的地表后与岩石冻结而形成的一种自然现象,其名景点有黄河壶口瀑布、天生桥瀑布等。气温骤降时,夏日里泉水叮咚的山谷中,却点缀着一条条银装素裹的冰柱,往日流水潺潺的河溪凝结成洁白的“玉带”在山间舞动,更有宽阔的巨型冰瀑高悬在崖壁之上,让人感叹大自然的鬼

  • 虹吸效应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事件

    虹吸效应,又称虹吸现象,物理上原本是指由于液态分子间存在引力与位能差能,液体会由压力大的一边流向压力小的一边。虽然水两边大气压强相同,但由于水位差,水压大的一边由于重力下流,水压小的一边由于大气压上流,直到两边的大气压力加水压相等,容器内的水面变成相同的高度,水就会停止流动。利用虹吸现象很快就可将容

  • 狼筅是什么东西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事件

    狼筅(音xiǎn),古代兵器之一。又名长枪,亦称做狼牙筅,狼筅原是明朝矿工起义军发明,后为戚继光抵抗倭寇时所操练“鸳鸯阵”的武器配置之一。其械形体重滞,械首尖锐如枪头,械端有数层多刃形附枝,呈节密枝坚状。附枝最长60厘米,最短25厘米。杆长5米。头与杆均为铁制成,重约3500克(纪校新书称牙筅重7斤

  • 荆轲刺秦王的过程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事件

    秦国灭赵后,兵锋直指燕国南界,太子丹决定派荆轲入秦行刺秦王。荆轲献计太子丹,拟以秦国叛将樊於期首级及燕督亢(今河北涿县、易县、固安一带,是一块肥沃的土地)地图进献秦王,相机行刺。公元前227年,荆轲带燕督亢地图和樊於期首级,前往秦国刺杀秦王。临行前,许多人在易水边为荆轲送行,场面十分悲壮。“风萧萧兮

  • 华佗为关羽刮骨疗伤是真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事件

    “刮骨疗伤”一词我们最早接触的时候是在初中阶段,那本厚厚的历史书里面简要的给我们讲述了华佗走马行医的一生,里面曾简单给我们提起过华佗如何给关羽“刮骨疗伤”。那么这件事在历史上真的存在吗?还是这只是小说情节需要来进一步夸大华佗的医术高超呢?今天,小编就带大家来还原事情的真相。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关羽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