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战国时期占领巴蜀之地的是哪个国家?为何不是楚国?

战国时期占领巴蜀之地的是哪个国家?为何不是楚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3416 更新时间:2024/2/15 3:15:07

战国时期,秦国逐渐成为最强大的国家,并有着吞并其他国家的野心。对此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秦灭巴蜀之战,于周慎靓王五年(公元前316年),秦国张仪、司马错等率军攻灭巴(今四川东部)、蜀(今四川西部)的战争。在春秋战国时期,巴国、蜀国位于今四川省、重庆市一带。到了战国中期,巴国、蜀国兵戎相见,这给秦国攻占巴蜀之地提供了一个契机。对此,秦国名将司马错主张借机灭蜀,认为“得其地足以广国”,“取其财足以富民缮兵”(《战国策·秦策—》);而且巴蜀可从水道通楚,“得蜀则得楚,楚亡则天下并矣”(《华阳国志·蜀志》)。

于是,秦惠文王采纳了司马错的建议,在公元前316年消灭了巴国、蜀国,从而攻占了巴蜀之地,进而为秦灭六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值得注意的是,相对于秦国,楚国和巴国、蜀国也是非常邻近,二者都处在长江流域,可谓一衣带水。那么,问题来了,战国时期,占领巴蜀地区的为何是秦国,而不是楚国呢?也即楚国为何没有对巴国、蜀国动手呢?

首先,在战国时期,巴国和蜀国虽然疆域辽阔,但是,其在整体实力上,无疑是弱于战国七雄的。因此,对于楚国来说,同样具有消灭巴国、蜀国的实力。不过,因为楚国的战略方向一直是向中原地区扩张,这让楚国错过了攻占巴蜀之地的机会。楚国(?-前223年)是先秦时期位于长江流域的诸侯国,国君为芈姓、熊氏。周成王时期(一说即前1042年-1021年),封楚人首领熊绎为子爵,建立楚国。

公元前704年,熊通僭越称王,是为楚武王楚庄王时,任用邱子、孙叔敖等贤臣,问鼎中原、邲之战大败晋国而称霸,开创春秋时期楚国最鼎盛的时代。对于春秋时期的楚国,不仅和晋国长期争霸,还消灭了诸多中原地区的诸侯国,比如申国、息国、蔡国、许国、陈国等。而到了战国时期,楚国同样在向富庶的中原之地扩张。

在战国时期,楚悼王任用吴起推行“吴起变法”。在吴起变法之后,楚国和魏国、韩国、齐国等中原之地的诸侯国交手。因此,在主要精力放在中原之地后,楚国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旁边的巴国和蜀国。与此相对应的是,秦国自然也是在向中原之地扩张。不过,周慎靓王三年(前318年),魏相公孙衍发动魏、赵、韩、燕、楚五国合纵攻秦。对于向中原地区扩张的秦国,在公元前318年遭到了魏国、赵国、韩国、燕国、楚国的联合进攻。

虽然在第一次合纵攻秦之战中,秦国取得了胜利。不过,这也意味着秦国的进攻势头,遭到了魏国、韩国、赵国的坚决遏制。于是,在公元前316年,秦国调整策略,先拿实力较弱的巴国、蜀国下手,无疑是一件让人理解的事情了。也即秦国适当放慢向中原之地的扩张步伐,显然可以化解山东六国的合纵联盟。

另一方面,楚威王一至十一年(公元前339年—公元前329年),楚国把兵锋指向巴国最后一道盐泉,很快攻占今重庆巫溪县、巫山、重庆奉节县一带,置为巫郡。至此,巴国三大盐泉已尽失于楚,巴国也失去主要的经济来源。在秦灭巴蜀之战前,楚国实际上已经在蚕食巴国的疆域。对于楚国来说,比较看重巴国的盐泉,这能为楚国带来直接的利益。

