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长平之战后秦国为什么没有灭了赵国

长平之战后秦国为什么没有灭了赵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703 更新时间:2024/1/5 1:46:44

公元前262年,战国时期规模最大、战况最惨烈、影响最深远的一场战役在长平举行。对阵的双方,一是秦国,一是赵国。双方都是战国七雄中实力雄厚的国家。史称“长平之战”。

当然,如你所知,这场持续近两年的战争,最终以秦国胜利、赵国失败而告终。战争结束后,秦国主帅白起残忍地将40万赵国降卒尽数坑杀,只放了240个年纪小的降卒回去报信。40万人放在现在,差不多是一个县的总人口。在战国末期是个什么概念?放到战国时代,基本上就是一个国家青壮年的总数。一下子就将敌人青壮年杀完,白起真够狠、够残忍。

按照正常的思维,此刻秦国军队就应该一鼓作气,直捣赵国都城邯郸,一举灭了赵国。可是,并没有。长平之战打完,白起就退兵了。赵国仍然活得好好的,直到40年后的公元前222年,才被秦国名将王翦灭掉。

这里面发生了什么不可思议的故事?白起不想一口气灭掉赵国吗?想,很想,非常想。事实上,当时白起已经动了乘胜灭赵。他分兵三路。一路由大将王龁率领,进攻皮牢(今河北武安);一路由司马梗率领,进攻太原。自己亲自率领主力部队,向赵国都城邯郸发起进攻。

赵国方面闻讯,惊恐万分。显然,他们再也无法阻止如狼似虎的秦国军队。怎么办呢?这时候,一个叫苏代的人站出来,自告奋勇地作为赵国使者,出使秦国。

苏代是战国时期著名纵横家苏秦的族弟。他能言善辩,颇有苏秦风韵。苏代到了秦国后,没有找秦昭襄王,而是找到了秦国大臣范雎。范雎非常受到秦昭襄王宠幸,在秦国权力很大。

他们之间有这样一段对话。苏代问:“秦军要围攻邯郸了吗?”范雎回答:“是的。”苏代说:“白起擒杀赵括,围攻邯郸,赵国一亡,秦王就可以称帝,白起也将封为三公。白起为秦国攻克了70多座城池,南定鄢、郢、汉中,北擒赵括之军,就算周公、召公、吕望立下的功劳也不能超过他。如果赵国灭亡,秦王称帝,那白起必为三公,您能在白起之下吗?即使您不愿处在他的下位,那也办不到。秦国曾经攻韩、围邢丘,困上党,上党百姓皆奔赵国,天下人都不想当秦国的子民。今天秦国灭掉赵国,秦国的疆土北到燕国,东到齐国,南到韩魏,但秦国所得的百姓,却没多少,有什么用呢?”

这一番话,说得范雎沉默不语。因为,这正说中了他的心病。是的吗,虽然秦昭襄王很宠幸自己,可如果白起继续立下大功,一定会让秦昭襄王偏向他。那时候,自己肯定争不过他。看到范雎沉默不语,苏代趁火打劫,抛出自己的想法,说:“不如让韩、赵割地求和,不让白起再得灭赵之功。”

范雎点头称是。随后,他面见秦昭襄王,提出赵国虽然在长平之战中耗尽了有生力量,秦国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战役中也是损失巨大。秦国军队伤亡过半,国库被耗费得极尽空虚。因此,不如让士兵们回来休养生息,改日再战。秦昭襄王采纳了范雎的建议,让白起撤军。白起气得够呛,他后来得知这是范雎的主意,从此与范雎结了仇怨。倒是赵国,借此机会苟延残喘了40年。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长平之战中秦国死伤多少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事件

    战国时期,秦、赵两国都是战国七雄之一。秦想要统一六国,必须要扫除三晋,也就是韩、赵、魏三国。根据“远交近攻”的策略,秦军率先攻打魏国,后来转向韩国。而秦、赵两国之间也眼看着即将发生一场大战。公元前260年爆发的长平之战无疑是当时规模最大的一场战争。秦、赵两国都投入了不少的人力、物力、财力,因此也有不

  • 为什么长平之战开始不用白起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事件

    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一场最大的围歼战,最终以赵军被坑杀40万惨败,并被史学界认为是秦统一六国的转折点。长平之战先期的双方将领为秦王龁、赵廉颇,后期为秦白起、赵赵括,当时的白起和廉颇都是当世名将,那么这么一场重大的战役为什么秦国不一开始就派上白起呢?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当时的形式,赵军丢失上党退守长平后,

