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流凌是什么

流凌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376 更新时间:2024/1/20 5:41:54

流凌,是指河流封冻前,冰块河水一起流动。因流动的冰称为凌,所以冰在水面或水体中随水流动称为流凌。流凌可以分冬季结冰流凌和开春解冻流凌,前者流凌以冰花和冰淤为主,后者以碎冰块为主。这里所指的是封冻前的结冰流凌。

现象解释

流凌指的是在河流封冻前,冰块和河水一起流动的现象,也指河流在解冻后冰块顺流而下的现象。

发生时间

流凌起始日期是指某河道的局部地段或断面首次出现流凌的日期。黄河上一般在岸冰或水内冰形成后的1、2天内就开始出现流凌。在大河上流凌出现的时间各不相同,流凌起始日期取决于气温。气温有地带性,高纬度地区气温比低纬度地区气温低,故处在高纬度的河流起始流凌日期早。据统计,近50多年来黄河上、下游两河段平均流凌起始日期分别为:11月17日和12月18日,两河段流凌时间相差1个月。

流凌起始日期不仅取决于气象因素,而且取决于河道的走。如果河流近似呈东西走向,与地理纬向一致,则全河段可能同时开始出现流凌,或者在很短的1、2天内全河段出现流凌,如黄河上游内蒙古的三湖河口至昭君坟河段,基本上是同时开始出现流凌的。另一种情况是河流近似呈南北走向,水流方向和地理经向一致,则处在高纬度的河段先于低纬度的河段出现流凌。

如黄河下游高村至利津河段,上游银川至巴彦高勒河段均呈自西南向东北流向,亦即由低纬度流向髙纬度,处在髙纬度的利津断面和巴彦高勒断面分别比处在低纬度的高村断面和银川断面先出现流凌,然后逐渐向上游发展,形成全河段出现流凌,其上、下断面流凌时间平均可相差2〜5天。

流凌期的长短,取决于气温的变化和流量的大小,其中气温是起主导作用的因素,而流量的大小可以提前或推迟封冻日期。气温和流量的不同组合使流凌期长短不一。黄河下游流凌期一般为10天,最短年份只有1天,最长的年份可达60天。

如1954年黄河下游冬季得早,12月平均气温较年同期偏低,尤其是中旬初的一次寒流侵袭,惠民12月14日气温为—12.9℃,下游河道普遍流凌,15日海口四号粧至小沙一带插封,16日向上封至罗家屋子,18日插封至前左,从流凌开始到初封只有1天时间,如1979~1980年黄河下游凌汛期气温呈前期暖后期冷,流凌时间长,封河时间晚。

2019年12月31日,黄河宁夏段石嘴山河段出现流凌,标志着黄河宁夏段进入了2019至2020年度凌汛期。受前期气温偏高影响,2019年流凌日期较多年平均流凌日期推迟16天,流凌上首位于石嘴山市平罗县红崖子乡三棵柳村,长度51公里,密度5%至20%。

2020年1月5日,黄河山西段下游出现大面积流凌景观。

主要危害

在封冻的时候,浮冰较薄,而且随时可以全面封冻,危害不大。但是在开化时的流凌,厚度大,而且容易拥堵成为“凌汛”,造成水灾。

凌汛,俗称冰排,是由于冰凌阻水而引起的江河涨水的水现象。通俗地说,就是水表有冰层,且破裂成块状,冰下有水流,带动冰块向下游运动,当河堤狭窄时冰层不断堆积,造成对堤坝的压力过大,即为凌汛。冰凌有时可以聚集成冰塞或冰坝,造成水位大幅度地抬高,最终漫滩或决堤,称为凌洪。在冬季的封河期和春季的开河期都有可能发生凌汛。

特别是主干道在北回归线以北的河流并且有温暖向寒冷地区流的河段最容易产生。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冰挂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事件

    冰挂是指超冷却的降水碰到温度等于或低于零摄氏度的物体表面时所形成玻璃状的透明或无光泽的表面粗糙的冰覆盖层。形成原因冰挂是由于冰水碰到温度等于或低于零摄氏度的物体表面时凝固形成的,需要潮湿冰冷天气才能形成。物态变化冰挂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的。南方空气中的水蒸气多一些,突然遇冷凝固成了固体。像雨、雾

