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末农民起义爆发的背景是什么

明末农民起义爆发的背景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757 更新时间:2024/1/22 23:31:10

明末农民起义,爆发于明末天七年(1627年)的陕北起义,至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完全失败。又称明末农民战争、明末民变、晚明民变等。

天灾不断

17世纪开始的中国气候,此时的明朝处于小冰河时期,万历后期至天启年间中国气候显著变冷,北方风沙壅积日甚,旱灾逐年增多,农业收成锐降。与此同期,中原气温与北方农牧带的降雨量也直抵秦汉以来的最低点。整个明末时期始终伴随着旱灾、寒流、蝗灾、水灾、鼠疫、瘟疫等,此后中原气候持续下降,天下大乱,狼烟蜂起。

政治腐朽

阶级压迫和阶级矛盾

明朝末年,各种社会矛盾空前激化,突出表现在农民与地主阶级之间的阶级矛盾。福王朱常洵在洛阳所修的王府,花费白银二十八万两;朱常洵就藩时,还得到万历帝上等良田四万顷。朱常洵还不满足。他在洛阳与民争利,百姓有了灾荒,舍不得拿出钱来赈济。

在腐朽的封建地主阶级压榨下,全国各地反抗斗争层出不穷,例如;1588年,在今安徽、江西、湖北交界爆发刘汝国领导的上万农民起义;1589年,李园朗、王子龙在广东始兴、翁源一带起义;1599年、1604年、1606年、1622年浙江、福建、南京、山东均有大规模的暴动。1627年,陕北澄县饥民暴动,由此拉开了有李自成参加和领导的明末农民大起义的序幕。陕西地区成为农民起义的中心地。

税收严苛和土地兼并

明中期以后,国家财政的破产和赋税的加派,不断提取太仓银两供自己享用,甚至把外库的藏银输入户部,导致国家财政内外交困,面临破产。

为了应付日益增多的军费开支,朝廷不断地加派赋税,明朝统治阶级在全国范围内以征矿税为名,派遣了大量矿税监,横征暴敛,鱼肉人民。加重百姓负担,加速了阶级矛盾激化。

从皇室到官绅地主兼并土地愈来愈猖狂,他们依靠政治权势大量地侵占官地和私田。皇帝在畿辅地区设立了许多皇庄。宗室诸王、勋戚、太监也通过“乞请”和接受“投献”等方式,霸占了越府跨县的大片土地,成了全国最大的土地占有者。

组织制度体系缺陷

明末农民起义爆发的表面原因在于商品经济的急剧发展和剥削程度的急剧加重,农民和地主之间的矛盾,社会各阶层和封建统治者之间的矛盾,加派激化矛盾。而其深层次矛盾则在于明朝中后期的制度体系—宦官和赋税制度。

军制的败坏

屯田制中的军屯制度到后来弊端暴露无遗,首先是克扣粮饷,明后期,将领克扣士卒粮饷是一个极其普遍的现象,他们用脧削所得,过着糜烂生活,且向兵部官员、监视太监和纪功御史等人行贿,营求升迁或开脱罪责;其次就是军队的屯田多被军官、豪强和内监占夺,使得军队失去了粮食的来源,这就决定了霸占军田的人同士卒的矛盾必然激化,平时摩擦甚多,战时更不可能做到上下齐心;第三就是军纪败坏‘,军纪败坏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杀良冒功”,于是官军往往对手无寸铁的平民滥施屠杀。

史籍中所说,“今官兵所至,动以打粮为名,劫商贾,搜居积,淫妇女,焚室庐。小民畏兵,甚于畏贼。”;第四时明末的兵变是统治危机的一个重要表现。万历以来,军队由于缺饷而哗变的事件已时有所闻。天启年间,福宁、杭州等地也先后发生兵变,还有援辽军队哗变于河北玉田县的事。

改革失误

明中后期,随着吏治的全面败坏,驿递制也弊窦丛生。大小官吏往来于道路时,令驿站提供超过实际需要的供应,其超过的部分折成银子纳入私囊,如此便加重驿站人员的负担。后“在刘懋的主持下,朝廷颁布了新定的使用驿递规章,同时宣布裁减驿站经费。随着驿站经费的裁减,驿夫枵腹、驿马倒毙的现象愈来愈严重了。大批原来依靠驿递勉强维持生计的壮丁被迫逃亡,其中相当一部分加入了农民起义队伍。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梦是真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事件

