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卡诺莎之辱的结局是怎样的

卡诺莎之辱的结局是怎样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1499 更新时间:2023/12/23 1:09:13

卡诺莎之辱一般指卡诺莎之行。亨利四世想要他的土地,推行自己的意大利政策,于是作为回应有了著名的“卡诺莎之行”。

亨利匍匐在教皇面前,展开双臂,使全身呈十字形,教皇泪流满面地忏悔自己的罪过,然后呈上自己服从教皇权力的保证书宣布撤销关于废黜教皇法令的命令书。教皇并不满意,他严厉地训斥亨利四世,历数他的种种罪行。

亨利四世一一点头认罪。看到曾经趾高气扬的国可怜到如此地步,在场的贵族和神职人员纷纷请求教皇赦免亨利四世。

教皇格列高里七世这位出身低微的手工匠的儿子直到让亨利四世受尽了精神上的侮辱后才恩赐给这位忏悔者一个赦罪的吻,他同意不将亨利四世逐出教会,但是仍不恢复其国王的权力;在教皇和玛蒂尔达女伯爵等人的见证下,亨利四世被要求写下效忠教皇的誓词并宣誓。

后续

亨利恢复教籍保住帝位返回德国后,集中精力整治内部,平息以鲁道夫为首的诸侯反对派,曾一度危及他王位的内部反抗势力逐一告灭。

格列高利七世认识到情况有变,于1080年再次对亨利四世处以绝罚(破门律),开除其教籍。亨利亦再度宣布废黜教皇,并任命一名敌对教皇克莱芒三世,随即率大军挥戈南下进军罗马(1084年),准备以武力血洗“卡诺莎之辱”。

亨利四世成功地占领了罗马,在那里由伪教皇克莱芒三世加冕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格列高利七世弃城南逃萨来诺,他向盘踞在西西里的诺曼人首领罗贝尔·吉斯卡尔求援。吉斯卡尔欣然从命。结果诺曼人确实赶走了亨利四世,但他们同时洗劫了罗马。

格列高利七世在孤独中客死意大利南部的萨莱诺(1085年)。亨利四世很快面对着新的挑战叛乱,继任教皇维克托三世联合帝国诸侯攻打亨利。

1105年,亨利四世被推翻并遭到囚禁。后来,亨利逃往列日,并在那里去世了,新任教皇帕斯卡尔二世下令不得为亨利四世举行葬礼。教皇与国王的权力之争并没有结束,双方的继承者仍然各不相让,斗争又持续了十多年。

1122年,在德意志西部的沃尔姆斯城,罗马教皇和德意志国王共同签署了《沃尔姆斯协定》:皇帝无权直接任命德意志境内的主教,而是在有皇帝或他的代表出席的情况下,由教士自己选举产生;主教的政治权力由皇帝授,宗教权力由教皇授予,神圣罗马帝国的至尊是罗马城的教皇,而皇帝沦为二号人物。

在教皇认可了其国王地位之后,亨利仍然希望打消教皇与德意志封建领主们会见的念头。而在格里高利这一边,虽然并未赢得决定性的胜利,却已结结实实地羞辱了亨利一番。然而,封建领主们却认为,教皇恢复亨利国王地位一举是对他们的背叛,因此不再把教皇视作自己有价值的盟友。

伦巴第的贵族们却持相反看法:他们认为国王未能保护教会免遭格里高利这位野心勃勃的危险人物的荼毒,而是遭受了一次严重羞辱,因此“卡诺莎觐见”得不偿失。总体上来看,虽然亨利的政敌们的地位遭到了削弱,但他在支持者中的声誉也遭到了损害,政治生命遭到了一次严重挫折。

不用多久,事实便证明他这次受辱并未换取到什么东西。因此,卡诺莎觐见不仅被当时的人们视作一次难堪之行,直到今天仍不时被当做强权人物委曲求全的例证而频频谈及。奥托·冯·弗赖辛曾经写道,教廷通过把这位罗马国王视作普通意义上的违法犯科者而不是极具权势的统治者,一举摧毁了亨利四世的帝国。

亨利四世确实没有咽下他受到的耻辱。在他重新得到人民的支持,并使诸侯没有借口反对他之后,他迅速讨伐叛乱者。诸侯们已经选出了一个新国王:士瓦本公爵鲁道夫。亨利四世在吃了几个败仗之后,将鲁道夫抓获,并砍下了后者的一只手。

格列高利七世认识到情况有变,于1080年再次对亨利四世处以绝罚(破门律)。亨利亦再度宣布废黜教皇,并任命一名敌对教皇克莱芒三世,随即率大军进军罗马(1084年)。亨利四世成功地占领了罗马,在那里接受了伪教皇克莱芒三世的加冕。

