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桑园围是怎么运作的

桑园围是怎么运作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3991 更新时间:2024/1/27 13:54:09

桑园围是珠江三角洲著名的大型堤围,位于广东省南海顺德境内珠江干流之一西江的下游,是西、北江干流主要堤围,分东、西围,抵御西、北江洪水

2020年12月8日,入选2020年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

概述

桑园围始建于北,地跨佛山市南海、顺德两区,由北江、西江大堤合围而成,是我国古代最大的基围水利工程,发挥着灌溉、防洪排涝、水运等效益。围堤全长64.8公里,围内土地面积265.4平方公里,农田灌溉面积6.2万亩。

历史渊源

据《南海县志》记载:桑园围在宋代徽宗年间(1101—公元1125年)始筑东、西堤,4年后再筑吉赞横基,分别分为沙头中塘围、龙江河澎围、桑园围、甘竹鸡分围。至明、清年间陆续筑保安围等14条小围。顺德县龙江段至民国初期才加高并联成围,1924年增建歌、龙江、狮颔口三座水闸后,成为一条较完整的难能可贵园围。桑园围全长68.85公里,围内面积133.75平方公里,捍卫良田1500公顷,因有不少桑树园而得名。

工程技术

明代桑园围修筑的工程技术筑堤材料改泥为泥石并用。珠江三角洲的堤围,原来修筑方法极为简陋,但在长期实践过程中,逐步认识了筑堤材料以泥、石并用比单独取用泥土修建来得坚固。并且在泥石兼用兴建村和修筑堤围的方法上,以及护堤和围垦方面都积累了不少经验。

明代修筑堤围高度一般在1.5丈至2丈左右,在珠江三角洲顶部的堤围,采用石料修筑的逐渐增多。由于当时出海口门沙逐渐增多,海坦围垦圈筑围田较盛,每当洪水盛发,便阻塞难消,致使过去多用泥土修筑起来的堤围很容易被洪水冲坏。因此,宋、元两代的土堤大多在明代被改砌石坡,换用石窦。

这种创造载石沉船截流堵口的方法,堵住了倒流港这个水口。用“载石沉船”的堵口工程和海坦上用“种芦积泥成田”以加速围垦的做法,标志着明代珠江三角洲水利围垦技术方面已具有较高的水平。

此外,由于珠江水位渐高,桑园围外围筑用石堤封闭,全围按地形高低分为14堡,各堡之间有子堤相隔,围内水港与西江相通,各堡和外围堤上设有闸门,围内可通航。明洪武末年对桑园围全围进行了大修,自甘竹滩至横岗,长数十里。此后下至近代多次修治。

桑园围在运用过程中,陆续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的《桑园围志》,记录了桑园围的历史和管理维修的经验,此后各代又陆续增补。

民国5年(1916),桑园围全围加高三尺,部分堤段用三合土筑基骨。民国37年(1948),实施沿江主要堤围,堤顶宽3公尺,外、内坡比1:2(即横2公尺,高1公尺);内河基围依照大汛水位加高1公尺,堤顶宽2公尺。

防洪工程

清朝及清朝以前,桑园围采用“四防”、“二守”办法进行防汛。

1、四防

昼防:洪水到来对堤围冲刷很大,做到随刷随补,力避渍决。

夜防:护堤人员夜晚巡视,置立牌片,分发两岸,定时传递,互相监督。

风防:水发之时,多有大风猛浪,护堤人员要捆扎“龙尾小扫”摆列堤面,如遇风浪大作,将前扫用绳桩悬系附水面,纵有风浪,随起随落,足以护卫。

雨防:护堤人员各置斗笠、蓑衣以应用。乃无疏

2、二守

官守:洪水盛发,管河官一人不能周巡两岸,需添委一人协守职官分岸巡督。每堤三里(按180丈为一里)设铺一座,每铺夫30名计,每夫分守堤18丈为宜。每夫二名共一段于堤面之上,共搭一窝铺,乃置灯笼一个。遇夜在彼栖止,以便传递更牌巡视。管河官并协守职官,时催督巡视,庶防守元刻懈弛,而堤岸可保无事。民守:每铺三里,照往年旧规,于附近临堤乡村多添乡夫10名。水发上堤,宜同铺夫拼力协守,水落回家,量时去留,不妨农业。

除“四防”、“二防”外,还需防盗决。定员巡视,险段4人巡逻100丈,一般的4人巡逻200—300丈。另4个流动巡视。风雨不改,互相配合,密切注视随时都会出现的险情。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壬寅宫变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事件

