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1907年9月29日:吴大猷出生

1907年9月29日:吴大猷出生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1294 更新时间:2024/1/22 17:38:38

吴大猷(1907年9月29日—2000年3月4日),笔名洪道、学立,广东高要人,出生于广州府番禺县(今广州),著名物理学家、教育家,被誉为中国物理学之父。

吴大猷民国十八年(1929年)毕业于南开大学,1931-1933年在美国密歇根大学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1933-1934年在美国作光谱学、原子和原子核物理学方面的研究。回国后,在北京大学、西南联大任教,历任北京大学物理学教授,西南联合大学教授,国科指导会主任委员等职。1939年获中央研究院江奖金,1943年获教育部第一等科学奖金。1948年被选为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1983—1994年任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

吴大猷毕生献身科学研究和教育事业,为中国科学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在世界物理学界享有盛誉。在西南联大任教的八年期间,吴大猷主要负责的科目为电磁学、近代物理、量子力学和古典力学等等,在这方面也培育出许多杰出的人才,政道和宁便是其中最著名的两位。

在原子和分子的一般理论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他的两项研究为后来的工作开辟了道路,一项是关于重原子f态的计算,另一项是闭壳层电子激发态的计算。吴大猷的相关著作有《科学和教育》、《科学与科学发展》、《吴大猷科学哲学文集》、《物理学的历史和哲学》等。

科学研究

吴大猷的学者生涯可大致分为三个时期:北京大学时期(1934—1946)、北美时期(1946—1978)和台湾时期(1978年起)。他的研究领域涉及原子和分子理论、相对论、经典力学和统计力学的各个方面。尤其在原子和分子理论、散射理论和统计力学方面有独创性。

20世纪30年代,吴大猷研究了多种原子分子光谱,研究了苯及其衍生物的拉曼光谱,发现并证明了苯的同位素移动并对此作了正确的解释。20世纪30至40年代,在中国最早进行了原子多重激发态的研究,较早计算了氦原子双激发能态;计算慢中子与原子碰撞的散射截面;提出原子碰撞的理论模型和计算方法;研究了氯化乙烯的同分异构体的红外光谱及分子对称问题;讨论了由分子或电子激发的分子振动、分子振动与转动的交互作用、分子简正振动等问题。

吴大猷在原子和分子的一般理论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他的两项研究为后来的工作开辟了道路,一项是关于重原子f态的计算,另一项是闭壳层电子激发态的计算。吴大猷认为,铀离子能级的相对位置应该很类似于钋、钍和锕的相应的离子能级。这就等于给出了锕、钍、钋和铀四个重要元素最低态的电子组态的信息。

他肯定,93号以后的元素必定以5f电子为最低态。于是他预言,中性的93号原子的正态至少包含一个5f电子,因而有可能存在一个类似于周期表中稀土族的元素系,从铀开始的化学性质类似的14个元素。这就是说,吴大猷通过f态的计算,预言了铀后元素的存在。吴大猷的这一工作为铀后元素的发现和M.C.麦耶尔对同类问题的计算开了先河。从1940年开始,铀后元素分别以各种方式被发现。

吴大猷的第二篇论文题为《两个最低点的特征值问题和重原子f态的量子亏损》,讨论了前人没有讨论的具有两个不对称的最小值位势的量子力学问题。他WKB(Wentzel-Kramers-Brillouin)近似法求解了波动方程的本征值,并将结果用于某些原子能态的计算,特别是用以说明量子亏损。对此,学术界评价吴大猷这一工作具有非常不寻常的意义。

吴大猷在原子光谱方面的一项工作已被Y.P.瓦施尼称为“吴态”。“吴态”的存在,1967年已由P.费尔曼和R.诺威克用实验所证实。对于散射理论,吴大猷通过对原子和分子的电子碰撞激发和双重激发研究,做出了贡献。他关于氦的双重激发能态研究已被D.E.高耳登列入电子-原子散射共振研究的早期贡献。在统计力学方面,吴大猷把跃迁概率的概念同不可逆过程联系起来,为严密表述和深入理解不可逆过程的时间方性也做出了功绩。

20世纪70年代中期后,吴大猷先生开始关注物理学哲学问题。他的一系列关于物理学发展与哲学的讲演,于1975年出版,书名为《现代物理学基础的物理本质和哲学本质》。吴大猷先生认为,一位物理学家,从对物理学的历史和哲学的更深刻更具批判性的理解中,会有助于更全面地了解物理学。此后,吴大猷先生一直关注物理学哲学和科学哲学的问题。1988年,他在医院病榻上写出了《物理学的性质、简史和哲学》。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1902年9月28日:爱弥尔·左拉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事件