  • 1978年11月18日:琼斯镇惨案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事件

    1978年11月18日,美国邪教组织“人民圣殿教”的信徒在教主吉姆·琼斯的胁迫下,在南美洲圭亚那琼斯镇(Jonestown)集体自杀。共有913人喝氰化物中毒身亡,其中包括276个儿童,那些拒绝自杀的人被强行灌下氰化物,或枪杀、勒死,吉姆·琼斯开枪自尽。整个营地只有四人幸免于难,其中两人是冒死逃跑的

  • 澶渊之盟究竟是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事件

    澶渊之盟是北宋和辽国,在经过二十五年的战争后缔结的盟约。公元1004年秋(宋真宗景德元年),辽国萧太后与辽圣宗,亲率大军南下深入宋境。有的大臣主张避敌南逃,宋真宗也想南逃,因宰相寇准的力劝,才至澶州督战。宋军坚守辽军背后的城镇,又在澶州(河南濮阳)城下以八牛弩射杀辽将萧挞览(一作凛)。辽由于自身原因

  • 澶渊之盟的背景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事件

    宋与辽的关系一向不好,等到宋朝的第三位皇帝宋真宗即位,宋辽关系是越发恶劣。在宋真宗统治初期,辽国不断骚扰宋朝边境,意在掠夺幽云十六州。终于,在多番战争后,辽意图讲和,和宋真宗畏惧辽国,双方签订澶渊之盟。自咸平二年(公元999年)开始,辽朝陆续派兵在边境挑衅,掠夺财物,屠杀百姓,给边境地区的居民带来了

  • 澶渊之盟的经过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事件

    澶渊之盟是宋真宗与辽国萧太后、辽圣宗耶律隆签订的条约,在签订条约之前双方交战多次,未分胜负。辽国像议和,而宋真宗畏惧辽国便同意和解。要不是有寇准暗地里威胁曹利用,宋真宗甚至觉得给辽国百万钱财也无所谓。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辽萧太后与辽圣宗耶律隆绪以收复瓦桥关(今河北雄县旧南关)为名,亲率大军深

  • 神龙政变为什么不杀武则天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事件

    神龙政变,又称神龙革命、五王政变,是神龙元年(705年),太子李显、宰相张柬之、崔玄暐等大臣在首都洛阳紫微城发动兵变,逼迫女皇帝武则天退位,复辟唐朝的事件。背景晚年的武则天沉湎享乐,宠幸张昌宗、张易之兄弟,跟外界的联系减少,对朝政的控制力也有所下降。而二张兄弟却逐渐突破男宠的限制,插手朝政,男宠的介

  • 澶渊之盟是在哪里签订的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事件

    澶渊之盟是宋真宗与辽国在澶州签订的合约。澶州,又称开德府,一度成为北辅,是北宋时地名。公元997年,宋真宗赵恒以皇太子嗣位,曾经几次御驾亲征,定澶渊之盟(即澶州),给国家创造了一个长期和平发展的有利时机。澶州(河南濮阳)在宋朝亦称澶渊郡,故史称“澶渊之盟”。宋代澶州澶州属唐河北路为澶州澶渊郡镇宁军节

  • 东封西祀的背景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事件

    东封西祀是指在北宋时期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在全国掀起了一场长达十余年轰轰烈烈的“天书”封祀运动。宋真宗在庞大仪卫扈从下东封泰山,四年,又以隆重仪式抵山西汾阴(今山西万荣县)祭祀后土地抵。大赦天下,一时轰动。封禅传统据《史记》等先秦至两汉典籍就曾记载,上古先秦有七十二王赴泰山封禅,祭天祀

  • 中华白海豚的主要特征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事件

    中华白海豚(学名:Sousa chinensis),属于鲸类的海豚科,是宽吻海豚及虎鲸的近亲。很多市民及渔民均以为中华白海豚是一种鱼类,其实它们和其他鲸鱼及海豚都是哺乳类动物,和人类一样恒温,用肺部呼吸、怀胎产子及用乳汁哺育幼儿。中国的最早的发现纪录是在唐朝。清朝初期,广东珠江口一带称它为卢亭,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