格列高利七世弃城南逃萨来诺,他向盘踞在西西里的诺曼人首领罗贝尔·吉斯卡尔求援。吉斯卡尔欣然从命。结果诺曼人确实赶走了亨利四世,但他们同时洗劫了罗马。格列高利七世在流亡中死去(1085年)。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卡诺莎之辱的历史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事件

    卡诺莎之辱将此时欧洲社会政治与宗教力量的不平衡,以及二者之间的矛盾性表现得淋漓尽致。这种情况,直到16世纪英国宗教改革确立“王权至尊”才出现转机,但它对人民的影响却是无法回避的。在人们的印象当中,中世纪的欧洲都比较神秘和传奇,那时候的欧洲文化思潮比较繁华,工业技术也比较发达,那时候的欧洲政权的发展史

  • 女子防身术的特点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事件

    女孩子用于抗暴御侮的搏击术,就叫“女子防身术”。女子防身术的最大特点就是:实用。无招无式无规则,无时间无特定环境,一切以杀敌、伤敌或逃跑为最终目的。使用所有可以使用的手段,对敌人实现最大程度的伤害,没有任何武术框架,没有任何搏斗约束,为达目的自由发挥,随意使用身体的各个器官,随意使用各种道具等等都可

  • 波兰王位继承战争的经过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事件

    波兰王位继承战争(War of the Polish Succession,1733年-1738年),是欧洲诸强国以帮助波兰确立国王为名号,而满足自身利益的战争。其肇始于波兰国王奥古斯特二世驾崩后,波兰王位空悬所致的王位争夺战。而最终演变成为统治法国、西班牙及两西西里王国的波旁王朝与统治神圣罗马帝国

  • 封土是什么意思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事件

    封土,既俗称的坟头。《礼记·檀弓》上说:“土之高者曰坟,葬而无坟谓之墓。”在墓穴的上面培土垒坟、种树,大约是从周代的春秋前后开始的,据《史记》《汉书》《水经注》等文献记载,东周以前的墓葬是没有封土的。古人自从迷信灵魂以后,凡事都要先向祖先祈祷,在庙堂祷告总不如直接到墓前祷告好,为了更方便的辨认出祖先

  • 1901年9月24日:重庆日租界协议书签订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事件

    重庆日租界,是近代中国5个日租界之一(另外4个是汉口日租界、苏州日租界、杭州日租界和天津日租界)。是重庆开埠后帝国主义在重庆建立的第一个租界,也是帝国主义在重庆建立的惟一一个租界。专界约书内容1901年9月24日,清政府川东兵备道兼重庆关监督宝棻才同日本驻重庆领事山崎桂正式签订《重庆日本商民专界约书

  • 1956年9月24日:顾城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事件

    顾城(1956年9月24日—1993年10月8日),男,原籍上海,1956年生于北京一个诗人之家,中国朦胧诗派的重要代表,被称为当代的“唯灵浪漫主义”诗人。顾城在新诗、旧体诗和寓言故事诗上都有很高的造诣,其《一代人》中的一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成为中国新诗的经典名句。顾城17岁

  • 1941年9月24日:赖传湘壮烈殉国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事件

    赖传湘,号镇之,1903年农历正月二十日出生于江西南康县东山乡马草村。兄弟4人,镇之排行第三,大哥传鸿、二哥传宾、四弟传江。传湘父母务农,家境颇贫,但仍望子成龙,省吃俭用让三个儿子读书。三子中只有传湘勤奋好学,成绩名列前茅。因而,父母就仅让传湘一人继续学业。后任国民革命军第190师中将副师长。194

  • 渐冻症是什么病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事件

    渐冻症一般指肌萎缩侧索硬化(ALS),也叫运动神经元病(MND),后一名称英国常用,法国又叫夏科(Charcot)病,而美国也称卢伽雷(Lou Gehrig)病。我国通常将肌萎缩侧索硬化和运动神经元病混用。它是上运动神经元和下运动神经元损伤之后,导致包括球部(所谓球部,就是指的是延髓支配的这部分肌肉

  • 1583年9月24日:华伦斯坦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事件

    阿尔伯莱希特·华伦斯坦(捷克语:Albrecht Valdštejna,德语:Albrecht Wallenstein;1583年9月24日-1634年2月25日),是波希米亚(今捷克)杰出的军事家。在三十年战争中的丹麦阶段和瑞典阶段,率领天主教阵营哈布斯堡王朝-神圣罗马帝国军队与反哈布斯堡同盟作战

  • 1877年9月24日:西乡隆盛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事件

    西乡隆盛(1828年1月23日—1877年9月24日),男,日本江户时代末期(幕末)的萨摩藩武士、军人、政治家,他和木户孝允(桂小五郎),大久保利通并称“维新三杰”。通称吉之助,号南洲。生于萨摩藩(今鹿儿岛县)。1844年起任下级官吏。1854年成为开明派藩主岛津齐彬的亲信扈从,随其住江户(今东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