    壬寅宫变,发生在明朝嘉靖年间,是宫女们意图杀死明世宗嘉靖帝的一次事件。由于此事发生在嘉靖壬寅年,所以称之为壬寅宫变。嘉靖帝迷信方士,崇尚道教,不但将道教作为精神支柱,而且还作为治国的依据。为求长命,苦炼不老神丹,大量征召13、14岁的宫女,采补她们的处女经血,炼制丹药。为保持宫女们的洁净,她们经期时

  • 壬寅宫变的历史争议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事件

    由于事涉宫闱隐私,史籍资料也很少记载,因此,很少人知道事情的真相。但在民间各路说法不胫而走。史家们对宫女弑君的动机,存在如下几种不同的解释。观点一:宫女为保活命嘉靖帝为炼制长生不老丹药,在反对派大臣的挑唆下,让宫女们认为会拿自己的经血不停地去炼丹,由此引起宫女误会所致。嘉靖帝宠用方士段朝用炮制长生不

  • 解梦是什么原理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事件

    解梦(Interpretation of dreams)是指对梦境的一种解释行为,是通往潜意识的钥匙,分为科学解梦和经验解梦。解梦常见的错误有梦能预示未来、梦的意义、解梦等于算命。心理学解梦弗洛伊德说:梦是愿望的满足。脑将白天的事件、童年的事件、躯体刺激等综合建模,用于满足无意识中的欲望。解梦是一种

  • 明末农民起义爆发的背景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事件

    明末农民起义,爆发于明末天启七年(1627年)的陕北起义,至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完全失败。又称明末农民战争、明末民变、晚明民变等。天灾不断17世纪开始的中国气候,此时的明朝处于小冰河时期,万历后期至天启年间中国气候显著变冷,北方风沙壅积日甚,旱灾逐年增多,农业收成锐降。与此同期,中原气温与北方

  • 梦是真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事件

    梦是一种意象语言。《庄子·齐物论》云:“且有大觉,而后知此其大梦也。”这些意象从平常事物到超现实事物都有;事实上,梦常常对艺术等方面激发出灵感,德国化学家凯库勒(Friedrich August Kekulé)宣称梦见一条正在吞食自己尾巴的蛇,而悟出苯环(Benzene)的分子结构。梦的产生:人在睡

  • 明末农民起义评价为什么不高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事件

    农民军到处散布“吃他娘,穿他娘,开了大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的口号,“均田免粮”这种极端平均主义、无政府主义的口号,只能进一步导致大顺军用拷掠追饷来筹集军费,以致在进军北京途中,特别是进入北京后,大肆对明朝的政要、权贵、富商、绅士等严刑拷打,勒索钱财,造成社会混乱,人心动荡。而农民军均田口号不反

  • 梦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事件

    学术界对梦的成因与目的仍无定论,普遍的看法是:梦是脑在作资讯处理与巩固长期记忆时所释出的一些神经脉冲(就像打扫时扬起的灰尘或正被处理中的资讯流),被意识脑解读成光怪陆离的视、听觉所造成的。首先是Hobson与McCarley在1977年提出“活化-合成”理论:脑干中的桥脑即使在睡眠中也会不断发出讯号

  • 做梦清醒的却动不了是什么梦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事件

    清醒梦(lucid dream)又称为清明梦,意思是在梦中可以保持清醒,并且知道自己正在做梦。甚至还可以预知事情的发生走向,可以选择某个人的视角。现实中身体上的深刻记忆有时也会被代入梦中身体的记忆,故可能会因此被动选择另外的“故事发生”。有时做某个梦,还会知道这个梦是几年前(或以前)对梦的一个重复、

  • 明末农民起义有什么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事件

    明末农民战争,就其规模之大和影响之深来说,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农民革命运动之一;在亚洲和全世界范围来说,也是一次罕见的大规模农民战争。同时,由于它发生的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所以它有着鲜明的特点和重大的历史作用。冲击旧秩序和旧制度明末农民起义军和明清军队经过30余年的反复较量,推翻了明朝,打

  • 白日梦是什么意思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事件

    白日梦是指清醒时的脑内所产生的幻想及影像,通常是开心的念头、希望或野心。关于白日梦的种类,心理学家现时仍未有定案。白日梦有时是未来的情景或计划,或者是过去的回忆,就像梦的画面一样,有时更会影响情绪。发白日梦通常涉及一连串的思考,令发白日梦者暂时完全脱离与周遭有关的事,只集中于思想当中。旁观者看起来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