但是,对于巴蜀之地的其他地区,楚国则不是非常感兴趣。毕竟在战国时期,楚国长期是地域最为辽阔的诸侯国,也即楚国更加看重能带来直接利益的疆域。虽然大家都知道成都平原是天府之国,但是,这是因为秦国攻占巴蜀之地之后,修建都江堰等水利设施,这才逐渐让成都平原风调雨顺的。在秦国消灭巴国、蜀国之前,主要还是巴国的盐泉更加令楚国觊觎,所以楚威王这位君主曾经多次攻打巴国,却没有直接吞并巴国和蜀国的打算。

最后,在战国中期,相对于楚国,秦国的疆域则相对较小,主要包含了今甘肃肃、陕西省等地。因此,秦国对于攻占巴蜀之地的需求更加强烈,这成为秦惠文王在公元前316年发动秦灭巴蜀之战的重要原因。更为关键的是,在秦国出兵之前,苴国君主主动向秦国,而不是楚国求援,这给了秦国出兵干涉的理由。苴国,都城在吐费城(今四川广元市昭化区昭化镇),是东周战国时期开明氏蜀国的分封国,第一代君主是蜀王杜尚(开明氏九世)的王弟杜葭萌。所以也称葭萌国。苴国虽然是蜀国分出的诸侯国,却在战国时期和巴国关系亲近。到了战国中期,蜀国派兵攻打苴国,后者不仅和巴国联合,还顺便向秦国求援。于是,秦国得以名正言顺地派兵进入蜀地。

公元前316年,秦惠文王派张仪、张若、司马错率队走石牛道(今剑阁金牛道/剑阁道)灭蜀吞苴,蜀王身死,苴侯被废,蜀太子逃到彭乡(今彭州)被捉。对于坐收渔翁之利的秦国,不仅消灭了苴国,蜀国,还顺便吞并了本就衰落的巴国。在此之前,楚国的多次进攻,一定程度了削弱了巴国的实力,促使秦国得以轻松消灭巴国。总的来说,在战国中期,秦国顺利攻占了巴蜀之地,从而完成了对楚国的战略包夹。如果楚国能在秦国之前捷足先登,先消灭巴国、蜀国的话,那么,这就是楚国包夹秦国了。换而言之,巴蜀之地的归属,直接关系到了秦国和楚国之间的攻守之势。

标签: 秦国战国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董存瑞炸碉堡的原话内容是什么?让人热泪盈眶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董存瑞炸碉堡,近代,历史解密

    "为了新中国,冲啊!"这是董存瑞烈士在牺牲前喊得最后一句话,但是很多人并不知道这并不是原话,而是被加工过的,可是原话同样让人热泪盈眶。关于董存瑞,我想大家都很熟悉。我们小时候都熟读过他的事迹,直到现在仍然让人热血沸腾,感动不已。下面带大家重新回忆那段董存瑞炸碉堡的故事。1948年5月初,隆化县城战役

  • 古代后宫之中只能有一个皇后呢 最多出现过23位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古代,皇后,历史解密

    中国古代皇帝后宫中,女性虽然众多,但皇后只有一位。皇后是皇帝的正妻。正妻又称嫡妻,是第一次娶的妻子,又叫结发妻子、元配、原配、大老婆、正房。在礼仪上,皇后与皇帝平等。在元旦、皇帝以及本人生日要接受百官的朝贺。皇后负责管理后宫,理论上皇帝的所有嫔御、后宫的宫女、女官等,都是她的臣属。《春秋》认为国家变

  • 长板桥之时,张飞为何能吓住曹操大军呢?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三国,张飞,历史解密

    《三国演义》中单挑能力强的武将颇多,张飞就是一个典型。张飞在小说中的形象可以说是一个万人敌,除了在虎牢关对阵吕布无法取胜,需要刘备关羽帮忙之外,其余单挑中要么打平要么打胜利,当然张飞打不过吕布是很正常的,毕竟曹操手下六将车轮战都无法将吕布斩于马下。张飞的战绩履历非常光彩,从出道以来斩杀和击败了不少大

