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西夏梁太后是慈禧式的人物?其实梁太后的才能要在慈禧之上

西夏梁太后是慈禧式的人物?其实梁太后的才能要在慈禧之上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3662 更新时间:2023/12/9 5:31:10

中国古代历史上太后专权的不少,今天就来说说西夏梁太后

梁太后是西夏惠宗李秉常的生母。惠宗之父毅宗在壮年时就死了,年仅七岁的惠宗继承了父位,由其母梁太后代管国事。梁太后掌权的时候,独断专行,铲除异己,软禁惠宗;当宋军大兵压境之时,她从容指挥,击败宋军,体现了过人的才智。

后来面对摇摇欲坠的政权,她出于无奈,只得让惠宗复位,但是仍然不愿将实权拱手相让。

西夏毅宗的皇后梁氏原本是没藏讹庞的儿媳,后来跟毅宗通奸,生下李秉常。毅宗掌权之后,梁氏做了皇后后来毅宗去世,李秉常登基,即位时年仅七岁,是为西夏惠宗。

梁氏以皇太后的身份开始垂帘听政。那时候,其弟梁乙埋担任国相,姐弟二人欲控制朝政,他们委派自己人在朝中出任要职,极力铲除异己势力,特别是对皇室势力,更不姑息。

嵬名浪遇是景宗李元昊之弟,凭借其军事才干和对边境事务的熟悉,在毅宗时手握大权。然而,他不赞同梁氏集团的作为,因此最终被罢免,贬往外地,并于两年后死在那里。

外戚势力打败了皇族势力掌权后的梁太后成为保守派的代表,她极力拉拢党项贵族,废除了毅宗时施行的汉礼,并且在1069年夏天,借惠宗之名上书宋朝,要求在西夏重新实行蕃仪,获得宋朝许可。

为了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政治声望,转移西夏人的视线,梁氏姐弟经常对宋朝开战,并计划以此威胁宋朝,获取更多的岁贡。

1070年,梁太后亲自带兵三十万,倾巢而出攻打宋朝大顺城,驻军于榆林,离宋朝庆州(今甘肃庆阳)只有四十多里。梁太后派西夏骑兵直接打到庆州城下,使得宋朝朝野震动。后来,吐蕃头领董毡见有隙可乘,领兵打到西夏境内,使梁氏姐弟不得不回师救援。

1071年,宋朝跟西夏抢夺罗城,最终西夏在辽国的帮助下获得了胜利。当时,西夏因为连年征战,国库空虚,兵困马疲,政治局势动荡。1076年,惠宗年满十六岁,开始亲政。但是,此时朝政大权依然握于梁太后和梁乙埋之手。

惠宗崇尚儒学,常常跟从宋朝俘虏来的文人雅士打成一片,学习宋朝的礼仪制度,欲在西夏复行汉礼,取消蕃仪。1080年春,惠宗正式颁布法令废蕃仪,复汉礼。

法令一出,遭到梁氏一党的全力反对和阻挠,然而,惠宗置之不理1081年,惠宗接受大将李清的建议,欲将黄河以南之地割予宋朝,借此与宋朝交好,并利用宋朝的力量打击梁氏集团,削弱梁氏一党的势力。

当惠宗即将派李清出访宋朝的时候,梁太后知晓了此事,她立即叫来亲信商量最终决定引李清来喝酒并趁机捕杀他。李清来了之后,很快被抓了起来,并被处死。

为了完全掌控惠宗,梁太后又马上把惠宗囚于离兴庆府皇宫五里远的木砦,并派军队把守要道,隔断国都和外地的联系然而,惠宗被囚之事还是泄露了,朝野震动,皇室宗亲、惠宗的亲信和各个部族领袖接连集合兵力,跟太后一党展开了激烈的斗争,一时间西夏国内混乱不堪。

西夏保泰军统军禹藏花麻,一直对梁氏集团把持朝政十分不满,因此趁机请求宋朝发兵助战,征讨梁氏在处理西夏国的内战问题上,宋朝朝廷内有主战派和反战派之分。最后,因为神宗的支持,主战派处在了上风。宋朝遣兵近五十万分五路,从东、南、西南三个方向大举进攻西夏。