    梦是一种意象语言。《庄子·齐物论》云:“且有大觉,而后知此其大梦也。”这些意象从平常事物到超现实事物都有;事实上,梦常常对艺术等方面激发出灵感,德国化学家凯库勒(Friedrich August Kekulé)宣称梦见一条正在吞食自己尾巴的蛇,而悟出苯环(Benzene)的分子结构。梦的产生:人在睡

  • 明末农民起义评价为什么不高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事件

    农民军到处散布“吃他娘,穿他娘,开了大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的口号,“均田免粮”这种极端平均主义、无政府主义的口号,只能进一步导致大顺军用拷掠追饷来筹集军费,以致在进军北京途中,特别是进入北京后,大肆对明朝的政要、权贵、富商、绅士等严刑拷打,勒索钱财,造成社会混乱,人心动荡。而农民军均田口号不反

  • 梦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事件

    学术界对梦的成因与目的仍无定论,普遍的看法是:梦是脑在作资讯处理与巩固长期记忆时所释出的一些神经脉冲(就像打扫时扬起的灰尘或正被处理中的资讯流),被意识脑解读成光怪陆离的视、听觉所造成的。首先是Hobson与McCarley在1977年提出“活化-合成”理论:脑干中的桥脑即使在睡眠中也会不断发出讯号

  • 做梦清醒的却动不了是什么梦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事件

    清醒梦(lucid dream)又称为清明梦,意思是在梦中可以保持清醒,并且知道自己正在做梦。甚至还可以预知事情的发生走向,可以选择某个人的视角。现实中身体上的深刻记忆有时也会被代入梦中身体的记忆,故可能会因此被动选择另外的“故事发生”。有时做某个梦,还会知道这个梦是几年前(或以前)对梦的一个重复、

  • 明末农民起义有什么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事件

    明末农民战争,就其规模之大和影响之深来说,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农民革命运动之一;在亚洲和全世界范围来说,也是一次罕见的大规模农民战争。同时,由于它发生的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所以它有着鲜明的特点和重大的历史作用。冲击旧秩序和旧制度明末农民起义军和明清军队经过30余年的反复较量,推翻了明朝,打

  • 白日梦是什么意思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事件

    白日梦是指清醒时的脑内所产生的幻想及影像,通常是开心的念头、希望或野心。关于白日梦的种类,心理学家现时仍未有定案。白日梦有时是未来的情景或计划,或者是过去的回忆,就像梦的画面一样,有时更会影响情绪。发白日梦通常涉及一连串的思考,令发白日梦者暂时完全脱离与周遭有关的事,只集中于思想当中。旁观者看起来就

  • 明末农民起义为什么多出自陕西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事件

    公元17世上半叶,延续了两百余年的大明风华走入了暮年。以李自成、张献忠为首的农民起义军山呼海啸般摧毁了大明朝的天下,也让雄踞辽东的满洲人找到了入主中原的良机。明清易代百年,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走向。当我们重溯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时,就会发现这场灭亡大明的农民起义并非一场全国并起的事件,而是由陕西一群农民猛

  • 明末农民起义的历史争议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事件

    明末农民起义,爆发于明末天启七年(1627年)的陕北起义,至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完全失败。又称明末农民战争、明末民变、晚明民变等。明朝末期,天灾人祸不断发生,阶级矛盾日益尖锐。明廷面对皇太极在边外的威胁和内地的灾荒,为了节省开支,精简机构,明廷被迫对驿站进行改革,而陕西又逢旱灾,人民无法生活,

  • 小康一词最早出自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事件

    小康是指为中国广大群众所享有的介于温饱和富裕之间的比较殷实的一种生活状态。主要靠工资及薪金谋生。词汇简介小康即“中产”,或中等财富(包括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是指低层次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得到满足,且中等层次的“感情需求和尊重需求”也得到了较好满足,但达不到追求高层次的“自我实现需求”的人;由于

  • PCR是什么意思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事件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是一种用于放大扩增特定的DNA片段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它可看作是生物体外的特殊DNA复制,PCR的最大特点是能将微量的DNA大幅增加。PCR是利用DNA在体外摄氏95°高温时变性会变成单链,低温(经常是60°C左右)时引物与单链按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结合,再调温度至DNA聚合酶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