    爱弥尔·爱德华·夏尔·安东尼·左拉(法语:ÉmileÉdouard Charles Antoine Zola,法语发音:[e.mil zɔ.la];1840年4月12日-1902年9月28日),法国自然主义小说家和理论家,自然主义文学流派创始人与领袖。1840年,左拉诞生于法国巴黎,主要创作作品为《

  • 1941年9月30日:莫斯科保卫战开始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事件

    莫斯科保卫战(俄语:БитваподМосквой,德语:Schlacht um Moskau,1941年9月30日-1942年1月7日)又称莫斯科战役,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苏德战争中1941年9月-1942年1月的一系列重要战略性战事的总称。战事开始于1941年10月一直持续到1942年1月。莫斯科

  • 1938年9月29日:《慕尼黑协定》签订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事件

    慕尼黑协定(捷克语:Mnichovskádohoda;英语:Munich Agreement;德语:Münchner Abkommen;法语:Accords de Munich)全称《关于捷克斯洛伐克割让苏台德领土给德国的协定》,是1938年9月29日至30日英国、法国、纳粹德国、意大利四国首脑张伯

  • 2020年9月7日:高文彬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事件

    高文彬(1922年-2020年9月7日),上海人,是原“东京审判”检察官秘书兼翻译、上海海事大学退休教授。1941年,高文彬进入东吴大学法学院学习法律。1945年,高文彬从东吴大学法学院法律系毕业,进入上海市黄浦区政府任户政股主任,后来又到上海地方法院刑事法庭当书记员。经老师举荐,高文彬成为了中国代

  • 2014年9月30日:烈士纪念日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事件

    9月30日。烈士纪念日,是指纪念本国英雄的法定纪念日。许多国家有自己法定的烈士纪念日,每年这些国家都要在本国法定纪念日举行隆重的公祭仪式,纪念本国英雄。2014年8月3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经表决,通过了《关于烈士纪念日的决定(草案)》设立烈士纪念日的决定,以法律形式将9月30日设立为

  • 施华洛世奇水晶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事件

    施华洛世奇为全球首屈一指的光学器材及精确切割仿水晶制造商,为时尚服饰、首饰、灯饰、建筑及室内设计提供仿水晶元素。施华洛世奇有两个主要业务,分别负责制造及销售仿水晶元素,以及设计制造成品。施华洛世奇仿水晶已成为国际设计作品必备的元素。自1965年起,施华洛世奇公司便为高级首饰业提供精确切割的天然及人造

  • 1920年9月30日:张爱玲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事件

    张爱玲(1920年9月30日—1995年9月1日左右),原名张煐,笔名梁京,祖籍河北丰润,生于上海,中国现代女作家。7岁开始写小说,12岁开始在校刊和杂志上发表作品。1943至1944年,创作和发表了《沉香屑·第一炉香》《沉香屑·第二炉香》《茉莉香片》《倾城之恋》《红玫瑰与白玫瑰》等小说。1955年

  • 1958年9月30日:汤飞凡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事件

    汤飞凡(1897年7月23日—1958年9月30日),著名微生物学家、病毒学家,沙眼衣原体的发现人之一。曾任卫生部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研究员、所长。1921年汤飞凡从湘雅医学院毕业,获医学博士学位;1925年被推荐去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学习;1929年回国,先后担作上海中央大学副教授、上海医学院教;19

  • 1938年9月30日:唐绍仪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事件

    唐绍仪(1862年1月2日—1938年9月30日),字少川,广东广州府香山县(今珠海唐家湾镇唐家村)人,清末民初政治活动家、外交家,曾任北洋大学(现天津大学)、山东大学校长,还是复旦大学的创办人。唐绍仪自幼到上海读书。同治十三年(1874年),成为第三批留美幼童,赴美留学,后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学习,光

  • 鸿蒙系统的来历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事件

    华为鸿蒙系统(英文:huaweiHarmonyOS,HongmengOS)。在2019年8月9日,华为在东莞举行华为开发者大会,正式发布操作系统鸿蒙OS。鸿蒙OS是一款“面向未来”的操作系统,一款基于微内核的面向全场景的分布式操作系统,现已适配智慧屏,未来它将适配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汽车、可穿戴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