宋军兵分五路攻打西夏,起初势头很好,连续获胜。后来,梁太后采用诱敌深入、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的计策,于灵州城大败宋军。从1082年夏天开始,宋朝在夏、银、宥三州交界处修筑永乐城(今陕西米脂一带),对西夏产生了严重威胁。

两军在永乐城下进行厮杀。宋军首战战败,退回城中。西夏军将城团团围住,切断宋军的水、粮供应,而后攻破城池,宋军死伤几万人,两国又次议和。

梁太后监禁惠宗后,群臣的不满情绪越来越高,呼吁惠宗复位之声不绝于耳。梁太后又常年与宋作战,导致宋朝不再给西夏岁贡,她还关闭了榷场,中止了宋夏两国的外贸活动,致使西夏财政困难,物价居高不下,民众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政局渐渐不稳。这一切引起了许多人的愤恨,使得朝政片混乱。

1083年,梁太后姐弟迫于形势只得解除了对惠宗的囚禁,让其复位,从而暂时缓解了政治上的矛盾。但是大权依然掌握在梁太后和梁乙埋手中,他门一边以惠宗之名派人去宋朝,上奏称臣,再次获得宋朝的岁贡;一边又借讨还西夏原有国土之名,继续在宋朝边疆滋扰、抢掠。

1085年春,国相梁乙埋谢世。梁太后又一手包办,让梁乙埋的儿子梁乙逋接任国相,梁氏集团继续执掌朝政,惠宗依然处在梁太后的支配下。

同年,专权的梁太后故去,梁乙逋没了后盾,地位渐渐不稳。西夏统治阶级内部,皇族与外戚争权夺利的斗争日趋激烈。惠宗懦弱,没有才能,处于尖锐的权力斗争中,进退两难,心力交瘁,于1086年郁郁而终,享年二十六岁。

人们对飞扬跋扈的梁太后普遍评价不高,今人往往将她看成是慈禧式的人物,而将惠宗李秉常比做光绪帝。这种说法看似有些道理,但细加思量,梁太后的才能要在慈禧之上,她既知晓军事战略,又有决策和行事的魄力,反观慈禧,仅仅是一心巩固自己的权力和地位,对于国家大事,她既不懂也不关心。

尤其难能可贵的是,梁太后意识到,西夏能与中原对峙,凭借的是其少数民族的特色,如果失去这种特色,就十分容易被汉族博大精深的文化所同化。

因此她一直顽固地维持自己民族的制度和文化。从这一点上看,她还是很有远见的。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她是被养在宫外的四春娘娘之一,最后由宫女升为妃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四春娘娘,清朝,历史解密

    她是历史上比较有名的四春娘娘之一,出身低微,原是长春宫某妃位下使用的一名宫女,长相漂亮,有幸入了咸丰帝的眼,成为后宫中的一员,还算得宠,同治时期被封嫔,光绪时期被封妃。咸丰帝是一位比较荒唐的帝王,吸鸦片,迷戏曲,养美人,什么荒唐的事情都干过。在避暑山庄,他不问窗外风雨,今朝有酒今朝醉,只图自己逍遥快

  • 清朝一副都御史想扳倒和珅,最后却栽在太监手里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清朝,乾隆,和珅,历史解密

    和珅跌倒,嘉庆吃饱。这句俗语流传很久了,事实上一个和珅倒下了,千百个和珅站了起来,嘉庆还是挨饿——赈灾打仗都没钱,爱新觉罗家族向着末日狂奔,一万头羊驼都拉不住。而那个扳倒和珅的首功之臣,被封为副都御使之后,也变成了一条逮谁咬谁的疯狗,甚至还想收拾乾隆皇帝最喜欢的孙子定亲王绵恩,结果偷鸡不成蚀把米,被

  • 揭秘:东魏的疆域及遗址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东魏,南北朝,历史解密

    东魏(534年―550年)北朝朝代之一,从北魏分裂出来的割据政权。建都邺(今河南安阳北至河北临漳南),以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为别都,高欢坐镇晋阳遥控朝廷,有今河南汝南、江苏徐州以北,河南洛阳以东的原北魏统治的东部地区,东魏历时十七年。疆域在北魏分裂以前,高欢占据着关东地区,所以在建立东魏后,东魏的