  • 历史上第一个临朝称制的女性是谁?奠定了文景之治的根基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临朝称制,汉朝,历史解密

    在我国古代,几乎都是男人的天下,男人安邦定国,齐家治国平天下,很多在他们背后的女人都会被忽略,但是总有一些女性,她们可以超脱于世俗的眼光,逆流而上,创造出一番丰功伟绩来。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汉代的开国皇帝汉高祖刘邦的皇后吕雉,也就是被后人称作“吕太后”的神奇女子。她与刘邦本是患难夫妻,一路上相互扶持,

  • 古代的“回避制度”是指什么意思?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乾隆,清朝,历史解密

    乾隆四十二年,老皇帝已然年近七十。对于一个近七十岁的老人来说,眼花耳聋无法避免。但也许是他的操劳引发了上苍垂怜,肉体磨损并未放慢他的思路,在处理繁杂公务的时候他依然能得心应手。而相比于青年时期,岁月的洗礼让他更能洞察藏在臣子背后的心机。在同大臣的交流中,往往一个眼神和一句话就能了然事情原委。按照惯例

  • 后妃一般都是通过选秀,汉朝军队也是选秀?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汉朝,历史解密

    如今的社会算是一个娱乐性时代,有的人为了出名参加大大小小的选秀节目,然而要知道参加选秀容易,但是最终成功出道却很难。选秀这个词起源于古人对于后妃亦或者是军队的选拔,什么选秀竟然和军队选拔掺杂在一起,想必很多人都会有疑问,后妃通过选秀可以理解,但是军队通过选秀就有点不能理解了。要说军队可以通过选秀挑选

  • 刘备如果没有冲动起兵讨吴,蜀汉会灭亡吗?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三国,关羽,历史解密

    关羽败走麦城后,不幸被孙权的伏兵抓到,最后被残忍杀害了。刘备也因为要给关羽报仇,所以才刚刚登基做皇帝,就宣布要讨伐东吴。结果,在夷陵之战被陆逊打败,最后差点命丧夷陵。而这么一系列的悲剧让后世人唏嘘,许多人觉得,刘备太冲动了,关羽襄樊战役被杀后,倘若刘备没有选择为他报仇讨伐东吴,那么蜀汉就不至于败得这

  • 这对郎舅生前是旷世名将,死后一个成为阎罗王,一个成为天神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韩擒虎,李靖,历史解密

    如果有人告诉你,地府的阎罗王和天庭的托塔天王李靖是舅舅与外甥的关系,估计没有几个人会相信。然而这确是千真万确的事情,当事人就是位列中国古代72名将之列的隋唐名将韩擒虎和李靖。先来说一说被封为阎罗王的隋朝名将韩擒虎。韩擒虎是河南东垣人,538年出生于一个武将世家。他的父亲原来给他取名为韩擒豹,寓言是希

  • 揭秘:汉武帝的时候有“普通话”吗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汉武帝,汉朝,历史解密

    汉武帝的时候有“普通话”吗?有,叫法不同而已,那么,这个“普通话”是怎么来的。一:古代“普通话”的由来“起初,天下只有一门语言,人类全说同样的话”,这句话虽然来自于传说,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还是很有道理的,为什么这么说。单拿上古来说,也就是夏、商以前,那时候还没有辽阔的疆域,天下也只集中在古中原地区

  • 玄武门之变后,为什么朝臣都倒向了李世民?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唐朝,李世民,历史解密

    玄武门之变后,为什么朝臣都倒向了李世民?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我们都知道在古代皇帝即位都是嫡长子,可是在唐朝建立第二个皇帝却不是的,李世民通过宣武门之变,杀了自己的两个亲兄弟,逼父亲将皇位让给他。那为什么当时所有的朝臣一面偏倒李世民,而不是当今皇帝李渊了呢?对于唐朝历史比较了解的