  • 脂肪液化是什么意思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事件

    脂肪液化是手术伤口愈合不良的主要原因之一。特别是切口处脂肪较多并采用电刀手术时,其发生机制可能是由于电刀所产生的高温造成皮下脂肪组织的浅表烧伤及部分脂肪细胞因热损伤发生变性。同时脂肪组织内毛细血管由于凝固作用而栓塞,使本身血运较差的肥厚脂肪组织血液供应进一步发生障碍。术后脂肪组织发生无菌性坏死,形成

  • 郫县豆瓣有什么优点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事件

    郫县豆瓣是成都市郫都区(旧称郫县)的特产,也是中国地理标志产品。郫县豆瓣是中国顶尖调味料之一,其在选材与工艺上独树一帜,与众不同,香味醇厚却未加一点香料,色泽油润,全靠精细的加工技术和原料的优良而达到色、香、味俱佳的标准。郫县豆瓣具有辣味重、鲜红油润、辣椒块大、回味香甜的特点,是川味食谱中常用的调味

  • 邯郸之战的战争过程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事件

    秦昭襄王见赵违约不割六城,反而与东方诸国合纵对付秦国,遂于公元前259年10月,令五大夫王陵率军二十万兵伐赵,直攻赵都邯郸。赵国大将廉颇率赵军十万顽强抵抗,赵相平原君赵胜亦散家财于士卒,编妻妾入行伍,鼓励军民共赴国难,王陵战至第二年,仍不能取胜。秦国增兵十万支援王陵,秦军五校(每“校”8000—10

  • 邯郸之战的背景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事件

    公元前259年2月,即邯郸之战前的9个月,嬴政在赵国邯郸出生了。11月,秦国派王陵带领秦军进攻赵国邯郸城。邯郸之战开始。公元前258年2月,形势对王陵稍微有利,秦国于是给王陵增加兵力,王陵继续围攻邯郸城。几个月后,王陵围攻邯郸城损失了五个校的兵力,形势对秦军不利。11月,秦国派王龁、郑安平到达邯郸城

  • CG是什么的缩写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事件

    CG,Computer Graphics的英文缩写,是通过计算机软件所绘制的一切图形的总称,随着以计算机为主要工具进行视觉设计和生产的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形成,国际上习惯将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视觉设计和生产的领域通称为CG。它既包括技术也包括艺术,几乎囊括了当今电脑时代中所有的视觉艺术创作活动,如平面印刷

  • 溶洞是怎么形成的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事件

    溶洞是可溶性岩石中因喀斯特作用所形成的地下空间。形成原理岩溶作用所形成的空洞的通称。CaCO3碳酸钙有这样一种性质:当它遇到溶有CO2的水时就会变成可溶性的碳酸氢钙[Ca(HCO3)2]CaCO3+CO2+H2O=Ca(HCO3)2溶有碳酸氢钙的水如果受热或遇压强突然变小时溶在水中的碳酸氢钙就会分解

  • 溶洞的特点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事件

    溶洞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石灰岩里不溶性的碳酸钙受水和二氧化碳的作用能转化为可溶性的碳酸氢钙。由于石灰岩层各部分含石灰质多少不同,被侵蚀的程度不同,就逐渐被溶解分割成互不相依、千姿百态、陡峭秀丽的山峰和奇异景观的溶洞,由此形成的地貌一般称为喀斯特地貌。地貌特征洞里宽的地方像广场,窄

  • 渑池之会的起因经过结果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事件

    渑池之会,出自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该事件发生于公元前279年(秦昭襄王28年、赵惠文王20年)。秦昭襄王二十八年(公元前279年),秦昭襄王想集中力量攻打楚国,为免除后顾之忧,主动与赵国交好,约赵惠文王会于渑池(今河南省渑池县)。秦王派使者告诉赵王,约赵王在渑池会谈。赵王害怕但又不敢不去

  • 语言暴力是什么意思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事件

    语言暴力,就是使用谩骂、诋毁、蔑视、嘲笑等侮辱歧视性的语言,致使他人的精神上和心理上遭到侵犯和损害,属精神伤害的范畴。而低龄语言暴力,就是限定了施暴者或受暴者是青少年。很多情况下,语言暴力源自不平等的相互关系,受害者通常缺乏自卫的力量,未成年人遭受的语言暴力就属于这一类。简介从表面上看,语言暴力比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