  • 黄月英的亲戚是谁 为何诸葛亮会娶她呢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诸葛亮,黄月英,历史解密

    常言道:美女配帅哥,宝剑赠英雄。男女两人之间的颜值还是要在同一层次的,毕竟这样看着顺眼。可是三国时期,有一个大帅哥却娶了一位丑女,一时之间让人很费解。这位帅哥就是诸葛亮,这位丑女就是黄月英。史书记载,诸葛亮身高八尺,容貌修正,器宇轩昂,仪表堂堂,是个十足的大帅哥,而黄月英却是一位丑女。诸葛亮早年丧父

  • 隋文帝死前为什么说“独孤误我”?独孤皇后做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隋朝,杨坚,历史解密

    我们都知道隋朝是杨坚篡夺了外孙周静帝宇文阐的皇位建立的,杨坚的文献皇后独孤伽罗,可以说是我国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一位皇后,后人对她的评价非常高,是贤后的代表。那为什么隋文帝临终前直呼:独孤误我呢?这是为什么呢?东晋后,我国就出现了一个非常庞杂有力的权力集群——关陇集团,北朝时期,许多朝廷的发展和存在离不

  • 南宋名将王彦如果不被打压,可能比岳飞还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王彦,南宋,历史解密

    我们一提到宋朝,就想到宋金之间的战争,宋经常被金人打败,这里面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就是宋朝厉害的将领都发挥不出作用来,他们没有被派到战场上杀敌,甚至没有战死的机会,而是被一些奸佞之人害死,很多人都为含冤而死的人感到惋惜,痛骂诸如秦桧之人。像岳飞就是被一个可笑的理由给害了的,当然不仅仅是岳飞,不然宋

  • 嬴姓赵氏的起源:秦始皇应该姓赢还是姓赵?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嬴姓赵氏,秦朝,历史解密

    秦始皇的姓氏历来是网友门热议的话题之一,大家都知道秦始皇是嬴姓赵氏,可是到底该叫他嬴政还是赵政却是始终存有争议。那么秦始皇到底该叫什么,咱们首先要了解一下这个“嬴姓赵氏”。嬴姓起源上古时期,“姓”跟“氏”是两种概念,所谓“姓,别婚姻;氏,分贵贱”。姓的起源要追溯到远古的母系氏族时代,同姓意味着同源,

  • 郭宁妃叫郭宁莲吗?她父亲郭山甫真的会看相?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郭宁妃,明朝,历史解密

    在明太祖朱元璋还只是个到处乞讨的贫苦百姓的时候,曾经有一个善于相面的人一看到他就感到很吃惊,果断把两个儿子送给朱元璋当手下,把女儿献给朱元璋当妻子。后来,朱元璋带着一大群文臣武将,一统天下,建立了明朝,当上了皇帝。当年的两兄弟凭借军功当上了列侯,而那位嫁给朱元璋的女子则被册封为妃,一家子都当上了皇亲

  • 明朝的海禁政策到底是怎样的?有何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明朝,朱元璋,历史解密

    在谈论起中国在近代史上落后于西方的现状时,几乎都是众口一词,追责于清廷「闭关锁国」的政策,就连明朝的「海禁」,也不能落得一个清白之身,而是时常都要遭遇众人的口诛笔伐。细按起来,似乎是大可不必的。因为明廷的「海禁」政策,实非我们想象中的那样简单,较之大清朝的「闭关锁国」,更是相去甚远了。「海禁」有理公

  • 魏延被刘备重用,而诸葛亮为什么却不看好他?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三国,魏延,刘备,历史解密

    提到著名的“子午谷奇谋”,熟悉三国历史的朋友们都不会感到陌生。这是蜀汉大将魏延在随同诸葛亮北伐时提出的著名军事构想。在《魏略》中,魏延向诸葛亮说:“今假延精兵五千,负粮五千,直从褒中出,循秦岭而东,当子午而北,不过十日可到长安……而公从斜谷来,必足以达。如此,则一举而咸阳以西可定矣。”魏延请求领兵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